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库 > 不创新比创新的风险更大,因为不创新就是倒退 >

不创新比创新的风险更大,因为不创新就是倒退

转载时间:2021.08.17(原文发布时间:2015.09.21)
26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60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纬创投公众账号(微信号:matrixpartnerschina)的栏目【经纬系CEO曰 】。他们开设这个栏目的主要原因是,经纬投资投的很多公司的创始人们,平时能文能武,除了能打硬战,也擅总结,并不吝分享。

今天来做分享的CEO非常有意思,他是硅谷回国的创业者,也在海归当中小有名气——星童医疗CEO谭洪,他的主题是如何从IT男进化成BT狂。以下是分享全文,Enjoy:

我是工程师出身,原本不是做医疗的。我为什么做医疗呢?今天报一个流水帐。

首先感谢经纬团队邀请我来这边跟大家分享。他们在三年前做了我们的股东,对我们一直很支持。我们公司属于慢热型,以技术为主,发展周期相对比较慢,需要非常的耐心。接下来,我们可能还要一起走几年。希望到七年之痒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得不错,他们能够挣到钱。

我怎么从年轻变年老,怎么从IT到医疗产业呢?

在座有多少人认识这两个装置?第一个是Iomega的100兆的移动软盘,3.5英寸的Zip Drive;第二装载是1G的移动硬盘Jaz Drive。在座大多数人还在戴尿布的时候,这两款装置是非常成功的计算机产品。当时还没有U盘,处于移动存储的发展早期;那时候还没有CDRW,更没有DVDRW。大家用磁的方式记录数据。我的工作是设计伺服控制系统。

这两个产品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非常成功。当时怎么成功呢?一年之内他们公司的销售达到了12亿美元。股票在两年之内,95到96年,从0.67美元涨到150美元。这支飞速成长的股票引领了90年代中后期的互联网股市。当时造就很多百万富翁,创造了历史。我记得当年乔布斯在电视上公开建议,计算机里应该装Zip Drive。

经历了一场疯狂之后,马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巨大的疯狂,就是光通讯互联网的基础是光通讯。即使今天我们所说的移动互联网,其实移动部分仅仅是所谓的最后一英里。数据通讯的背后实际上都是光通讯在支撑。因此光通讯在当时非常疯狂。

在美国,很多以前学物理的、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们,都因为光通讯的发展而咸鱼翻身,成为亿万富翁。光通讯疯狂的时候,硅谷有一个台湾人陈五福,被华尔街称为光纤通讯产业之王。2000年在几千人参加的华尔街投资大会上,他说:We make money thenew-fashioned way,we print it!他还说:过去人们是一块钱一块钱地挣,现在我们是10个亿10个亿地挣。

光通讯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是光开关。光开关犹如高速公路的立交桥,负责把不同的光信号送到各自的方向上去,从而实现互联网的互联。那时候光开关处于发展早期,大家都在尝试新技术。其中最普遍的思路是用所谓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去做。现在MEMS在我们手机当中都有,比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

但是,我本身不是做MEMS的,怎么办? 那就找资源呗。我们在几个月时间里做出了样机,还不错。但是不久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了。我一看:如果要做光开关,还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做成产品。这样不行,得找一条活路,做短期之内能够挣钱的产品。

在光通讯行业里面,什么东西能够挣钱,让公司生存下去呢?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光通讯器件中都用到一个小部件,叫GRIN lens。这是一个小小的透镜,1.8毫米粗,大约5毫米长。它能把光聚焦和扩散。当时一家日本大公司垄断了这个产品,全世界仅此一家。一个小透镜卖十几美金,还经常断货。我当时就想做这个透镜。我们自己研发原材料、加工技术、测试方法,终于取得突破,硬生生给做出来了。另外,我们还取得了原料配方的美国专利。我们打破了日本人的全球垄断,成为第一家日本之外把GRIN lens产业化的公司。

这时纽约发生了9·11。这次恐怖袭击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促使我考虑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怎样为社会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要做跟生命相关的事情,做生命科学。但是我IT出身,对生命科学一窃不通。那时候我还相对比较年轻,没有生过几次病,根本不清楚医疗里面是怎么回事情。我仅仅能从自己的体验上去理解人们会需要什么东西。

Image title

星童医疗CEO谭洪

我们大概都有过这种经验:早晨起来感觉不舒服,但又说不出有没有生病;起床还是不起床令人很纠结。我就想:如果有一个如同水银体温计的小装置,放到嘴里;再有一个手掌型的移动装置分析和显示数据,能够告诉我到底有没有生病,这该多好?人感觉不舒服了,放在嘴里一测就知道是不是病了。

