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转载时间:2021.10.25(原文发布时间:2021.03.08)
15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作者:小圆,授权脉脉数据研究院于36氪发布。

每年的二三月,春节前后,都是各家公司发钱的时候。但是有一种年终奖,叫“别人家的年终奖”。

你可能在年前也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游戏公司莉莉丝,为《剑与远征》项目组90人,发放了1.9亿的奖金[1]。

当时脉脉上还有很多人以为这是段子,没想到,这是真的。

澎湃新闻报道,1.9亿元的分红属实,只不过分钱的人要少于90人,按照“占股”比例划分。这意味着他们人均能拿到超过211万的奖励[1]。

除了《剑与远征》项目组的分红外,莉莉丝还有索尼电视、PS5、iPhone 12 Pro Max和iPad Air等年会奖品[2]……

别人家的年终奖,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而普通打工人,兢兢业业工作一年,还要忍受公司把年终奖延迟到3月再发。

就算你终于收到这笔钱,等你看完银行卡的到账金额,你可能只剩一句话想说:

“对不起,我想跳槽了。”

每个想跳槽的人,背后可能都是崩溃

其实每年“金三银四”,都是职场人换工作的黄金时期。但是2021年和过去一年,有点不一样。

去年因为疫情,很多人根本就没换工作,或者说不敢换工作。事实上,你不被开掉就不错了。一项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研究显示,2020年疫情冲击下,超过两成的企业选择了裁员和降薪[3]。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随着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好转,2020年江苏淮安招聘会求职者接踵而至

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年,国内疫情和形势都有了明显好转。脉脉职言社区里,“我该离职吗?”这一话题已经上了讨论热榜。此时不跳,更待何时?

脉脉数据研究院的《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报告显示,比起去年同期,职场人甚至对降薪跳槽的包容度更高了。

去年同期的调研,有25%的职场人明确表示不接受降薪跳槽。而今年,只有15%的人选择不接受,有60%的人表示只要降幅稍小,还是可以接受的[4]。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预测说,今年可能会出现“报复性跳槽”。

是啊,报复性跳槽,报复的不是去年没跳槽,报复的是,“老子终于可以走了”。

常见的跳槽理由,翻来覆去无非是那几个——工资不高、升职困难、加班太多、同事或者领导关系不好[13]……

但是去年一年,对于不少职场人来说,可以说是与“不确定性”斗智斗勇的一年。

年初的时候,职场人们连明天要不要去办公室都不敢确定。先是因为疫情在家办公,可不要羡慕在家办公,在家办公的同义词是“在家24小时办公”。从你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你的领导可以理直气壮地给你安排任何工作。

后来复工上班了,有些行业,因为疫情迎来了爆发,职场人只能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有些行业,因为疫情迎来了萧条,只能裁人,留下的职场人还是得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中关村的夜晚,熙熙攘攘的下班人群。加班已经是很多打工人的标配

每日人物采访了一位在互联网大厂直播业务工作的女生。疫情期间,直播火爆,2020年3月她的状态就已经是,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上午八九点就要被工作电话叫醒[5]。

到了周末,她只想待在床上,出门根本提不起兴趣,健身、化妆、购物、游玩……她全都放弃了。

终于在5月,她做完表格,起身下楼洗漱,楼梯走到一半,只感到一阵晕眩,一脚踩空,直接从楼梯上滚下了楼。所幸只有头部受到轻伤[5]。

2020年,还有太多这样工作到崩溃的故事。还记得去年11月,北京大兴那个在网约车上痛哭的女孩吗?

网约车行车记录仪,拍下了女孩让人心酸的一段话[6]:

我都加班半个多月了,又让我回去。我今天过生日,好不容易下班早一点,他又让我回去……就联通和银行给我发了个信息,祝我生日快乐,别的人也没说生日快乐了。

新闻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是你自己。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加班都好说,只要钱给够,或者能让人看到工作的希望。但现实却是,许多人在不喜欢或者强度大的工作面前,没有钱,也没有晋升。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追踪了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晋升次数,发现他们3年职业生涯中平均晋升次数只有0.9次,甚至不足1次。其中超过4成都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晋升[7]。

