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I人工智能 >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转载时间:2022.03.17(原文发布时间:2020.12.16)
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次

会议现场,来自政、企、学、研、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深入交流如何抓住城市智能科技这一机遇,增益城市新经济和新生态的发展,未来共同助力重庆打造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新高地。

特斯联是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翘楚,也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吸引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加入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代表。在重庆落地的全球首座AI CITY顺应了新型公共设施数字化的指导要求,在物联网感知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智能化设施部署,打造高效物联接入能力以满足个体效能和城市效能的急速提升。

特斯联首席执行官艾渝进行了《城市智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开场致辞,以下是开场致辞的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特斯联首席执行官艾渝在城市智能科技研讨会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合作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特斯联首席执行官艾渝,非常欢迎各位来到重庆——我的家乡参加这次城市智能科技研讨会。

年初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虽然给城市正常运转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也加速催化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中国走在城市化和创新的最前沿,也是推广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城市的主要先驱。科技将是下一阶段中国城市创新高质量转型和繁荣发展的核心。在此背景下,我们今天将围绕城市智能科技,探讨科技赋能城市所带来的新经济、新生态、新机遇。

UrbanTech(城市智能科技)覆盖公共场所、建筑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工业等领域,是一种前沿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它描述了基于城市线上与线下数据有序的流通,利用智能技术直接改善城市生活和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进化过程,抓住城市智能科技这一机遇,可以实现城市新经济和新生态的增益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城市智能科技应用的头部玩家之一,重庆是中国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增长最强劲、最活跃的城市智囊、智核之一。西部重庆科学城一直秉承着“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总体定位,未来将被打造成“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现代化城市的新样板、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支撑。

特斯联立足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作为未来数字化环境的缔造者,在重庆科学城打造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样板。未来以特斯联AI CITY为代表的下一代智能城市,将是城市智能科技、建筑艺术、人文情怀的纵深交互,城市不再仅限于物理世界的建筑叠加,而是依托如机器人等超级终端为抓手,以智能中台协同运营,并不断自我进化的超级生命体。我们期望与各位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打造城市智能科技产品和服务生态,建造一个全产业链共创共生的超级生态平台。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众多行业知名专家、代表企业和朋友们,在重庆共同探讨城市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新的可能。我们也将在研讨会的现场,共同见证40多家生态合作机构落地重庆西部科学城AI CITY。未来,我们将凝聚力量,致力打造全球最一流的城市智能科技应用和创新产品,也欢迎更多生态合作伙伴抓住城市科技这一机遇,与我们共创共赢,打造城市科技生态圈!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来宾,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进行了《“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努力发展“根部技术”,加快打造“中国碳谷”》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在线发表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今天我将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个人的观点,请各位批评指正。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时提出,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技术上从0到1的突破。

目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结构和创新版图。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要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规避在新科技革命来临之际的技术突袭和产业风险,在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布局尤为重要,也是准确把握未来科技拐点的必然选择。

FAMINE的原意是极度饥饿,也有时不我待,要重点支持科技发展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含义。当下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中国的发展需要把握这一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关键机遇。我个人认为,要进一步夯实以PLIM(P代表以物质科学为核心的基础学科,L代表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前沿学科,I代表以信息科学为核心的应用学科,M代表数学科学)这些科学技术的关键基础工具为代表的关键学科的基础上,加快FAMISHED(指代最有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八大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柔性电子、人工智能、材料科学、泛物联网、空间科学、健康科学、能源科学、数据科学)等科学技术及前沿领域的发展步伐。

我国迫切需要在上述科学技术前沿的八大活跃领域重点布局,特别是要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根部技术,加速孕育颠覆性技术变革和群体性技术突破,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谋求生产力质的飞跃,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和实施。

自20世纪后半叶至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了硅基材料与电子过程的时代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芯片、互联网以及经济社会其他方方面面的快速发展。而今,中国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而颠覆性科技创新就是这个阶段最强的引擎。什么是颠覆性科技创新技术呢?我们初步研判,未来将是柔性电子定义新时代。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典型的碳基材料与光电融合将成为时代特征。

