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转载时间:2022.10.12(原文发布时间:2021.07.20)
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次

日前有消息显示,美国当地时间7月9日据《USA Today》报道显示,美国36个州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检察机关对谷歌方面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通过Google Play实施垄断。在起诉书中显示,Google Play被形容为谷歌“使用反竞争壁垒和授权手段,维护其垄断能力”的工具。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但在谷歌因为Google Play涉嫌垄断被起诉一事中,有观点认同谷歌发言人Wilson White的说法,Android比其他系统提供了更多开放性和选择。毕竟相比之下,苹果仅允许用户在iOS端安装App Store,而谷歌在Android端为用户提供了Google Play之外的其他第三方应用商店,并还支持“侧载”。

而为了论证谷歌的Google Play在Android生态中存在垄断,检方还找到了一个“奇怪”的受害者亚马逊来支持他们的这一指控。在起诉书中亚马逊的名字被提及了20余次,并表示,“亚马逊是规模最大、最老道的内容分销商之一,即便是它也没能成功打造一个与谷歌竞争、弱化谷歌应用分发垄断的应用商店。”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这也就意味着在监管机构看来,亚马逊应用商店的失败,论证了即便是亚马逊这样实力雄厚的科技巨头,也无法动摇谷歌对于Android应用分发渠道的垄断。换句话来说,在这些监管机构的视角下,亚马逊应用商店在经过了10年的发展后,除了如今与微软合作入驻Windows 11外,这家亚马逊主导的应用商店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原因,是因为谷歌方面在出手阻扰。

那么真的是因为谷歌出手阻扰了亚马逊应用商店的发展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 众所周知,Android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开放手机联盟OHA(Open Handset Alliance)打造的AOSP(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也就是Android开放源代码项目,AOSP能够提供最基础的用户服务(例如电话、短信等)。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其二,则是谷歌的GMS(谷歌移动服务),其中以Google服务框架、Google play、Google账户管理程序为代表。这些应用之间互联互通形成一个系统框架,允许第三方应用调用这些应用中的API,为Android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虽然AOSP是开源的,但GMS却属于谷歌,并且是面向终端厂商的收费项目。

事实上在许多用户眼中,GMS服务才是原生Android的灵魂所在,而没有了Google Play、Gmail、Search、Maps、YouTube、Gmail的Android毫无疑问是不完整的,甚至海外用户也早已习惯了Android机型中有这些服务的存在。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简而言之,通过预装的GMS服务,Google Play成功在海外Android用户的手机里扎根。对于用户而言,应用商店仅仅只是一个下载APP的渠道,工具属性非常突出,这就造成了用户只需一个应用商店通常就能满足需求,再加上Google Play作为官方渠道天然就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进而也导致了亚马逊应用商店失去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检方针对Google Play其实与欧盟反垄断机构针对谷歌搜索的逻辑基本一致,都是直指两者利用GMS的预装模式,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2014年末,谷歌更改了开发者协议的第4.5款,规定Google Play中APP提供的服务“不得包含应用商店性质的服务”,这也直接导致了亚马逊官方APP被阉割了应用商店模块的Amazan Shopping取代。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不过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作为GMS的一部分,被预装在Android手机中确实是Google Play的优势所在,但这并非亚马逊应用商店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为2011年正式开启全面扩张步伐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彼时也正是Android诞生后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Google Play与亚马逊应用商店尚不存在体量差异,但到了2014年,Google Play的应用数量达到了143万,苹果App Store为121万,而亚马逊应用商店则以39.3万款排名第三。

在许多观点看来,让亚马逊应用商店痛失好局,以及使得开发者纷纷离开的,是亚马逊的两个差异化策略——MSRP(建议零售价)定价体系与“实际免费”。无论苹果的App Store还是谷歌的Google Play中,开发者想给自己的APP定什么价就是什么价,应用内购买的6/98/198/398/648元定价,也是开发者约定俗成的结果。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但亚马逊应用商店则有所不同,其所采用的是类似于亚马逊电商平台的采购模式。开发者将APP提交给亚马逊时,可以设定一个建议零售价,这个价格必须等同或低于该APP在其他应用商店的定价,而消费者最终在客户端看到的相应APP价格则是由亚马逊在MSRP的基础上自行决定,可能是全价、也可能是半价,甚至是免费。开发者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结算模式,其一是按照亚马逊的官方定价实行常规的30%抽成,或是走开发者自己决定的MSRP价格,但抽成则将达到可怕的80%。

在这一灵活的定价体系的基础上,亚马逊还搞出了一个“每日免费应用”项目,参与者需要将自家APP变为完全免费,实现免费下载、和免费内购,亚马逊则会根据用户的实际购买,支付相应的收入给参与者。咋一看,这是一笔亚马逊自掏腰包为开发者宣传的好项目,开发者不仅钱照挣,还能免费宣传自己的APP,但实际在参与后,许多开发者纷纷表示亚马逊的套路实在太深。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开发者发现,亚马逊方面并没有如期支付收益,并且还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参与项目的APP会处于应用商店里最有价值和最具可见性的位置,这对开发者是有利的,但亚马逊不能从中盈利,因此也不会付给开发者费用,但会在接下来的14天里在应用商店主页置顶推荐参与项目的应用。如果你作为开发者,看到亚马逊这样的操作,会做何感想呢?

直至2017年,亚马逊方面才宣布逐步关停“每日免费应用”项目以及后续衍生的“实际免费”。但此次显然为时已晚,对开发者极不友好的定价策略,搭配反复无常的运营,使得开发者大量流失,而缺乏开发者制程的应用商店体系显然只有失败这一条路。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诚然,谷歌用GMS捆绑Android的策略,让Google Play在一台手机中扎根,但其并没有禁止用户下载并使用其他应用商店。亚马逊应用商店的失败,则更多的是自身在运营策略方面的失误,讨好开发者的谷歌和忽悠开发者的亚马逊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所以如今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美国检方选择用亚马逊应用商店的失败来论证Google Play垄断,或许并不合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自己作死的亚马逊应用商店,居然是垄断受害者?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