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I人工智能 >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转载时间:2021.09.17(原文发布时间:2018.08.13)
21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12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宽带资本”(ID:bjkdzb)。原文Gusto,编译C位君。

在内容世界中,Tim Urban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写作者,会不定期撰写幽默有趣的超级长文。在Wait But Why博客里,他处理了最神秘、最难解的话题,从人工智能到拖延症,从人体冷冻技术到挑选生活伴侣。网站现在已经有600,000名订阅者和每月1M流量的独立访问。

对创业者、投资人来说,处理复杂话题是一项必备技能。不管是行业研究、项目考察,还是向外介绍公司的技术和产品,都需要一套方法论的支撑。

本期CBC热读选取了Firsr Round Review对Urban的专访,你能学到他是如何搞定那些复杂话题的。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photo credit: Wait But Why's Tim Urban

复杂本身的复杂性

每开启一轮融资,初创企业的创始人都要向投资者、团队、用户与公众,传达公司的深层理念,解释行业的生僻概念以及概念间的细微差别。然而,把事情解释清楚并不容易。独具风格的科技创业家——埃隆·马斯克,也曾委托Urban向公众科普Neuralink*公司的理念。

Neuralink的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一点:研发一种技术,将人脑与计算机系统融合在一起。这种利用脑机接口实现的融合,将有助于治疗人类的脑部疾病。以及,很可能使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复杂本身不是最小的单元,还可以继续拆解。Urban归纳了三类复杂性,每一类都由一系列行动构成,可以逐步解决。分别是:收集信息的复杂性、信息“除尘”的复杂性、模式匹配(或模式冲突)的复杂性。如果你想理顺一个艰深的概念,每一项都需要分配不同比例的时间和精力。

收集信息的复杂性

第一类复杂性要求你掌握研究者思考模式。

首要工作是筛选信息:在浩繁的素材中选取有用的部分。Urban写过一期Neuralink相关的文章,埃隆·马斯克想通过这家公司研发脑机接口技术(brain-machine interface)。写文章很费时,但Urban还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素材的搜索和学习上。当获取的信息已经足够用来理解公司和技术,他就开始动笔,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把事情讲明白。

“我确信,Neuralink技术的大胆程度,使命的伟大程度,都胜过特斯拉和SpaceX。这两家公司重新定义了未来人类能做的事——而Neuralink重新定义了未来人类本身,”Urban 说。“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是什么,人脑太错综复杂,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概念听得人云里雾里——但这样才更令人兴奋,如果花时间把两部分都研究清楚,就能看清整个概念。”

收集充足的信息,自我领会后解释给别人听,这是先难后易的过程。你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将素材整合排序。“Neuralink有太多东西需要科普,我大概花了一半以上的时间自学。为了向外传达,你不得不修炼内功,”Urban说。“不像一些知识2分钟就能解释清楚,复杂概念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讲明白。教育不应该限于一篇文章,我的目标是,把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包输送到读者的大脑,让他看完文章后还能顺着结构继续思考。不然,两周以后他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没办法重新建起理解问题的逻辑。”

信息“除尘”的复杂性

第二类复杂性要求你做个“考古学家”;细心探查,在惯常的事里挖掘隐藏信息:它们并不高深却很有启发性。

Wait But Why里最好的例子是,厨师(cook)和主厨(chef)的概念区分。简单来说,主厨与厨师似乎相近,其实不然。主厨研发菜谱;厨师遵循菜谱。道理听起来很绕,一旦意会,就像原则一样牢不可破。比如,它还能帮你厘清创造和创新的区别。

整个过程好比擦去覆在信息表面的灰尘。在不同的话题下,他看到了潜在的“厨师和主厨”之分。而且,他会问自己:别的地方有类似的情况吗?果然是有的。这是一个先易后难的过程。起初并不用花很多时间解释,但后期需要通过一次次验证来巩固。概念本身并不复杂,但举一反三是困难的。

“厨师和主厨”,这两个概念很简单,我用2分钟就能解释清楚。复杂的部分在后面。为什么“厨师和主厨”这个问题是第一性原理?(C位君:第一期热读中有解释~)”Urban解释说。“如果你坚持观察,你会发现,到处都有厨师/主厨这类概念组合。音乐、艺术、科技、建筑、写作、商业、喜剧、营销、app开发、足球训练、教育、军事战略等等领域都是如此。”

