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文档编辑工具 > 每周只需要工作20个小时的世界是怎样的?| 超级观点 >

每周只需要工作20个小时的世界是怎样的?| 超级观点

转载时间:2021.08.25(原文发布时间:2020.04.26)
15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5次

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每周只需要工作20个小时的世界是怎样的?| 超级观点

特约观察员 曼努埃尔·迪亚斯

只能用信件和电话进行交流、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的时代已经远去。世界真的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吗?其实没有,但我们所拥有的技术确实使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成为可能——企业的社交网络、视频会议、即时通信工具、在线办公组件(使共同编辑文件成为可能)……但是,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指出,80%以开发这些工具为目的的创业项目以失败告终。这又一次证明,数字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譬如管理、组织及文化等。数字化意味着企业中某些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原则的终结——至少是重塑,这肯定会带来一些痛楚。

企业要像有机体一样存活

第一项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原则涉及层级制度。在“管理”这个术语被普遍接受之前,我们使用的是“领导艺术”——这是在那个将智者从具体操作者中分离出来的时代形成的一种观点。那些执行具体操作的人除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外没有为企业提供其他任何附加值。如今,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已经较高。问题是,企业是否认识到它限制了员工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企业重新建立层级模式的例子很多。从像Zappos这样的初创公司到像戈尔公司(WL Gore)这样的传统企业,它们的团队根据应该完成的任务、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等目标而自行安排甚至自行分配任务。在这样的团队中,责任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简单由“内部合作伙伴”(也就是员工)合作承担,他们对所做出的决策及产生的相关后果负责并在对团队有重要影响的决策执行中紧密合作。

这种打破层级制度的趋势体现在一项名为“自由企业”的运动中。要解放企业,重要的是将它的员工从适得其反的逻辑中解放出来,从企业结构和管理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如今的企业结构和管理行为与它们的初始目标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它们并没有简化并加速工作的进行,而是使工作变得更复杂。

来自外部的变化和复杂性会直接引发企业内部的混乱。目前,企业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因其自身组织结构、管理行为的不当而受到限制;而且会议、决策周期和报告等使企业运营变得繁冗拖沓,这与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反应敏捷是背道而驰的。在数字时代,企业要以项目和客户为中心对自身进行组织安排,要像有机体一样存活。

企业管理者将以协助者、支持者的角色为他的团队服务。这正是印度HCL科技有限公司所采用的模式。它的首席执行官维尼特·纳亚尔(Vineet Nayar) 说过:“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是那些面向客户的人,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应该向客户提供什么新服务。”管理者的角色是帮助他们行事,而不是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当然,这需要管理者有很强的管理意愿。技术能为管理的实现提供帮助:它可以使企业状况更透明、更适于协作,同时会促进管理者与其团队间的合作,使管理者与其团队的关系更加密切,并帮助管理者真正将自己放在企业公仆的位置上。

客户体验是随员工体验而来的

第二项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原则涉及工作地点。流动性改变了人与人在工作地点方面的关系。工作不再需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进行,工作是一种态度、一种需要。现在,不但工作团队越来越分散(我们不与身边的人一起工作),而且工作地点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可以在公共交通设施上、客户所在地或第三方场所工作;我们可以在电脑前工作,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工作。只有将苹果电脑摆在办公桌上才是工作场所应有样子的固有印象将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消失。

流动性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但愿企业不要再强迫员工回到办公室来完成某项关键任务。办公地点多样化是经济方面的迫切需要:无论人在哪里,做好需要做的事情就可以了。但这终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现在是时候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交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了,能源的转型也迫在眉睫。让我们认真考虑一下数十万人每天用两小时以上的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开车去上班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巴黎为例)。现在许多企业开始考虑远程办公,允许员工在离住所较近的第三方办公地点工作。这在技术方面是可行的。这会使一些敢于尝试的企业以近乎虚拟企业的方式运营,不再有办公室或者办公室只是一个相聚的地方。

这场工作空间的革命将从两方面展开。

首先,这是一次迈向实用主义文化的管理模式的更新。员工在工作地点待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实际的产出。其次,工作顺利完成是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的,流动性和远程办公则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员工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是由他自己单独完成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员工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我将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个近年来的时尚概念为基础来谈谈我称之为员工体验的概念。在前面,我已经多次提到“体验”这个词,这是因为客户体验是数字化商业模式的核心。企业转型就要创造新的体验,但是如果认为我们可以将员工排除在新体验以外,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正如奔驰的首席执行官在2014年夏天所说的那样:客户体验就是我们的品牌,而客户体验是随员工体验而来的。在法国,对员工体验的概念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员工不会为客户提供他无法从企业中获得的体验。如果企业让员工的生活变得复杂而且不舒适,企业将会看到员工会使客户的体验变得同样糟糕。员工的表现和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员工体验的影响,进而反映到员工对客户体验做出的承诺中。企业要提高员工的能动性,可以从员工与其管理者、其他员工、生产流程、行政流程、工作环境等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来考虑,这些参数都将影响员工的参与度和生产率。企业可以改进的领域几乎是无限的。

