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I人工智能 > 机器视觉掘金海外,依图科技成立新加坡办事处,想要识别全世界的脸 >

机器视觉掘金海外,依图科技成立新加坡办事处,想要识别全世界的脸

转载时间:2021.10.25(原文发布时间:2018.01.26)
5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59次

新加坡亚洲广场(Asia Square) 1 号塔37楼,窗外尽是商业繁华,JP摩根、OCBC、DBS等知名金融机构总部远处林立,Grab等互联网新贵的办公室毗邻旁边。这里曾是Google新加坡办公室,现在新租客变为了依图科技。

这家在新加坡还不太被人熟知的人工智能公司,在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将机器视觉相关技术,在100多个地市落地。现在,他们想将在中国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带到这座花园城市及周边地区。

将高精尖的技术带向全球市场,曾是一代中国公司的梦想,但成功者寥寥。作为初创公司,借着人工智能的风口,他们能成功么?


“两年之前依图开始筹划国际化,新加坡办公室已经筹备一年多”。 坐在亚洲广场的办公室,面对36氪,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这样讲述国际化故事的开端。

与诸多科技公司类似,依图出海的开端既有商业化的现实考量,也有让技术被世界认可的理想愿景。

两年之前的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将中国人工智能创投领域带入高速路,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炙手可热。但事实上,中国计算机视觉的商业化战争已进入激战期,安防、金融等领域已有清晰可见的“钱景”, 吸引了大量的公司入局,红海一片。从商业的角度考量,还是蓝海的国际市场毫无疑问具有吸引力,而国内市场一旦遇到市场的天花板,拓展服务品类、应用场景、地区市场,都会成为商业必然。

天平的另一边是理想——让技术被认可的愿景。得益于过去互联网高速发展积累的巨量数据、教育备受重视培养出的大量计算机科学人才,中国被认为即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弯道超车,甚至世界领先。将技术带到更多场景与地区,被更多的市场认可并落地,也让不少技术人才及技术公司心向往之。

作为一家已经有500多名员工的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林晨曦认为理想与现实并不总是相悖,依图在做的事情是两者的结合。着手国际化这两年中,依图在技术与商业化方面都在积极推进。林晨曦告诉36氪,目前在公共安全方向,依图的产品已经在100多个地市落地。根据官网信息,在金融方向,依图科技已经与中国银联、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建立了合作。而在此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CEO朱珑曾表示依图的算法已经在十亿分之一的误报下达到超过90%的识别率,已经能够超越所谓的国际主流标准。

中国公司的国际化,往往很难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海尔、联想、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科技制造企业,是第一波扬帆出海者,大约花费了10-20年左右的时间才打造出全球知名度。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启国际化探索,但期间也经历了不少磕磕碰碰,目前多是通过投资、收购不断扩大海外影响力。

将高精尖的技术带到全球,曾是一代中国公司的梦想,但成功往往来之不易,初创公司做到者更是寥寥。技术虽无国界,但技术要落地却与语言、宗教、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公司迎来国际化的难得机遇。扬帆出海的中国企业,不少会在中国周边地区试点。或降维打击,将中国积累的经验与技能输入到东南亚、南亚等欠发达地区,以快速获取用户及营收;或升维攻击,以港澳台日韩等地为试验田,一旦成功再继续像欧美主流市场进击。前者以UC、SHAREit(茄子快传)等公司为代表,多是“十亿用户俱乐部”企业。后者以猎豹为例,最先选择了台湾——同样使用汉语,又受日韩文化熏陶,是进军欧美的桥头堡。

依图的当下一步是新加坡——语言相同,华语是四大官方语言之一,英语普及率高;文化相近,华人占据了新加坡人口的74.2%,祖先多源自于中国南方;时区相同,位于东经103°51′,同属东八区;位置相近,厦门飞达新加坡仅需2小时,北京到达新加坡也仅需6小时左右;人才丰富,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茅,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QS排名超越耶鲁;经济发达,人均GDP超越5万美元,公共安全投入资金可观。

2018年1月,依图科技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办事处,这也是其在海外的第一家国际办事处。依图希望,新办事处将作为依图科技服务东南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区域枢纽,为东南亚、香港和澳门等区域的客户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并与区域内合作伙伴合作,在东南亚建立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机器视觉掘金海外,依图科技成立新加坡办事处,想要识别全世界的脸

(注:图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资讯通信与媒体司长洪振达(中间)与依图科技高管合影)

其实,这并不是依图国际化的第一步。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依图对外的宣传中,国际化成为高频词汇。

2017年11月1日,全球人脸识别挑战赛(Face Recognition Prize Challenge ,FRPC)在伦敦举办,大赛由美国情报先进研究计划局(IARPA)与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合作发起,依图战胜俄罗斯公司Vocord、法国知名安防大厂Morpho等公司,获得冠军,并赢得了25000美元奖金。

2017年11月14日,第七届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SCE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大会以“Empower Cities. Empower People”为主题,探讨如何建造智慧城市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次大会上,依图展示了其在智能安防、智慧医疗、AI+金融等领域的方案,讲述了人工智能在建设智能城市方面可以实现的贡献。

