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疫情过后,健康码何去何从? >

疫情过后,健康码何去何从?

转载时间:2021.10.25(原文发布时间:2020.03.06)
22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2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作者 胡逸,36氪经授权发布。

为加强疫情管理,实现精准防控,并促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恢复,多地不约而同先后启用健康码方案。从企业复工复产、居民返城核验,以及公共场所出入管理等场景的应用效果来看,健康码作为广大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凭证和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基本实现了一码一人、一码复用、一码通行和人群全覆盖、联防全覆盖的初期目标;在持续精准防控和生产生活恢复这组关系平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政府智慧管理手段与公民诚信体系及其社会责任感的一个有机结合。

究其本源,健康码的底盘就是eID(电子身份证;或者CTID,Cyber Trusted identity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以下统称eID)。“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是基于eID的首个应用,出入通行凭证是第二个应用。这些应用场景是eID在疫情防控期间迅速推广并全人群覆盖、全流程掌办和全领域联防的有益尝试。在这些应用中,健康码不仅把卡片材质的身份证明变成一枚手机终端的二维码,并将使用者的健康信息附着其中;在实现个人信息数据化的同时,也使这些数据得以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流动;通过疫情防控这一“小切口”,实现了eID体验的全面普及、智慧城市项目的全民参与和数据驱动治理观念的全域更新。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健康码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发挥作用;但疫情终有结束的一天,疫情过后,健康码该何去何从?目前看来,无外乎两个选择:一是停止使用,并及时清除相关数据。按照法律规定: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数据主体也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在特定场景(疫情防控)消逝后,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规避数据安全风险,但遗憾在于数据资源和前期人财物投入的浪费,并可能就此错过推动治理创新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极其难得的机遇。

从新“危”中找到先“机”,我们不妨尝试第二种选择:对健康码进行全面升级,充分挖掘其数据价值,不断拓展生态应用场景,完善数据保护措施,使健康码和它所承载的数据更好地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阿里、腾讯、朗新科技等公司已开始持续创新。2月23日,杭州“健康码”完成重要升级,实现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互联互通,一码通行的“健康杭州”公共服务平台呼之欲出。同日,“锡康码”全城推行,申报人数一周内突破700万,以无锡公安局首创的“三端协同”(管理端-用户端-核查端)业务闭环管理,确保全市无盲区无盲点,全力护航无锡复工复产。

升级之后,相对可行的eID管理应用模式应该是:由公安部门负责“制码、发码、管码”,为通过实人认证的用户生成与其本人所持实体证件相对应的eID,并统一管理。这张eID将继承原有实体证件和健康码中的全部个人数据信息。

大数据管理局或相应职能部门,以公安部门可信身份认证为基础,引导供需两端结合,开展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开发和场景设计,如公共出行、酒店住宿、金融业务、社会治理等,并将各类应用产生的数据沉淀至城市大数据中心,以应用的“强击打”来促进eID不断迭代更新,逐步积累形成数字孪生公民的雏形。

在多场景应用开发同时,积极探索区块链、AI识别等关键技术的融合,以实现如下目标:1.高安全性,彻底解决eID冒用、制假等问题;2.一次认证,多场景复用,消除数据流动性障碍;3.零知识证明,在不泄漏任何信息的前提下向他人证明“我是我”,解决隐私保护问题;4.无感验证,保证流畅的用户体验;5.消除城市物理边界,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申请成为未来数字孪生城市的数字孪生公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共享数字经济红利。

但是,健康码升级为全能eID的过程中,仍需关注以下问题:

(1)安全考验。健康码升级计划关系到千万量级人口的切身利益,数据安全须做到万无一失,这对城市大数据中心的安全体系也是巨大考验。

(2)思想顾虑。疫情结束后,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的平衡会发生新的变化,使民众安心持续使用全能eID,不能光靠行政强制,还需从医疗健康等民生领域循序渐进扩大应用范围。

(3)法治保障。数据与人的高度融合逐步成为现实,应抓紧出台类似欧盟GDPR的法律制度,完善个人数据保护。

(4)生态组建。应采取市场主导、管建分离的原则,政府专心做好数据监管工作,把组建应用生态的主导权交给市场主体,充分激发供需两端活力。

(5)数据垄断。eID制发和管理应坚持政府主导,如果单一互联网平台获得eID制发权,依靠海量用户基数,极易形成自然垄断和“站队效应”,甚至威胁实体身份证的存在意义,不利于维护个人数权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疫情过后,健康码何去何从?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数据分析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