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股权激励平台 > 回顾 LVMH 集团收购 Tiffany:一波三折拿下“最贵的蓝” >

回顾 LVMH 集团收购 Tiffany:一波三折拿下“最贵的蓝”

转载时间:2021.09.07(原文发布时间:2020.11.09)
18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9次

编者按:日前,两家世界顶级奢侈公司LVMH集团和Tiffany集团持续一个多月的"分手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就收购价格达成了一致。值得一提的是,LVMH的掌门人Bernard Arnault向来以其“冷酷无情”在业界闻名,因为他总是不计代价地对有意收购的奢侈品牌伸出“魔爪”,并在收购过程中进行反复压价,甚至被法国媒体冠以“资本界的马基雅维利”的称号。在这次收购美国百年老店Tiffany集团的行动中,这位冷酷无情的欧洲首富又是如何行动的呢?本文作者Vanessa Friedman和Elizabeth Paton,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奢侈品界年度最受关注的“肥皂剧”终于落下了帷幕——LVMH(路威酩轩)集团对Tiffany的收购,终于画上了“幸福的句点”。

两家顶级奢侈品公司早在2019年11月就宣布开展合作,但当新冠疫情对奢侈品市场形成冲击后,LVMH的承诺变得摇摆不定,双方之间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公开诉讼。但在上周四,两家公司终于就新条款宣布达成一致:LVMH集团将以每股131.5美元的价格收购Tiffany,比原先报价低3.5美元,但比Tiffany宣称的底价高1.5美元。这将为LVMH集团董事长Bernard Arnault和他的股东节省4.2亿美元的收购费用,也使Tiffany集团不至于面临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自谋出路的窘境。

这本是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关系。然而,从9月份开始,LVMH集团公开宣布法国政府要求其取消交易。

Tiffany指责LVMH集团采取拖延战术,而对方则宣称Tiffany“管理不善,在2020年上半年大量流失现金”;Tiffany回应“LVMH集团似是而非的说辞,是它又一次明目张胆地试图逃避支付约定价格的合同义务”,并向特拉华州的一家法院提起了诉讼,指控LVMH违反了公司义务。LVMH则反诉称Tiffany在2020年走过的下坡路意味着它不再是当初自己愿意收购的那家公司。这一切都令奢侈品行业的观察者们目瞪口呆。

但对于任何一个在过去35年里目睹Arnault一步步创建世界上最大奢侈品公司、成为欧洲最富有者的人而言,Tiffany今年经历的小风波并不令人意外。

尽管Bernard Arnault主要是通过和平手段、家族支持和抓住机会打造起自己这个作用75多个品牌的奢侈品帝国,但此前他至少三次参与类似的高调公开斗争。他极具竞争力,不畏战斗,不惧公众谴责,但并非屡战屡胜——尽管他极具战略投资眼光,被誉为奢侈品行业的“孙子”(中国古代军事家)。


LVMH“披着开司米的狼”

Arnault通往奢侈品界巅峰的旅程始于法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激烈的董事会争斗之一,而在这个国家,赤裸裸地展示野心一直被认为是不得体的行为。

1984年,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房地产开发商的Arnault听说,法国政府准备挑选一个人来接管布萨克(Boussac)集团。布萨克是一家纺织和零售集团,旗下拥有奢侈品牌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当时Arnault刚从美国回来,他在美国的邻居是约翰·克鲁格(John Kluge),后者将自己的公司Metromedia私有化,然后进行清算,赚了数十亿美元。此外,Arnault还密切关注投资公司KKR通过运作激进杠杆策略所获得的商业成功。

此后,Arnault在布萨克的竞购战中获胜,象征性地以1法郎的价格买下了这家集团。在两年内解雇了9000名员工并出售了除迪奥以外的大部分集团资产之后,他获得了一个绰号——“终结者”。

1989年,在时尚品牌路易·威登与香槟和干邑生产商酩悦·轩尼诗(Moet Hennessy)合并两年后,Arnault席卷了新合并而成的LVMH集团的城堡,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他的新绰号——“披着开司米的狼”、“金融界的马基雅维利”……

果不其然,在Arnault于1988年投资LVMH集团之后,他与深受尊敬的70多岁的路易·威登总裁亨利·拉卡米耶(Henry Racamier)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并最终设法剥夺了这位高管的权力,并将他赶出了董事会。法国媒体界对此大为震惊,但无形之中一种模式似乎被确立了。

