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转载时间:2021.08.18(原文发布时间:2021.02.18)
12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作者:蜜桃君,36氪经授权发布。

春节假期结束了,上班的第一天,“节后综合症”再次喜提热搜。

从假期切换到上班模式,很多人已经出现疲乏无力、睡眠紊乱、焦虑不安等情绪问题。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网络

因为就地过年,过年的内容较之以往,有了明显变化,“熬夜”“睡不着”成了很多人春节期间的一种常态,但困扰当代“打工人”的睡眠问题,并不仅仅是春节才有的。

据天眼查消息,1月29日,格力电器就公开发布“智能终端防熬夜”专利,不睡星人再也不担心无节制的熬夜了。

现有手机提醒模式一般较为固定,也不够智能,这一专利的公布有望拯救失眠和晚睡。

晚睡是大海上迟到的浪,失眠则是后面的海啸。

失眠的痛苦,经历过的才知道。“左脑就像被轧路机压过一样,心脏狂跳,有个声音叫你去死...”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网络


1  被内卷的90后,睡不着

根据 《2020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全国超过38.3%的人有睡眠问题,3亿多中国人正在被失眠困扰、

调查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0年,国人平均睡眠时长已经从8.8小时下降至6.5小时。这表示,我们从睡眠时间中挤出了170多天的清醒,“一杯敬工作,一杯敬娱乐”。

90后年轻人是重灾区。

他们中间84%的人存在睡眠困扰,75%的90后晚上11点以后入睡,33.4%的是凌晨1点以后入睡,这一状况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加严重。在睡觉前,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网络,失眠的表现

报复性熬夜让83%的人因睡眠问题影响了白天的状态和精力,这样的情况在复工后尤其突显。

在北京,11点就已经上床的马海燕,凌晨2点以后才会放下手机。在她看来,白天的生活属于工作,晚上上床后才是自己的时间:购物、敷面膜、追剧、打游戏、和闺蜜聊天……

上海的凯文,刷抖音里的小姐姐,和朋友吃鸡,是他忙碌一天的奖赏。这样的作息让他生物钟紊乱,3点之前完全没有困意。

手机使用时间剧增、996内卷……正让加速压缩睡眠时间被,睡眠问题就是地震之后的海啸,虽迟但到。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网络

2 健康睡眠产业千亿市场尚待挖掘


面对失眠问题,年轻人更倾向于用钱“解决”。

淘宝公布数据,每天有近40多万人搜索睡眠产品,90后占比近40%,18—35岁的青年用户比例近80%。备受睡眠困扰的年轻人,却正在撑起一个规模庞大的“睡眠经济”。

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如今,让天下没有难睡的觉,成了一门巨头争相抢夺的大生意。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猎豹用户研究中心

“朋克养生”的当代年轻人,大都愿意为“睡觉”买单,一边内卷996,一边安神茶、褪黑素、蒸汽眼罩全面武装。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盯上助眠市场。

娃哈哈新品定位“帮助10亿国人睡个好觉”,给予销量破100亿的厚望;旺旺集团推出13.5元一瓶“梦梦水”,主打助眠;蒙牛推出了助眠牛奶产品“晚上好”。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亿欧网

传统助眠赛道更是一片繁荣。

2020年双11,天猫的褪黑素售出超75000瓶,某蒸汽眼罩超76000盒,助眠乳胶枕45000个,某德国睡觉专用耳塞售出25000对。

《2018-2023年中国睡眠医疗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指出,2020年我国改善睡眠产业市场整体规模超过2797亿元,这其中,睡眠器械用品2500亿元高居榜首;睡眠药物134亿元紧随其后;睡眠保健品128亿元在第三;相比之下睡眠服务仅占35亿元,微乎其微。

这几年,国人对睡眠产品的心理承受价也在不断变化——2015年,失眠人群愿意为睡眠产品买单的承受金额是几十元,而2020年这一金额扩大到将近3000元。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天猫国际

庞大的市场是背后的商业逻辑——长期失眠会导致什么后果,是对经济的反噬。

基于生理逻辑来看,精神健康堪忧。

科学证明,大脑如同电脑硬盘,晚上会缩小很多倍,方便清除代谢垃圾。长期失眠,代谢垃圾碎片无法清理,短期后果就是人格分裂,长期后果就是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

基于经济逻辑的失眠开始催生市场。

研究发现,长期失眠的人很难专注工作,效率很低。美国《时代》周刊的统计显示,工薪阶层因为睡眠不足而引起工作状态问题,一年损失120万个工作日,造成了大约4110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疾控中心早就发出呼吁:“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睡眠赛道细分

3 助眠细分赛道,智能产品成增量场


2015年三星发布了睡眠追踪器 SleepSense;2017年苹果收购芬兰的睡眠监测器生产商Beddit,布局到Apple生态里,通过iOS和Apple Watch来监测睡眠。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报告》,从2015年至今,智能睡眠类产品是医疗赛道增速最快的。

主要分为两类产品,一类以APP服务为主导,提供改善睡眠的内容、音乐、冥想和睡眠数据分析等,再通过靠卖广告、卖产品、会员等变现。

其数据来源主要依靠手机传感器的监测,通常对于硬件的投入较少,但在发展用户端的流量和粘性上有明显优势,例如小睡眠、蜗牛睡眠、考拉睡眠、睡眠帮、萤火虫睡眠等。

睡眠问题也是大家比较乐于在社交圈上分享、谈论的,“睡眠这件事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今年28岁林琳躺在准备入睡,习惯性的点开微信小程序“小睡眠”,选择“雨打芭蕉”,当耳机里助眠的雨声传来,她慢慢有了睡意。

