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亚马逊后,我找到了京东敢在浙江连开三座“亚洲一号”的原因

互联网怪盗团
+ 关注
2022-06-20 17:15
237次阅读

亚马逊亏损了。尽管美国经济濒临衰退边缘,它却还在进行巨大的物流供应链投资,包括仓储、配送和近场零售。华尔街担心,亚马逊的供应链建设过于超前,乃至“过剩”了——这种观点遭到了该公司新任CEO(以前是云计算业务负责人)的反驳:不,对物流基建、智能化和一体化供应链的投资,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因为它将成为长期竞争最重要的胜负手,没有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亚马逊与京东物流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想到一起去了。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京东物流供应链的强大威力,是今年5月,怪盗团创作的《元宇宙:人类空间移民的想象力革命》一书正式出版的时候。不巧的是,该书刚刚付印,就遇到了疫情反弹。读者纷纷反映在电商平台下单了却无法发货,就连怪盗团读者抽奖的赠书也要耽搁很久。出版商建议我们再等待一段时间——至于究竟是一个星期、一个月还是更久,那就是未知数了。

奇怪的是,有少数读者告诉我,他们很快就收到了书。我还以为是误报,直到看见他们晒出的新书照片,才算眼见为实。这些读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全是在京东自营书店下单、通过京东物流配送的。等到5月下旬,上海恢复运转,当地第一批收到书的读者又是通过京东物流。真是不可思议!反而是我本人通过其他快递发给上海地区好友的赠书姗姗来迟。

这个小小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京东物流在供应链方面的能力是真实的、可验证的,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出于好奇,我开始认真研读京东物流相关的资料。我发现,就在今年618前夕,京东位于浙江义乌、温州的两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已经正式开仓;这样一来,仅仅在浙江一个省份,京东就将拥有三个最先进的智能物流园区。

新的“亚洲一号”设在义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服务当地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我们都知道,义乌是中国的小商品之都,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品供应;但是,义乌的制造业企业普遍还处于低价竞争、薄利多销的层次,抗风险能力很差,对终端消费者的黏性很低。其实,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如果它们想在产业链上升级、获得更多利润、建立更健康的商业模式,就必须进行一个艰难的转型——把核心竞争力从单纯的价格优势,转移到用户体验上来。

研究了亚马逊后,我找到了京东敢在浙江连开三座“亚洲一号”的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618促销活动中,你当然很关心商品价格,但你还关心发货速度、客服响应速度,以及退换货的便利程度;上述各项因素共同构成了商家的“履约能力”,它是电商用户体验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对于中小商家而言,由于人力财力有限,既无法做到快速发货,也无法有效处理物流环节的种种问题,从而严重降低了购物体验,只有依靠低水平的价格战吸引用户。这是一种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京东物流提供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对于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具备何等的吸引力。每一件商品在离开工厂生产线之后,就直接进入京东仓库,由京东物流负责发货、补货、调拨、退换货等各个环节。这样,企业可以从日常供应链工作当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于那些更重要、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且,由于履约能力大幅提升,消费者也会乐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打开了品牌化的高质量增长的可能性。

其实,这种一体化的供应链模式,在全球都在变得日益流行,最典型的例子是亚马逊的FBA (Fulfillment by Amazon)服务:商家把商品送到亚马逊仓库,一切物流环节均由亚马逊负责,亚马逊会员还能享受隔日免费配送。根据咨询公司Statista的统计,在美国,有超过70%的亚马逊商家加入了FBA一体化供应链;在黑色星期五、赛博星期一这样的大型购物节,"FBA"标签是头部热卖商品的标准配置。

在这方面,国内真正能与亚马逊媲美的也只有京东物流了。截至2022年一季度,京东物流“织网计划”在全国运营约1400座仓库,形成了以八大核心物流枢纽,以及“区域物流中心-前置配送中心-城镇配送中心的多级仓储网络”,通过智能供应链进行销售预测,实现商品前置、就近发货。大约90%的京东自营线上订单已经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在后疫情时代,零售的线上化趋势不可逆转,用户也越来越在乎综合体验。

