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知果:面试复盘,那些7-10年产品设计师该有的特质

知果日记
+ 关注
2022-07-29 16:14
385次阅读
关键词:面试、复盘、B端
这篇文章写于深圳(因为这周来美丽深圳出差了)。动笔时间是7月28日晚的22:38分。
上周,协助其他团队面试完了几名拥有7-10年产品设计经验候选人,可以说,与以往面试的应届生、实习生、1-3年、3-5年的产品设计师还是有挺大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可以说就是他们拥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及对产品设计的思考能力。
每个人都有值得进步的地方,但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闪耀点, 而我,愿意发现他们的闪耀点,看看自己如何向他们学习。
那我就简单做个面试复盘,唠唠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优点吧。这也是工作7-10年产品设计师该有的特质。
01
深度思考能力
对于刚毕业,或工作1-3年的同学来说,大部分处于浅层思考状态(当然不排除特别聪慧的同学已经拥有深度思考能力了,而且这样子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
浅层思考是以直觉或经验为基础的,是一种无需费力动脑思考的快速思考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浅层思考对应任务执行层面,而不是任务决策层面。
例如,领导让两个产品设计师同学分别给某个菜单加个「导出」按钮:A同学直接加上,给了领导;而B同学调研了「导出」按钮的需求原始背景,以及系统其他菜单「导出」按钮的设计情况,综合考虑输出方案,而不是以自己的经验、凭感觉设计。
可见,B同学采用了深层思考的方式。
那什么是深层思考呢?我们来看一则例子,例子来自《聪明人是怎样思考的》。
李先生往南走了100公里、往东走了100公里、再往北走了100公里,然后回到了原地。请问李先生一开始在哪里?
浅层思考:这样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深入思考:地球上有没有独特的地点?北极点!
对,就是北极点的脑筋急转弯吧?
南极点行不?不行,因为南极点上不能往南走。
继续深入思考:除了北极点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地球上必然存在一条纬度线A,其绕地球一周的周长等于100公里。沿维度线A向北走100公里,如果有一条维度线B,那么李先生站在维度线B上的任何一点,如题行走,都能回到原地。
继续深入思考:这样的维度线B有几条?
两条啊。南半球一条,北半球一条,因为地球是圆的。
深入思考的每一步都要求验证:如果维度线A的周长为100公里,那么其到北极点的球面距离估算是5~6公里(100除以π平方根公里),这意味着北半球的维度线B是不存在的,因为从维度线A向北走五六公里就到北极点了。同法验证,南半球的维度线B是存在的。
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但是思考还能深入。
虽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常会深度思考到如此地步,但在工作中使用深度思考确实在7-10年的产品设计师中占比变高。 不具备深度思考能力,就不能胜任更重要、更核心、更复杂的工作。
记得有一名面试者,我问他上家公司使用的B端开源组件库是哪个时,他不仅说了使用了哪个,还说了在使用开源组件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当时是如何解决的。从他的表述思路上,我发现他不仅是开源组件库的被动使用者,而是在了解开源组件库原理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一些尝试和探索,给产品带去了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只有具备深度思考能力,才有可能了解问题的本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02
逻辑表达能力
对于每个人都要拥有优秀的逻辑表达能力这件事,我想你也一定会认同。拥有良好的逻辑表达能力的人,有助于其自身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知,传达给对方充分的、有效的信息。
上周面试时,我问了其中一位面试者一个问题:“是否可以与我分享下这两年内你做产品时遇到的1-2个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它们的,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他没有啰啰嗦嗦来表达,而是很清晰地回答我的问题。他说(一些具体信息做了处理):
嗯,让我回忆一下。
这两个困难大约都发生在2021年,我先说大一点儿的那个困难吧。
首先,在2021年上半年,我接到了一个XXX界面设计需求。我通过与产品经理沟通及简单竞品分析后,输出了一个方案,但由于没考虑到XXX技术,在首轮设计评审中未通过。
后来,我对XXX技术进行了了解,避免自己了解有偏差,我又与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发现可用XXX设计方法规避问题,于是我调整了设计方案。
最后,在第二次设计评审中,顺利通过。
经过这次,我发现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需要了解技术,至少要知道哪些技术大约是解决哪些问题的,拥有对技术的基础了解,可以提前预判哪些设计方案是有实现难度的。
从这之后,我在进行设计时,都会考虑下技术侧会如何思考该设计方案,不明白就会先找研发工程师讨论。这也提升了我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
下面,我再说下也是2021年发生的一个困难吧。这个困难比刚才那个小一点。
(此处省略……)
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回答中相对还是很有条理的,用到了“首先、后来、最后、经过这次、从这之后”这些带有逻辑顺序的词汇。那么,听者也会感觉层次清晰。
