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未来科学城:城市表面之下的秘密 >

未来科学城:城市表面之下的秘密

转载时间:2021.09.27(原文发布时间:2019.04.29)
17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73次

“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共生”是未来科学城的五大建设理念,未来科学城所有建设项目都会按照该理念的要求,融入人文、科技、绿色元素,在上百项具体指标约束下进行开发建设和使用运营。

未来科学城专门成立了“可持续发展中心”,并先后组织编制了《北京未来科学城建设项目绿色生态自评价指南》(试行)、《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等相关标准体系,通过管理委员会下发给入驻单位,要求他们必须符合绿色生态规划指标。

不同于以往一些区域重视建设指标管控、运营指标管控弱的情况,未来科学城会按照6+4项(6项门槛指标和4项鼓励指标)指标来进行全过程管控,比如雨水渗透率够不够,能用回收和垃圾分类是否符合要求。

其中,6项门槛指标包括:绿色建筑星级、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透水铺装率、下凹式绿地率、雨水调蓄设施配建、公共建筑节能率、智能监测、垃圾无害化收集与转运。4项鼓励指标包括:场地和室内噪声要求、植物种植指数、地块开放度、室外风环境。

在智慧城市方面,未来科学城充分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驾驶、能源创新等技术,重点围绕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创新等主题以及人才服务、智能社区等领域,实现园区运营体征的精确感知和公共信息的互联共享,助力城市管理高效有序和产业创新协同便捷,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城市智慧化运营新模式。

未来科学城还依据智慧共享理念设置可以进行全区管控的智能停车系统,实现地块车位信息的监测和统计,同时将数据远程传输至未来科学城智慧城市运行服务中心的停车诱导管理平台,并接受园区停车诱导管理系统的统一调度,达到园区公共停车资源共享的目标。

未来科学城创建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的陈清泉院士曾经表示,未来的城市应该“着重发展能源与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形成新一代智慧能源系统,将原来无用能源转变为有用能源的智能生态系统。”陈清泉院士指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开发能源计算机操作系统,能源银行等,进一步优化能源系统,最终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全过程中的碳平衡,“在此理论指导下,已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建成示范项目。并将进一步用在智能光伏建筑,做到智能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工业、智能建筑的融合。”

对于产业地块的开发建设,未来科学城会与入驻央企签订绿色建筑建设约定书的形式,明确项目建设需要达到的绿色生态指标要求。对于商业开发地块,绿色生态规划指标会直接写入土地招拍挂指标中。

未来科学城的规划建设运用了可持续城镇技术评估体系(STARS)理论,形成了兼顾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平衡发展的指标体系框架,编制涵盖42个指标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成果见图3)。其中,10个创新类指标,7个开放类指标,6个人本类指标,13个低碳类指标,6个共生类指标。

未来科学城:城市表面之下的秘密

未来科学城是一个有高规格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设的区域。未来科学城一期在2009年开建,2013年获评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获评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2016年获评全市首个住建部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区,2018年成为ISO37101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城市。

未来科学城的总体设计管理还依照了绿色共享的理念。例如,要求公建地块隔墙采用绿篱等围合形式,不设置通透式围栏或封闭式实体围墙,实现地块内外绿地景观、道路衔接,设施共享。增加地块出入口等方式来提高小区开放度,扩大公共交往空间。

2017年10月1日,未来科学城内部最大的一块“绿布”——滨水公园,也开放亮相。滨水公园总占地面积314公顷,总绿化面积为84%,属于区域性综合公园,分为山水园、林景园、创想园和智慧园4个区域。滨水公园采用了人工湿地、海绵城市等水质保障技术,希望通过打造生态工程示范区域,为未来科学城入驻央企员工和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放松和交流的新型生态空间。

2017年9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调研未来科学城规划建设时提出,未来科学城是“科学+城”,“城”就是公共服务配套,就是留人环境。

未来科学城的建设正在加速,并将通过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建国际化工作生活社区提供硬支撑。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未来科学城:城市表面之下的秘密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