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共享机制:破解物企 “质价平衡”困局
当前,物业企业亟需将“看不见”的服务让业主“看得见”,扭转业主既往“物业不作为”的错误认知。本篇中,
将探讨人力共享机制对物企追求市场“质价平衡”的积极作用。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物业撤场项目激增47%(来源:物业大爆炸)。折射出行业深陷“物业‘嘲’”、“降价潮”的双重困境:业主强制降价的诉求与收缴率逐步降低的压力叠加,众多物企不堪重负,被迫撤场“断臂求生”。据公开资料显示,仅5月,重庆至少9家物业公司主动宣布撤离,其中不乏“头部”物企。
6月初,万科物业“弹性定价”服务清单一经推出备受关注。究其根本,“弹性定价”能够辅助企业盘清楼盘的空间资源、明确业主需求,并实现物业服务的精准匹配,最终推动双方在“价格对标服务,服务匹配价格”上达成共识。但想要效仿落地,行业亟需建立人力共享新型服务模式,灵活配置人力资源,方能适应市场“弹性”需求。
01资源底座透视·盘清物
物业通过盘清项目公区、楼内、户外、设备设施等空间资源的基础数据(空间面积、设备数量、能耗数据等)量化资源底座,基于透明数据,可精准测算人力、物料等成本,并结合业主对物业费价格与服务的期望值(如基础保洁频次、高端设施维护需求)制定服务内容,拟定服务单价,明确服务边界,避免资源浪费或产生服务盲区,实现“按需定价、质价对等”,推动物业服务从粗放走向精细化管理。
02全场景事务清单·物生事
依据资源底座适配履约等级,生成对应服务事项。
企业科学计算项目底线服务(法律规定范围内及行业公认的基础服务,如技术含量较低的保洁、保安等)与品牌服务(供业主自选的服务,如幼教、养老等)的对应服务内容和频次,以及所需服务人员的技能等级,明确不同服务场景对人力的需求标准。
基于标准数智化自动按日、周、月、季、年等周期生成保洁、保绿、巡逻、设施设备巡检/抄表/保养、客服巡查、装修巡查、客户拜访等任务,以品质日历形式呈现员工作业完成度。
同时支持临时性任务、工单快速生成,不同项目的维修岗、服务岗、品牌服务岗(包含物业各项可选服务板块)专业技术人员汇聚人力工单池,快速派单/抢单。
03人力共享池灵活调配·事找人
跨业态、跨项目灵活调人:人员按技能标签灵活调用。紧急情况下可错开用人高峰,跨项目、跨业态快速调配同地区、同岗位、不同等级人员,快速充盈人才团队。
系统结合弹性排班、临时借调功能,利用人力工单池,实行跨项目抢/派单机制。打卡执行任务即可计算实际工作时长,无需提前排班调班。任务过程拍照或视频上传同步系统,便于进行进度及质量回查。
人力工单池
时借调单
工单预警强化人员响应机制:物业服务品质的提升不仅依赖人员技能,也需建立高效的响应机制。通过工单超时设置联动智能预警机制(工单超时、设备异常、业主差评等实时提醒),可大幅缩短服务响应时间。例如:工单15分钟未接单自动升级、电梯故障10分钟内触发抢修流程、业主投诉30分钟快速跟进。
同时,建立“服务SOP+时限考核”双标准,如普通报修2小时解决、紧急故障30分钟到场。定期分析预警数据,优化服务流程,确保服务对标、达标。
04量化人力投入产出·全统筹
以系统关键数据(员工效率、质量、效益)为数据指标量化人力投入产出,将薪酬与实际作业能力挂钩,如数据不达标,则结合人力报表查清问题源头及时调整,确保薪资无错无漏。
任务工单执行轨迹、执行时间、执行人员信息均实时同步系统,员工作业数据同步传送,便于集团/分公司/项目进行成本核算,避免项目之间产生用人成本纠纷。
管理层可根据各分析报表,从业务数量变化、业务标准成本、资源投入、质量评分等维度对当前产能效益进行分析,预警计划投入和实际投入之间的偏离,动态平衡业务规模、资源投入、客户满意度,持续优化产能收益。
随着行业向“质价平衡”转型,企业通过数智化系统重构组织架构,一方面通过“物、事、人”的全链管理匹配“弹性定价”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内部自查与业主共管的双向监督,确保服务品质与成本控制的动态平衡。
在数据驱动的透明化管理下,物业企业既能满足业主“价格合理、服务达标”的核心诉求,又能通过资源高效配置,在续约述职、业委会评价等场景下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经营,真正达成企业与业主的长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