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同床异梦,无人便利店的流派之争 >

同床异梦,无人便利店的流派之争

转载时间:2022.06.18(原文发布时间:2017.07.26)
2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次

本文来自野草新消费,文 | 折原

『我国拥有10万家连锁便利店』,『超1300亿市场规模』,『几乎一周内融资超1.3亿』,最近,与便利店相关的各种热点事件可谓赚足了眼球,尤其是无人便利店这一新业态,几乎在朝夕之间骤然火热。今年年中,F5、缤果盒子疯狂融资,淘咖啡落地杭州,Eatbox第一个盒子7月底落成,缤果盒子5000家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创业公司蜂拥而入,行业巨头、资本大佬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作为继共享单车之后又一备受关注的新业态,无人便利店赛道上现已布满诸多玩家。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新零售场景下的市场和竞争?在无人店的众多形态中,哪种流派又能笑到最后?

最近,野草新消费采访了缤果盒子、Eatbox、24爱购、YI Tunnel等几家颇具代表性的新秀公司。下面野草君将带你见识暗流涌动,波云诡谲的无人便利店战场。

1.巨头涌入?

  • 2016年12月,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张了第一家无人零售便利店——Amazon Go

  • 2017年2月,阿里巴巴旗下芝麻信用与深兰科技合作推出快猫无人值守便利店和take Go信用结算系统。

  • 2017年3月,神奇屋智能便利店在广州乐天创意园loteam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共享空间”的新项目出现。

  • 2017年3月,F5未来商店完成1200万元A轮融资; 6月宣布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2017年6月,首个缤果盒子在上海落地,7月3日完成A轮上亿元融资。

  • 2017年6月15日,瑞典初创公司Wheelys在上海正式发布Moby Mart。

  • 2017年6月25号,娃哈哈和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

  • 2017年7月8日,淘宝无人便利店正式在杭州对外开放。

  • 与此同时,居然之家计划于7月底落地Eat Box无人便利店项目。 

短短半年时间,无论是以阿里、亚马逊、娃哈哈等为代表的电商零售巨头,还是缤果、F5等新兴创业公司,都纷纷涌入无人店赛道。看起来,这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不死不休的战争,但我们会发现,此后各路人马又纷纷偃旗息鼓,按兵不动。野草君所疑问的是,无人店模式到底是一种刚需还是“有待验证”?同时,在巨头强势资源和渠道的挤压下,初创公司的机会又在哪里?

然而,在野草君的采访中,无人店新星们似乎并不care,24爱购CEO王镇方认为,零售市场是足够大的,大到能同时养活巨头和初创公司,甚至都能过得不错。

而且由于无人便利店线下比较重,一两家巨头崛起有可能,但对其它公司来说,仍有足够大的空间生存。『大型连锁打得再火热,其实很多夫妻店根本不搭理你,它们照样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王镇方给野草君打趣的说。

同床异梦,无人便利店的流派之争

另一方面,缤果盒子、Eat Box怡食盒子等创业公司都选择采用相对成熟的技术,较容易实现低成本快速复制。 

反观Amazon Go 、淘咖啡等巨头玩家对无人店的尝试,更多是在线上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希望通过无人店找到一条线下零售的解决方案。通常来讲,传统零售无法获取顾客行为和路径数据,阿里等巨头公司通过无人便利店,将客户经过,停留,拿起,放下等等零散的行为数据化,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路径——动线,这些是巨头玩家涌入无人店赛道的核心动力。显然他们的意图并不在于抢夺无人便利店市场,这样看来前者的从容不迫也并非没有道理。

2.同床异梦

抛开巨头不谈,在这些无人便利店的创业公司中,从技术、形态到理念也都大相径庭。在技术上,RFID和图像识别等技术是大家谈论最多的,但进军无人便利店的各位却几乎一致认为,技术并不会成为这一行业的核心壁垒。那么竞争的关键又在哪里?无人店领域的各位掌舵者要依靠什么来胜出?

在Eat Box怡食盒子CEO安利英看来,无人便利店的竞争最终还是会体现在商品差异、门店规模等方面,核心是要抓住投放地点的聚类客户。举例来说,投放在女性聚集区、球迷集中社区以及学校等区域的无人便利店,适宜定位成主打美妆与卫生用品、酒水小吃、文教用品的品类专业店。

同床异梦,无人便利店的流派之争

『今后会出现很多无人店的独立品牌,就像有罗森,也会有711。同样的,Zara低端平价,HM也是低端平价的,中国和法国有很多像forever young这种低价的女装。只要市场足够大,无人店也是类似的发展逻辑,不同的细分领域会给无人店带来不同的定位和市场。』

对于这一点,24爱购CEO王镇方的角度略有不同,在他看来,地域的划分在竞争中会是关键一环。便利店整个行业最大的玩家也占市场不到4%,不像纯互联网项目,老大通吃,如嘀嘀和快滴要合并,58同城和赶集要合并。因为互联网的空间是平行的,他们的竞争没有死角。 

『但是便利店不一样,一个小区我的门店进入后,其他店就不会选择在这个小区铺设,因为还有很多待开发的,他们没有必要进来跟我竞争。所以便利店的本地化非常严重。』 

不过,在交流过程中,王镇方还隐约表现出对资本入局的担忧,『竞争,最终是体验,最初是资本。其实很多玩家都是在16年左右就布局无人便利店,突然踩到风口不一定就是好事。资本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规模化复制的速度,那些持有资本的玩家无论未来能否盈利,都可以先把位置占了,那些资本少但可能潜力高的反而在发展速度上会落后很多。』

