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空间里办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新眸
+ 关注
2022-04-15 10:36
281次阅读
在数字空间里办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新眸产业组作品
作者|黄月英 桑明强

城市更新的风刮了几年,但这股效应真正作用于园区重构的时间却并不长。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目前来看,多数园区的属性还绕不开房地产,土地转让金和租金仍然是产业园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园区能给企业提供的服务,基本上还是普通的商务服务,并没有针对产业的专业化服务。

随着城市化进入到以存量改造为主的阶段后,各地政府和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认识到:城市有机更新能带来的,绝非只是一个或若干建筑物本身的价值增值,而是对人、业、场的解耦重构。这种思考也被带到新型产业园区构建的讨论中,比如贵州的贵安和北京的中关村,前者因数据中心产业的建设而名声大噪,后者一直是全球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创新之源。

这和当下的产业社区发展如出一辙。对中国产业园区运营模式有所洞察的人,不难察觉到其中的变化:正在告别单纯的坐地收租和政策导向阶段,进入到围绕人才需求和产业生态的全场景服务时代。在数字空间的理念下,互联网等去中介技术,让发展的生产要素,被新的组织关系重塑,而服务流程和场景的打造,也倒逼着产业社区运营商走向革新。

一站发展(构建了国内领先数智化运营服务体系)认为,“深耕于产业人才需求,将运营经验和流程植入到数字化产品中,通过定制化、精准服务提升产业人才在园时长,增加园区创新密度,提升创新产出”。这是基于对核心产业园区十余年的运营服务经验,总结出的产业园区运营服务的必经之路。这往往意味着两个能力门槛:1、精耕服务于人的系统沉淀;2、完成产业组织的场景重构。最终在沉浸式场景中,把产业社区的功能逐步落地。

换句话说,我们正处于中国产业数智化和城市更新的双螺旋浪潮中,为此,这篇文章我们将主要讨论:

  • 产业社区数智化的关键是什么?

  • 数字沉浸服务和产业社区究竟有什么关联?

  • 面向未来的产业社区会是什么样的?

把产业社区搬进数字空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去年11月,数字资产交易所KuCoin就曾推出过数字空间办公室,旨在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数字空间体验,以及获得互动式社会交流的机会;到了今年3月,国外多家公司在Decentraland上购买了数字空间;除此之外,国内首个产业社区数字沉浸服务平台,也从幕后走到台前:每天超过2.5万人在线上活跃社交/交易,其中,有31%是硕士以上学历。

在数字空间里办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一站发展(打造了国内首个产业社区数字沉浸服务平台)看来,“产业社区的数智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数字孪生再造一个线上版,而是真正能够推动协同创造和生意信任、生活社群等新关系的发生。”

5G浪潮下,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迭代,数智场景的打造变得像盖房子一样,最需要的是服务内容,本质是需要人、业、场的关系加强,这也是元宇宙概念下,场景叙事的核心能力,再多酷炫的场景、再多技术的堆砌,即便是黑客帝国里的尼奥,也需要身边的队友和更紧密的组织关系。

2018年脱胎于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研究所的思灵机器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它在慕尼黑和北京设立了双总部,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智能机器人独角兽,被国际头部资本拥趸的他,也并非是“高冷”的角色,比如在一站发展数智社区的全场景内,就能随时找到懂他的“贴心外援”。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产业社区运营方的场景洞察和服务变革的结果。

元儿是个话不多的95后男生,来园区工作前,他以为产业服务只是工商注册、法务财税之类,没想到的是,三年多后,他这个“企业管家”愈发体面和酷炫——基于园区对同类企业十余年服务经验,像思灵机器人这样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在国内落地不久就能打通脉络,现在的元儿手握600多项服务的装备库,每天泡在社区里,和各个角色朝夕相处,他能比企业自身拿出更精准的在地资源链接方案。

正因为建议总是即时和超预期,再忙的人也愿意和他线上线下“约个会”。

在数字空间里办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换句话说,产业社区的运营逻辑已经变了,高成长领军企业的决策者们,需要的并不是无限链接,而是贴心的精简和恰到好处的空间,循着这种逻辑,健康的“产业生态”并不是大而全的“想当然”,而是基于产业逻辑,让各个主体找到恰好的位置,通过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让角色间达成更多共识。

