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转载时间:2022.07.25(原文发布时间:2019.08.23)
12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 许嘉婧,编辑 石灿。36氪经授权发布。

微博账号@瞎几把穿bot成立个人主页时,还没有想到自己会火得这么快。

2018年9月11号,这位90后自由设计师赶上了bot的潮流。工作之余,他创立了@瞎几把穿bot,用于接收点评明星奇葩穿搭的投稿内容。他发布的第一条投稿是迈克尔·杰克逊的衣着搭配。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图片:@瞎几把穿bot的第一封投稿

刚建号前两天,微博的转发和评论量都是0,而在9月13号这一天,后台私信突然新增了600多条投稿。9天后,@瞎几把穿bot已经迅速涨粉到11万。

就这样,bot的运营者虾哥莫名其妙成了一名微博“网红”。

2018年是“微博bot元年”,当年9月份左右,一大批早期bot账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bot类账号的本质是树洞,以收发网友的投稿为主,在特定的领域和话题内分享用户UGC的内容。

在头部流量大V封锁的微博平台上,大大小小的bot账号为普通用户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垂直平台,聚集了大部分特定用户。

而一年后,bot账号已经不再像去年一样疯狂增长,树洞类微博账号的性质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01.去中心化的bot战争

“bot”是英文单词“robot”的缩写,顾名思义,机器人。

这种形式起源于Twitter上的一种内容编辑方式,一些机器人账号会提前设定好脚本,接收特定类型的网友投稿,并定时更新发布。

在Twitter上能检索到种类繁多的bot,一些用于官方发布信息,还有一些是网友自制的信息发布工具。只要艾特bot账号,它就会自动帮用户发布信息。

类似天气预报、实时资讯类的内容,这些不需要真人运营,机器人们就能完美地起到传播作用。也因此,bot传播的内容大多是硬新闻,有文字、也有图片和短视频。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图片:Twitter上的洛杉矶地震预警bot

很多人认为,社交媒体上的bot账号方便获取简单资讯。机器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它不会刻意引导你的思考方向,只是简单展示。这也正是它的纯洁性之一。

bot形式也在2018年末的微博平台上掀起一股热潮。说起原因,也是一种来自内容结构本身的反弹。

此前,在各类MCN机构入驻微博后,出现了很多大V账号。只是,这些账号内容发展到了瓶颈期,有人觉得它们更接近于营销性质,以商业化为主要目的。没有了最开始做内容的热情,结构也开始走向乏味的商业化生产。

也正是这两年,短视频大热。在抖音和快手上,各类用户生产的UGC内容夺人眼球。自制短视频的潮流,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比起不断被动接收广告内容,人们更愿意自己生产内容。以接收UGC投稿内容为主要业务的bot账号,在微博大规模兴起。

@千禧bot的运营者是一位90后的研究生,专门接收怀旧性质的投稿。在微博说明中,他介绍自己:“欢迎各位怀旧人士、土酷爱好者和认为2010年后的一切都糟透了的悲观人士来玩耍。”

比起@瞎几把穿bot,@千禧bot更像一位合格的机器人,收发投稿,并人工为之编号,尽职尽责。时不时还会刻意模仿机器人的说话语气。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图片:@千禧bot的投稿

