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股权激励平台 > 当初被辞退的公司现在要用我,还要去吗? >

当初被辞退的公司现在要用我,还要去吗?

转载时间:2021.09.13(原文发布时间:2020.08.20)
18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6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话你知”(ID:zchnz2020),作者:阿知,36氪经授权发布。

今日主题:职场选择

阿知说✎

说一个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一个朋友和我说:

去年一家公司以我工作能力有问题为由辞退我了,这段时间又在招聘平台上联系我,我看了下薪资待遇和之前也没什么变化,工作量却是去年的2倍。而我刚刚入职的这家公司也挺好的,做的也是自己喜欢的项目,老板也挺信任自己的。

我并没有和他一样很着急的就给出答案,而是说了一些我的想法。

如果你在职场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不妨看看有没有你想要的答案。

 1.如何判断一个offer,比另一个更好?

当然,在这里还是先要恭喜那位朋友。

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被两家看中,说明至少还是有一些价值的。

不过,有选择意味着自由,但也意味着有选错的烦恼,关键在于看你如何选对。

现在这位朋友的问题就在于:

要比较两家offer到底哪个更好,以决定去哪家。

衡量一个offer是不是更好,光看薪资待遇仅仅是不够的,有时候还需要看这背后的职业价值。不妨先看看这个公式:

职业价值=薪资收入+发展前景+个人情感。

薪资收入:也就是经济收入,还加上年终奖/绩效/股权/分红等一切显性或隐性收入;

发展前景:包括行业的发展速度、职位的发展通道,对一线员工最重要,是你的直接上级自己发展怎么样?他是不是一个愿意带你的人?

个人情感:比如你和同事关系、对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是否认可?而你关注的价值观在这个公司是否提倡?

在职业发展的前期,我是这样给这三个要素做选择排序的:

发展前景>薪资收入>个人情感。

就这位朋友的发展前景而言,上家公司和就职公司都是属于互联网在线教育行业,但上家公司业务线成熟且系统,之前的直属上司也非常懂得培养人,这一点上还是胜过就职公司。

再从薪资收入上来说,两家公司对比型都不大,但上家公司福利条件比较好,各种茶点和零食随便供应,这一点上就任公司显然没有可比性。

最后从个人情感上而言,上家公司以他能力不足在试用期期间就让他强制离职,而且没有给任何形式的经济补偿,同时也导致后续他在求职过程中备受压力,在这一点上对上家公司显然没什么好感。

其实,想到这里,答案就不言自明:

如果是从发展前景角度而言,他可以选择上家公司,但是也意味着薪资持平而且工作量不减反增,还要在个人情感上,忍受上家公司之前不公正的职场制裁,而带来的痛苦记忆。

这其中还不包括各种求职面试、离职入职、更换上班地点、重新熟悉同事等各类隐性成本。

显然,不是好马不吃回头草,

而是有些草吃了之后消化不了。

当初被辞退的公司现在要用我,还要去吗?

 2.花时间选最好的,远不如选一个最适合的

其实这位朋友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选择题,这里也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只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

除了发展、收入这些外在的部分,我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你可以用一张白纸,回想一下自己比较快乐有成就感的时刻,把你内心对于关注的所有东西都写出来:

你对工作内容有哪些期待?是充满挑战还是有清晰结构的?

你对人际关系是怎样理解?是轻松愉快还是高竞争的?

你对于上司的期待是什么?是放手给你空间还是需要他带你?

当你有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你在选择一家公司的时候,就能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和选择,你找到好机会和好职位的速度也比别人快得多,而不仅仅是别人多给点好处就屁颠屁颠跑过去了。

这就好像你有了选择目标之后,去超市买东西再不会被无关紧要的促销广告,给迷住是一个道理。

想到这位朋友的烦恼,其实就是因为选择太多而导致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

其实,人的经济收入通常会在成功地选择职业,或者更换工作单位后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人的幸福感和成就的取得,却不是来回来去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没有多少选择时深度经营的结果。

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不选择反而获得幸福”。

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在《见识》这本书里说他做事有两个优点:

“首先,我能够跳出思维定势,换一个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其次,我敢于舍弃,不做过多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两个优点,他能够想清楚哪些事情可以不必要做,这样也便于他能够集中精力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其实,花时间选最好的,远不如选一个最适合的。

同样的,对于大部分职场新人而言,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工作去发展,远比花时间比较不同的offer要强得多,

有人说,我现在就是缺钱怎么办?

其实,薪资收入和个人情感的选择,和你当前的经济压力和情感状态有关,如果不是特别缺钱甚至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我建议你可以选择一个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去深耕细作。

有发展,则一切好说,

无发展,则诸事难成。

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初被辞退的公司现在要用我,还要去吗?

3.学会爬自己的梯子,而不是不停地换梯子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前几天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

一类人在不断地爬楼梯,爬到5楼觉得风景差不多了,换一幢楼继续爬,他们爬了很多幢楼,不过每幢都仅仅爬到5楼或6楼。

还有另一类人只爬一幢楼,从1楼爬到5楼,再接着爬10楼、15楼、50楼。

其实很多人的职场黄金时间,往往浪费在不断给自己换梯子的过程中,就像那位朋友,既想回到当初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又不想再重新面试折腾一回,更不愿承担面试失败不合格的风险。

如果两份offer没有明显的差别,根本没有回去的必要。

既然表面没什么差别,那为什么不先把一个职位做深做好,到2~3年有了深刻体验和成功案例,再去睁眼开世界岂不是更有底气?

其实有些选择往往附带着诱惑,而诱惑又暗藏着代价。

这些选择是自由也是诅咒,让你没法好好安心提高自己能力,埋头做出点事情来,东看西看东跳西跳,几年以后甚至什么都没有积累,反而会变得逐渐平庸,最终一事无成。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爬自己的梯子,而非要不停地换梯子?

当你在腾挪换地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在同一条梯子上爬过了你的头顶,很多人都会劝你“不要在同一棵树上吊死”,但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早就借着梯子爬到树顶上摘下了果子。

就像吴晓波老师说的那样:

当我爬到5楼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在10楼会看到怎样的风景,遇到怎样的困难。而到了10楼,以及未来的15楼、20楼,又是一些陌生的、不可预知的风景。

当你在这个山头踏实的爬了一截,抬头环顾发现又是一派全新气象,这是在山下的你怎么都想不到的。

这时候,再挑不迟。

当初被辞退的公司现在要用我,还要去吗?

写在最后:

要不要去前公司,说穿了不过是再做一道选择题而已,

但职场真正难的并不是做选择题,而是忍住内心不断想做选择的冲动,因为顾此失彼患得患失,

才是最消磨一个人心智的难题。

?作者简介:揭职场秘密,解成长难题,我是阿知,专写最实用的职场干货。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当初被辞退的公司现在要用我,还要去吗?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