而这还是疫情前的数据。2020年,可想而知。

大多数人只是从一个坑,到了另一个坑

每一个跳槽的人,总是对下家公司抱有最美好的幻想。

但很快,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天真。

互联网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走,外面的人想进来,李红就想进来。

李红原本是山东一个小城市化肥厂的员工,工作并不辛苦,每天做做实验、种种地,干点杂活,一个月工资3500元。他常羡慕别的同学有钱到处旅游、买新款苹果手机。

直到一个在字节跳动做运营的大学室友将他也内推了进去,李红顺利拿到offer。终于,他也成了互联网大厂的一员。

然而幻想中的高薪并没有出现。入职后他才知道,所谓“运营”,就是互联网岗位最底层的内容审核,三班倒、工作内容重复,浑浑噩噩。工资也只是涨了一点,6000元而已。

仅仅半年,他就辞去心心念念要进入的大厂,考公去了[8]。

很多像李红这样的把进入互联网大厂或是拿高薪作为唯一目标的跳槽者,都忽略了至关重要的:风险。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单看人才流动,互联网行业是全中国跳槽最活跃的行业,可能都没有之一。但事实上,最近几年,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在变慢,多数岗位供需平衡,除非缺口类人才,找下家难度小,跳槽的薪酬涨幅在30%-50%[9]。

工信部曾对2224家企业约9.3万个岗位需求做过调研,结果发现,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等技术型岗位人才缺口巨大,供需比分别只有 0.13、0.17[10]。所以,个别抢手的技术岗员工跳槽频繁且次次高薪,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非缺口类人才的每一次跳槽,都存在降薪甚至失业的风险[9]。

除此之外,对于职场人来说更头疼的是,跳槽者处在外部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跳槽者没办法像公司内部员工那样,对所处部门的信息了如指掌。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2020年11月秋招现场,一名应届生手里握着一沓企业招聘宣传单。应届生所处的招聘市场就是典型外部劳动力市场

过去四年,姚江在联想、某生活服务类平台、阿里都待过。按照一种时髦的说法,他也可以被称为是“连续跳槽者”。

17年毕业,他先去了联想做数据分析的工作,但是工资不高,不过八、九千元。姚江后来跳槽,在四、五个offer中,选了某生活服务类平台。直接原因就是某生活服务类平台给钱最多,工资翻倍。

没想到的是,他一去新东家就接手了新业务,工作强度非常大,经常从上午10点忙到深夜2点。最让人崩溃的是领导,领导是个一点就炸的炸药桶,对下属的工作不满意,一骂就是骂四五个小时,“我好几个同事还有我都会骂哭。”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日剧《我存在的时间》里,三浦春马饰演的拓人在求职中遭遇辱骂

一年之后,姚江从某生活服务类平台去了阿里,但是去了还是不满意。在上家大厂,他至少做的是核心业务;可是在阿里,他做的事情,是边缘业务,好像看起来并不那么重要。

而在去阿里之前,他的幻想是,觉得阿里的平台会更好一点。谁能知道呢?

就像姚江跳槽次次不如意那样,那些乍看光鲜的工作机会,往往入坑后才发现一堆槽点。于是他们陷入了恶性循环,只能不断通过跳槽来改善自身的境况。

可是跳来跳去,大多数求职者,只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

别再浪费跳槽机会了

不断踩坑,或者见证了别人踩坑之后,许多人已经觉得自己既赶不上时代的风口,也摸不准命运的节奏。

有人把自己的跳槽失败归结为“水逆”,全赖本命年。为了升职加薪、跳槽成功,开始虔诚地信起玄学来。

找命理师算一挂,花高价买一串佛寺开过光的“转运珠”,每日必看星座运势,因为忌惮本命年,常翻老黄历查看今日是否“宜跳槽”。再不济也要花1秒转发一下社交平台里的“锦鲤”。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三亚南山寺,虔诚烧香祈愿的年轻人

中国青年网的一篇专访中,拥有高学历的求职者讲述了自己为什么频频求助于“大师”:“我其实心里清楚自己想做怎样选择,这时候就是特别需要人支持一下。能比老天爷支持更有力的吗?”

“毕业回国就业,与想象中落差很大,不断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那段时间特别热衷测字、看相之类。那时‘大师’讲的话觉得很有启发,现在再看,其实都是些鸡汤而已。”

看似荒唐,背后却都是年轻人已经不想再拥抱不确定性了。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招聘中太多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应聘者与心仪岗位失之交臂,比如面试官的颜值偏好

某种程度上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打工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递上辞呈,但在选择下一份工作时,首要考虑因素却又出奇地一致——看“钱”行事。

当有太多的不确定时,彷佛只有钱能带来安全感与确定性。

脉脉数据研究院《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报告基于2169个职场人的调研发现,2021年的职场,稳中求“金”是主流。

这在基层与中层员工中尤为明显。他们最看重薪资收入,不在意期权、股权。

与此同时,对于基层员工,稳定性成为仅次于薪资与个人发展第三重要的择业因素。

越纠结,越出错。为数不多、有限次数的跳槽机会正在被浪费。

我们都知道,雇主不喜欢频繁跳槽的人。但少有人知道,跳槽也是有窗口期的。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某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奔赴在第16次面试的路上。在这之前半年里的15次面试,都失败了