处理这类复杂性的难处是,不仅要让大家理解,还要让大家知道如何应用。“如果你只说概念之分,他们并不能学以致用。也许会懂个大概,但第二天就忘记了。因此,如果仅仅解释了概念,你才走了1/20步,”Urban说。“剩下的19步才是重头戏,全部走完后,概念才能深刻地内化于读者,并以各种方式显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将有能力发现词汇的不同,并在各个场景里,反复印证。我想把这种思维方式种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不仅在认知层面,还要深入到直觉层面。”

模式匹配(或模式冲突)的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混合了以上两种的特点:它既非先难后易,也非先易后难,而是从头至尾都难。

最佳案例是Urban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民主、暴政和政治文化。“研究这个社会可能会花掉我一辈子的时间,在一堆复杂性和独特性中,我始终在寻找一种可靠的模式。这需要一点儿不计后果的莽撞,因为模式往往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浮现。政治规则和政客们遗留的既定模式已经太多了,”Urban说。“认真观察,你能发现一些看似寻常实则意义重大的模式。”

但是,即便你最终发现了复杂概念(比如社会)中的模式,分享这些观察成果也很复杂。“如果我写一篇解释人工智能的文章,读者会比较谦虚,心里想‘好吧,虽然我不太明白,我愿意多多了解。’但如果你写一篇政论文章,来解释政治,人们会觉得自己也很有话语权,虽然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会迅速穿上代表自己立场的‘马甲’,不管是政治、宗教,还是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Urban说。“这时候大家毫无谦逊可言,人人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三类复杂性的总结

当你想传达复杂的想法,首先思考如何有效地简化概念。Urban发现,他拆解难题花的时间都差不多。区别在于,付出的努力类型不同,在不同复杂性上分配的精力不同——合理的比例分配能帮你更好地处理复杂概念。

许多话题显而易见的难,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搞定。但凡是三类复杂性范畴内的话题,我花费的时间都相同。不过,时间紧张的创始人或者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他们会希望所花的时间越短越好。每一类型的复杂性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解决。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分配和平衡你的努力是关键。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photo credit: firstround.com

你的解释对象是谁?

一旦你对概念的复杂性类别有所了解,就开始考虑如何向其他人解释它。

你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

作为学习者和解说者,我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我教博士课程,我要比专家懂得更多,达到行业顶尖才有能力带好一群已经有学术积累的博士生,引导他们进行科研创新,”Urban说。“但这不是我的目标,Wait But Why的愿望是,读者能清晰地理解一个复杂问题,他们不需要成为专家,但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聊这件事,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政治、科技还是心理学。”

回过头来,对于创始人来说,他如何向投资人解释公司的技术?对于招聘经理来说,他如何向应聘者介绍公司的技术?

1-10级理解力量表

10-世界顶尖的专家

9-能提出专业问题,贡献原创成果

8-能回答专业问题,理顺概念的矛盾观点

7-能回答外行问题,给出独立的观点

6-能回答外行问题,给出聪明的观点

5-了解问题,能分辨有误的解释

4-了解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表达

3-听说过,能复述别人的观点

2-听说过,但什么也不知道

1-没听说过

第一,在10个梯度中找准你的定位

Urban设计的10级量表可以用来检测读者的理解水平,也可以帮你找准自己的定位。“当我刚接触一个话题的时候,理解程度大概在2-3的位置,我的目标是至少达到6——最好是7。这样的话,我能回答一般的提问,也能给出有价值的观点,”Urban说。“当专家发表的言论和我的理解有冲突时,我会听得非常仔细并提出反对意见。我不会理所当然地听信专家,但会把他们的观点纳入参考,或许可以修正我的结论。当你拥有6级理解力,突然间一切豁然开朗,你开始享受阅读。”

第二,找到阐释对象的坐标

对Urban来说,Wait But Why的读者就是他的阐释对象,但对你而言,也许是产品的用户。“拥有6级水平的理解力后,我获得了许多价值和乐趣,我希望我的读者也能如此。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或者和朋友们一起,围绕某个主题自由发挥。”Urban说,他想要服务世界上无数的“Tim”。“‘Tim’是这样一类人:在理解水平上,他们很想达到6,却不想达到8。潜台词是,我普普通通,对世界充满好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太专业的东西我承受不来,但我就是喜欢搞清楚一件事的基本原理。我本人就是这样。”