颠覆性科技创新是我国从弯道超车、变道超车提升为开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只有突破现有框架,开辟新赛道,制定新标准,自主创新,把握科技与产业拐点,才能成为塑造世界新格局的领跑者。因此,我国要高度重视并尽快强化布局,打造引领发展的全新格局,争取重构世界、科技、经济版图。

真诚希望在本次大会期间,各位专家能在热烈的对话与交流中分享累累硕果,在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的冲撞交融中催生出创新的思维。最后,衷心祝愿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永华作为黄维院士的同事代表团队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定义国家未来》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永华发表主题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受黄维院士委托,向各位领导汇报我们团队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相关工作以及未来的考虑。

智能时代中国发展新机遇

人类社会经历过四个主要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智能时代。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实际上都是西方在主导,尤其是受中兴事件的影响,我们的关键科技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21世纪是中国打造中国引领智能时代的重要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十五届五中全会分别指出,在新时代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的国家,科技要独立自强,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将加剧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今年9月11号,习总书记也在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国家目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第一驱动力。他也指出我们国家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的生命健康。

刚才黄院士也讲到了PLIM概念和FAMISHED概念,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PLIM概念是以物质科学为代表的基础科学,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前沿科学,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应用科学和着力要发展的基础的数学科学。PLIM概念也写入了《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里面。

这是FAMISHED的概念,是以柔性电子为代表的八大颠覆性科学技术。黄院士刚才也讲到了FAMISHED,中文解释是极度饥饿。要实现这种颠覆性科学技术的培育,需要政府重视颠覆性技术后面的科学研究。

柔性电子就是这样一种基础性的科学和技术,我们认为未来的芯片是需要柔性电子,信息化新型装备也是需要柔性电子,电子器件的创新更需要柔性电子,因此柔性电子本身就是一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的新兴的技术领域。

我国的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

“平面是不相对的,曲面是绝对的,因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态来组成的。”从第一台数字计算器到电话,一直到目前的可使用的这种可穿戴的设备,柔性电子到目前为止已经是产生了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新型的变革性的技术应用场景。

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无机或者有机无机复合的这样的材料沉积于柔性基底上,形成以电路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及其集成系统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它具有可变形、便携式、质量轻、可穿戴等特性。

柔性电子产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柔性显示、健康医疗、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柔性存储、智能家居等等。有关部门预测在2028年的时候,它的产值应该达到3000多亿美元。柔性电子产业将发力于柔性显示、传感器、柔性光伏等等,与传统的半导体发展方式不同的是,将呈现指数型的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都在布局柔性电子产业,包括英国的“拋石机”计划,欧盟的各种“框架”,各种大学、公司都在进行柔性电子产业的布局。我国也在进行各个方面的布局,当然主要在高校里面,表现出是基础薄弱、力量分散、缺乏顶层设计。

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创新团队的近期成果:黄维院士是五院院士,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学一等奖”等各种奖励,他也是创办并担任了全球目前唯一一本柔性电子期刊的主编,他在国际顶级期刊上《Nature》《Nature Photonics》等等发表论文860余篇,引用9万余次,也是我们国家多年的高被引用学者。

我们团队实际上从海外到地方高校一直到西部高校,一直在创新引领对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在1996年,黄维院士就在新加坡成立了材料研究院,目前也是新加坡材料研究的主阵地。到2002年回到复旦大学,交流到了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目前在西部工业大学工作。

团队的人才,核心成员全部具有海外经历,90%以上的人员都在40周岁以下,是非常年轻的,而且是全球化的。

未来柔性电子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以苹果产业价值链为例,苹果公司将近60%的利润是他们拿到了,韩国和日本分到了10%,我国作为主要的制造商只赚了不到2%的利润,因此对于柔性电子产业,要瞄准柔性电子产业的两端,也就是研发创新和品牌塑造,哦这样我们才能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黄院士刚才也讲到了,过去到目前也正在进行的是硅基材料和电子过程以美国为引领的微电子产业,包括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芯片产业。未来可能是碳基材料+光电过程以中国为引领的柔性电子产业,打造中国的碳谷。