美国管理学会学报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上一项销售人员为样本的经典研究发现,如果以任职时间长短来对员工的职业成长状况进行判断,当任职时间达到或超过 5 年而没有向上晋升或横向流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被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非常小。

5年,是员工进入职业停滞期的临界值[11]。

太瞻前顾后,一旦错过了窗口期,你可能会面临更长的职业停滞。

另一项由社会经济研究所(ISER)发表的基于欧洲十四个国家的专题研究发现,跳槽带来的工资增长是先升后降的,一般来说,第二份工作薪资增长幅度最大,在此之后工资增长越来越平缓,甚至倒退[12]。

也就是说,你的一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更换很多份工作,但给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增益的跳槽是有限的。

打破不确定性,在于改变认知

有人肯定会说,懂了这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充满了浓浓的宿命感和无力感,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

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带来结果,改变结果的关键在于认知。说白了,获得更为优质的信息,并能进行高维度的思考,才是破局转运的关键。

就拿互联网行业中35岁这个尴尬的年龄来说,是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在脉脉的问员工版块,有人焦虑地问道,“干互联网这一行,做不到管理层,未来出路在哪里?”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脉脉的问员工版块关于“干互联网这一行,做不到管理层,未来出路在哪里?”的提问

本能地,互联网人会觉得,35岁还做不到管理层,当然是赶紧卷铺盖走人,另谋下一家能当“leader”的企业,这才是出路。

奇葩说辩手宋子寅的本职是字节跳动游戏开发工程师。他指出了这个提问背后的认知局限,并不是做到管理层,一切都解决了。

拥有管理者一样的格局和认知才是关键。宋子寅觉得,除了当leader,你还可以当owner——负责整个项目的推进,如盘点人力、跨组跨部门沟通、进度控制及汇报、业务方案制定,也一样可以发挥你的管理能力。owner经验多了,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难道不香吗?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企业招聘会现场的一名中年求职者

换工作跳槽这事,到底该跟谁聊?比跟老板聊、跟HR聊更重要的是,跳槽之前先跟能打破你认知局限的人聊。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真正有用的跳槽次数非常有限,无法根据过往经验作出有效判断,而在征求他人意见时,往往自己已经确定了的答案,是在身边的圈子里求得一份内心的肯定感。被征求意见的人,往往也就顺水推舟,说几句你想听的话而已。

局限于已经固化的认知和圈子里,这样的“反复思考”“征求意见”,很遗憾,基本没什么作用。

怕踩坑,那就需要破圈寻求新的信息,获得认知提升。比如多跟过来人聊一聊,找行业内部从业人员探探消息,或者跑到一些比较可靠的职场社区去搜集有利于自己择业的信息。

你同时拿了阿里公关和一个独角兽公司的offer,不知道哪个更值得去。闺蜜也许可以帮你选口红,但是做offer比较,还是得问问真在这些厂里干过的。

你想知道美团大众点评事业部产品经理的团队氛围,你完全可以在脉脉上问问内部员工,增加你的判断维度。

你5年工作经验,腾讯10级,快手HR想挖你,工资上浮40%,在考虑要不要跳槽,多去问问大厂员工,看看大厂员工在说什么在做什么,然后自己做决定。

有的人随随便便跳槽,用涨了500块钱的工资买了一支口红;而还有一拨人,升级认知,当别人都惋惜他降薪跳槽时,他却用他的年终奖,悄悄惊艳了所有人。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 (2021) .人均超211万元!莉莉丝《剑与远征》项目组获分红1.9亿.

[2] 莉莉丝游戏. (2021). 都2021年了,你还不打算加入莉莉丝吗?

[3] 朱武祥,张平,李鹏飞 & 王子阳.(2020).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 管理世界(04),13-26.

[4] 脉脉数据研究院. (2021). 中国职场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

[5] 每日人物. (2020). 那些离开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

[6] 沸点视频. (2020). 女孩半路被叫回加班崩溃大哭: 半个月无休,生日都没过好.

[7] 麦可思研究院. (2018). 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8] 燃财经. (2021). 入职大厂,我容易吗?

[9] 科锐国际. (2021). 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10] 工信部.(2020).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

[11] 刘智强.(2005).知识员工职业停滞测量与治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

[12] Davia, M. A. (2005). Job mobility and wage mobili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king career: a comparative view across Europe (No. 2005-03). ISER Working Paper Series.

[13] 夏天.(2020).企业新生代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多少人,一边疯狂跳槽,一边疯狂后悔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数据分析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