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 赵晓璃,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火了,我抽空看了几期,很快,我就被里面那位笑眯眯胖乎乎的章女士(演员秦昊的妈妈、明星伊能静的婆婆)吸引了,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老太太要是放在职场中,那可是妥妥的宝藏啊!
从伊能静在节目中的表现不难看出,伊能静是个性格敏感的人,渴望被爱被肯定,而她的婆婆(就是这位章女士)则显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在关键时刻,她总能察觉出伊能静的需要,给予她足够的支持与肯定。
有这样两个节目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片段一。
伊能静想要改造他们居住的房子,说这里要怎样,那里要如何布置,秦昊觉得麻烦没必要,但是婆婆说,我支持小静,听小静的。
片段二。
伊能静谈到秦昊不表达爱意,觉得自己有时候会受伤,婆婆说:秦昊很爱你,只是不太爱表达;接着婆婆表态说:任何人都爱听赞美,我觉得这是人的本能......
从职场的角度来看,伊能静婆婆章女士实则具备一项特别厉害的能力与特质,我把它称为“高共情”。
“高共情”的核心在于:
在伊能静婆婆这里,她在和儿媳相处时的交谈,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让家庭更和睦。
而她的言行本身,充当了儿子秦昊和儿媳伊能静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润滑剂角色。
她之所以捧儿媳伊能静(如片段一),是因为她很清楚,只有让家里的女人心情舒畅了,这个家才能洋溢着幸福与和睦,这正是章女士的聪明之处。
这是“高共情”特质比“共情”更胜一筹的奥秘所在。
我们就以片段二,伊能静埋怨秦昊不会表达爱这件事说起。
在听到伊能静的抱怨时,章女士一开始是共情为上,言语间充满了对伊能静的认同与理解,她明确地指出,秦昊很爱伊能静,这让伊能静的情绪得到了安抚。
接下来,这位章女士说的两句话,是针对不同的人给到的有效的分析。
对敏感的伊能静,章女士说的是:“秦昊很爱你,只是不太爱表达”,这句话让伊能静感觉,秦昊不仅对她这样,对他妈也是这样,不仅现在这样,过去也是这样,心里的怨气渐渐就消散了。
对直男秦昊,章女士说的是:“任何人都爱听赞美,我觉得这是人的本能”,这句话说出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让直男秦昊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来,即便秦昊刚开始会觉得伊能静比较作,但听完这句话,倒也不难理解伊能静的言行了。
这才是章女士真正高明的地方,她不仅能共情,关键能够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分析策略,既解决了问题,又能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而在职场中,多少人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能力和特质,而吃了很多的苦头啊!
来访者小杨(化名)找我咨询的时候,正处在一个特别艰难的选择期:总经理王总(化名)前不久找她谈了话,说考虑给她内部调岗,并说了几个岗位,让她考虑好给他一个答复。
从资料来看,小杨的条件还是不错的:中文系毕业,在校期间做过校广播站播音员,外形不错声音甜美,一毕业就来到了这家规模还算不错的公司,一步步做到了总经理助理的职位。
但不知为何,如今她的职业处境似乎很尴尬。
“一定是那个业务经理老陈(化名)在背后捣的鬼。”说这话的时候,小杨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
一切要从她和这位老陈的那次冲突说起。
3个月前的一天,王总让小杨通知各部门业务经理开会,小杨一一给他们打电话通知,但唯独没给老陈打电话,只在微信上发了消息。
后来,老陈没有参会。
会议第二天,王总把老陈叫去了办公室,十几分钟后,只见老陈铁青着脸出来,对小杨呵斥道:“没有你这么干的!我一天微信上几百上千条微信,谁看得见你那条啊!再者说了,你不是很喜欢在群里@我嘛,这次怎么也不@了!你在开会前看我没来,不会打电话问我啊,你是哑巴吗?”