这也是一站发展数智产业社区数字沉浸服务平台,以人为本的根本逻辑所在。

这里拥有全国最活跃的产业社区社群,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生活、建立兴趣社群、为园区建言献策,全年有近万的发帖量,40余场活动和3.4万次的活动参与人数,逐步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深耕于产业人才需求,通过定制化、精准服务提升产业人才在园时长,增加园区创新密度、提升创新产出。

在数字空间里办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连接和交互,是互联网商业化的基础,过去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随着信息入口发生改变,这种连接关系也随之改变,我们通常把这种变化称作是“场景革命”。一般来说,当发生场景革命时,承载在这些连接之上的商业形态也会爆发新一轮的颠覆式创新。数字空间本质上仍是互联网形式,只是内容呈现更加接近现实形态。

以企业里最常见的开会为例,在一站发展数智产业社区里,个人和组织均可根据自己需求发布场景,这是一个和DAO相似的任务发布和实现平台,和传统线下新品发布会相比,沉浸式体验带来的不仅是链接,还有是肉眼可见的价值传递。相关数据显示,仅2021年,社区场景内产生的交易订单,就超过了300万单。

在数字空间里办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去年年底,园区里的每位用户都收到了一份“一站发展i友年终报告”,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用户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年度关键词,同时可以领取定制化年终礼包,通过数据分析精准筛选出在园区加班的用户,会定向发送“加班券”,用于园区内消费使用,为在园时长长的产业人才提供专属福利。

年度关键词是根据用户在园区内的行为偏好来生成的,个性化的标签以及个性化的礼包,体现了园区对用户的了解,精准的投递关怀,拉近园区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而且带动了园区的商业生态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一站发展运营的产业园区各个门口的智能又被更新了:区内企业格林深瞳,主动上新并“贡献”了最新的测温功能,这对有效防疫,降低风险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进进出出之间,很多企业的相关需求,被社区精准地抓取和“黏”了下来,同步积累的,还有企业新产品的真实互动和反馈。

在“存量盘活”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对产业社区进行优质改造和精细化运营,成了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语境下,未来产业提升的关键要素已经不是园区运营方所能够掌握的新要素,比如土地、基础设施等,而是高级生产要素,比如知识沉淀、大数据运营、自主式创新研发、多品牌运营等,并且新要素的投入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形成产业生态,而非硬投入就能解决。

实践者都深知,“生态”的构建需要大量资源,其中时间是最难逾越的门槛。

关于这个方面,一站发展告诉我们,社区内有个创业大赛,叫“东升杯”,到今年已经整10年。过去9年里,创业大赛累计招募项目1.2万余项,大赛企业累计融资额超过72亿元。

在数字空间里办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以超目科技为例,它是医疗科技领域典型的隐形冠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乐今教授与清华大学、北工大和中科院等科学家一起创办。

他们在参赛过程中,就触动了产业社区的敏感神经,随后的比赛里,该团队不仅拿到了不错的产业投资,还通过大赛伴随的社交场景中,包括人才引进材料协助办理、半年20个免费工位、7项大礼包、公租房特批指标等,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激发了产业链上下自发协作的意愿。

10余年下来,一站发展数智化产业社区已经和37个国家、13个国际合作机构以及国内52个城市,沉淀了紧密的创新协同组织。不同功能性场景的背后,支撑的是多年筛选下来的600多项专业服务,以及链接创业、孵化,以及成长期需要的各类资本,共同沉淀着产业链上的关键功能节点。

目前,一站发展数智化产业社区数字沉浸服务平台已经开放公测,诚邀各方产业人才、企业精英、投资人参与。可以想像,未来园区一定不是拼租金价格,而是拼服务和配套带来的价值,愈是严峻的当下,存量数据资产的价值愈加凸显,未来的产业创新区间,需要的并不是靠补贴“抢人”,而是更多场景呈现社区化的组织——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沉浸式的体验系统改善,而数智产业社区,就是基于组织协作关系、自然生长的产物,在人与人之间找到更为匹配的纬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眸”(ID:xinmouls),作者:黄月英 桑明强,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新眸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