第三,比较学习者与阐释者之间的水平差异

以Urban为例,他的目标是把Wait But Why提升到他的水平,而且比他更快(接下里会解释原因)。

“如果把标准降低到4级,我会有更多的读者,但这些人对深度长文不感兴趣,而且真正对我口味的读者会对我失望,所以我不会这么做,”Urban说。“很多讲解类的网站能帮助大家理解问题,往往是从1级提升到3级,而那些渴望提升到6级的读者却无人问津。对此我深有体会。”

对企业来说,有上下两条红线:用户当前的认知水平和用户购买时的认知水平。你的目标是找到上线的最小值,在这个认知水平上,用户触发了购买行为。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photo credit: Wait But Why's Tim Urban

如何解释复杂概念

动笔前,Urban会花160个小时学习与话题相关的知识。但他明白,没有人会花这么长的时间阅读。读者愿意花两小时读他写的东西就很给面子了,所以Urban的挑战是让读者以比他快80倍的速度理解一个复杂话题。

“在自学过程中,我仿佛蒙着眼睛走在树林里,四处摸索,寻找方向。当我积累得越多,我就看得越清楚,直到看清周围的一切,”Urban说。“然后我搭上了一架直升机,越升越高,我看到了整片树林,还有树林外更广阔的景象。”

因此,你要如何从蒙着眼睛到看清全局?借鉴Urban的经验,以下的建议能帮你更好地解释复杂话题。

拉开溜索

两点一线是最短的距离。Urban写过的人体冷冻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人体冷冻技术(或人体冷藏),是一种试验中的医疗科学技术,把人体或动物在极低温(摄氏零下196度以下)的情况下冷藏保存,梦想未来能通过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复活及治疗。

“起先,我完全不了解这门技术。于是我开始大量地阅读,寿命延长、细胞和血液、当前医疗技术相关的所有内容我都看,脑子里一团乱麻,”Urban说。“但把该读的书都读完以后,我发现了一条清晰的线索:死亡的定义并非你想的那样。当前定义死亡的依据是:一旦任何医疗手段都救不了你的时候,你就死了。但是,如果你把人类视为一个思维、性格、记忆、才能、智力等因素的综合体,死亡与否就取决于头脑里的‘硬盘’能否运转,而这基于大脑的原子排布。我认为,是这种原子排布构成了你。”

Urban了解这一点后,明白了接下来该如何做。“我需要转变人们对死亡的理解——这是寿命衍生背后的核心价值。我要告诉大家,与癌症抗争不仅仅是虚荣和自恋。这很勇敢。热爱生命的人,才想要活得更久。”

“其次,我要重新定义死亡。大脑里的物理原子彻底溃散,再也不能形成有效结构,而且连未来的科学家都无法挽救,你才真正死了。这和我们的惯常认知很不一样。如今定义为死亡的人,在我眼里其实还‘活着’。在他们的大脑里,原子还有序排布着,等待有人解开——不过我们放手了,任它恶化到难以挽回。”

写给外行

为了更客观地呈现作品,Urban要全方位考虑观点,因为有的人可能第一次听说人体冷冻技术,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发对。

思维框架成型后,按次序填入材料即可:人体冷冻技术的科学原理,死亡和身体的辨析,再到未来死亡的定义。

“我会循序渐进地解释这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查阅的80%的信息都用不上,因为不够相关。譬如阿兹海默症、中风之类的研究报告帮助我加深了一点理解,但不算关键。经过4周的研究,我终于把所有的素材浓缩在一篇文章。虽然我在事后说,理顺一个复杂概念需要150个小时,但如果我能在2小时内弄明白,何乐而不为?”