@生艰bot、@贫穷bot、@有钱人发言bot等账号则更像是背后有人运营的投稿类树洞号,会接受特定类型的投稿,并附上博主的个人观感。

更多时候,这类情感类bot像一个个“烦恼垃圾桶”,接受着人们繁杂的负面情绪。

野蛮生长的bot账号并不是个个都一炮而红。很快,围绕着bot的运营形式,微博上再次升起一股硝烟。

用户们渐渐发现,人工bot似乎不像Twitter上的机器人一样可靠。很多bot账号的博主会在投稿内容中“掺杂私货”,发布带有明显个人喜好或营销推广性质的推文。

诸如@糗事bot、@天秀bot,都是具有明显营销号性质的百万粉丝大号。

bot的纯洁性正在被破坏。

在bot热中,这些飞速成长起来的bot,正在逐步沦为披着“接收投稿”皮的营销号。这些大V只是换了种形式,继续来引导舆论,“带节奏”,做广告。

一场针对bot的战争打响了。

据@瞎几把穿bot回忆,在bot主页创立的第8天,9月19号,博主就被迫改名为@瞎几把潮post。

“那时网上涌现了一批bot‘警察’,专门说这个bot蹭热度,那个bot带节奏之类的。”虾哥说,曾有用户发私信指责自己:“你都掉皮了还当什么bot啊。”

一些投稿含个人化言论、表露出个人喜好的bot都遭到了网友抵制。

“我发的是明星穿搭,就有很多明星粉丝跑来指责我收了钱、乱带节奏、刻意抹黑明星。”虾哥不得已改了微博名,决定以“接受网友投稿,也混杂个人内容的个人号”继续运营下去。

“我不愿意纯粹当个机器人,每天收发投稿,不能和粉丝交流。”他说。

其实类比Twitter,微博阵地本身就有更多私人化的、娱乐化的内容。2018年末的这一场bot热,或许只是广大用户给微博的一个警醒。

02.大粉丝量级的树洞号:展示焦虑

时至今日,还活着的bot账号,大多变成了收发投稿的营销号阵地。

正如去年同一时间,网友们的批判和指责一般,bot的性质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

刺猬公社(ID: ciweigongshe)以bot为关键词在微博上搜索用户,找到了许多带有bot后缀的账号。

@游戏主播bot以发布游戏精彩视频和吐槽为主,有24万粉丝,互动量寥寥无几。事实上,它只是营销矩阵中的一个账号而已。

负责账号运营的人员表示,公司目前有250多个账号运营,以规划短视频推广为主。

除了这家公司,另一位@明星迷惑行为bot告诉刺猬公社,博主近期已经准备改名,转型为时尚类,不再做bot。

这些账号都不是传统性质上接收网友投稿的树洞账号。许多bot顶着这样一个后缀,披着bot的皮,也只是因为“bot比较容易火”。

而有一些树洞账号并没有挂着bot的名字,却也承担着收发投稿的职责。

@绿帽社就属于典型的情感类树洞账号,粉丝称博主为“社长”。目前,@绿帽社已经积攒了600万粉丝,发布了7000多条投稿。

@绿帽社于2016年末成立,社长告诉刺猬公社,前半年粉丝数量并不多,表现平平,半年后突然发力,涨粉迅速。目前由两个人运营,一位负责微博,一位负责微信公众号。

当时,微博上并没有很多类似的情感类账号。比较有名的就是已经死掉的@北美吐槽君,原本是接收留学生投稿的系列账号,后因发布虚假信息被曝光而全面封停。

当时,@北美吐槽君以其奇葩、猎奇的故事情节,在微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绿帽社的故事也类似,早期,博主专门接收粉丝吐槽自己“被绿”的遭遇,成功抓住了大众的情感缺口。

打开@绿帽社的微博首页,全屏绿得人发慌。“在聚光灯下,说出你的故事!”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图片:@绿帽社微博首页

社长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建号的初衷就是为了“守护老实人的笑容”。在情感问题中,这类故事能给人很好的警醒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

对于投稿内容,自己比较喜欢选取一些“圈子化”明显的投稿。比如,cos圈、dota圈、农药圈,特定圈子会让特定用户受众更好地产生共鸣。

后期,进入@绿帽社的投稿内容种类五花八门。对投稿人而言,发布自己的经历,能满足倾诉欲和表达欲。而分享故事,又能在评论区收获很多“变悲为喜”的沙雕言论。

这类粉丝量众多的树洞类账号,化身成用户投稿的搬运工。社长提到,每天会花3-4个小时在整理投稿上,加上碎片化时间,一天80%的时间都花费在@绿帽社上。

也因此,博主本人很少与粉丝产生互动,账号设置自动回复。大粉丝量的树洞账号,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工业化生产程序”。

