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池:集团企业如何进行票据集中管理?

杨梦Bruce
+ 关注
2021-05-13 15:13
1183次阅读

在谈到企业司库、企业财资管理的话题时,很容易想到的是现金管理、资金池,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有相当一部分集团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关注票据的集中管理,希望票据也可实现池化管理,于是票据池应运而生。究竟什么是票据池,票据池对于企业而言有何重要性,企业如何选择,票据池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

 

“票据池”,顾名思义票据集中成池,像水流一样流动起来,通过入池资产的价值错配、时间错配,来实现资源的流入、流出,源源相续。站在企业的视角上,票据池是企业针对自身资产的管理,资产池建设、入池出池规则设定、系统工具选择都是企业的管理行为,可以由企业自行实现。

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票据业务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和专业性紧密关联,银行本身会输出票据池相关产品,因此票据池业务的开展,绝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和银行或者财务公司合作。也就是说,集团企业将其票据管理职责外包,由银行提供一揽子票据服务。

票据池:集团企业如何进行票据集中管理?

具体的运作模式是,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将其交由银行集中管理(纸质票据进行物理移交,电子票据则通过背书转让)。银行负责建立票据托管池,提供入池票据的额度管理和票据查询查复、风险预警等基础服务,以及基于票据池的融资服务支持;而企业只需要根据支付需要进行“出池”和“入池”申请,与提供服务的银行做好对账工作。

解释清楚了票据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企业为何需要开展票据池业务,银行为何热衷于提供票据池服务。

企业为何需要票据池?产品营销材料里,理由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就是两个维度。

  • 第一,服务支持,管理规范化

对于大型集团企业而言,无论是现金,还是票据,一旦分散,就会导致信息不透明、不同步,进而滋生出管理问题。通过票据的池化管理,能够实现信息的集中、同步,提升管理规范化程度。

  • 第二,融资服务,提升流动性

票据,尤其是银行承兑的票据,通常是准现金的性质,但因为有到期日的存在,其流动性受到限制,难以匹配企业经营支付需要。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希望能够提升流动性,实时变现,并能够转换支付形式,满足灵活的付款需要,而票据池通过入池票据形成的质押担保授信,能够满足此需求。

银行为何提供票据池服务?一方面,金融脱媒驱动银行的服务转型,银行希望通过场景化的服务,提升合作粘性,锚定长期合作;另一方面,结算衍生存款的诱惑,对银行来说“存款”当然是最有吸引力的,但当前投资渠道的丰富,让银行很难低成本获得存款,而票据池业务开展中衍生出来的结算存款沉淀成本相对较低,也更加稳定,自然受到亲睐。

 

前面对票据池内容做了简括性介绍,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选择问题,站在企业的视角上,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票据池产品。针对这个问题,我将从3个维度上尝试回答。

(一) 第一,产品功能的全面性和可实现性

目前,票据池是银行间争夺的重点领域之一,产品供给充足,企业选择时要审视功能的全面性和可落地性,尤其是可落地性决定了企业管理目标能否真正实现。从目前来看,市面上票据池产品功能大同小异,基本包括了如下功能:

  • 票据托管

对于企业而言,票据池产品的基础需求是票据托管,让企业从繁琐、重复的支持性职能中脱离出来。2年以前,国家尚未大力倡导ECDS(人行统一制式电票)使用,很多制造性企业为大量纸质票据管理而头痛,需要专人分权管理、查证防伪、到期前提示付款、拒付后与付款行繁复沟通,财务人员深陷于这些基础工作中。通过票据池业务开展,这些工作外包给银行集中性处理,基于专业性和规模化优势,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当下,随着电票的普及,纸质票据比例显著降低,管理难度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但诸如频繁的“提示付款”,对于企业而言仍是负担,票据池的托管功能仍然是核心需要。

全生命周期票据服务支持。票据托管之后,基础性票据职能实现仍然是票据池业务的核心,所以票据池产品必须提供票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从一张票据的签发开始,功能应当包括出票、提示收票、收票、背书、贴现、质押、提示付款、到期付款。在此方面,各家银行产品大同小异,少有创新。

  • 票据融资

对于票据池产品而言,形成产品区分度的是票据池融资功能。票据池融资以托管池为基础,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规划,从托管池中挑选票据进行质押,形成押品额度,银行依据押品额度,给予授信(通常情况下,授信额度会在押品额度上进行打折;且区分低风险额度和一般风险额度,低风险额度一般基于有银行间同业授信的银行所承兑票据的质押,审核流程相对简单;而一般风险则针对的是无银行同业授信额度的中小银行所承兑汇票,审核流程复杂),在此授信额度下,只要满足“质押金额*质押率+保证金+在途到期票据回收资金>已开出票据金额+新开出票据金额”,企业就可以进行支付形式的转化(借流动资金贷款、开信用证等)、金额或期限错配(开出新的票据,大面额票据转换为小面额票据,即将到期票据转换成到期时间较久的新票据)。

票据池的妙处在票据融资上体现的最为充分。基于票据池融资功能,票据具备了现金一样的流动性。各银行产品虽然大的功能框架一致,但细微处见能力,票据质押率、质押总额度可否灵活的分配给不同成员企业,都关系着票据所能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体现出票据池产品差异性。

此外,希望略作补充是,有的机构将“票据直投”作为票据池的一项功能,在我看来不恰当,无论是基于票据质押形成质押授信的间接融资模式,还是直接融资模式的“票据直投”都只是资金来源形式不同而已。