1971年,在美国西部诞生了硅谷,有IBM公司、苹果等一系列公司的诞生,形成了美国的硅谷。在2021年之后,我们认为在中国西部即重庆可以打造中国的碳谷,聚焦新经济、新生态、新机遇,聚焦柔性电子,共同打造重庆这样一个智慧城市。

这就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

接下来,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程多福发表《物联网标准促进新生态构建》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程多福发表主题演讲

尊敬的肖主任、赵主席、艾渝首席执行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分享我们的成果。

物联网是通过对物理世界进行数字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构建全面感知和泛在连接的数字孪生社会,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标准对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生态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物联网政策与产业现状

在政策助推下,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我们认为政策是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地方自上而下优化政策环境,持续加大物联网政策供给,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

从国家层面,从国务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分别出台了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示范推广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和通知。地方也出台了60多项推动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

进入到2020年,“新基建”成为一个热词,特别是物联网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提出的要加强物联网相关的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 “新基建”分成三类: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而物联网都是跟这三类都息息相关。信息基础设施里面,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就包含了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而物联网是融合基础设施的底层的重要支撑技术,同时也是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物联网也能结合研究成果产生广泛应用。

物联网经过10年的发展,技术和架构不断演进,产业链日趋完善,标准化水平我们认为是国际领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展,例如物联网架构从云边端现在已经推进到六域模型,这是从架构演进的。包括从产业规模、标准制定,我们认为到目前这个阶段,标准体系逐步成熟,并且刚才我说了是在国际标准化这块我们国家是引领的,后面有专门的介绍。

我们国家的物联网应用全面部署,主要有三个大的应用场景:第一,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说物联网在在远程运维、能源监控、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第二,现代化的治理中与智能城市密切相关;第三,智能化生活的终端产品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物联网标准化进展

从2005年,我们就开始组建跟物联网相关的一些信标委下面成立了工作组,但是到互联网分标委是去年年底成立的,下一步我们将拓展了相关的工作组。

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41,涵盖ISO、IEC两个联合的工作组,业务范围主要是负责物联网体系架构、术语、数据处理、互操作、传感器网络、测评和评估等物联网基础和共性技术标准制修订。

SC41还设有一个国际标准化推进组和两个研究组,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联网研究组和先进计算研究组。目前已经发表的相关的标准已经达到83项,含已发布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及目前在研的有标准号的国标、行标及报皮的国际标准6项。今年SC41分析委员会还发布的四个白皮书:《数字孪生应用白皮书》、《时间敏感网络》、《健康物联网》和《智慧灯杆系统白皮书》。

中国国家成员体长期致力于物联网的国际标准化治理,我们跟日本、韩国共同推动了在JTC1下面推进成立了物联网的分技术委员会,我们牵头制定了相关的国际标准,目前已经发布的国际上跟物联网相关的国际标准共26项,中国主导了8项;目前正在研究研制的国际相关的物联网标准20项,中国主导或者参与了12项,比例已达到60%。

总体来看,我们专家积极提升和参与国际标准化项目,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大家可能注意到最近美国参众要求美国标准研究院重点关注信息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制定,这里面信息技术领域就包含了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因此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物联网新基建生态建设的展望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领航人,从国家新的标准体系架构来看,我们现在团体标准发展非常快,今年的数据现在已经达到1万多项,但是国家相关的文件要求团体标准必须在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基础之上,就是你要相关的指标应该超过它,但是现在相关的行业组织在团体标准制定这块,有可能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目前还没涉及到,我先制一个团体标准,现在这也是发展方向,所以这地方就引来未来团体标准的管理问题,现在国家相关的部委已经在考虑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怎么来指导团体标准的制定。

物联网与新基建建设标准制定上看,中国具备良好的基础环境,但未来发展挑战也很大。与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化委员会,刚才重点介绍了SC41(物联网标准委员会)但是在TC28下面还有三个标准化委员会其实跟物联网也有一定的关系:第一,设备互联分技术委员会;第二,数字通信分技术委员会;第三,卡和身份识别分委员会。

从标准支撑上看,中国目前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例如工信部的重点实验室是物联网标准与应用,这是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开展标准的研知,包括相关的产品、系统的测试和认证,成熟的产品的生态建设我们也在有意地引导,通过重点实验室现在目前已有的一些联盟,在打造相关的产业生态。

未来物联网新基建发展的趋势是,依托标准化组织和产业联盟为企业提供标准咨询、研制和测试、认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标准+”一体化的一站式的服务,并且面向多种应用领域,助力上下游厂商无缝连接,吸引更多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入产业生态体系,共同营造良好物联网产业生态环境。

我的汇报就到这,谢谢大家!