对此,在2015年就投资缤果盒子的林劲峰也认为,无人店竞争的关键就在于规模化复制速度和非标准品的引入。有趣的是,Eat Box怡食盒子、24爱购以及F5未来商店都有做非标品的意愿,反而缤果盒子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同床异梦,无人便利店的流派之争

与此同时,几家在选址定位上也略有不同。24爱购、缤果盒子明确表示目前产品是在小区物业中推广,一方面小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尤其高档小区治安良好,有利于避免恶意偷盗和破坏;另一方面,在小区可以先培养一定人群的消费习惯,为未来向街头发展做铺垫。

EatBox怡食盒子主要是想通过在怡食家超市品牌周围密集布点。不难看出,EatBox是想以大店为中心来带动对周围的辐射,所以在地域上肯定会铺设在商场以内。F5未来商店目前的几家试运营点都分布在大学城、学院、产业园等地,似乎是希望直接走向街头。

从无人店的形态上,目前有缤果盒子、Eat box、快猫等的开放式展架和以24爱购、F5未来商店等为代表的的封闭型箱柜两种流派。对于缤果盒子CEO陈子林来说,打破原有的消费习惯,是缤果盒子一直在避免的问题。而这种和传统便利店并无太大区别的开放式展架,完整地保留了顾客在选购商品上的消费习惯,前者选择开放式展架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再来看另一个流派,类似自动售货机的封闭型箱柜。24爱购CEO王镇方认为,『如果让人近距离接触商品的话,那盗损一定存在,我们调研过的全球有人便利店的偷盗率是1.5%,而无人店只会比有人店更多』,封闭型策略似乎也为无人店盗损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王镇方用《周易》中『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来表示对开放式无人便利店的疑虑,『不要给别人偷盗的环境或者是让别人有偷盗的动机,这就是你的不对而不是别人不对,我不看好开放式的场景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目前,这种形态上的区别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至于未来孰优孰劣,还有待市场的验证。

3.真伪命题?

就在大家展望便利店的未来并充满期待时,也有不少专业人士站出来称,无人便利店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的国情,或将面临政策打压。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是无人便利店所独有的,在人工智能技术一路狂奔的今天,这个问题也被反复提及。

『拥抱无人便利店』,王镇方引用《人民日报》就此问题曾发布的某条微博中的用语,他认为旧工作消失的同时,新的工作也会出现。这也与我们之前接触到的无人收银项目YI Tunnel的创始人吴一黎的想法不谋而合:『繁琐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怡食盒子CEO安利英也表示,『未来的生意会是两个极端,要不然就特别有调性的人,要不然就是极端追求效率的』。在安利英看来,无人店没有服务也是一种服务。很多时候,人们进入便利店只是想拿了东西就走,并不需要店员的服务。店员的存在反而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效率。

同样,二八法则在这里也依然适用,只有20%的人需要并享受到这些服务,而剩下80%的人并不想为前者所享受的服务买单。无人店出现后,传统便利店依然会存在,因为有那20%的需求,只是他们的服务会变得极致,从无人店中走出来的人将投身到强调人性化,人情味的有人店当中。

现在谈及无人店未来伦理上的问题似乎还为时过早,起码现在的无人店在体验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无人店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实现无人收银,所以有体验过的用户会评价称,『去一趟缤果盒子的时间够去三次全家』。无人便利店首先是便利店,在没有服务员的情况下,如果无人店没有做好购物引导,顾客在搜寻产品上的体验可能极差。

自动理货补货方面,不仅在不同地段设置不同品类,未来人工智能理货应该做到在不同时段设置不同品类,『早上、中午和晚上进同一家店,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吴一黎如此畅想。智能购物车,智能试衣镜等概念的出现,同时无人店对数据收集有天然的优势,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利用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由此看来,处于起步阶段的无人零售在每个场景下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至于无人便利店未来的格局,大家在观点上的分歧似乎并没有那么大。

安利英和林劲峰都认为未来会出现很多品牌,无人便利店的格局将是百家争鸣,而非一家独大。缤果盒子这类定位于小区内的无人店,因为它前期需要跟每一个物业公司谈判,规模化复制的速度是受限的,如果无人店未来的格局取决于前期铺设的速度,在没有谁有能力快速抢占市场的情况下,未来必然是多家并存的。

目前有大规模铺设计划的,似乎只有缤果盒子,EatBox正在落地,24爱购投入运营的也只有一家。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概念店的盈利不代表复制1000家也同样能盈利,经营1000家和经营一两家店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考虑供应链,仓储,物流等等的设计和成本,目前初创公司似乎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而在被问及无人店对传统便利店的取代问题时,王镇方认为,『无人便利店在未来只是零售形式的一个补充。在未来,10个便利店有无人便利店就可以了。』我们提起无人便利店时常说的『10万家门店』,『超1300亿市场规模』,其实是便利店的市场,如果无人便利店只是零售业的一个补充,那么是否意味着无人便利店的市场被高估?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同床异梦,无人便利店的流派之争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