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祎:需求提不好,吃亏不会少;需求拎不清,落地要人命

蒋祎 Johnny
+ 关注
2022-04-15 10:45
478次阅读

作为HRIT,我们要知道,HR报给我们的“需求”,实际上是三类事情:

蒋祎:需求提不好,吃亏不会少;需求拎不清,落地要人命

相关阅读:HR系统上线后,系统管理员到底在管什么?

在自下而上这个系列中,我们所说的需求,皆为第三类:为了持续改进、优化而提出的数字化建设需求。

需求是任何数字化建设的起点;没有需求,不断优化的循环就根本转不起来。

蒋祎:需求提不好,吃亏不会少;需求拎不清,落地要人命

然而万事开头难,需求阶段可能是循环中最大挑战;而且,如果需求没理清楚,即使转起来也容易卡壳,甚至会不得不倒转回退。

有针对软件开发的研究表明,超过七成的返工成本源于需求错误;这消耗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HR对于数字化的耐心和信心。

????快速法则:

在需求阶段多花一点时间,很有可能能为整个循环节约时间。

需求真的越细越好吗?

之前我们拜访过一家企业,他们的HR负责人用“忍辱负重”四个字来形容HR系统的上线和使用,而他们总结的最重要的一点经验,是“需求要提得越细越好”。

我猜他们吃过这样的亏:

招标阶段,甲方提出需求:“我要一把小刀”。

乙方一口回应:我有!结果,到了实施阶段一看:

蒋祎:需求提不好,吃亏不会少;需求拎不清,落地要人命

用美工刀削苹果,能不忍辱负重吗?

于是总结出来,以后要提需求要尽量细,把规格说清楚:刀柄要多长、什么材质;刀身要多宽多长,什么材质······

真的应该如此吗?

数字化建设需求的三个层面:

数字化建设需求,其实是可以再分为这三个层面来看:

蒋祎:需求提不好,吃亏不会少;需求拎不清,落地要人命

业务方(HR)要专注的,是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因为他们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要什么输出、有什么业务指标;而对于功能需求(具体用什么工具、什么解决方案来实现)则不必纠结,这是IT方(HRIT)的专长。

????低痛法则:

引导HR回归业务需求,千万不要让HR陷入自己对功能需求的想象。

否则不熟悉数字化解决方案的HR,容易因为想要更快的马车而错失了上汽车的机会;而且HR一旦陷入了自己的思路,就会更难接受HRIT提出的其他解法。

想要削苹果,HRIT可能会告诉HR其实市面上还有这样的方案:

蒋祎:需求提不好,吃亏不会少;需求拎不清,落地要人命

当然,HR把业务需求越细化、越量化,HRIT就能推荐更合适的方案,这样得出的方案也更容易成为HR和HRIT的共识。

比如说清楚,用户以前会不会削苹果,多久削一次,一次削几个?愿意花多少钱添置工具,愿意花多少时间练习?HRIT结合这些问题,评估出各种方案的优劣,给出更精准的推荐建议。

有时HR其实还有关联的需求,比如除了削皮,还要切块、刨丝、砍骨头,可能一时想不到、说不全,有经验的HRIT会帮助HR把牙膏挤出来。

如果涉及外部软件选型,需要注意,软件产品常常以功能作为宣传亮点,例如薪酬核算软件有直连税局的接口。不要轻易被鼓动、心动上头,因为这个方案未必是唯一的,这个功能未必是性价比最高的;冷静地回想自己的业务需求、业务痛点。

????量化法则:

业务需求要尽可能量化,以便后续评估业务价值与需求优先级。

HR提出的大多数业务需求,都能归成某个场景的降本增效。HRIT要引导HR对当前和预期的效率或耗时进行量化。

对于个税计算这么大个事,肯定会有至少一场需求调研会,我瞎写了一个沟通记录的案例:

蒋祎:需求提不好,吃亏不会少;需求拎不清,落地要人命

这样,到底可能能降多少本、增多少效、能产生多大价值、值得投入多少钱,其实就比较清楚了。

除了现有工作的降本增效,新的点子,也会带来新的需求。比如校招群面的到面率不高,HR想能不能让应聘者自由预约时段。而这种想法,如果没有一个数字化工具,沟通成本过高,体验也不会好,根本无法落地。

HRIT从哪里去收集需求?

▶ 定期问卷收集

比如年初收集,然后去排一整年的计划。这是最传统、常见的方式,却无疑是效果很差的。

▶ 实时反馈

HRIT应该鼓励HR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反馈。有什么活让HR感到太费事,有什么活是HR再也不想干,就应该把这些活外包给机器;或者HR偶然听说别家在搞什么新玩意、甚至一时灵感迸发出的新创意,这些都是数字化的新机会。

▶ 数据分析结论

有时人没有感知到的问题,数据可能会先发现。指标出现拐点、专题分析发现的疑点,都会带来进一步分析、调查的需求和针对性行动的需求。

▶ HRIT亲身参与业务

HRIT带着数字化视角和技能,深度参与实际业务项目。例如我亲身参与到了校招组织中,发现流程中效率的瓶颈和体验不佳的点;此外每天分析最新数据,及时发现趋势和问题;项目结束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复盘,量化痛点,再提出数字化实验的建议。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由于HRIT已经很熟悉业务流程了,方案落地的时候可以更加“低痛”。

相关阅读:增长思维+体验设计,校招数字化新思路

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来的需求,都会被记录在一个叫做“持续改进登记册”的表格里。稍复杂的需求,都要像前面瞎写的案例一样,量化痛点和价值。

但也并不是业务评估最有价值的需求就一定会被优先实现,因为还需要IT方对实现难度和方案进行评估,这个我们下一篇再聊。

最后,还有一些HRIT在需求阶段需要留意的点: 

▶ 沟通需求时,有没有找对人、有没有找够人、有没有找过能拍板的人?

▶ 需求得由HR提出,或者与HR确认,不要自以为是“HR一定需要并喜欢这个”

▶ 对未来需求的变更做好心理准备,要去评估、管理和沟通变更带来的影响。

▶ 自下而上的需求不能和企业的大方向、大战略冲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Johnny HCM

0
相关话题
效率办公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