小杨看着暴跳如雷的老陈,心里却有一丝说不出来的爽感。
事情还要从4个多月前的一天说起。
那天,小杨拿着老陈催命般吵着要的打印出来的业绩数据表格来到业务部的时候,并没有看到老陈,听业务部同事说老陈出去了,其中一个嘴快的说了句:“咦,你这么快就把表格交来了啊,不是说这个表格本周五下班前交就可以了嘛!再者说,部门的李姐业绩数据还不准,你现在交来后面不还要调整吗?”
小杨一听,如五雷轰顶:“好啊你个老陈,你是在拿我开涮啊?你从一大早就找我各种夺命连环催,没想到你就是耍我呢!”
小杨怒不可遏,把这事儿告到了王总那边。
王总听完,说了句:“小杨啊,你还太年轻,不过呢,很多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我不怀疑你的工作能力,但在有些方面,我建议你反思下。”
小杨听得更是一头雾水,她觉得自己委屈极了,关键时刻,领导不仅不给她撑腰,还让她反思,这简直太过分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老陈这个人有点胡搅蛮缠?
在咨询的开始,小杨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慢慢地,通过和小杨的沟通,我渐渐察觉到一点,那就是,虽然这姑娘做事是一把好手,但在人际方面似乎缺乏敏感度啊!
在我一步步引导下,小杨说出了一些关键的细节。
半多年前,那个时候的小杨刚担任总助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内容就是,督促各业务经理每周五下午两点前提交业绩报表,然后由小杨进行汇总统计,再发给王总。
可没过多久,小杨发现有些业务经理总是会拖延,分明是两点前交,有的拖到三四点,更有甚者拖到下班前的一分钟......这让小杨感到无比焦躁,遇到这种情况,她只能等到数据都交来后,加班做好报表发送王总。
但这样一来,王总难免会认为小杨的工作效率有问题。
小杨有口难言,于是想了一招,叫“杀鸡给猴看”;而“这只鸡”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当时最爱拖延的老陈。
一个周五,小杨看到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显示是15点,她突然在工作群里发了这么一句话:“说好的两点前提交数据,现在都三点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交来呢?”,并且@了老陈(这就是前文里老陈呵斥小杨说她之前@他的缘由所在)。
果然,此举立竿见影,老陈十分钟后就把数据提交了过来,并且在群里进行了解释且表示了歉意......
“你的沟通方式要注意啊。”我提醒道。
小杨愣住了。
我和她进一步分析——
首先,在发现老陈爱拖延之后,小杨并没有私底下找对方进行积极沟通,而是没有任何征兆地直接把事情捅破,让老陈面子上很过不去;
其次,老陈催她要报表,有可能故意为之,也有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情,而小杨没有进一步核实情况,而是听完业务部其他同事的话之后,断然认定是老陈故意刁难,一时间非常气愤;
最后,在通知开会这件事情上,小杨是情绪用事了,她故意不给对方打电话让老陈缺席,这让对方恼羞成怒,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引发了一起人际冲突......
“你觉得,想要做好总助这个岗位,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你觉得自己差在哪里呢?”我问。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能全赖小杨:毕竟她的职场阅历较浅,职场经验不足。
但这恰恰暴露了传统职场中一个关键的隐患,那就是——
对于很多组织的管理者来说,他们会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简单粗暴的判断,却不曾站在员工的个性特质等维度,给他们匹配适合的岗位。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与职业定位不清,就很容易像小杨这样,在一份可能不适合自己特质的岗位上做的吃力不讨好,到头来遭遇变故的时候,一点准备也没有......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小杨能具备伊能静婆婆这样的“高共情特质”,做起这份工作那叫一个“如鱼得水”啊:她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动动嘴皮就能让所有人感觉很舒服,不仅能按时交付工作,而且心情还特别愉悦。
——这种能力,就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系统的咨询分析,小杨最终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对于职场中千千万万的小杨们而言,属于他们的职场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作者: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璃语生涯创始人。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