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电纸书并不存在:我的Kindle与Kobo使用心得

少数派
+ 关注
2023-07-27 17:10
485次阅读
在 2023 年,购买电纸书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了,购买 Kindle/Kobo 然后自己找资源的人大概更少。

在 2023 年讨论电纸书的感觉多少有点奇怪:在移动设备参数直逼甚至超过电脑的时代,大多数电纸书的参数可怜到没法看;在科技公司鼓吹「移动办公」,努力把移动设备打造成「左手工作,右手生活」的多面手(有没有完全成功先不论) 的当下,电纸书却只是老老实实地承担着「通电的纸书」的单一角色。

但当我在年初把老骥伏枥 8 年之久的 Kindle Paperwhite 3 替换成 Kobo Libra 2 并使用了半年(没有一次拿来盖泡面) 后,我发现看似「老古董」的设备其实有它挺直了腰杆存在的理由。同时,Kindle 到 Kobo 的转变又勾起了一些古早的回忆……

从电子设备的角度来看,服役 8 年的 Kindle 说是「又不是不能用」都有点对不起它现在的状态。诚然,岁月在它的续航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运行的速度,高情商的说法是「模拟看纸书的体验」,低情商的说法就是「慢」。但用 Kindle 能舒舒服服地看书吗?90% 的情况下,能。

找书

往 Kindle 上放书基本上有两条路:官方的和私人的。

很可惜,中国的亚马逊已经关了,但其他地区的亚马逊账户还是能从相对应的亚马逊商城买书。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官方商城主要就突出一个便捷:只需要有网络,找书 > 购买 > 看书的流程一气呵成,同时也无需担心排版等问题。Kindle 商城中其实有不少免费的书,同时 Kindle 版的书价格肯定是比实体书要低一些的。最主要的缺点还是「能不能找到」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冷门书籍。但很可惜,对于大多数国内的用户来说,这条路在本段的第一句话就被官方封死了。

第二条私人的「找资源」的路子,细分又有两条小岔路。大多数的电子书资源都是epub格式,但由于 Kindle 支持的是 azw3,mobi,txt 等格式,就需要用到例如 Calibre 等软件先把 epub 转成 azw3 之后再放到 Kindle 上。大多数时候这种转换都没什么问题,但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质量。此外,Calibre 对于中文的支持并不能说是 100% 完美:中文的文件名会变成英文的拼音,强迫症用户就得在转换之后再手动更改文件的名字。

如果你嫌用 Calibre 转换再拷贝到 Kindle 上过于麻烦,也可以选择邮箱的方式:每个 Kindle 账户都有一个对应的邮箱地址,只要把 epub 文件用邮件发送到这个地址(不带邮件主题,只带一个 epub 文件附件),在 Kindle 联网的情况下,亚马逊的服务器就会把 epub 转换成 azw3 之后放到 Kindle 上。

但上帝在打开一扇窗的同时,怎么会不把你的门锁上呢?这种方式用便捷换取了稳定: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被转换,亲身体验差不多 3 本中有 1 本就会转换失败,但这本去 Calibre 里就能转换成功。

总结一下,找书的层面,官方商城购买的方式已经被封死;私人找资源的路子虽然相对有点麻烦,但习惯了之后也是比较顺手的;亚马逊也同时提供了一条便捷但又不算 100% 稳定的路径。

完美的电纸书并不存在:我的Kindle与Kobo使用心得

图源:unsplash

看书

先来说一说 Kindle 系统的体验。总体来说,Kindle 的系统给我一种电纸书中的 iOS 的感觉:总体的设计比较合理,但能自定义的地方不多。与此同时,又带有一些亚马逊的特色元素(贬义)。

简洁的系统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在阅读的界面里,只要是 azw3 格式的书,就可以更改字体(包括大小和粗细)、行距和页边距等等。如果把第三方字体文件放到 Kindle 上也可以使用。长按查看词典/高亮都是常规操作,流畅性的表现总体也符合期待。至少在 Kindle Paperwhite 3 上,由于屏幕还是下凹的设计,字体显示非常清晰,比起一体平面的屏幕更接近纸书的观感。

