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用的电子签何时会到来?|企服笔记

张涬溟
+ 关注
2023-07-26 10:51
1061次阅读

|张涬溟
编辑 | 王文婧

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普及,“抢公章”闹剧已不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今,公章形式多样化,从印控设备到手机扫码,签署流程更加安全可靠。然而,要从根源上规避风险,印章普法教育和企业管理体系的转变至关重要。

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电子签名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4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6.4%。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电子签名是否能迎来大众化元年?新技术的兴起又会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

36氪企服点评《企服开放麦》邀请到e签宝品牌市场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韩泽原、「法律先生」创始人&CEO彭帅从不同视角分析企业印章和合同管理的难题,探寻电子签行业的未来。

以下为直播内容的的精简笔记:

36氪企服点评:这几年我们看到一些知名企业出现抢公章的现象。在两位看来,这件事的争议和难点在哪里?

彭帅:从去年到现在,我们关注到,中国企业家最大的诉求是控制权,而“抢公章”本质上就是控制权争端引起的连锁反应。未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公司内部对控制权的需求和表达会变得更加复杂。

韩泽原:其实印章的抢夺并不能直接促成权利的转移。如果想从源头上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理清印章背后整体的管理逻辑、最佳实践,以及印章的普法知识。

36氪企服点评:如果企业遇到印章的遗失、被盗或伪造该如何处理?大众有哪些常见的思维误区?

彭帅:印章不是传国玉玺,抢到印章不一定有用,但印章是公司权力意识的表达。

在法律界有一个词语,叫表见代理,指合同未经股东会授权,但盖了章或签了字,第三方认为这个行为代表了公司,认为是有效的,那么企业就必须履行承诺。

所以说公章对外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抢了公章不代表公司的控制权归你,但至少可以代表公司对外行使权利,给公司带来无限的风险。

36氪企服点评:如何管理印章风险?目前企业在印章管理上有什么新诉求?

韩泽原:从字面来看,印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印章的刻制、登记、授权、转售、作废、销毁。现在,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多形态的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这里多了两个形容词:多形态和统一。

实际上,现在的印章没有那么好“抢”了。因为现如今,企业印章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些省份已经开通政府的统一印章平台。企业到政府平台办事时,政府会发一枚Ukey。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时,交易中心也会发Ukey。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是互联网的印控设备,它是将印章放进一个水杯大小的设备当中,把印章锁起来,只有通过系统审批才能盖章。甚至我们也见过用手机扫码,法人刷脸,就可以签订合同的形式。

目前国家在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所以企业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后,就会获得一个相应的电子印章,这就导致企业印章有多种存在形态,所以全生命周期就不再是围绕一种形态印章的管理流程。

进一步讲,统一管理是在多形态的现状下衍生出来的需求。现阶段,要想实现统一管理需要借助数字化工具。

36氪企服点评:电子合同在签署过程中存在被篡改的风险吗?

韩泽原:如今的电子合同签署解决方案中,整个文件不会暴露在网络环境中,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可以理解为基于文件渲染出来的H5页面,而文件本身是加密保存的。并且用户每次访问H5页面时,都要做身份鉴权。

36氪企服点评:电子签如何更好地跟国际接轨?

韩泽原:跨境签署的难点在于国内外法律的差异。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研究各国电子签名认证标准、电子签名法,调研当地的数字认证机构,并与他们取得联系。目前我们跨境签署的范围可以覆盖欧洲、北美和东南亚的发达地区。

有些国家认为提供实名制的邮件发送签署,即可证明是本人的意愿表达。还有些国家认为必须要经过国民级的认证体系,比如在新加坡,每个人都有线上身份认证的App,它从本质上就让新加坡的电子签名达到了很高的数字化标准。在较为薄弱或法律结构与我国相差甚多的国家,企业行为可能还要靠授权人签字,那么电子签产品在设计和交互体验上也要相应做很大的改动来支持。

36氪企服点评:作为用户,电子合同和纸质合同的体验有哪些不同?

