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I人工智能 > 从“喊口号”到落地执行,银行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转? >

从“喊口号”到落地执行,银行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转?

转载时间:2022.02.25(原文发布时间:2020.07.22)
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卦金融圈”(ID:jiuguajinrong),作者:九卦姐,36氪经授权发布。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落地   需重点考虑调整生产关系

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生活多个场景的线上化、数字化迁移,金融服务的在线化、数字化已成为共识,不再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而是真正思考如何转型落实。

全国4000多家商业银行都在思考的这一道必答题,基于各家银行的资源禀赋、地域规模等不同,其答案也有很大差异,如何拿到数字化转型的高分?近日,在由金融城组织的“疫情常态化下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方向和策略”内部研讨会上,多家银行负责人分享了自己的实践探索与深度思考。在他们看来,技术并不是数字化转型的唯一关注因素,大数据风控模型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金融科技驱动数字化转型,但各家银行仍然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数字化转型要建立“容错文化”

光大银行党委委员杨兵兵认为,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催化了很多在线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正在逐步摧毁一些线下的传统业务模式,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在整个经济规模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于经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响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客户角度而言,80后、90后这一代对金融的需求有几个特点:“随时随地、知我所需、量身定制”,如果商业银行不做数字化转型,就无法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技术是这一轮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推动力,大数据是业务决策的基础,人工智能是服务体验改善的关键,移动设备是客户经营的平台,生物识别是线上风险控制的起点,区块链是构造可信环境的保障。

在杨兵兵看来,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务数字化是基础,数字业务化是升级,数字化治理是提升银行管理效能、建立智能决策机制的关键,要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目前生产力(金融科技技术)已经就位,但各家银行需要对生产关系做相应的调整。

如何调整生产关系?杨兵兵提出了5个建议:

第一,树立担当意识,要从上到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发展而言,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与责任;

第二,提升治理能力,商业银行应该有一些具有科技背景的领导进入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建议,银行应通过科技战略委员会牵头全行的数字化转型,代表全行整体意志;

第三,建立敏捷组织,敏捷不仅仅是科技的敏捷,更多的应该是行为的敏捷和数据的共享;

第四,塑造风投的理念,银行划拨在科技创新上的费用,管理层应该有风投的意识,这是一种投资而不仅仅只是费用,也要做好投资失败的心理准备;

第五,形成容错文化,如果没有容错的文化体制,大家都不肯创新,更没法带来相应的转变。

线上流量价值正在加速打折

新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江海认为,5G的商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爆发,让在线化作业成为可能,让“零接触”服务成为常态。疫情检验了银行业金融科技实力,也强化和确认了未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和策略。新冠疫情对银行业的冲击,也将用银行业数字转型的巨大进步来进行补偿。“零接触”银行的技术变革呼啸而来,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特定的场所,而是泛在的服务;不再是经营场所驱动业务,而是客户需求触发业务。只要有需求、有场景、有应用,就会有银行的存在。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化风控,但此前业界一直担心,大数据风控没有经历一个长周期检验。江海认为,数字化风控的大样本量和样本的广覆盖面能够弥补周期不够长的短板。过去所谓长周期检验是为了通过时间积累百万量级的样本数据,但今天的数字化风控已经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累积上亿量级的数据,这些样本已经具有多样性、广维度、可重复性等特点。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对抗疫情提供了健康码、在线网课等数字化法宝,为银行提供了数字化风控技术,彻底革新了零售金融风控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传统风控依靠财务数据,对零售客户授信需要客户提供银行流水、房产证、收入等证明,但这些数据都是“低维、低频、低可信”的粗颗粒数据,最终会导致银行往往只能对头部客群进行授信,不能真正做到普惠金融。数字化风控,则是围绕唯一的身份ID,依托全场景、全方位的互联网应用所沉淀的“高维、高频、高可信”的行为数据进行客户画像,能够对大众长尾客群进行授信。风控要素从财务数据到行为数据,风控方法从基于财务数据的简单现金流预测模型到基于行为数据的高维变量复杂决策过程,是一个革命性的代际跃升。

通过对客户行为授信,新网银行累计发放贷款4200亿,累计发放贷款笔数11800万笔,客群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主流金融难以覆盖的人群。特别是这次疫情冲击叠加经济周期的结构性调整,这些样本都是对数字化风控经历周期性检验的一次“尝试”。

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往往苦于线上流量短缺。江海认为,线上流量的金融价值正在加速打折,多头授信、用户重叠比例持续升高。根据某些金融机构小样本对不同互联网渠道的进件客户进行撞库,仅几百万量级的客户数据撞库都有3-5%的重叠率。如果将全量数据进行撞库,重叠率可能是两位数的比例。他认为,优质的金融流量不在互联网巨头,而是在大行;不在线上,而是在线下。银行业数字化营销的核心就是把休眠客户转化为激活客户,把交易类客户转化为资产类客户,把线下客户转为线上客户。

江海分析认为,未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技术架构上,金融科技的“技术扩散效应”加剧凸显,尖端金融科技将从少数巨头的专利变成中小银行的红利,数字化风控、自动化审批将迅速成为行业的标配。授信审批环节,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可能会大行其道,特别是面对数据相对非饱和群体的精准授信尤其有价值。机器管准入,发挥客观标准性的优势,着重解决0和1的问题;人工调额度、调利率,发挥客户经理和审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着重解决1和10的问题。

银行不能照搬互联网企业模式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认为,疫情促使“数字化转型迎来了高潮,但同时也需要冷静”。要认清疫情之后哪些变化将是永久性的,哪些又只是暂时的,哪些业务实践、技术创新在疫情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哪些技术还可以完善与提升?

他认为银行产品跟其他企业商品具有很大区别,银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银行数字化转型不能照搬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那一套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银行的核心在于风险,金融科技如今正在帮助我们去更好的识别风险,但大数据模型不是万能的,要针对不同的客群去做不同的调整,要理性看待大数据风控的作用。

在很多与会者看来,如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但每一家银行的节奏和进程都有很大差异,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发展。未来,银行数字化发展也将逐步从个人消费金融领域逐步扩散至产业金融领域,依托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线上线下各类数据的分析应用,产业互联网金融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空间。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从“喊口号”到落地执行,银行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转?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AI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AI人工智能软件

限时免费的AI人工智能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