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ID:zcfhxy),作者:莫楠,36氪经授权发布。
短视频平台的「光速成长」,不仅分食了长视频的蛋糕,同样也在撼动着音乐产业的格局。
一方面,从单一聆听的被动式消费、到视听结合的全民互动式裂变传播,短视频牢牢攥住了流量的密码。另一方面,从站在传播端扩张内容版图、到深入开发端搞原创音乐孵化,短视频早已暗暗在音乐产业板块深度布局。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飞速疯长,流行音乐的传播形式、风格类型、孵化方式等等,或许都将被深深撼动。
这几天,一不小心就被「蜜雪冰城主题曲」洗脑了。
先是「甜蜜蜜版」主题曲在视听网站上裂变式刷屏,不仅吸引了诸多网红网友二次创作、倾情献舞,更有明星赶来凑热闹。
来源:B站
再是「喊麦变态版」主题曲魔性洗脑、冲上热搜,并引发新一轮的关注与热议。
来源:抖音APP、蝉妈妈数据
B站单条MV视频缴获「1000万+」的播放量,二次创作不计其数。抖音上亿的播放量,官方账号粉丝一月之间猛飙至「200万+」。
短短几句简白的歌词,曲调还是引自美国民谣,配上简单生动的动画形象,就这么不可思议地火了。
而且它的「火」,不仅在短视频上长期霸屏,就连QQ音乐、网易音乐、酷我音乐这样的主流音乐APP都榜上有名。
来源: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实,早在两年前,蜜雪冰城就已经推出了这个主题曲,在各个门店都有播放。但简单的线下播放并不能引发大范围关注,「蜜雪冰城主题曲」之所以「一飞冲天」,得益于充分把握住了碎片化视听时代人们的兴趣点,利用短视频进行裂变式营销,从而产生爆炸性的营销效果。
如此火爆的场景,无疑向我们彰示了短视频音乐宣发的强大能量。
有人不禁质问:通过短视频流传出来的这种无聊口水歌还要嚯嚯多少人?!
如果你对短视频音乐还仅仅停留在对「无聊洗脑口水歌」的吐槽,你可能会忽略到更大的行业趋势:几年前,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在音乐领域已暗暗耕下种子。一颗种子能否枝繁叶茂,值得深思,也值得拭目以待。
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你可以不屑「流行」,但却无法亵渎「流量」。
当数以万计的流量朝同一个领域奔赴时,注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以2000多亿的市场构成登顶,重新整合了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格局样貌。
如今,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用户聚集地。坐拥流量,意味着同样一首歌曲,在短视频平台上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
来源: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音乐传播,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出圈逻辑:
与传统音乐平台单一的播放机制不同,短视频作为原创视听平台,通过视听结合的呈现方式,完美呈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
与传统的长视频平台中,用户单一被动地接收视听信息不同,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人人都是视听作品的创作者。它们为万千草根大众创造了一种傻瓜式的创作模式:通过视频画面的二次剪贴或者真人出境,配上已有的音乐BGM,就可以产出自己的作品。
短视频让创作变得零门槛。用户不再需要语言的编排与文字的思考,完全能用已有的音乐BGM替代。这些BGM也不再是单纯的音乐作品,而变成了每个用户手中表达情感的素材,或者说是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的语言符号。
在这里,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也都是自己的营销者。
来源:抖音&快手APP
当然,仅凭视听刺激来「滚雪球」,还达不到流量营销最大化。短视频音乐之所以魔性且疯狂,是因为其背后专业成熟的「宣传矩阵」与以量取胜的「流水线制造体系」。
如果说「古早时期」的神曲是靠偶然出圈的。那么,如今进阶版的神曲往往是批量生产下的必然成果。
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本身就基于大数据算法而搭建,在神曲制造上,同样依靠大数据来检测用户的潜在心理需求。踩在用户的痛点上来量身定制相应的音乐作品,再由平台助阵为潜力股「添柴加火」。大数据操控之下,总有一款能爆火出圈。
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还衍生出了一种「玩梗」的逻辑。当一段BGM火起来的时候,形成了一种「时尚逻辑」。由头部流量达人带头引领,掀起一股全民「玩梗」的时尚风潮。
比如前一段时间爆火的一个梗「什么是快乐星球」。因为这句歌词本身令人又尴尬又搞笑的「魔性体质」而在抖音上逐渐火起来,最终成为一种时尚行为,引发广泛模仿和传播。
当这种「时尚逻辑」愈演愈烈的时候,便会在平台内部形成自发的内卷与竞争,从而让整个平台的流量蒸蒸日上、热火朝天。
来源:抖音「什么是快乐星球」短视频
正所谓,流水的「爆款神曲」,铁打的「神曲制造营」。在得天独厚的出圈逻辑加持下,短视频音乐宣发,却不仅不被主流音乐体系看好,甚至沦为了「low」的代名词。
例如,在刚刚落幕的音乐综艺节目《谁是宝藏歌手》中,从抖音上走出来的知名网络歌手颜人中,一出场就遭到了评委的质疑。
来源:湖南卫视综艺《谁是宝藏歌手》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去年爆火的音乐综艺《我是唱作人2》中,首发唱作人隔壁老樊的出场,同样因为「网络歌手」、「靠抖音火的」等标签,而遭到大众评审和唱作人的质疑。
而在搜狗、网易云等主流的音乐平台上,每当有小众又好听的新歌出现时,总会有一条评论:「千万别让抖音发现!」
不少网友甚至表示:一旦你喜欢的歌在抖音上火了,便会痛心疾首,忍痛割爱。
来源:网易云音乐
由此,我们不禁发问:明明站在流量之巅,短视频音乐宣发为什么「Low」?
