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思维导图/流程图 > 思维模式:做出明智决策的最佳方法(下) >

思维模式:做出明智决策的最佳方法(下)

转载时间:2021.08.06(原文发布时间:2020.07.20)
26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68次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思维模式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对个人乃至于组织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查理·芒格所说那样,“80到90个模式在让你成为精于世故的人的因素当中所占分量达到了90%。”为此,Farnam Street梳理了上百种常见的思维模式,按照一般思维概念、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微观经济学、军事与战争、人性与判断进行分类。大家可以从中筛选参考学习。鉴于篇幅关系,我们分三部分刊出,此为第三部分。

思维模式:做出明智决策的最佳方法(下)

延伸阅读:

思维模式:做出明智决策的最佳方法(上)

思维模式:做出明智决策的最佳方法(中)

本指南将探讨你需要了解的有关思维模式的一切知识。等你学完本文之后,你会考虑得更加周到,会少犯一些错误,并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我们要探讨的内容如下:

1何谓思维模式?

2学会更好地思考

3建立思维模式网格

4思维模式

  • 一般思维概念

  • 物理与化学

  • 生物

  • 系统

  • 数学

  • 微观经济学

  • 军事与战争

  • 人性与判断

军事与战争

1.亲临前线

在做出决定之前养成“亲临前线”的习惯,这是最有价值的军事策略之一了——不要总是依赖顾问、地图和报告,所有这些都可能是存在错误或偏见。地图/疆域模型以及激励模型都是一样,都说明了不亲临前线的问题。任何组织的领导者往往都可以从亲临前线当中受益,因为它不仅能够提供第一手信息的治疗,而且往往还可以提高第二手信息的质量。

2.非对称战争

非对称模型在战争当中得到了应用,鉴于环境不一样,战争的一方似乎采取了跟另一方“不一样的打法”。采取这种做法的一般都是资源有限的叛乱分子。因为比肌肉比不过敌人,采取非对称打法的会采取其他的战术,比方说恐怖主义造成的恐惧要比产生的实际破坏大得多。

3.双线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两线战争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旦俄罗斯和德国成为敌人,德国便被迫拆分部队,将其派往不同的战线,从而削弱了它们对任一战线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开战两战通常是有用的策略,解决两战或避免开战也可以,例如在组织压制内部分歧以专注于竞争对手的组织中。

二战就是双线作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从苏联向纳粹德国宣战那天开始,纳粹德国就被迫把自己的军队一分为二,送到不同的战线,造成纳粹德国在东西两线的战力均受影响。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双线作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策略,这可以解决一场双线作战或者避免一场双线作战,比方说为了把焦点放在竞争对手身上而平息内部的不和。

4.镇压叛乱

虽然非对称叛乱战争的手段可能非常有效,但竞争对手也会慢慢制定平叛战略。最近也是很出名的一个例子,美国的David Petraeus将军领导制定了反对叛乱(伊拉克战场)的计划,在没有增加军队的情况下取得了持续不对的额外胜利。以牙还牙式的战争或竞争需要一个类似叛乱与反叛乱双方存在的反馈回路。

最近和著名的是,美国将军戴维· 彼得雷乌斯(David Petraeus)领导了镇压叛乱计划的制定,在不增加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取得了可观的额外收益。以牙还牙式的战争或竞争往往会导致叛乱和反叛乱的死循环。

5. 相互确保摧毁

两个对手越强大,互相摧毁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一点似乎有点自相矛盾。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进程不仅发生在战争当中(比如全球核弹头情况),而且而发生在商业当中(如竞争对手之间要避免毁灭性的价格战)。但是,在一个胖尾的世界里,如果出现错误事件(把摧毁力推给分布曲线的 “尾部”),则相互确保摧毁可能会导致破坏性变得更加严重。

人性与判断

1.信任

从根本上来说,现代世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家族信任一般被认为是假设的(否则我们会很难熬),但我们也选择信任厨师、店员、司机、工厂的工人、高管以及很多的其他人。可信系统往往是最高效的系统。信任的回报极端的高。

2.动机性偏差

人类对激励的反应很积极,也许是动物王国里面拥有的动机种类最多,也是其中最难理解的一个。当做法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时,我们就会扭曲自己的思想。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推销员是真的相信自己推销的产品能够改善用户的生活。这不仅仅是方便他推销产品。事实上,他推销产品会导致他自己的思维中当造成了非常真实的偏见。