“他不是个赌徒,他是一名战略家,”一位要求匿名的奢侈品公司高管说。他认为,Arnault的做法在商界并购案例中并不罕见——只是在奢侈品行业不寻常而已。“他以华尔街的手段收购一个品牌,然后持为己有。他的思维模式带着他们这代人的深刻烙印……”


Arnault的收购策略:步步为营

1999年,充满野心的Arnault将目光转向了下一个目标:当时由Tom Ford和Domenico De Sole经营的意大利皮具公司Gucci,并悄悄地收购了这家公司5%的股份。

随后,Arnault将自己的持股比例提高到15%,然后是27%,最后是34.4%——与此同时,他坚称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支持性的、被动的合作伙伴。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作为获得董事会席位的条件,Arnault将冻结自己的股份。然而,当De Sole把文件传真给他时,Arnault没有署名就传回来了。又一场拉锯战就此展开。

很快地,De Sole发现了一个漏洞:Arnault只需得到董事会批准就可以发行股票,LVMH集团每购入一股,他就能为自己的员工创造更多的股份,从而稀释了Arnault的股份。随后,De Sole同意将公司42%的股份卖给巴黎春天(Pinault-Printemps-Redoute)公司的Francois Pinault,这样就可以“拯救”Gucci。对此,LVMH集团在荷兰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其管理不善;而巴黎春天在法国提起了诽谤诉讼,De Sole则宣称对手们会“继续折磨我们,但他们不会走得太远”,指控LVMH集团有“低级的犯罪行为”。作为回应,LVMH集团威胁要就诽谤罪提起刑事诉讼。法国媒体将这场混战成为“鲨鱼之战”,而《纽约邮报》(The New York Post)干脆称之为“时尚界最血腥的战争”。

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一直持续到2001年9月,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LVMH集团也出售了自己的股份,并最终从中获利7亿美元。

“他是一个非常强硬的对手,”现任汤姆·福特国际公司(Tom Ford International)董事长的De Sole说。但后来,Arnault通过他手下的一位银行家联系了De Sole,并邀请他参加一场私人会议,在会上表现得“非常理性和亲切”。目前,两人仍保持着联系。


“逃过一劫”的爱马仕

到2013年,Arnault已经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他先后在2011年和2013年收购了宝格丽(Bulgari)、诺悠翩雅(Loro Piana)等更大的品牌,并入股了许多后起之秀的品牌。但有一个目标是LVMH集团觊觎了十多年的:爱马仕。

这家世界顶级奢侈皮具品牌由创始家族的第六代继承人亲自经营,这个家族一直竭力维护对公司的控制权。尽管爱马仕在1993年上市,但其家族仍持有78%的股份。

2001年,LVMH集团通过子公司悄悄购买了爱马仕集团4.9%的初始股份,并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购买股权衍生品继续积累股份,但持股始终低于5%。2010年10月,LVMH集团宣布收购了其竞争对手14.2%的股份。到2011年12月,这一比例已升至22.6%,导致时任爱马仕首席执行官的帕特里克·托马斯(Patrick Thomas)情急之下发表了一份“臭名昭著”的“粗话”作为回应。

Thomas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Arnault将LVMH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10%,以证明他无意收购爱马仕,但Arnault没有这样做。2013年,LVMH集团持有的爱马仕集团股份增长到了23.1%。

最终,法国股市监管机构举行了一场听证会,爱马仕声称,路易威登正在凭借一套掩盖其真实身份的体系积累股份。这场针锋相对的法律大战席卷了全法国,LVMH集团再次被描绘成“堵在门口的野蛮人”。2014年,一家法国法院裁定LVMH集团必须减持其股份,并将其股份分发给投资者(LVMH集团的最大股东Arnault Groupe持有8%的股份。)

2017年时,Arnault似乎终于要放弃爱马仕了,作为LVMH集团大范围企业重组举动的一部分,Arnault将所持有的爱马仕股份全部抛售,部分原因是为了支付迪奥集团剩余25%的股份。迪奥的少数投资者可以选择换取现金或爱马仕的股票,这使得Arnault在出售股份时不用缴税就能套现。最终,阿尔诺集团获得了50亿美元的利润。

“Arnault不害怕打架,总是精心算计,而且有长远的眼光,”巴黎政治学院的讲师Serge Carreira说,“他会不断地评估结果,并会为了结果而将自己置之度外。”

正如De Sole所评价的“即使他输了,他也赢了。”


译者:胡颖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回顾 LVMH 集团收购 Tiffany:一波三折拿下“最贵的蓝”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