当Urabn写作时,他处于一种特别的中间状态:一面以阐释者的心态聆听外行提出的问题,一面记着作为外行的感受。这是写作者保持谦逊的秘诀,更重要的是,这种风格让读者感到自在,即便他要读的是一篇超级长文。“很多写AI的文章都假定我已经明白AI是什么了——其实我不明白。所以在阅读时,时常觉得一些地方难以理解。”Urabn说,“人体冷冻技术也是一样。写得不明不白,好像在说一门不可能实现又荒谬的技术。所以我写AI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建立AI的基础定义——说清楚AI和机器人的区别,电影里的AI和真实的AI有何不同。”

如果你读过Wait But Why,你会发现,当他不知道的时候,他会或隐晦或直白地说出来。这能让读者卸下心防,愿意相信他的指导。你的目的就是推倒怀疑这道墙,让读者相信,文章就是专门为他们写的。

借图像表达观点

人们常说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但是Uran把两件事都占全了,他既画画,也写长文。他为什么选择这种作图风格?如何让插图的作用最大化?

返璞归真

线条简洁很重要。“一些图看起来很炫,其实没什么实质内容。如果你滤去所有的花边设计,把信息提取到Excel表,就会发现留下的信息很少,”Urban说。“设计华而不实的图片,然后挂到信息图网站上,这种展示很廉价。”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手绘箭头就让你联想到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那些炫酷的营销物料只是停留在视觉层面。

你不用像喜剧演员一样抖包袱,但是,为你的故事加点幽默感。这能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或是产生共鸣。“想想你最喜欢看的搞笑节目,虽然你可能10年没看了。你大概能说出剧里的20条金句,还能想起那些有意思的梗。悬念和幽默最能抓住人心。当大脑处在愉悦状态的时候,搞笑的镜头会在脑海里循环播放。而对于工作,大脑不会记这么久。”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photo credit: Wait But Why's Tim Urban

Pick故事的主角

Urban认为最难的部分是选择故事的主演——角色需要在严肃和搞笑间找到平衡。

有时候主演是火柴小人,有时候是他自己。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更迅速地找到信息的叙述者:

谁和读者的关系更亲近?

是我还是故事角色?

故事角色是否设置在幕后?

他们可以/应该从哪里开始?

你想和读者玩一场怎样的游戏?

你会用哪种声音?什么情绪?

叙述者的任务是展示还是告诉?

答案不是固定的,所以才难。“实话说,我做得不算好。我在这方面没什么天赋,所以会一直学下去,”Urban说。“为了设计一个有结构的故事,我会花好几周时间坐在那里想。我不喜欢太功能性的表达。所有的信息应该有条理地流畅地说出来。”

Urban把拖延症、人体冷冻技术和SpaceX放在一起比较,来展示不同话题的拆解方式。

“写拖延症这篇时,不同的核心力量在我脑海里对抗。与其描述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大脑结构,不如用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及时行乐的猴子和惊慌怪兽的互动,它们的名字有特定含义,而且画得很好笑,读者会喜欢它们的。”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photo credit: Wait But Why's Tim Urban

“但在人体冷冻技术这篇,我没有用任何角色。我可以信口编一个Joe出来,说“他叫Joe,想活得更久。”但是角色必须服务于概念,即死亡的概念。你不需要Joe;他的存在会节外生枝,为了他,我还得认真和读者介绍一堆屁事。SpaceX这篇文章讲的东西很多,所以一开始就得把读者留住,我会事先交代文章的线索,防止他们读着读着就蒙圈了,因为文章非常长。一旦他们了解故事弧光*后,就会沉迷其中,这非常有意思。”

故事弧光:故事线上犹如弧光闪现一样的价值负荷变化。

总结

如果你碰上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试着拆解复杂性,将它分为三类:收集信息的复杂性,信息“除尘”的复杂性,模式匹配(模式冲突)的复杂性。每种类型都由一连串行动构成,你需要逐一攻破。

接下来,拿出零基础(1)到资深专家(10)的理解力量表,测算读者和你自己当前的水平和期望达到的水平。

最后,阐释复杂话题时,请遵循如下经验法则:扔掉华而不实的内容;用幽默调节气氛;适时选择故事主演,让它带读者看完全文。

“在一切复杂概念的解说、包装、表达之前,你需要先下功夫研究。读者需要学习足够的知识,才能达到期望的水平,并在这个水平上独立思考,准备好成为另一个合格的解说者,”Urban说。“创作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画都应如此。自己先花时间理解问题,再构思如何表达,这就花去了80%的时间。很多人可能正好相反,用10%的时间思考,剩下的时间坐在那写。你可不能那样做。”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Tim Urban:复杂话题?放着我来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AI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AI人工智能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