2017年11月26日,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在美国芝加哥麦考密克会展中心举办,放射学专家齐聚,依图作为一家AI医疗公司受邀,展示了基于临床医生工作流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

上文提到的智能安防、智慧医疗,也是除智能金融外,依图国际化的另外两个方向。一方面,这是依图在国内主要的技术储备及业务方向,一方面,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市场。

FreedoniaGroup数据显示,全球对安全产品的市场需求以每年6.8%的增长速度,2018年有望达到1260亿美元,其中亚洲、中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市场对安全类产品的消费热度很高。全球知名医疗市场信息数据咨询公司Evaluate预测,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030亿美元左右,到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5220亿美元,CAGR年化增长率为5.1%。Statista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FinTech市场规模将在2.35万亿美元规模,2016-2020年年增长率CAGR达到20.90%,2020年全球FinTech市场交易额规模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

国际化的一大难题是本土化。目前依图组建了十多人的新加坡团队。依图科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总经理王琪,在2016年加入依图,现在已经常驻新加坡;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商务总监Mark K . Chen 曾是新加坡警察部队有组织犯罪部门的负责人,有25年安防领域的经验;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技术总监Scott ONG是新加坡人,有20多年公共安全领域的经验。

项目落地同样需要本地化。王琪表示,项目落地是新加坡办事处的重点之一。林晨曦告诉36氪,订单的获取既有来自合作伙伴,也有来自依图自己拓展。前者以与华为、微软的合作为代表。微软在几年前就开启了未来城市 (CityNext)计划,以Windows10、Azure等核心技术为支点,通过和政府合作,帮助政府建设智慧城市。作为通信运营商,华为也在各地搭建了渠道,构建了客户资源。作为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有助于推广。后者有赖于自建渠道及客户资源,但一般来说,集成商更有可能分得更多的产业经济利益。一名依图的工作人员告诉36氪,在获得了FRPC冠军后,有客户主动联系依图咨询。

机器视觉掘金海外,依图科技成立新加坡办事处,想要识别全世界的脸


出海的公司,总是离不开国内增长遇到天花板的质疑。国内机器视觉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一点。

从依图新加坡办事处的高管团队构成来看,安防很可能是当前依图对外宣传的三大海外业务中的重点之一。而在5000亿元的国内市场,海康、大华等传统玩家林立。安防监控智能化则给了依图、商汤、旷视、云从、地平线、深鉴等从人工智能技术切入的公司新机遇。

依图官方的信息显示,起步较早的依图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地市落地了AI安防相关项目。当前中国的地级市数量仅为283个,直观的概念很可能是已经占据了1/3-1/2左右的市场份额。林晨曦分析,安防市场一直是一个分散的市场,当前的AI安防渗透率还较低。援引《财经》不久前公布的调研数据,当前所有的AI安防产品,产值不到20亿元;目前智能安防领域最大的一笔订单在上海宝山,为3000路,相比庞大的安防市场,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离行业天花板上限还远。

事实上,在全球反恐需求带动下,安防市场稳步增长,安防公司出海掘金已经是这几年的大趋势,2013年开始知名安防企业纷纷通过成立海外销售公司、办事处,或者投资、并购,拓展海外市场业务,2015年开始逐渐从国际化中获得了相对丰厚的收益。

根据IMSR的分析,2013年至2016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保持12%左右的复合增长。根据《2016中国安防行业调查报告》,2016安防海外市场增速达到48%,远高于安防行业11%的整体增长率。另有数据预测2017年全球安防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700亿美元,其中中国以外的市场占比在70%左右。

与此同时,北美、南美、欧洲、中东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等对于公共安防的需求同样明显,且多依赖进口。以临国俄罗斯为例,2016年仅政府的采购就在7亿美元左右,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安防产品很受欢迎。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巴西,安防市场一直保持了10%-15%的增速,政府每年要为此投入了数百亿美元,2017年大会还向当地政府捐赠了价值65万黑奥的安防设备。东南亚市场2015-2020年年均增长率可能在7.7%左右,高于东亚、印度以及大洋洲市场,仅次于中国。

2015年开始,全球各地已不乏中国公司的身影。根据公开财报,2016年海康在境外机建立了28个销售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9%;大华则将海外销售持续增长带来的汇率波动,列为了公司的五大风险因素之一,海外营收占比已经超过40%。

依图成立办事处的新加坡一直热心应用技术提升效率。2017年初,开始启用眨眼身份注册,建立虹膜档案。2017年10 月新加坡樟宜机场启用刷脸自助通关。雄心勃勃的政府也已提出“智慧国家2025”计划,其中一部分规划是借助大量摄像头、传感器监测、追踪一切事物,如人流、车流、违规违法行为等,而这些新需求恰恰是AI公司所擅长的,也吸引了诸多公司的目光。2017年9月,商汤科技接待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夫人到访;旷视科技Face++与凯德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希望将业务拓展到新加坡。

而未来,在全球的商业舞台上,或许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36氪企服点评

AI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AI人工智能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