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如何定义未来云形态? | 云栖观察(上)

宇婷
+ 关注
2021-10-28 16:59
670次阅读

时隔两年回归线下的杭州云栖大会,相同的展厅、相同的场地,却因不同的技术而让每一个来到云栖小镇的人异常兴奋。

今年中的阿里云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清晰地发布了自己的战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点出四个核心:做好服务、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

复盘过去12年,中国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的持续进化是阿里云成为国内最大云厂商的核心技术基础。但是如何持续领先呢?阿里云不能总吃先发优势以及“飞天”的老本,下一个十年它要持续领先,需要做些什么?

而这也是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在这个市场里面的领导者,我们反复问自己——你今天为云计算市场的增长到底做出了什么有价值的贡献?”

张建锋预判,在可预见的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里,云计算市场都还会有高速增长。但是要想“参与”这种增长,就需要跑得更快,更加创新。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既飞天云操作系统之后,阿里云在底层技术层面开始全面大爆发,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虚拟化、数据库、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等多个领域都有全新进展。

这一系列重磅发布的背后,既展现了阿里云对于自研技术的不懈追求,也表明阿里云希望以此来定义未来云的形态,继续主导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增长。

十年之前,很难想象阿里会去做芯片。但是在2021云栖大会上,阿里平头哥半导体甩出了“王炸”,发布了首颗自研云原生处理器芯片——倚天710。

这也是继2019年推出AI芯片含光后,平头哥半导体推出的第二颗大芯片。有了倚天710,目前阿里云已全面兼容x86、Arm及RISC-V等芯片架构,朝“一云多芯”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今天,倚天710发布带来的影响力,不次于当年“飞天”首次突破5K。从三年前阿里正式组建平头哥半导体,到现在实现从专用AI芯片向通用芯片的跨越,倚天710的发布,是阿里在芯片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上取得了进展。

阿里云底层技术拆解

在芯片之外,阿里云还展示了一系列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软硬件技术上做了发布:推出面向云原生时代的磐久服务器系列,神龙4.0发布,龙蜥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布,自研云数据库PolarDB三层池化重磅升级,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阿里灵杰发布……

过去十二年,阿里云打造出了中国唯一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基于飞天,阿里云创造并领跑了中国云计算市场。而如今,阿里云在进化,继续「向下生长」,从飞天(云操作系统)到倚天(芯片),打造以云为基础的软硬件技术体系。

表面“纷繁复杂”,但长期跟踪阿里云的发展,有脉络可寻。

无论是自研芯片和服务器的发布,还是各项基础软件和人工智能平台的升级,其实都是阿里云基于“做深基础”战略交出的最新答卷。

两年前,阿里云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正式提出了“做深基础”的战略,这里的基础包含着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

虽然可以笼统地拿软硬件去统称这些技术,但是如果更加细颗粒地观察这些底层技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绝对值得注意:云原生,所有这些技术都因为云计算而重构或者升级。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

以倚天710为例,作为业界第一个采用ARM V9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它集成了128个核。核数之所以这样多,是因为阿里云发现,多核心的CPU比单一核心的高性能CPU更能满足云端客户大规模、多线程、高并发的计算需求。

实际上,重构这些底层技术,对于定义未来云的形态非常重要,这背后正是阿里云对于未来新型计算体系架构的逻辑。

这种判断对于阿里云意义重大。一方面,对于任何行业来说,能否准确判断未来的方向都至关重要。哪怕只准确判断出未来三到五年的趋势,那便足够使一家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另外一方面,作为行业领导者,阿里云仅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还不够,它还肩负着引领行业去探索和定义未来趋势的重任。

“如果不能为行业未来的趋势做出一些产品,那肯定不具备领导者的资格”,张建锋说,从飞天到倚天,以云为基础的软硬件技术体系,是为了让阿里云为代表的的中国云计算厂商在数字时代具备全球竞争力。

12年之前,写下飞天系统第一行代码的工程师或许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一家中国云计算公司快速崛起并成为全球主要云计算厂商的起点。

很多阿里云的工程师曾为飞天能够调度5000台服务器而骄傲,而现在的飞天已经能够调度阿里云遍布全球的百万级服务器,让它们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为全球客户提供算力。

还记得略显遥远的2009年,很多人觉得自研云计算操作系统不可能,不相信云计算,觉得云计算时代还太早。马云用一句话回应对阿里云的质疑:“我每年给阿里云投资10个亿,投10年,做不出来再说,这是公司的战略。”

长期主义让阿里云开创了中国云计算行业,并让阿里在全球新科技竞争中占据了先发优势。12年之后,阿里云快速成长,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三的云计算厂商,并且开始盈利,并成为阿里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

2017年,阿里云推出自研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当时同样有很多质疑之声。但是借助不断的投资,以及阿里业务的淬炼,如今阿里云已经跻身最权威的Gartner数据库领导力者现象,与甲骨文、AWS、微软、谷歌等企业同台竞技……

2018年,阿里成立平头哥半导体,进入芯片领域。一些观察家说,芯片市场门槛高,需要打持久战才能有成果。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低调潜伏3年之后,平头哥就拿出了中国最大领先的通用服务器芯片。

阿里云成立、自研飞天、自研数据库、自研神龙、自研芯片,过往决定做的事情,阿里云都坚持了下去。不断探究技术的本源,才能牢牢地把握技术发展浪潮。对阿里云如此,对所有云厂商皆如此。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宇婷对话TO B 新势力

专家介绍:

宇婷:aPaaS低代码产品——声网“灵动课堂”产品路线分析|产品观察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阿里云如何定义未来云形态? | 云栖观察(上)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宇婷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