大粉丝量的树洞投稿号真正做到了“机器人”,利用各类用户投稿,他们已经成长为另一种性质的头部大V。

一位关注@绿帽社和其他情感分享类bot的粉丝告诉刺猬公社,喜欢看bot,更多是因为好玩。

“我也不会自己投稿,但看到别人的凄惨遭遇就挺开心的,觉得还有人比我惨。这些惨事被沙雕网友加工一下都变得好笑起来了。”

03.个人博主:微型互动社区中的知心哥哥姐姐

从人工bot到收发投稿的情感树洞,这类账号的核心词都是去中心化和自我表达。

而事实上,粉丝量成长到一定量级,树洞账号势必会变质,不再是过去那个私域流量密集的微型互动社区。

大粉丝量的bot换了皮,成长为新一批掌控话语权的大V。而还有无数粉丝量在10万左右甚至更少的小树洞账号,还坚守着成立bot的初心,在不同的圈子里“圈地自萌”。

@瞎几把潮post就走了这样一条路线。在bot战争后,虾哥便改名不再做bot,转型为兼具收发投稿和个人内容的博主,凭借个人的影响力依然活跃在微博上。

目前虾哥有15万粉丝,博主本人也会和关注账号的粉丝有频繁的互动。

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微博:“60%投稿+30%不知所云的个人发言+10%滋儿哇乱叫转发=我的微博构成。”

虾哥称,有的bot选择隐藏自己,把私人内容和主页投稿分开,也有人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自己就是这样。

虾哥并不是全职运营bot账号,因为设计师的工作性质,生活很不规律,每天会花很多碎片时间看私信、发微博。

“曾经也有个网络公司来问我要不要加入什么博主矩阵,我不想,就打发走了。”虾哥称,广告之类的也会接,但基本都是榨汁机、洗脸仪、除螨仪之类的小广告。

“虾哥多接点广告,好给我们抽奖。”对此,博主的粉丝戏称。他们称呼自己为“虾片”。

在@瞎几把潮post上,形成了类似偶像和明星一般的粉圈关系,但互动上又远比一般的粉圈多。博主更像是移动互联网上的“知心哥哥”。他会分享自己的日常,晒旅行日记,也会看粉丝们晒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烦恼。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图片:粉丝给博主分享的自己做的手工作品、随手拍

偶尔,博主也会晒出一些粉丝的疑问让大家帮忙解答。比如,二战考研还是直接工作,还有第一次性行为有哪些注意事项之类的私密性话题。

一位虾哥的粉丝告诉刺猬公社,自己是因为追《声入人心》,偶然发现了@瞎几把潮post。持续关注后,觉得虾哥和粉丝都很可爱,每天关注账号能收获很多快乐,觉得很暖心。

在这些小社区中,用户们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话语体系和社群氛围。

比如,@瞎几把潮post曾吐槽过演员黄觉的穿着,后来黄觉本人转发,并回复道:“这不是乱穿,是朋克精神!”

在博主的互动社区中,“朋克精神”就成为一个口口相传的“梗”。也会经常有老粉丝给新关注的用户科普虾哥的历史。

而@嘲羊区bot则被粉丝称为“波特”“公主”。在每条微博推送下,也会有“奖励雨林”等暗号,将互动社区内外的人区分开来。评论区成了粘度很高的微型互动社区。

微博树洞账号不但展示焦虑、展示快乐,也在人与人之间不断建立互动和层级的联系,通过幽默的方式化解了这些焦虑。

互联网时代还没来临时,有各种杂志和电台开设读者来信栏目。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树洞类微博账号和背后的博主则承接了“知心哥哥”的职能。

他们在自己的乐园中狂欢,重新回归bot的初心。

参考:

三声,作者:张一童,《在微博上,每天有数百人假装“机器人”》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微博树洞,一种正在分割江湖的超级大V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