制造业如何破解人才缺口?打造“培养—留用”闭环体系的实践思路

栎偲市场部
+ 关注
2025-10-15 15:34
116次阅读

  在上一篇文章《“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下,制造业企业如何高效纳才并避免录用失信人员?》中,我们探讨了通过数智化招聘提升人岗匹配效率的路径。然而,仅靠外部招聘显然无法填平不断扩大的技能人才缺口。据人社部预测,到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将达到900万人,而缺口将高达450万。面对高成本、慢适应的外部招聘困境,制造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内部,通过加速新员工适岗、推动老员工技能升级,建立起企业自有的人才循环体系。但这一转型并非易事,内部培养同样面临复杂挑战。

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图片来源:CCTV 2)

  因此,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内部:通过培养新员工快速适岗、推动老员工技能迭代升级,构建自身“人才自循环”体系。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在内部人才培养上也面临着多重困境。

  内部培养难在哪?制造业面临困境

  技术易失传,人才难识别

  一方面,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技工随着退休或跳槽离开岗位,其经验难以传承,造成工艺失传。另一方面,企业缺乏有效工具识别与培养具备多项技能(如“设备操作+编程”)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复合型人才难度大

  技术难共享,培训没动力

  当前企业培训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的顾虑普遍存在: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可能担心自身不可替代性下降,进而影响待遇,因此不愿意分享。这种技术封闭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层面的双向困境:

  一方面,员工即便有学习意愿,也常面临 “想学无门” 的困境 —— 企业缺乏成体系的进阶课程、实操培训资源,或是关键技术被少数人掌握而难以传递,导致想提升技能却找不到规范路径;

  另一方面,企业也有现实顾虑:培养一名熟练技工需要投入时间、设备、师资等成本,但若员工学完技能就跳槽,前期投入便成了 “为他人做嫁衣”。这种对 “成本沉没” 的担忧,让不少企业在培训资源投入上趋于保守,反过来又加剧了学习渠道的缺失。

  还有一种情况是,员工端因看不到技能提升与职位、薪酬的明确关联,觉得 “学了也没用”,主动提升的动力持续衰减。这些因素相互缠绕,最终让整体技能提升陷入僵局。

  要破解这一系列交织的难题,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全周期闭环人才培养体系,利用数智化工具实现长期适配,既解决当下的技能缺口,也为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如何构建一套人才培养闭环路径

  人力资管理数智化工具是人才培养体系落地的重要赋能手段,而栎偲HR系统打通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各大模块,有助于实现人才数据整合、流程自动化与决策可视化,为人才培养闭环路径提供关键支持。

  内部培训体系匹配多样化需求

  首先需要精准的 “人才画像” 基础 —— 栎偲系统可实现部门架构、岗位职级、人事档案的动态维护。HR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技能等级、绩效得分等情况匹配对应阶段的培训内容;并结合排班系统中的班次安排设定培训时间,让培训从 “统一安排” 转向 “精准适配”。

  针对工艺传承难题,需鼓励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主动分享知识经验,通过培训、绩效与薪酬模块的联动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师傅在带教徒弟的过程中既能传承技艺,也能获得实际收益。具体操作如下:

  ✦ 鼓励师傅通过操作录屏存档,将个人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课程,同步至系统线上知识库,供相关员工随时查看学习;✦ 将徒弟技能达标率、课程实际参与人数等核心指标纳入师傅绩效考核指标,栎偲系统可支持指标与权重的灵活配置,为带徒成果的量化评估提供支撑;

  对带教贡献突出的师傅,颁发荣誉称号并配套阶梯式奖金,系统薪酬管理模块能依据预设规则自动计算奖金。

  在培训全流程中,通过系统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实时追踪培训签到、完成度、考核分,技能提升结果关联转正、调薪、晋升等方式,实现“培训—考核—应用—激励”闭环,驱动员工持续成长。

制造业如何破解人才缺口?打造“培养—留用”闭环体系的实践思路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系统支持将培训考核结果直接关联到绩效考核模块,作为绩效评估的参考要素。同时,每一堂课程、每一位讲师都应接受员工评价,将参训人员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纳入培训效果评估方案,形成“培训-考核-反馈”闭环,持续优化培训计划。

  以培训结果为依据,打通发展路径

  结合员工现有技能短板与岗位核心需求,定制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自动关联员工档案,支持查询员工历史培训记录,为晋升、调岗提供数据依据。对考核不合格者,系统支持补考与重新培训,对多次考核未达标的员工,可及时调整培训策略或启动转岗评估,保证人岗适配。

  育留闭环,让培养的人才留下来

  再完善的培养体系,若留不住成长起来的人才,最终只会成为一场空。留住人,核心是要让员工在被培养的过程中,看到与企业共生的长期价值,从“被动接受培养”转为“主动扎根发展”。

  可以从这几个层面构建与培养体系深度绑定的留人机制:

  ✦ 用清晰的成长路径锚定长期预期。如前文所述,通过HR系统将培训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让技能提升看得见、成长回报摸得着,能从根本上消除“学了就走”的短视心态。

  ✦ 用利益绑定机制降低流失风险。例如,企业为员工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时,通过系统记录培训投入成本,同步约定服务期内的福利以及违约规则,既保障员工获得即时回报,也通过合理的权益绑定减少人才流失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用价值感强化情感认同。比如,让成长起来的员工反哺培训体系(如参与课程开发、担任新晋员工导师),既让员工感受到价值感,也通过“传承者”的身份加深对企业的情感联结。

  制造业的竞争早已不仅仅是设备和工艺的比拼,更是人才体系的较量。唯有让培训、成长、回报与留用形成完整的正向循环,才能把人才培养从“被动补缺”转变为“主动造血”。当企业构建起稳定的“育留闭环”,每一笔培训投入都会沉淀为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资本,也将为未来的智能制造竞争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制造业如何破解人才缺口?打造“培养—留用”闭环体系的实践思路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栎偲市场部
栎偲市场部
0
深圳市极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力厂商
实力厂商
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
及时响应
及时响应
立即询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