3. 巴甫洛夫关联

伊万·帕夫洛夫(Ivan Pavlov)十分有效地证明了动物不仅可以对直接诱因做出反应,而且还可以对相关对象做出反应。还记得那个著名的狗在铃响的时候也会流口水的例子吗?人类也基本一样,可以对无形的东西产生积极和消极情绪,这种情绪来自对过去的关联,而不是直接的影响。

4.羡慕与嫉妒倾向

人类往往会嫉妒那些得到的比自己多的人,并且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一切”。这种嫉妒感之强烈,足以导致人们采取非理性的行为,但这种倾向跟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古老。任何忽视嫉妒效应的系统往往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我毁灭。

5.由于喜欢/爱或者讨厌/恨而产生扭曲的倾向

基于对过去的关联,刻板印象,意识形态,遗传影响或直接体验,人往往会扭曲自己的想法来支持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反对所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这种倾向会导致我们高估自己喜欢的东西,低估或泛化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并在此过程中常常会错过一些关键的细微差别。

6.否认

任何活得很久的人都会意识到这一点,就像老话所说那样,“否认不仅只是非洲的一条河。” 这在战争或滥用毒品等情况下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在这些情况下,否认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但又会带来行为惯性。否认现实可以是一种应对机制,生存机制或有目的的策略。

7.可得性启发法

丹尼尔·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谓的“可获得性偏差”或“启发法”是现代心理学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我们最容易回忆起来的往往是突出、重要、频繁和最新的东西。大脑有自己的节省精力之道和惯性倾向,而我们对此几乎无法控制–可得性启发法也许就是其中之一。什么都记得住会让人衰弱。可得性启发法还有一些从属例子,比如“锚定”和“沉没成本倾向”。

8.代表性启发法

这一条一样是卡尼曼和他的搭档Tversky定义的,其三个主要的心理发现是:

a.未能考虑基本费率

在确定当前或未来行为时无意识地忽视了过去的可能性。

b.刻板印象倾向

往往会泛化地外推和归类而不是寻找特定的细微差别。像可得性一样,这往往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消耗而具备的一项必要特征。

C.合取谬误

同样来自卡尼曼和Tversky这两位心理学家,琳达测试(Linda Test)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常认为有更多细节事实的故事更加可信,虽然其真正的发生概率可能更低。在测试中,相对于描述得更加宽泛、包容性更强的个人,学生往往认为描述得更加生动的人更匹配预定义的类别。

琳达,31岁,单身,说话坦率、性格开朗,主修哲学。在学生时代,它就对歧视问题和社会公正问题较为关心,还参加了反核示威游行。请问琳达更可能是哪种情况:

A.琳达是银行柜员。

B.琳达是银行柜员,并积极参与女权运动。学生往往会选择B

这些特定的例子被认为比更宽泛但较模糊的描述更具代表性,但这是违反逻辑和概率的。

9.社会证明(人多势众)

跟蜜蜂,蚂蚁和黑猩猩一样,人类是众多社会物种之一。我们寻求人多势众是写进DNA这种层面的本能,,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求社会指导。这种本能创造了一种否则不可能出现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但如果我们的群体也这么做的话就会导致我们做蠢事。

10.叙述的本能

由于在叙事中去进行建构和寻求意义是我们的本能,因此人类也被称为“讲故事的动物”,这种说法十分的恰当。很可能早在我们开发出书写或创造东西的能力之前很久,我们就开始讲故事并用故事来思考了。从宗教组织到公司再到民族国家,几乎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建构在叙事本能的基础之上。

11.好奇心的本能

我们喜欢说其他的物种很好奇,但其实我们才是最好奇的物种。好奇这种本能让我们走出了稀树草原,并引导着我们去了解周遭的世界,利用这一信息在我们的集体思想里面创造这个世界。好奇心的本能导致了独特的人类行为和组织形式,比方说科学事业。甚至在创新没有直接的动机之前,人类就已经出于好奇而进行创新了。

12.语言本能

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把我们DNA级别学习有语法构造的语言的本能为“语言本能”。语法语言不是简单的文化产物,这个概念是首先由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普及的。就像我们在叙述本能中所看到的那样,我们使用这些本能来创作出共同的故事,以及八卦,解决问题以及战斗等。语法有序的语言理论上具有着变化无限的意义。

13.第一结论偏差

就像查理· 芒格曾经指出的那样,思维的运作机制有点像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第一个想法进入到人的脑袋之后就关闭了。像很多的其他倾向一样,这可能也是一种为了节省精力的装置。我们停留在初步结论的倾向导致我们容易接受很多错误的结果并不再愿意提出问题。不过这个可以通过一些简单但有用的思维例程来解决。