彭帅:对律所来说,电子签章带来了三个好处:

一是效率提升。合同签署的传统逻辑是签字、审核、盖章、归档,这个过程会有一定的时间周期。

二是用章流程清晰化。合同签署中最麻烦的是双方取走纸质合同,各自盖章,但这里面存在篡改合同的情况,因此很多法务部设有专门的合同核对流程,确保谈好的合同和最终签字盖章的合同一致。

三是责任归属。使用电子签章不会出现未经授权盖章的情况,这一点对规模越大的公司越重要。因为传统合同签署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错,但电子签章的审批逻辑是一层一层传递下去的,规避了单个人控制公章的风险。

36氪企服点评:展望未来,电子签在国内能不能变成一个人人可用的工具?要克服哪些困难?

彭帅:要克服的最大困难还是习惯。即使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电子签,但仍有不少企业只相信白纸黑字。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技术的恐惧、对平台的担忧。数据安全长久以来是一个敏感、复杂的议题,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韩泽原:构建社会化基础设施的签署网络,这件事本身也是e签宝的使命和价值观之一。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国家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提出建设统一的电子印章平台、身份认证、政务门户以及档案系统。其实现在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政务App,这样的平台已经基本形成。

但之前的政策导向是以省和地市级为单位建设,现在的重点是,消除数据孤岛、数据打通。

所以真正要形成社会化基础设施的签署网络,需要一个普适性的、企业与个人的、权威的、全网互认打通的身份认证底层体系。这套体系可能是现在正使用的CA数字认证体系,也可能是新的技术标准,但目前与之最匹配的还是数字认证的体系,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6氪企服点评:电子签的跨越时刻何时会到来?有哪些潜在的刚性需求场景?电子签会颠覆哪些行业?

韩泽原:随着企业对生产效率要求的提升,原本同等规模的项目要以更少的人员完成,且要做得比以前更精细化,必须要运用数字化的工具,势必会给电子签名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目前为止,就整个中国电子签市场而言,产品渗透率不到6%,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数字化会让从前的“非必要”变成“必要”。

刚入行时,身边很多人理解不了电子签的重要性,仍推崇以更多人力弥补管理风险。但现如今更追求人效,公司不再允许类似的岗位出现。

以签署份数和次数来计算,目前市场上最多的应用场景是金融。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一些大的金融平台在提供金融服务时,要进行征信授权。其次是物流的仓储运输、互联网的生活服务类平台,以及生产制造业,落到具体的场景,就是人力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场景。

比如传统的大规模入职场景,过程中出现错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后期法务需要反复检查纸质合同,效率比较低。我们为此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尽可能不改变用户现有业务,入职介绍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巨大的二维码。大家打开手机扫码,看合同有无问题,人脸识别结束。过程中不会有任何人篡改的问题,而后台仅需控制数字、导出报表足矣。

彭帅:我认为需要一个历史契机,电子签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而进一步的深入,依靠企业交易习惯的养成,与数字化服务商的大力投入。

36氪企服点评:今年AIGC的出现让许多专业的知识工作者感受到了挑战。各位怎么看待AIGC带来的变化、挑战和机遇?

彭帅:今年3月,我们探访了一家日本当地规模很大的律所,他们积极交流了ChatGPT对律所的改变以及应对策略,深入的研究也令我们感到非常震惊,AIGC可以给律所带来的改变包括:

  • 服务:提供初始性、轻量级的咨询服务
  • 效率:帮助个人完成多项工作
  • 组织变革:未来律所的岗位设置等等

目前,这家律所已经在应用/网页里接入ChatGPT,提供初步的公众咨询服务,拓展知名度。

我认为AIGC的出现对国内的法律科技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AI技术未来如何发展我们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谁对趋势的反应最快,谁最先获益。在讨论AI的影响时,与其关注它如何颠覆行业,不如先考虑自身如何使用。我们最近也在尝试将AI应用到法律检索等业务当中。

韩泽原:一项技术从诞生、大众认知、成熟,再到产品化、商业化要很长时间。放眼全球市场,在电子签行业,现在还没有出现发布大规模To B商业化应用的公司。对于生成式AI,我们还在持续研究,做技术储备。另外,我们也在做政策上的观察,因为生成式AI会涉及到数据跨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服务商还是要紧盯形势。

企服开放麦诚征“主讲”,只要有话题,有故事,麦克风就是你的。点评真案例,解决真问题。欢迎联系主理人赵文元。

人人可用的电子签何时会到来?|企服笔记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人人可用的电子签何时会到来?|企服笔记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张涬溟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