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知识产权 >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转载时间:2021.09.02(原文发布时间:2020.07.21)
21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15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机器之能,36氪经授权发布。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继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后,昨日由阿里巴巴控股的蚂蚁集团(前身蚂蚁金服)官宣启动上市计划。据市场消息显示,蚂蚁金服本次上市,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当中马云持有蚂蚁集团市值约137亿美元,并持有50%以上的表决权。相当于,马云将再创造富神话,将小而美的「蚂蚁」升级为万亿「巨无霸」。 

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昨日在微博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蚂蚁集团预计采用 A+H 股双通道融资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预计估值超过 2000 亿美元,将一跃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金融科技龙头。 

A+H 有可能采用不同资产上不同板块的方式,而不是整体两地上市,财新记者援引接近蚂集团的市场人士表示,鉴于此前蚂蚁金服C轮融资的融资主体为蚂蚁国际,以蚂蚁集团对蚂蚁国际的实际占股折算出了蚂蚁集团1550亿美元的估值。另外,作为万亿元市值巨无霸,两地市场上市也有助于减轻单一市场的压力。 

目前蚂蚁方面并未公布具体上市时间。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从分支业务到独立,马云手握「蚂蚁」半数表决权

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 年成立的支付宝,前身是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后该公司更名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马云控股80%。 

当年,随着支付宝业务的发展,鉴于阿里巴巴既有股东背景(外资),同时为了拿到金融牌照、更好地发展业务,马云致力于将支付宝(蚂蚁金服)从阿里巴巴中分拆出来独立,并将支付宝股权转移至马云实际控制的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 

为安抚股东雅虎和软银,三者达成协议,蚂蚁金服每年给阿里巴巴缴纳税前的37%的利润,作为技术服务费和知识产权费等,并可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蚂蚁金服的33%的股份。 

最初的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并无股权联系,只有利润分成安排。2019年,阿里取得蚂蚁集团33%股权,几位核心高管成为蚂蚁集团董事,此后阿里与蚂蚁集团联系愈加紧密。 

目前蚂蚁集团的股权成分较为复杂,但阿里巴巴及阿里系成员还是占了大多数,持股比例高达83%,其中阿里巴巴持股33%,阿里系、蚂蚁系员工所属的君瀚和君澳持有50%股权,其中马云个人持股就达到了8.8%,同时,据阿里巴巴财报,马云拥有对蚂蚁集团50%以上的表决权。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我们(阿里巴巴集团)对支付宝及母公司蚂蚁集团均无控制权,而蚂蚁集团的约50%的控制权由马云先生控制。如果我们与支付宝或蚂蚁集团之前发生冲突且该冲突未能以有利于我们的方式解决,则该冲突可能对我们的数字经济、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目前蚂蚁金服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据此估算,马云持股在176亿美元左右。据今年4月的福布斯榜,马云财富388亿美元,为中国第一,蚂蚁上市后,马云更加坐实了中国首富的称号。 

解构蚂蚁集团:支付、金融、科技

蚂蚁金服是当之无愧的「私募市场最贵独角兽」,据启信宝数据显示,今年7月蚂蚁金服的注册资本达到了237.7862亿元。2019年,蚂蚁金服盈利实现高速增长,达到122.6亿元。百亿盈利,万亿估值。 

蚂蚁金服究竟靠什么赚钱?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金牌业务,蚂蚁金服的业务范围相当庞大,包括7块子业务:以支付宝为核心的网路零售领域;以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为核心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以余额宝为核心的理财产品;以蚂蚁保险为核心的保险平台;以芝麻信用为核心的信用体系;以支付为核心的支付布局;以农村普惠金融为核心的扶持体系。 

从底层逻辑看,蚂蚁金服业务可概括为支付、金融、科技三方面。三块业务各自负责:支付业务作为获客入口,实现业务引流和数据沉淀;数据金融业务将用户和场景向金融机构开放,使其扩大业务范围并提升效率;以及金融级技术的对外输出。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支付是蚂蚁金服的命脉,支付收入主要来自于2C端端支付宝、银行卡转账、信用卡还款及2B端的线上线下支付。从易观智库公布的第三方数据看,2019 年前三季度全行业第三方综合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分别为 182 万亿/149 万亿,蚂蚁金服市场份额为47%/54%。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蚂蚁近年来也不断的通过合作与投资拓展支付场景,目前场景类投资已逐步延伸至网上购物、零售店、游戏、日常缴费、餐饮、汇款、公益、信贷、金融服务、充值、校园服务、交通和医疗服务等。 

金融业务也是蚂蚁手中的王牌。目前蚂蚁金服与金融机构开展的协同业务包括以蚂蚁财富、余额宝、余利宝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服务;以花呗、借呗、网商贷为代表的融资服务;以蚂蚁保险、相互保、好医保为代表的保险服务。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花呗、借呗等消费金融曾是赚钱利器,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最火爆的2017年,重庆蚂蚁商诚小贷(借呗)营业收入114.3亿元,净利润61亿元;重庆蚂蚁小微小贷(花呗)营业收入65.96亿元,净利润为34亿元。也就是说,在2017年,借呗和花呗加起来就为蚂蚁金服贡献了95亿元的净利润,是不折不扣的隐形消金巨头。 

此外,蚂蚁金服也在持续申请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业务、小额贷款。之后又通过投资、收购或合资公司的模式进一步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持股天弘基金51%,获得了基金牌照,持股数米基金网60.8%,获得了基金代销牌照,持股网商银行30%,为第一大股东,获得了银行牌照,投资国泰产险,持股51%,获得了保险牌照。 

