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

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转载时间:2022.09.07(原文发布时间:2015.09.25)
1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1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投稿,作者谢光华,美差招聘创始人,原中华英才网全国电话销售管理中心总经理。美差招聘是一家专注服务业人才外包的创业公司,2015 年创立于上海,著名天使投资人王刚投的天使轮。

投资界经常提及的两个投资原则是:选准赛道和选对赛手。而最近看到一位老大哥(蓝湖资本的胡磊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猎杀恐龙》,觉得更形象。因此,随感而发,我想从创业者的角度来互动一下。

如果把潜力巨大的市场比拟为“恐龙”,那么创业者要做的就是“猎杀恐龙”。当然,恐龙即有矫健凶猛的霸王龙,也有笨拙的庞然大物-雷龙。霸王龙就好比是一个相对成熟、竞争激烈又不乏凶猛对手的市场(比如现在的打车市场、外卖市场);雷龙就是体量巨大但传统、效率低下的市场(比如早期的打车市场和外卖市场)。而面对这两个不同的对手,对猎手的要求和打法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需要胆识和魄力,如果团队不是超级强、打法上不是超级凶猛(还包括足够多的钱),基本就成了霸王龙的午餐。而后者更需要眼光和智慧,找准突破口后迅速出击,润物细无声,还需要坚持。

网络招聘是个小体量市场

自2004年8月加入中华英才网开始,我在网络招聘领域混迹11年。前五年在中华英才网跟着Kathy(今日资本徐新)、张总(张建国)、汤总(汤圣平)等老大二次创业,攻城略地;后六年自己摸爬滚打,从0到1。如果说10到15年是一个行业的轮回周期,那我很庆幸自己迎来了第二个青春期。其实,09年离开中华英才网(当时全盘卖给了Monster)后开始创业,我和合伙人都有一个共识:1不做招聘;2不做呼叫中心。不做招聘是因为网络招聘是个小体量市场(08年中华英才网曾做到网络招聘市场份额全国第一),不做呼叫中心是因为这活太累(当时中华英才网的呼叫中心和阿里巴巴、Dell并列全国前三)。然而,在经历了电商和O2O领域的两次“猎杀之旅”(更确切地说是“被猎杀”)后,我又回到了曾经被自己放弃的招聘领域。

人家说,招聘市场已经有了两家上市公司(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强劲的黑马也正处于风口(比如猎聘、拉勾、猎上等),谢光华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其实,我并不是瞧不起网络招聘业务,相反我很敬佩这些老老大和新秀黑马们,我们也都是朋友(网络招聘圈子还是比较开放的,我们有个“互联网招聘”微信群,几乎所有的招聘界大佬都在里面。大家经常交流,也经常吵架,不亦乐乎...)。我更敬佩的是新秀们,因为他们比我更有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在这么窄的赛道上去“猎杀恐龙”,而且颇有斩获。然而,在媒体的聚光灯之外,我想这些BOSS们和我一样,都在苦思冥想一个问题:招聘业务的营收如何规模化?因为如果我们从一门纯粹的生意来说,什么用户体验、什么高端定位、什么平台都是术层面的(花招),能规模化创收才是硬功夫...

作为老大,前程无忧一年的营收是20亿RMB,智联12亿RMB左右、猎聘3-4亿RMB、拉勾不超过1个亿RMB...相比,前程无忧的大股东日本recruit,一年的营收近800亿人民币,是前程无忧的40倍(国字号的“中智”一年营收400多亿RMB,也是前程无忧的20倍)。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根本原因在于大家不在同一战场,更不在一个赛道。

人才外包才是未来的主战场

在人力资源领域,如果只从招聘服务(无论是网络招聘还是RPO、猎头业务)来看,招聘业务只是个小体量市场。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也就50个亿RMB,整体招聘市场不会超过300个亿。这样的小体量市场,很难出现独角兽。但,如果从劳动力市场来看,人才外包却是个几十万亿级的超级市场!

Reruit财报显示,800亿营收中,有73%来自人力资源业务,其中仅22%来自招聘广告(也就是线上招聘业务),另51%来自人才外包业务(线下服务)。同样,前程无忧2015年Q2的财报显示,Staffing业务占比已经超过35%(上季度为29%)。一直以来,前程无忧都是我很尊敬的公司,无论从最早的报纸招聘业务(02-07年)到网络招聘业务(07-12年),再到目前的Staffing业务,每一个节点都踩得很准。虽然网络招聘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但因为庞大的长尾客户积累,无论猎聘还是拉勾都很难撼动前程无忧的老大地位。因为网络招聘本质上还是广告业务,这门生意的核心增长点不是大客户而是长尾中小客户(中小客户贡献70%的收入)。

因此,面对猎聘和拉勾的挑衅,我们并没有看到前程无忧投入多少资源来迎战。恰恰相反,前程无忧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稳健,低调布局人才外包业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冰山市场...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招聘业务仅仅是劳动力供给生态链中的一环(中间件),无论是报纸招聘还是网络招聘、RPO猎头等方式,都仅仅在“信息不对称”及“工作效率低”上创造了价值。如同电商生态中的“物流业务”,并没有涉及“交易”环节,形不成闭环,那它只能赚取服务费,而不能分享利润。当然,不涉及“交易”并不代表不是一门好生意(网络招聘恰恰是一门好生意,不用对结果负责,很轻,前程无忧就很赚钱),