从平台目前的运作机制来讲,通过大数据得出结论,并且流水线批量生产音乐作品,确实会导致大量劣质、工业味十足的作品涌入。而短视频平台上的多数用户,本身并没有很高的音乐品味与筛选能力,浅白直接的工业化作品恰好正中他们的下怀,裂变式传播之下,抖音平台音乐作品良莠不齐的现状愈演愈烈。
从平台建设来讲,短视频平台大多是2015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日渐兴起的。相比早已成熟的电影电视,短视频作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形式还尚处于发育阶段。
想当年网络音乐刚火的时候,许嵩、徐良和汪苏泷还曾被戏称为「QQ音乐三巨头」。彼时的网络音乐与今时的短视频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被主流音乐人看作是「口水歌」、「工业化」的代名词。而今时过境迁,再没有歌手和音乐人会抗拒在互联网上发歌了。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诞生的时候,总会遭到质疑,并且要经历漫长的成长尴尬期。
除此之外,我们在吐槽短视频音乐宣发low的时候,或许也应当进行更深层次的一番思考——究竟何谓「low」?
与「雅」相对的是「俗」,与「经典」相对的是「流行」。
如果说被专业人士认证的「经典」将写在历史上永垂不朽,那么被普罗大众选择的「流行」则更像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从一定程度上讲,意味着互联网文化真正从精英小众走向了草根大众。当普罗大众都拿起了手机,我们不禁要思考:谁才是「众口难调」中的那个「众」。
或许,从前「精雕细琢」的文艺作品只是精心呵护的表象,如今「群魔乱舞」的口水歌里暴露出来的才是众生百态。
当越来越多不同层次的用户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接触音乐后,魔性传播的短视频音乐将会何去何从,谁也无法精准预料。
但可以放眼展望的是,短视频是如今中国互联网中流量最大的领域,而在未来,它的蛋糕极有可能越做越大。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它将重置华语乐坛的格局样貌。
如今,音乐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数字音乐市场不断扩张,从2018年的195.8亿元一跃至2020年的357.3亿,2021年更是有望突破400亿。
来源:艾媒咨询 | 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这是一个视听主导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数字音乐市场正是乘着视听流媒体平台的东风。从2017年至今,爱优腾芒等视听流媒体平台向华语乐坛持续输送能量,几乎支撑起了大半个华语乐坛。如今广受关注的多数音乐人,皆与近几年风生水起的音乐综艺藕断丝连。
来源:艾媒咨询 | 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但时至今日,网络视听领域的龙头却早已易主。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流量直压长视频领域。
2021年开春至今,随着爆款偶像综艺「101系列」的叫停,如今长视频平台的音乐综艺与造星机制渐渐陷入疲态僵局。
暑期将至,又有大波的音乐综艺即将来袭。或许,我们在期待电综、网综的造星之路时,同样可以期许一下未来短视频平台的作为。
其实,这几年来,各大平台都在音乐产业方面精心布局:
例如,抖音在「看见音乐计划」上持续耕耘4年,深入开发端搞原创音乐孵化,谋划着音乐产业的大蛋糕。
来源:抖音「2021看见音乐计划」
快手携手腾讯音乐,从「燎原计划」到「12号唱片」,打造音乐直播品牌「原唱来了」,并用「小森唱」进军K歌市场。
B站从小众情怀出发,摸索观众喜好。S级综艺《说唱新世代》缴获了一波口碑,从《干杯》到《入海》音乐营销渐趋老练、走在前列,各种「歌会」、「晚会」更是打响打亮情怀牌。
来源: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方微博
目前为止,已经有一批当红歌手出自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但他们的「成星」模式,往往是先在短视频平台上靠着歌曲火一把,然后趁势登上综艺节目,从而走进大众视野。比如之前从抖音火起来的隔壁老樊、刘宇宁,以及今年在《创造营2021》中脱颖而出的井陇、张欣尧,还有《谁是宝藏歌手》里的颜人中等。
这也暴露出目前短视频平台音乐宣发的一个问题——「歌红人不红」。
在短视频平台里,一首歌往往被截取了一部分贴在画面上,作为视听内容里的配菜出现。因此,很容易出现的现象是,一段BGM早已爆火出圈,可人们却不知背后歌手的音容笑貌。
这与这十几年来综艺造星养成的「先人后歌」体制恰恰截然相反。
因此,「先歌后人」的短视频平台,如何走出「歌红人不红」魔咒是未来「腾飞」的关键。
今年3月,抖音率先与浙江卫视联合,尝试推出一款跨屏互动的音乐综艺——《为歌而赞》。节目集结了实力歌手与新世代歌手,企图打造音乐综艺新思路,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来源:抖音
虽然如今的短视频来势汹汹,坐拥流量。但想在音乐产业这块蛋糕上有所作为,仍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长短视频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短视频平台想要分食接下来的蛋糕,音乐领域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此时此刻「抖音神曲」仍在一边「泛滥」一边「被嘲」。但你可以不屑「流行」,却无法亵渎「流量」。
只不过,魔性洗脑只能带来一时之欢,唯有出精出新才能真正立住阵脚。如何跨越音乐版权的壁垒,如何整合巨大流量之下的圈层审美差异,如何解决「先歌后人」带来的「歌红人不红」尬境,是未来短视频音乐蛋糕做大的关键。
艾媒咨询 | 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2NiLM-cUVC6BpmdalkBEvg
艾媒咨询 | 华语音乐三十年研究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Uw0rT6Mad6Q1em6K9tgOFg
艾媒咨询 | 2020-2021年中国短视频头部市场竞争状况专题研究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LKzZBBFkPPDapWW2URj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