目前以控股和自有的形式持有的牌照包括支付宝、天弘基金、数米基金、众安保险、国泰产险、信美人寿、保进保险、花呗、借呗、网商银行、蚂蚁达客、芝麻信用。 

本月又传出消息,蚂蚁金服正在清算重庆小贷公司,或将冲刺消费金融牌照。若能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经营杠杆通常可以达到8-9倍,远大于小贷牌照的2.3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之前的放贷规模 。 

科技也是蚂蚁金服的一大利器。今年6月蚂蚁金服将「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改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讲「金融」 一词改为「科技」 ,说明了其正在弱化金融色彩,强化科技属性。 

蚂蚁目前在科技方面聚焦于「BASIC」基础技术,即 Blockchain (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数字金融产品、区块链产品、监管科技产品和云基础服务。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在科技落地方面,蚂蚁金服从2016年就开始研究共享智能,一种类似于联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金融领域中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孤岛问题。在云技术中,蚂蚁金服的Service Mesh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与落地,并且经过了双十一大促的检验。

从「Fin」到「Tech」:「蚂蚁」 IPO 之路 

从最初的浙江阿里巴巴到电子商务到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再到现在的蚂蚁科技集。在上市之际,蚂蚁越来越明显的想要「去金融化」 ,转型为科技公司。 

谈及公司成立时,马云曾公开解释道,阿里从第一天起,就没有想过做金融机构,最早是想解决电商之间的支付问题,没人愿意支持,我们只能自己建。 

比如,曾谋求与中国银联合作,但未达成,阿里创办支付宝;为解决沉淀的大量客户备付金的问题,余额宝又应运而生。

不过,相较于陆金所和京东金融,蚂蚁的发展可谓神速。短短几年,其业务板块已经覆盖金融业的存、贷、汇领域,进一步延伸至征信、财富管理、保险等金融领域,并已实现盈利。 

比如,在支付领域,可比肩中国银联;在信贷类领域,有花呗、借呗等;财富事业群提供一站式综合理财平台,成立芝麻信用。 

金融牌照方面,除了消费金融、信托之外,几乎囊括所有牌照。

2016年互联网金融严监管启动,从网贷、银行、基金、互联网资管、小贷、消费金融,无一不在整顿之列。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纷纷开始弱化金融属性。

2017年初,蚂蚁金服高调宣布转型,将自己定位于Techfin,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而不会做自己的金融产品。

或许经过几年探索,蚂蚁金服已经认识到,互联网基因决定了他们对金融风险认知远非成立几十年的金融机构那般深刻,其优势更多在于技术。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马云演示蚂蚁金服的SmiletoPay 技术。 

作为转型后的重要举措,蚂蚁金服开始面向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平台。 

比如,面向向基金行业开放自运营理财平台「财富号」 ,用技术支撑基金公司在蚂蚁聚宝平台打造自己品牌专区,直达用户; 陆续向保险行业开放「车险分」 「定损宝」 ,将风控技术在内的各项能力开放给金融机构。

作为公司最为重磅的两款产品,余额宝在蚂蚁金服控股的天弘基金之外,新接入了两款货币基金产品;花呗也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就底层技术而言,蚂蚁金服已经逐渐形成了「点线面」 相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体系,包含了海量金融交易技术、金融智能技术、新一代金融交互技术、金融安全、区块链、综合技术等。 

此后,蚂蚁开始向外界不断强调技术基因,逐步撕去金融标签,将合作金融机构推到前台,自己更多转向幕后。

就在宣布上市一个月前,6月22日,蚂蚁集团完成更名,去「金服」 加「科技」 ,全称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数字化升级,是蚂蚁今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蚂蚁掌舵人井贤栋说。 

小的伟大:勇闯港交所和科创板,“蚂蚁”如何长成万亿“巨无霸”?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

不过,金融业务仍将是蚂蚁集团重要业务板块及盈利来源。有数据显示,蚂蚁2018年收入中,60%来自支付接入费用,技术服务费与金融收入相当。 

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目的不在金融本身,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技术。蚂蚁金服曾解释道,毕竟只有经过验证的、安全和成熟的产品,才有可能为金融生态所接受并取得合作。而且,相关金融领域的业务仍会一如既往地接受监管,这一点不可能改变。 

水到渠成

最近,科创板接连迎来重磅消息。中芯国际上市即巅峰,发行当日成交金额高达480亿元人民币;寒武纪市值破千亿元。如果蚂蚁集团成功登陆科创板,不仅了顺应了二级市场愿意买单优质资产的趋势,也将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 

而对于港交所来说,不仅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声誉,也能给予70%以上都是金融和房地产股的香港资本市场更多选择,投资人更加灵活的退出机制。 

目前蚂蚁在私募市场已完成多轮融资。早在2017年就有消息称,蚂蚁金服正在备战IPO,其市场估值已达750亿美元,超过老牌华尔街投行高盛集团。 

2018年,完成140亿美元C轮融资后,蚂蚁金服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也成为全球私募市场最贵独角兽,当时其上市规划已经是A+H。 

此前科创板鸣金开市时,体量巨大的蚂蚁金服并不在最初登陆名单中。拥有5、6亿用户体量的蚂蚁集团上市后市值相当于工行,市场十几年前就能承住工行、中石油上市,现在也能承住蚂蚁上市,有分析师指出。

蚂蚁金服C轮融资的融资主体为蚂蚁国际,以蚂蚁集团对蚂蚁国际的实际占股折算出了蚂蚁集团1550亿美元估值,A+H 有可能采用不同资产上不同板块的方式,而不是整体两地上市,财新记者援引接近蚂蚁金服的市场人士表示。身为万亿元市值公司,两个市场上市也有助于减轻单一市场的压力。 

36氪企服点评

知识产权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知识产权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