当然,也有反面案例,这是我之前面试1-3岁产品设计师的例子。
我问:“能否与我分享下XXX产品中你的核心贡献。”
他说:
好的。这是个XXX产品,主要解决了XXX问题。因为我们公司是做XXX的嘛,所以这个XXX产品是一个核心产品。在做的过程中,我主要做了用户调研、交互和视觉设计,然后产品经理没空的时候,需求文档都是我写的,可以说,我对这个XXX产品是非常了解的。我需求文档编写、交互设计、视觉设计都会。
还有,我记得我还做了竞品分析,因为我刚开始学嘛,所以把竞品分析方法用到了这个XXX产品中,输出了一份竞品分析报告,领导看了还觉得不错。
所以,你看了,你觉得他的核心贡献是什么……
其实,我觉得他做了很多事情,并且一边学新知识,一边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可谓工作态度是非常好的。可是你有没有发现:首先,他的回答并没有切中问题;其次,他的回答没有逻辑层次,让听者虽然感觉听到了很多信息,可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因此,我们在面试中,千万不要回答面试官问题时啰啰嗦嗦、含糊不清、支支吾吾、观点不清晰、思路混乱;而是要有重点、有结构层次,用符合听者的思维逻辑去表述。
我们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的表述方式。
03
方法论能力
你知道吗,7-10岁的产品设计师方法论能力都不差。我猜测这可能与现在大厂设计侧的文章都带方法论有关 ,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批产品设计师。
可以说,懂设计方法论比不懂好(当然,设计方法论也不是万能的)。
懂设计方法论的产品设计师,在处理设计需求时,会更有条理和结构。 他们在拿到一个个设计需求时,会隐性或显性的使用设计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设计决策。
我以往面试的1-3岁的产品设计师,要么无设计方法论,要么基本清一色是司空见惯的设计方法论。这都是可以提升的地方。
这次,面试的里面有做过设计主管的同学,他们的设计方法论更具备体系化,而不是点状的了解;同时也在实践中使用过,对方法论有自己的理解,不一味硬套方法论。
我记得有读者也问过我,到底要掌握多少设计方法论才够,感觉大厂的设计方法论太多了,完全学不完。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紧张,没有时间来使用设计方法论。问我要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呢, 我们可以针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能解决此问题的设计方法论,然后尝试使用, 哪怕只使用到其中一部分也是好的。随着你这么做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也会慢慢有自己的理解。
就像「用户体验地图」,很多人问我,应该怎么使用,具体使用在哪些环节。那么,你可以问下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用户体验地图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不,假如感觉可以,那就试试,试了以后你就知道了。
04
职业规划能力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向往着自己的美好明天,为着心中的梦想奋斗。而事实上,每天忙碌的我们,却未必仔细思考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人生的终极目的地在哪里?
纯粹的努力和有目标的努力,那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有了目标的努力,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在职业规划中,还包括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擅长做什么、环境支持我做什么,等等这些都要去考虑。
我在面试中,会问面试者:“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曾经我听到的答案大部分是:
做设计师,交互和视觉都可以做点,工作环境稳定点。
做个设计师吧,要是产品经理没空,我也可以帮助他做点儿别的,什么活都可以做。
我想,他们回答的,是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可这不是职业规划。
这次我发现,7-10岁的产品设计师,在职业规划上明显清晰多了。他们会谈谈自己的优势;聊聊自己对设计的理解;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次要离职,自己规划的未来是如何的。
我乐于见到这样子的面试者,这对接下来的面试,及面试录用很重要。 我相信,对自己有清晰职业规划的同学,在工作中也会更加积极和主动。
05
写在最后
他们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我很喜欢面试,那是学习他人身上优点的好机会。
也是和不同性格同学交流与思绪碰撞的好机会。
有时候,你遇到在某方面很强的同学,你就可以看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补足的,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
或者,你看到哪些同学还有待改进,可以反观自己有没有这些问题,正好矫正自己。
下一篇,我打算和你分享下 「本周出差调研」 的一些心得。
· · ·  END  ·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果日记”(ID:gh_690a8b6479cb),作者:小果,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话题
人力资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