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物联网智库
+ 关注
2022-04-20 16:27
290次阅读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资料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作者:Alex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读

“京医通”虽然只是北京当地的一项线上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但它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国家在智慧医疗领域耕耘的一处缩影。医疗数据长久以来的彼此不通,如同阻碍现代医疗发展的“血栓”,如何加速医疗信息共享已经成为时代难题。
这件事说大也不大,但说小也不小。
4月18日,一则关于“京医通即将停运”的文件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流传开来。可能不是北京本地或者未曾有过在北京就医经历的朋友对于“京医通”并不感冒,但对于身在北京或需要前往北京看病的朋友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小编在每个关于“京医通即将停运”的消息下,几乎都看到了同样的留言:
“京医通超级方便,挂号就不用说了,各种缴费都不用排队,直接公众号里交,检查结果也可以直接查到,每次看完病还有服务评价调查,非常人性化,这要是没有了算是一个大退步吧!”
“别啊,京医通挂号超级方便,我一直都在用京医通,它停运了以后还用什么挂号???希望可以继续使用。”
“老年人只会拿京医通挂号,千万别停啊!”
......
从大多数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很多身在北京使用过“京医通”的朋友对这一服务还是相当满意的,甚至到了离不开的地步。
某种意义上,“京医通”虽然只是北京当地的一项线上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但它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国家在智慧医疗领域耕耘的一处缩影。医疗数据长久以来的彼此不通,如同阻碍现代医疗发展的“血栓”,如何加速医疗信息共享已经成为时代难题。
为什么运营一向如此之好的服务突然就要下线了呢?
首先了解这件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京医通”。据公开信息显示,京医通是北京市卫健委、市医院管理局与北京银行联合发行的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实名制IC就诊卡,可以在医院作为就诊卡使用,并实现小额支付功能,适用于北京非医保患者和外地患者。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2012年4月京医通系统实施后,随着开通京医通系统的医院不断增加,京医通逐渐替代了原来各自医院自行发放的各类诊疗卡,实现了北京市市属医院之间的“一卡通”。使用京医通的患者,可以在任何一家市属医院登记办卡,再到其他市属医院就诊。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2015年,京医通系统接入社保卡和微信全流程就诊及微信支付两项功能,更加方便了患者使用。其中,接入微信支付打破了跨院诊疗系统不具备线上业务办理的能力困局,患者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在任何一家市属医院预约挂号,就诊路线提示、导航以及就诊结束后的缴费,都可以通过微信完成,如果需要查询就诊结果,也可以通过手机便捷查询。
无论怎么看,京医通都称得上一项惠民利民的好工程。事实上,北京银行也一直将京医通系统视为惠民领域金融服务来宣传。根据北京银行发布的2019年年报及2020年第一季度报显示,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京医通”项目已覆盖北京27家三级及以上医院,累计发卡2831万张,市属门诊预约率近90%,是北京地区最主要的预约挂号平台。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然而昨日晚间,一家自称京医通线上系统运营商,名为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怡合春天”)的企业突然发布一则停运通告,宣布京医通线上系统将于2022年4月20日9时起正式停止运营(截止发稿,京医通微信平台仍可正常挂号)。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通告称,“北京银行股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银行”)作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出资方,一直以来将该公益项目作为其重要社会责任亮点对公众进行宣传,却一再拒绝履行出资义务,导致我司独自负担这个公益项目数亿元成本长达七年之久,目前我司已不堪重负、弹尽粮绝。”而运营方的声声哭诉在今日也得到了回复。
19日,北京市卫健委针对怡合春天与北京银行产生的纠纷回应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前期已关注到此事,已紧急通知双方,将进一步督促指导双方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依法理性解决纠纷,使广大群众能够继续获得便利的线上预约服务。
出资方北京银行在上午回应称:“我行已收到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关于‘京医通’停运的通知。一直以来我行高度重视‘京医通’的安全运行工作,我行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继续与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积极的沟通,以理性的态度,加强各方协同,确保患者正常就医。”
根据企查查显示,怡合春天的企业核心业务为医疗健康,旗下本木医疗是提供“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智慧医疗服务商。据其官网介绍,截止目前,本木医疗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已累计为2.5亿+患者提供服务,三甲医院覆盖率达60%,医院平均服务渗透率为85%,挂号覆盖率达95%。
其实无论是京医通也好,还是本木医疗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也罢,归根结底都做对了一件事——打破了医疗数据孤岛。
长久以来,我国的医疗体系几乎未曾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患者-医生-医院”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单线”联系,从预约挂号、就诊、到缴费等各场景也相对独立。往往一个患者生病需要就医,由于同一家医院的不同科室间可能并不互通,涉及之后的看病、缴费就变得十分复杂,需要反复多次的诊断、排队、缴费等,更别提要在不同医院之间就诊了,以上琐碎的事情恐怕又要重复几次。
而京医通基于各医院的HIS系统,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手段,打通了线上线下,在一定程度上真正重塑了“患者-医生-医院”之间的关系,改善了医疗信息碎片化的问题。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以最典型的就诊场景为例,以往患者在不同科室或者不同医院之间就诊,需要反复进行诊断检查,不断填写个人信息,多次奔波于不同医院,就诊效率极低。而京医通采用实名制就诊,基于数据存储功能记录的持卡人最近业务诊疗信息,通过接入HIS系统识别患者ID号就能够快速调取患者院际间的病历资料。医生能很快直接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既往病史、用药禁忌、治疗方案等等。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接诊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患者的就诊难度和医疗费用支出,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更为重要的是,京医通系统对于未来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行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业务,助力政府及时掌握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分析疾病过程等信息采集方面的需求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推进作用。
早在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官网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的建议》答复进行公开。其中提到,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影响千万人的“京医通停运风波”,暴露了智慧医疗最重要的短板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智慧医疗已经上升为民生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而通过建立统一信息标准体系,实现不同机构、平台的医疗健康信息和数据互通、开放,将成为推动我国医疗健康服务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从“京医通停运”这件事来看,这种惠及百姓的工程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最具力量的验证。在此也希望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介入下,出资方和运营方能以老百姓为中心顺利解决纠纷,保障老百姓一个高效、便捷的就医环境。
参考资料:

1.《“京医通”要停运?知情人士:仍在多方沟通》,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关于“京医通”模式在门诊应用管理中的探讨》,张豪

3.企查查

4.https://www.benmu-health.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库 ”(ID:iot101),作者:Alex,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