但人生总有三件事是躲不开的:纳税、死亡和亚马逊的广告。休眠后封面上的广告造成了巨大的割裂感,一下子就从「纸书」的观感中醒过来了;系统的首页用巨大的版幅向你明示「快来 Kindle 商城买书吧」。也许有的用户并不介意这些,但我购买电纸书的初衷就是找一个能最大程度模拟纸书的设备;我买的实体书大概率不会在封面上印着广告,并在翻开来的时候催我去新华书店买买买吧?(笑)

同时,Kindle 的自定义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字体的调整都是一格一格的,精细化的调整是不存在的。想要关闭点按翻页,只允许滑动翻页来防止误触?梦里什么都有。再加上没有翻页键的设计,如果翻页比较快的话,手指经常反复移动还是很容易疲劳的,尤其是在躺着看书的情况下。最新的 Paperwhite 5 又把边框变窄了,从此大拇指更加无处安放。

最后还有一个寒冷地区需要面对的问题:翻页速度。春秋季的翻页速度即使是8年老设备也可以接受,但在接近 0 度的冬季,我甚至体验过半分钟才翻过一页的尴尬。虽然 E-ink 屏幕由于运行原理多少都会受到低温的影响,而且也不知道 Paperwhite 5 有没有在这方面有所提升,但半分钟翻一页实在是超过任何人的忍受极限了吧。

总的来说,Kindle 的显示质量算是上乘,也有一定的自定义空间。但它的自定义也像 iOS 一样充满了限制,同时用户也要面对广告和低温下的龟速。

由于 Kindle 年事已高的续航、束手束脚的自定义、缺失的翻页键和古典的 micro-USB 接口,又只想要一个纯粹的电纸书设备,春节期间最终选择了 Kobo Libra 2。在使用了半年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看似完美的设备是不存在的,使用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并不断忍受最终达成妥协的旅途。

找书

如果 Kindle 找书有两条路,那 Kobo 只有1.5条:半条官方的和一条私人的。

为什么说官方的是半条呢?因为中文书的资源约等于没有。Kobo 上购买中文书的体验有多差呢?搜索《红楼梦》,结果第一条是毫不相关的英文书,第二条是汉语阅读理解,第三条是《我最美的梦乡》——确实,在Kobo上想找中文书只能在梦乡里了。

但我相信买 Kobo 的人里十个有九个都不会是因为 Kobo 的官方商城。在「自己找资源」这条路上,Kobo 可以说是几乎没缺点了:除了 azw3 这个 Kindle 自家格式外几乎支持所有的格式;用 Calibre 把 epub 转换成 kepub 更可以让速度更上一层楼。可以说,只要能找得到资源,基本上就可以放到 Kobo 上看。

一句话:把 Kobo 的官方商城当成不存在之后,就会发现 Kobo 对于各种格式的书几乎来者不拒,非常便捷。

看书

Kobo 的看书体验不可谓不一波三折。如果把 Kindle 的系统比作 iOS,那 Kobo 的系统更像是早期的 Android,在开放性上深得人心的同时,在稳定性上让人崩溃。

首先是几乎可以无视的广告:休眠时可以直接展示书的封面,从体验上来说更像是一本书了。系统界面也没有什么上手的成本,甚至还有「滑动边缘调整背光亮度」这种趁手的小功能。字体的自定义比 Kindle 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基本上属于「你想调整的都能调整」。与此同时,屏幕没有随大流地走上一体屏的道路,下凹的屏幕保证了通透的观感。翻页键的加入更是直接升华了使用体验,大拇指再也不用来回挪动了。此外,电源键在背面的设计也防止了有的用户小拇指托住底部的时候的误触。