对于企业而言,除了要从上述的功能上进行对比,还应该听其言观其行,了解真实的落地情况,关注标杆案例的效果实现,选择到真正合适的票据池产品。

 (二)第二,服务的专业性

产品功能是实现票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但更高阶的比较是服务的专业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千差万别,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需要的是精准适配的方案(精准的方案应该涵盖了行业支付结算特点、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支付结算模式、企业资金或票据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而不能迷信“一招鲜,吃满天”。因此,企业在选择票据池产品时,应关注合作银行服务专业性——是否有足够专业的从业人员,懂银行票据产品、了解票据产品背后的系统钩稽,能否站在企业的视角上,制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解决方案。产品功能全面、服务专业,才能在最终保障票据集中管理效果的实现。

(三) 第三,系统支持的开放性

通常而言,需要进行票据池化管理的企业,都是中大型,甚至是巨型的集团客户,在票据集中管理的同时,也会同步推进相关系统的建设。因此从管理升级和未来的延展性的角度考虑,企业需要关注票据池产品系统功能的开放性。当前阶段,这些功能的输出都是通过“银企直联”的接口对接来实现的,所以对票据集中管理系统建设方面有相对紧迫时间计划的企业,除了上述的维度,可以安排系统开发人员对银行的票据池相关接口进行测试评估,了解其未来的开发和实现计划。

票据池:集团企业如何进行票据集中管理?

前面从三个维度上,给出票据池产品选择的逻辑;站在实际的角度上,票据的集中管理可在票据池明星产品中优选,如浙商银行的涌金票据池、招商银行的集团票据池等。当然,工农中建也在陆续推出同类产品,但在票据池系统支持的开放性上,目前尚无明星产品。

 

集团企业票据集中管理,已经获得普遍共识,但从社科机构、公共媒体上获得的讨论仍属寥寥。何也?一方面,可能是领域过于细分,复杂的角色关系,让人怯于探索;另外一方面是支付介质的变革,票据最初是作为贸易融资工具出现,后异化成了准现金(在此方面法律上仍有障碍需要扫除,作为贸易融资工具的票据需关注贸易背景,但作为票据池管理对象的票据是准现金池性质,是否为了提升流动性应当弱化贸易背景要求),未来是否会进一步的异化甚至消失(人大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曾建议取缔银行承兑汇票)都是未知数。

站在可见的当下,票据的集中管理会呈现哪些趋势?

  •  趋势1:系统化,跨银行票据集中管理系统成为关注焦点

当前,现金账户的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但票据的信息化进程却相对缓慢。具体的原因很多,从服务端来看,银行系统在票据能力输出方面支持不足,银行服务能力输出通常是基于“核心系统”和“银企直联”,但现行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充分考虑票据功能输出,简单的支付尚且困难,环节众多的票据更不必说,软件开发中一旦涉及到票据开发测试环境,往往沟通之路漫漫;而从供给端来看,软件商、SaaS服务商技术能力还好说,但通常缺少对业务的深入认知,搞不懂、弄不通,自然没办法提供好用的票据集中管理产品。随着开放银行模式推进,“核心系统”能力输出和“银企直联”方式都在变化,企业票据集中管理相关的系统建设已经有所改观,单一银行ECDS电票对接已经得到支持,但票据池产品系统化支持仍然不见迹象。

因此,我的观察是跨银行的票据集中管理(包括ECDS、跨银行的票据池)必将成为关注焦点。这将是财资领域软件或SaaS厂商的机会所在,无论是财务ERP还是专业资金管理厂商,均有涉足,但各厂商之间并未拉开差距,如能在票据集中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形成突破,市场机会将非常广阔。

票据池:集团企业如何进行票据集中管理?

  •  趋势2:司库化,向票据集中管理要效益

另外一个判断,票据集中管理向企业司库模式延展。

对司库的界定,业界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包括了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但受限于技术工具的实现程度,在探讨企业司库、企业财资管理的话题时,绝大多数是指账户现金的管理,忽略了票据的管理,而这将导致司库建设的意义大打折扣。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票据集中管理将成为司库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管现金,还要管理好票据。企业现金池和票据池之间实现打通和融合,进而帮助企业司库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在此方面,值得关注的模式探索是浙商银行。浙商银行2014年推出涌金票据池,聚焦企业票据的池化管理,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应;2018年品牌升级到涌金司库,依托票据池和易企银(供应链金融协作),平台内容也逐渐涵盖了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现金池(集团现金池)、票据池管理、供应链融资,涉足了司库大部分内容。虽然并未看到涌金司库后续进展,且大而全的生态系统难度很高,但这一尝试无疑将企业司库、企业财资管理的认知向前推进了一步:企业司库建设除了现金管理,也应当包括票据管理;企业的司库系统建设既可以从多银行的账户管理开始,也可从企业票据池的集中管理开始。

  •  趋势3:区块链化,票据集中管理模式变化

随着国家层面对于电子票据的推广,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规模已经大幅度压缩,票据池的数字化已经有很大提升,但在流转层面仍然有优化空间。区块链技术,其分布式账簿防篡改的特性,针对票据池流转环节多、主要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等特点,是较理想的适配场景,目前票交所也在业务中尝试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因此一个可能性是,区块链在票据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推动企业票据集中管理模式的变化。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杨梦Bruce

资深作者杨梦Bruce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