只是在整个生态中相对价值或相对业务体量占比不会太大,而在这样的窄跑道中,“猎杀恐龙”的难度会大很多。

这么来看,似乎其他选手都是大笨蛋,打破脑袋去抢鸡胸肉,却看不到人才外包这块超级大肥肉。其实不然!能从几万个对手中胜出并最终站上决战擂台的,一定是业内一等一的高手。他们不仅有魄力、有智慧,更有非同一般的视野,他们从一开始就看懂了这场游戏规则。只是各自先找准切入口,抢占立足之地。因为他们知道要撬动这块冰山,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如果按胡磊大哥的标准来看,人才外包市场无疑是只“超级恐龙”。纯粹的Jobboard未来在规模上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包括Linkedin(在招聘业务上,Linkedin也就是个Jobboard,如果他们过度依赖招聘业务变现,未来可能也会遇到很大的瓶颈),最终他们可能都会走到“人才外包”这条道上来。

谁会是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虽说人才外包是“超级恐龙”,但并非所有行业或职位都适合做人才外包业务,只有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行业职位类别才有机会做大:

第一,非核心业务岗位;

第二,岗位要求相对标准化;

第三,需求量大、流动率高;

人才外包业务,做得轻的我们称之为“人才租赁”,做得重的就成了“业务外包(BPO)”。目前相对成熟且体量上规模的人才外包(或BPO)业务主要集中在:

1.软件开发(如文思海辉、东软);

2.客服(如PCW、贝塔斯曼、人瑞);

3.工厂生产线、仓库管理等;

其实像前程无忧等还做了不少“前台行政类”的岗位外包,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领域,但规模不会太大。

像中智、外服这类体制内公司目前做得更多的还是人事外包业务(派遣、社保代缴、薪酬福利等),人才外包或岗位外包相对占比较少,BPO业务则更少。因为,人才外包业务往往都是又脏又累的活,不仅要有较强的招聘能力或资源,还要有丰富的行业实操经验,特别在上面提到的三个领域基本上已经直接做成了BPO,而不仅仅是人才外包。赚钱轻松的生意,基本上被中智、外服们给垄断了。

软件外包、客服外包领域已经出现了大体量的独角兽公司,创业者在这领域创业的难度就如同是“猎杀霸王龙”。这些领域的强者是越做越有优势,而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模式就可以去抢食或颠覆的。而制造业领域的人才外包或BPO更是深不可测,因为太依赖于甲方大工厂。一家富士康至少可以养活几百家大大小小的派遣公司,几乎只要给你单子做,你就能挣钱。其中的利益链条复杂、深厚,更不是随便一个互联网平台可以去影响或改造的;其次,中国制造业整体在下滑,趋势一定是大量外迁,互联网代表的是未来趋势,不能逆势而为。当然,有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苍蝇。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在做蓝领招聘APP,有基于LBS的(如找工雷达),也有从社交切入的(如工猫、橄榄公社(已关闭)),还有直接把线下中介搬到线上的(如我的打工网),全国加起来不少于100家...对这个领域我在这里不做太多评论,一方面没做过,另一方面都是自己的兄弟。机会肯定是有的,就看他们各自有没有想好“到底要做什么生意”。同时建议有兴趣的伙伴可以找现在真格基金的张子陶兄弟多聊聊,他对这个领域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

这么一分析,似乎人才外包市场也是一个红海,完全没有机会了!?

想要看懂人才外包这门生意,一定要去日本,而且一定要去研究一家公司,Recruit!在我看来,它会是全球最伟大的人力资源公司,没有之一。(目前全球排名第三,利润是前两名的总和)

日本这么小的国家,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却能达到全球第二,这与日本政府对派遣业务的开放和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恰恰相反,我国却因为一些国有企业的“同工不同酬”问题,现在把所有行业的派遣给封杀了。

除了派遣政策因素之外,日本Recruit强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服务业是全球最发达的,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了整体就业人口的30%以上!这里的服务业更多是指餐厅、零售门店、酒店等生活服务业...去日本待过的朋友就很容易发现,日本餐馆或便利店有很多都是兼职或临时工。其实,实际比例是只有20%是正式员工(终身制),其余都是派遣员工(包括全职、实习生、临时工)。用专业的术语,我们称之为“灵活用工”。因为服务业普遍存在时段上的需求不稳定(波峰波谷),如果一直用全职,那成本会很高。所以,雇主会用50%的全职,其余在波峰时段雇佣零时工。而无论全职还是临时工,他们都选择人才外包服务。

据我熟悉Recruit内部业务结构的朋友透露,服务业人才外包业务贡献了Recruit集团近30%以上(他们整体人才外包业务占比为51%,其中服务业占60%)!

中国服务业人才市场,这是过去我们做互联网招聘的老兵们根本瞧不上的板块,不仅仅因为这个领域很Low,更因为他们和互联网离得很远...我们一直以来对服务业人才市场的看法也都停留在十年前,因为过去十年,中国大多餐厅的服务员工资没有怎么涨过;我们一直都认为求职者可以轻轻松松地在大街上找到自己的好东家,比互联网的效率还高;我们一直都认为一个小餐厅门口贴张破海报就可以招到人,怎么可能花上几千块去网站发广告(他们店里几乎都没有一台电脑)...但在日本,人家Recruit一年可以做到200多亿人民币的收入!

5000万人,四万年薪,两万亿!

在这个市场,别说中智外服,就是规模稍微大一点的派遣公司都没有(全到工厂抢钱去了,当然也是因为服务业市场一直不好做)。也根本看不到一个像样的招聘网站,除了58赶集(上海服务员从业人员近30万,但在58上,“服务员”简历每天更新数不超过2000人)。如此凄冷的市场,是因为我们站在冰山上,还是因为死路一条?!

怀着一份敬畏和一丝憧憬,2015年1月10,我押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赌注。我们关掉了当时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项目(快推,移动招聘自媒体SAAS平台),整个团队全面转型、杀入这个深不见底的“蓝海”,搜寻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夜已央,为保持精力继续战斗,暂且搁笔。

如有机会,下次再回来和大家分享我们自己的故事...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