接下来,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前副院长及终身教授,塔科玛创新工作室创始人,Dennis Frenchman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主题数字化时代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效能AI City的演讲,以下是演讲是Dennis Frenchman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前副院长及终身教授Dennis Frenchman发表主题演讲

AI CITY诞生的背景

城市的性质正在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城市的固有看法也相应改变。为了应对城市中行为发生的持续变化,城市的形态也应与时俱进。

城市正在发生的具体变化

一、 生产回归城市

20世纪城市规划理念是根据用途,对城市空间进行划分。20世纪生产和制造业呈现出向城市外围转移的趋势,由于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支撑,生产人员也逐渐从城市生活中分离。因此城市规划者们将工厂迁移到了城市的外围。

而当生产迁移到城市外围后,城市留下的都是消费者。因此,20世纪城市的过度消费化引来了大量批评。从当时看来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但是也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

曾经,人们对于公共场所的定义是购物或社交聚会的地方。而今,我们发现公共场所未必是消费场所。例如,商场和餐厅虽然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但也可以是工作场所。广义上看,生产已经回归城市。据有关数据统计,就经济价值而言,目前人类生活中30%的生产都是在家完成的。

二、 所有生产功能呈现“去差别化”的趋势

如今,由于生产功能呈现出“去差别化”的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各类活动已不受地点限制;人们对时间的管理也比以往更加精细。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保持健康的方式、保护自然的措施、高效工作的基础、生产中机械化设备的管理等。因此,20世纪根据用途对城市空间进行划分的规划理念已经不再适用。

城市发展的新面貌

一、 数字交互和传感反馈技术将逐渐进入公共领域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公共设施应运而生,也是检验城市规划的最佳标准之一。例如,新型公共设施进行可视化将如何运作?谁来使用它们?怎样确保其安全性?

二、 城市规划围绕以人为本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城市规划项目正在进行,只为让城市居民更加安全和舒适,并更健康地进行信息互动。这样的趋势正在发生,并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构成城市的基础,例如城市中的建筑在改变,公共设施在改变,人类之间的交易和互动也在发生改变。

三、实体环境与数字环境的滞后性变小

实体环境的变化要慢于数字环境,因此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随着人类对于基础设施和新兴技术的交互方式的不断适应,实体环境与数字环境滞后也会越来越小。例如新冠疫情的爆发在迫使人们开启新互动方式的同时,也加速了整个城市发展进程。让这整个时代所有年龄阶层的人更能适应数字化环境,也学会了在这种环境下,开展自己的人生。

如何城市规划,发展AI CITY

未来20-30年,以“最大化人的效能”为出发点进行城市规划将是不变的议题。

如今,城市的颗粒度越来越细化,城市的性质在不断转变,个人的生产功能也相互交织,无法参照过去的城市规划方式展开单纯的大规模建设。,

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波及每个人的信息化革命。IBM近期宣称,全世界的知识总量每12小时就会翻一倍。这标志着社会变革正在发生,而人类也很难跟上变化的速度。高效能城市的概念中强调的技术重点是笔记本电脑等先进的计算设备。

另一个急速发生的趋势是随着知识和信息量的大幅增加,我们与信息互动、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样也在不断翻倍。尽管我们发明了台式电脑,又有了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平板,但未来趋势是,所有的信息交换都将在实体环境中发生。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不再被这些设备束缚。而这些设备,都将被整合到实体的建筑、家具,以及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届时,连墙也会“说话”了。当前,有很多初创公司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开发、打造自己的普适环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万物智联时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数字化城市的未来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AI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AI人工智能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