这个东西怎么做?肯定需要一个技术能把传感器放到嘴里去。我之前做的光通讯里德光纤正好是一条一条的,很容易放到嘴里去。那就是要做光纤传感器嘛。一窍不通怎么办?管他呢。我写了一个商业计划书,画了创意图,然后去找VC。我觉得VC每个人都有可能把我砍了:他们认为完全胡扯,天方夜谭。

不管怎么样,这个主意还不错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了一些医疗和生物技术产业的人士,学到了很多东西。VC们不经意间也告诉我不少信息:VC们一方面想从你这得到信息,另外一方面我也可以从他们那边得到信息。当时人类基因工程完成以后,大家不知道这些数据到底能干嘛用。所以,大家要搞蛋白组学,因为基因最终表达出来,要通过蛋白分子来发挥作用。

于是,我决定用光纤做生物传感器,用在蛋白等生物分子的研究上。我们发明了一个光干涉的传感器技术,可以直接看到生物分子在干嘛。这里左边这个图,实际上就是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曲线。通过这个分析能够知道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知道动力学的参数,对新药研究、开发和生产非常有用。

这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光纤生物传感器。过去在这个方面有很多研究文章,但没有人真正做成产品。我们把它做成了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现在基本上所有生物制药公司都把这个技术作为标准配置。施一公发表的文章中也用到这个技术。这种感觉非常好:能对人类做出一点贡献,而且这东西不是几年后就没有了,而是几十年里都在发挥作用;甚至今后几代人都可以受益。

不过,我血液中的IT基因时不时出来冒个泡:2006年、2007年的时候,iPhone还没有出来。我冥冥之中感觉到移动通讯会快速发展,我很认真想了很多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东西:比如通过地图做陌生人交友、网上化妆品销售、电动摩托车、手机导购、线上线下销售有机食品等等。我花了很多时间,都做好商业计划书,也都找人谈了。

举两个例子:2007年初,我在美国申请了一个专利,用手机在地图上寻找陌生人交友。后来有朋友说:这个东西做下来,变成拉皮条的,会有风险,名声也不好。我一想有道理:算了,不做了。

还做过一个“梦幻购物”网络,是用手机导购。试图和卖场合作,把线上与线下连接起来。当时我找了几个谷歌退休下来的人谈了这个计划。几个哥们儿不知道故意没听懂还是怎么样,没有啥兴趣。但是我念念不忘,还申请了一个关于手机室内导航的专利。

2008年又决定创办一家公司做检测,以圆那个在嘴里做检测的梦想。当然这次科学多了:思忖能不能用指尖血做检查,用于心脏病的诊断。然后就沿着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了。最早没有认识经纬,是自己、家人和朋友放点钱。找VC,没人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市场在哪里。找职业天使,天使跟我说:我们现在不敢投你;因为现在投你有一个风险,就是会被后来的VC剃头。剃头是什么意思?有些VC(不是所有VC,经纬做得很好)把前面投进来钱使劲稀释或者没收权力。所以职业天使说:太早了,怕剃头,以后再说。

后来偶然遇到个别VC,看我们是美女,如同绑着美元,跳草裙舞的美女。所以过去一些年,我们还是融了一些钱。即使VC投资,资金并不是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步一步把技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开始真的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概念。现在我们几个产品取得了药监局的产品注册证书,在国内销售了一年多。目前以中国市场为主,主要用户是国内大医院。一些省份的市场开展得非常好。

媒体上很火的Theranos就在硅谷,离我们硅谷办公室不远。早年在ForteBio曾经帮我做过临时技术顾问的一个人到theranos做试剂开发负责人。其实圈里对Theranos都比较了解,我不好发表太多言论。现在用指尖血做检测项目在美国被Theranos炒起来了,其实在中国指尖血检测早就开展了。

不过,此前无法在高灵敏度的检测上用指尖血。我们真正用指尖血检测很多高端项目。我前几天还扎自己的指尖血检测心脏病。这个产品应该比较快能在国内注册,然后开始销售。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新产品,筛查正常人未来发生心脏病的风险;给每个人建立一个档案;定期通过指尖血检测,跟踪心脏的健康状况。希望明年上半年这个产品能够投放市场。真正可以预测正常人心脏病的风险,可想而知市场潜力有多大。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创新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我在想:其实不创新比创新的风险更大,因为不创新就是倒退;所以必须要创新。过去做的这几家公司都属于新技术,自己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研发出来的。发展周期很长,非常艰难。一路上有很多坑,跌了无数跤。摔跤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必须学会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继续往前冲。比方我们爬山,绝对不会因为爬山过程当中摔了跤,就放弃掉。目标设定以后,全力以赴向前推进。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不创新比创新的风险更大,因为不创新就是倒退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库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数据库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库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