1400公里以外的上海,王志关掉电脑,打开蜗牛睡眠 App,把手机放在床头柜上,准备就寝。看中蜗牛睡眠使用起来便捷的特点,他已经连续使用了 20 多天。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小睡眠、蜗牛睡眠

据投中健康粗略统计,在苹果商店有Now冥想、小睡眠、白噪音、蜗牛睡眠等10款APP,最高下载量达5.5万人次。

“蜗牛睡眠”截至2017年11月共完成两轮共计1500万元的融资,注册用户量达到1500万。而“蜗牛睡眠”的竞品,“小睡眠”2017年刚上线,用户就突破1000万,目前其C端用户已经超过9000万。

另一类以智能硬件为核心辅助App,通过售卖产品和产业合作盈利。这类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拥有专利壁垒。

“EarlySense”在2017年推出了首款经临床验证的睡眠监护仪“LIVE”,通过手机app,用户可以收到每日睡眠和健康报告,LIVE还会在紧急情况时发送警报给患者的家人或监护人员。

享睡“Sleepace”旗下有智能睡眠监测仪、智能枕头、香薰灯、享睡纽扣等产品,完成四轮融资,资方包括喜马拉雅、罗莱家纺、京东等。


4 市场那么大,资本却在犹豫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睡不着”,睡眠行业这几年反而“睡着了”。资本也更多地采取观望模式。投中网整理近年融资情况可以看到,2018年至2019年的国内融资案例并不多,大多聚焦于早期。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投中网

2019年10月底,号称“智能电动床第一股”的麒盛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封涨停,但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均以一字跌停收盘,后续虽有反弹,但仍被视为“最惨新股”。

投中数据则显示,近一年内,助眠市场的融资事件及融资金额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睡眠市场的融资事件下降46.71%,然而市场退出事件却上涨了28.3%。

有投资人指出,目前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很多助眠企业都在混水摸鱼,产品数量增多,质量却不行。

产品没有壁垒,这个市场目前投资意义不大。是很多投资者的共识。

观察目前市场状况,就能发现,助眠产品市场总体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很多助眠或者监测产品,数据背后却缺少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助眠产品说服力不足,无法解决用户的痛点。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亿欧网

5 破局者,需整合全行业


破局“睡眠经济”的问题是什么?出口在哪里?

首先,未能真正读懂用户。

比如使用Airpods,就是希望被更多人看见——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这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从本质上说,睡觉也是社交。失眠和解决失眠问题,本身就是最显性、最会被社交分享的表征,睡眠场景也最具有高频、刚需的工具属性。

很多用户需求都是一个身份、场景的问题,注入了社交场景,市场就能打开。

发掘用户的痛点不是本事,持续给用户柔软的爽感,那种有节奏的运营感,才是发掘“睡眠经济”机会的真正破局点。

小睡眠创始人邹邹表示:像小睡眠这样的安眠音频服务的是大众化的场景,需求非常显现,效果也比较明确,从“解决问题”出发,更有可能快速获客。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来自网络

其次,缺少新的流量入口。

流量红利高峰早已过去,现在的流量越来越贵,切入点没找对,睡眠经济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新的流量入口。

目前针对助眠的企业,大多从心理咨询、睡眠管理、睡眠环境调节等方面做起来,并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巨头公司,毕竟睡眠问题太复杂。

尽管睡眠市场很大,但由于睡眠问题错综复杂,涉及生理、心理诸多因素,因此睡眠相关企业只能散落在各个细分领域,难以形成聚合,也很难出现巨头或是独角兽——这是睡眠问题性质导致的市场反差。

“小睡眠”“蜗牛睡眠”怎么赚钱?变现能力决定了市场的天花板。

以蜗牛睡眠为例,变现模式和社区电商类似,APP上有睡眠商城售卖旗下商品,同时为客户提供广告展示位。再通过社交效应,将用户转化为付费者。目前蜗牛睡眠的电商变现占50%,广告收入占30%,会员收入占10%。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异业合作也是不错的方向。

专注血压市场的“欧姆龙”发现,高血压人群几乎都存在睡眠障碍,血压仪能够附带上睡眠的服务是不错的方向,这些群体的睡眠状况能得到改善。

根据博思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睡眠产业企业数量约2000家,涉及睡眠纺织品、功能家纺、枕具、床具、床垫、健康睡眠系统、改善睡眠保健品、助眠用品、助眠食品、睡眠医疗、睡眠科技研发、睡眠服务等领域。

结语:

不同行业的巨头加入有助于助眠赛道的提速,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但另一方面却加速了睡眠健康市场的教育。从睡眠大数据作为入口,然后对将来的AI应用、智能家居、移动健康等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如果失眠始于科技,那就用科技终结它。” 毕竟,在日渐焦虑的时代,谁都需要睡个好觉。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参考资料:

1 《失眠者的意义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邹梦雅

2 《90后健康养生大揭秘2019》 Analysys易观

3 《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 丁香医生、《健康报》

4 《中国城市居民睡眠健康报告》艾瑞咨询

5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中国人睡眠质量及科普报告》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节后综合症激发亿万“睡眠”市场,牛年睡个好觉成“一门生意”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