在这个新时代,物流基础设施、大数据和前沿科技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从刚刚开仓的浙江义乌“亚洲一号”园区,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体系的力量:

  • 配置了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货到人拣选系统、交叉带分拣机系统、自动输送系统等,最大分拣能力超过100万件/天。

  • 搬运机器人采用了高精度导航算法,在高速运行时可以达到毫米级定位,每小时能完成350个订单,比传统方式的效率提升了3倍。

  • 消费者的每一次下单,背后都会经过数百次数据处理,智能分配最佳的拣货、发货路径。在最快的情况下,下单之后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发货。

可能会有人疑惑:这样的供应链能力是否过于“超前”了呢?然而,今年618的事实证明这是值得的。面对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及猛增的包裹量,在全行业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京东物流不仅在全国93%区县、84%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为全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寄递上门服务;并且在三方调研数据中,京东物流也成为疫情和618期间用户首选率持续增长最明显的供应链物流企业,而企业对于京东物流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评价也最高。

义乌亿海电子商务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的主营商品是厨具、服饰和家居用品;在今年618期间,尽管长三角地区疫情时有反复,但是在京东物流的及时调配之下,它仍然避免了大范围的断货,销售额同比还增长了200%!

对于大型商家而言,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能力同样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著名日化品牌隆力奇,在4月初一度受到上海疫情的严重影响,就是依靠着京东物流的临时调仓而渡过了难关、在618这个重要档期(约占全年销售额的20%左右)实现了销售增长。

有人又会说:“可是疫情总会平息的。在正常情况下,京东物流的优势就会消失了吧。”大错特错!你不妨把自己想象为浙江的一家服装或快消企业,在物流供应链方面,你面临着如下两条选择:

  1. 采用便宜的本地物流快递,每单可以节约一块钱,但物流效果完全不可控。你将面临更高的退换货比例,还需要雇佣更多客服人员;在物流方面节约的钱,全部在这些地方被浪费掉了。由于履约能力较差,你在电商平台的口碑也难以提升。

  2. 采用京东物流这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确保及时发货、送货上门,退换货均由京东客服处理。履约能力的提升导致了较低的退换货比例、较高的复购率、更好的客户口碑。随着销量的扩大,物流成本也逐渐摊薄,其实并没有多花什么钱。

第一条道路对应着传统的粗放式、低附加值增长模式,商家选择了它,就只能在“内卷化竞争”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第二条道路是产业升级和品牌化的正确选择,可以真正提升产品竞争力。过去几年,先知先觉的制造业企业早已在主动地采取第二条道路了。我本人就有一位朋友,之前一直在浙江做外贸,现在开始向“高质量内贸”转型。这种强劲的升级需求,大概就是京东物流在浙江一口气新开两家“亚洲一号”园区的原因。

基础设施只是一个开始,智能技术也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把硬件、软件和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兼具弹性和韧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京东物流已经基于模块化能力,围绕快消、服饰、3C三大行业,打造了八个细分行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例如,服饰行业的季前商品计划、季中首次铺货,以及补货、调拨、配货的自动化;商家在线上线下各个渠道的库存,都能得到统一的智能管理——这就是目前全球最热门的“多渠道零售”(Omnichannel)概念,它在美国还没有真正得到实现,但是京东物流已经可以实现它了!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粗放式增长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所有人都在期盼一个“高质量增长”的时代——对于消费者而言,它意味着更高的商品质量、更好的用户体验;对于产业链而言,它意味着现代化的分工,以及对技术的更全面应用。如果让我给“高质量增长”一个定义,那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以达到极致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能力,称得上互联网“高质量增长时代”的一个先声、一个值得赞许的缩影。希望这个先声能够带动更多的公司,走上正确的产业升级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