但随着使用的深入,问题逐渐开始显现了。首先是系统的卡顿:无论是打开设置,还是在阅读界面中打开字体或亮度的调整面板,整个系统都会在一两秒之后才有所反应——这绝对不是一台 21 年秋才发布的次旗舰阅读器该有的水平。更加离谱的是,当按下电源键睡眠或唤醒时,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秒的固定延时:睡眠的时候屏幕已经显示图书的封面(暗示设备已经进入睡眠了),但是背光在一秒之后才关闭;唤醒的时候则是反着来。

卡顿的问题尚可忍受,但系统稳定性如果完全没有保障的话那就真的是让人头大了。半年内我已经至少遇到 6 次,书看到一半 Kobo 就直接卡死,无论是触屏还是翻页键都毫无反应,等了半分钟之后要么它自动重启,要么得自己长按电源键强制手动重启。问题是一旦卡死重启过,Kobo 的数据库就会莫名其妙的损坏:所有目前的看书进度都会丢失,有时候甚至会丢失一部分书籍,连接 Calibre 之后也会提示数据库出错,只能重新登录 Kobo 账号然后再手动更新每本书的进度才可以。

Reddit 上反复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下面不停有人说是因为书的文件是损坏的;可同样一本书放在 Kindle 里面就看得好好的,这种观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逻辑。设备的数据随时秽土转生,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就来到了最接近早期 Android 的使用体验部分:第三方定制系统。

完美的电纸书并不存在:我的Kindle与Kobo使用心得

图源:unsplash

看书 2.0

半年使用过后,我对于 Kobo 的硬件其实是相当满意的:显示质量上乘,该有的都有,按键舒适,白色的外观也深得我心;另一方面又感叹软件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半年内已经两次自动系统更新,却感受不到任何的提升。终于在又一次卡死之后,我决定尝试一下安装 KOReader。

KOReader 和 Kobo 自带系统之间有点像早期的第三方定制 ROM 与官方安卓的关系。早期的 Kindle 也可以安装 KOReader,但最新版本的 Kindle 系统已经堵上了所有的越狱漏洞。Kobo 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良心,并没有阻止第三方 ROM 的安装。

KOReader 的维护人员也已经开发出了一键安装的脚本,只要把 KOReader 的压缩包和脚本下载到电脑上的同一个文件夹里(例如直接留在「下载」文件夹中),把 Kobo 连接上之后,直接跑脚本就可以了。打开之后从 Kobo 的主界面右下角就能直接进入 KOReader。

神奇的是,在 KOReader 里,之前遇到的软件的问题通通消失了:打开设置,调节亮度等都没有延迟,睡眠和唤醒也是神速,看书也完全没有卡死,之前在 Kobo 系统上点开之后必卡死的书也看得丝滑流畅。Kobo 系统之前打字的时候按键按一次就会留下残影,非常影响观感,这个问题在 KOReader 里也消失了。

此外,KOReader 的文件管理系统就像是电脑的文件夹,这样哪怕把 Kobo 连上电脑之后直接在里面挪动书籍,也不会导致系统无法识别书籍(是的,Kobo 里面一旦你连上了电脑然后移动了书,例如新建一个文件夹然后把书放进去,那 Kobo 就会在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报错)。

截至目前,KOReader 已经使用了三周有余,没有遇到任何稳定性的问题。

在 2023 年,购买电纸书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了,购买 Kindle/Kobo 然后自己找资源的人大概更少。从 Kindle 跳到 Kobo 之后,我主要的感受就是:Kindle 就像是一个舒适的监狱,不会出错,但有什么不舒服的只能忍着(毕竟 Oasis 这种次旗舰产品现在都还是 micro-USB 呢);Kobo 的硬件有多么赞,软件就有多拉,幸亏有 KOReader 这样的第三方系统,让硬件工程师的汗水没有白费。

如果在现在,有自己找资源看书的朋友在 Kindle 和 Kobo 之间纠结的话,个人还是会推荐 Kobo,搭配上 KOReader,应该是很难后悔的。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81210?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少数派”(ID:sspaime),作者:上课不倒下的小杰瑞,责编:Microhoo,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完美的电纸书并不存在:我的Kindle与Kobo使用心得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少数派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