14.过于笼统地概括小样本的倾向

对于人类来说,归纳很重要。我们不需要把每一个实例都看了才能理解一般规则,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归纳的时候,当我们忘记了大数定律当它好像不存在一样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错误。哪怕缺乏足够可靠的结论依据,我们有时候也会把少量实例外推成一般范畴。

15.相对满足/痛苦倾向

嫉妒倾向可能是相对满足倾向最明显的体现,但是几乎所有关于人类幸福的研究都表明,这种倾向与人相对于其过去或同辈的状态有关,而不是一种绝对的。这些相对的倾向会导致我们在各种客观不同的情况下感受到极大的痛苦或幸福,并让我们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和感受。

16.承诺和一致性偏差

就像心理学家经常证明的出名例子那样,只要有可能人类往往会选择跟自己之前的承诺保持一致。这种特质对于社会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经常改变自己的结论和习惯的人往往是得不到信任的。但是,就像一句老话概括的那样,我们对保持一致的偏差可能就会变成“愚蠢的一如既往是些头脑简单的小妖怪” ——如果第一结论偏差跟这个结合到一起,我们最终就会得出糟糕的答案,并在有力的证据面前也会冥顽不化。

17.后见之明偏差

一旦我们知道了结果,在思想上再想让时光倒流几乎就不可能了。我们的叙事本能会让我们推理出我们一直就知道它这个结论(无论“它”是什么),但实际上我们往往只是在事后用事件发生前无法获得的信息来进行推理。后见之明偏差解释了为什么做这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忠实地记录做出重要决定的过程,然后当我们试图说服自己本来一直就知道时可以重新核查一下是不是这样。

18.对公平的敏感

正义深入到我们的血液当中。这是我们的幸福感是相对的又一个例证,对于什么是公平,我们是谨慎的仲裁者。违反公平可以被视为采取对等行动的理由,或者至少可以被视为不信任的理由。然而,公平本身似乎是一个移动的目标。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被视为公平的东西换个时间和地点可能就不是了。不妨想想这个: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奴隶制曾经被视为非常自然和非常反常的事情。

19.高估行为一致性的倾向(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往往会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先天特质,而不是情境性因素,这导致我们高估了在未来这种行为的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预测行为似乎并不困难。当然,实际上,这一假设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所以,当其他人没有按照我们赋予他们的“先天”特质行事时,我们会感到惊讶。

20.应力(包括断裂点)影响

压力会引起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反应,而且往往会加剧其他的偏见。当人的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的反应状态时,几乎所有的人类心理偏见都会变得更加严重,这些完全都是依靠本能,没有丹尼尔·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谓的“系统2”型理性的紧急制动。压力会导致人做出草率的决定,即时性,退缩回习惯,从而变成精锐士兵的那句座右铭:“在激烈的战斗当中,你的表现不会上升到自己期望的水平,而会下降到训练时候的水平。”

21.幸存者偏差

历史学(我们对过去的解释)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看不到纳西姆· 塔莱布(Nassim Taleb)所谓的“沉默的坟墓”,也就是那些没有中奖的彩票持有者。因此,我们太过把成功归因到成功的主体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没有考虑随机性或运气因素,而且由于我们经常把研究的中心都放在胜利者身上,而没有看到其实当时的失败者也在做着一样的事情,只是运气差点而没有取得成功而已,如此我们研究总结出来的就有可能会是错误的经验教训。

22.想要做点什么的倾向(战斗/逃跑,干预,证明价值等)

我们可以称之为 “无聊综合症”:也就是哪怕不需要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也倾向于采取行动。哪怕我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我们往往也热衷于提供解决方案。

23.证伪/确认偏差

对于想要的东西,一个人也会选择去相信。同样地,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就会选择看到什么。这一般被称为确认偏差。寻找对久以有之的智慧的确认而不是违背,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因为它既能节省精力,又令内心舒适。但是,科学过程(包括假设生成,必要时的盲测以及客观统计的严苛)的目的恰恰是要发现相反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遵循的时候它会如此有效的原因。

现代科学研究是在证伪的原则下运作的:一个方法,如果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陈述,使得特定的确定结果会导致其被证明是错误的话,就可以称之为科学方法。伪知识和伪科学则是不可证伪的——就像占星术一样,我们没法证明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因为那些伪科学从来都没说清楚过什么条件下可证明自己是错的。

译者:boxi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思维模式:做出明智决策的最佳方法(下)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思维导图/流程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思维导图/流程图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