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结束,精细化运营才是未来的方向。在Growth Hacker里面,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对产品进行调优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为什么流量为王的模式难以持续?
以往粗放的运营模式就像上面漫画中两个人拉一辆没有轮子的矿车,消耗人力而且效率非常低。数据分析能及时发现产品和运营的问题所在,及时修正;就像给上面的矿车加上了一双轮子,极大提高搬运的效率。
增长黑客的含义,是用数据分析和技术驱动,在最小的成本下快速增加客户、实现产品、流量和价值的增长。公司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来实现精细化运营,是实现“增长黑客”的必由之路。
中美的差异在哪些方面?
如何用数据来打磨产品?
说到数据驱动产品运营,不得不提起三个指标,分别是转化率、活跃度和留存率。这三个指标构成了产品和运营的一个基本指标体系,是互联网公司必须关注的。
过去企业关注PV、UV、DAU等指标,但是现在不能只用这些指标,更需要用用户转化率、留存率和用户粘度来衡量一个产品是否优秀。
在SaaS行业有一个KPI叫做MRR,就是每个月的营收。如果一个公司的客户月流失率是3%,每个月有3%的客户流失;同行业另外一家公司营业额月增长率是3%,或者同样用户的重复购买率是3%。60个月后,两家公司的营业差异是3倍,一个3%的月度流失率会造成若干倍营业额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SaaS行业要关注LTV(客户终生价值)的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获客成本大于用户生命周期这个价值的33%,这个企业基本上以后会失败:这是过去十几年美国总结出来的经验。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流失率呢?
客户的流失率越低,它的LTV就越高。一个好的用户留存或者较低的流失率,会给公司带来几何倍数的好处,具体如下。
在对上述指标进行跟踪的过程中,可以细化成5个步骤:
1)首先利用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追踪用户转化情况,画出转化漏斗;
2)然后根据转化漏斗分析用户使用产品不同功能和界面的流畅度,尤其注意转化率前后差异很大的步骤;
3)对用户进行区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精细化运营的体现。我们要注意到用户具有不同的属性(性别、年龄段、行业等等),所以同样的产品对不同的用户应该有不同的功能点;这也就要求我们的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花时间去了解不同用户对产品功能、交互设计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4)分析用户行为。用户行为是用户体验最真实的表现,往往隐含着最直接的用户需求;
5)最后,根据上面的分析,找出产品的问题,尽快对产品进行优化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升级迭代的过程中,上面5个步骤需要不断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