很简单,员工体验的改善在于简化那些烦琐耗时的活动:从会议室的预定到信息的查询,管理的作用应该是协助完成这些任务而不是使这些任务更复杂化、更缓慢。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说过:“所谓管理的本质就是使工作变得困难。”应该通过简化组织结构及流程来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有效和高产。

组织、工作的简化将使决策变得更容易

更多的合作和集体智慧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并使决策的参与者以更大的能动性投入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这意味着更大量的数据的使用,这进而使快速制定明智的决策成为可能。当前,80%的决策是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直觉为唯一基础制定的,而不管管理者是否对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有真实确切的认识。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如今,智能代理通过将无限的数据关联起来,帮助决策者和员工更好地评估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最终,决策仍是由人做出的,但是决策结果会有一定程度的量化确定性,同时决策者将对结果有足够的认知。没有人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对数十页Excel表格进行周密的分析并做出综合性决策,但机器可以。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来积累、分析并试图弄清数据和信息的意义而最终还是有可能会做出一个有偏差的决策——这种情况的概率是80%——还不如让机器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全部可用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评估的确定性程度提出可选方案。对于最终决策者来说,这既省时又省力,他可以更专注于如何永远凌驾于机器之上——将革新性和创造性体现在对方案的选择上。

如今,即使应聘者有一份非典型的简历,我们也可以预言他在某个给定岗位上的能力表现。美国最大的连锁电影院AMC影院识别出了在公司业绩中起关键作用的岗位——也许不同于我们主观认为的那些岗位。他们意识到,为企业的利润做出最大贡献的是那些向客人销售饮料和零食的员工。现在,使用IBM的沃森系统,回答战略会议上管理者的问题已成为可能。管理者将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向沃森提出诸如购买哪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采取哪种关键决策等问题,并通过与沃森的交流来进一步完善决策。香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Deep Knowledge Ventures已任命人工智能机器人为董事会成员,它可为该公司提出并确认投资战略。

你可能看过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危险边缘》(Jeopardy)节目,节目中沃森将最好的人类候选人打得落花流水。要知道,沃森系统是信息搜寻这个最耗时、 最乏味的工作的未来。

目前,企业中存在着两种合作的方式,一种是生产性的,一种非生产性的。生产性的合作是将智慧、知识和才能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和生产。非生产性的合作是员工与同事们一起投入时间、不断搜寻,以获取所需信息。而新技术很快会使这些做法成为过去。员工将可以用自然语言提出“通常的折扣率是多少?”“谁能成为我们与汽车制造商那个项目供应链方面的专家?最好是个能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游刃有余的人”等各种问题,并得到一系列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答案。然后,由机器负责利用企业的信息库来进行搜索工作,将数据关联起来,并提供一个正式的易懂的答案。

工作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活动吗?

数字时代的工作是建立在领导、体验、数据这三大支柱上的。这为每个人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意义。

在领导和体验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就业合同已经不足以保证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于新一代来说,他们因为看清了企业界的情况,所以往往不再心存幻想。他们在面临新挑战、符合个人发展逻辑、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下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今,那些以业绩和创新的组织模式震惊世界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员工相信工作是有意义的。谷歌、苹果公司,还有些传统企业,如戈尔公司和巴西的塞氏企业(Semco SA),它们将企业未来与员工愿望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的成功是依靠员工对企业模式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而实现的。它们的员工每天早上起来不是为了去工作,而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改变一些事情、履行自身使命并有所作为。员工相信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会对所在企业及客户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能力只有在被相同价值观紧密凝聚在一起的集体中得到体现才是有价值的。

数据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决策方式,甚至会改变工作的概念和众多的行业。你一定听到过许多关于工作有朝一日是否会被机器取代的争论:从出租车司机到致力于研究工作或进行信息处理工作的“白领”,众多的职业在未来都将成为过时的职业。只有创作型职业中的“蓝领”或“白领”还处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中。当然,伴随着数字革命进程,也会有新职业产生。平稳地实现向数字时代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教育和培训挑战。

在这里,我想进一步谈谈工作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我们不是将很快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吗?在这个新世界里,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会完全不一样吗? 里夫金(Rifkin)曾预言:将来我们每周只需要工作20个小时就可以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一切。这个预言有望实现吗? 无论是墨西哥亿万富翁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还是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这些大企业家都在自问:随着共享经济和智能机器的出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工作会减少,那我们对工作的狂热是否仍然有意义? 如果在数字时代工作将被重塑,那么真正的革命可能体现在去从事那些只有人类能做而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说创造、创新和不断学习以完善自身发展,去做我们喜欢做的事。 工作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活动吗?

有件事是肯定的,工作会更接近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活动。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可以展现自己的特点、蓬勃发展并完善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是,工作能使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这一天将很快到来,因此我们应该开始就自己的未来进行思考: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如何去实现它?这场革命已经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机器在取代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后已经开始取代脑力工作者的工作。如果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前的革命而不要忍受那最黑暗的一面,我们就不应该对现实视而不见,而要全力以赴抓住数字化浪潮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每周只需要工作20个小时的世界是怎样的?| 超级观点

《数字化生活:假如未来已经先你而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4月出版

[法] 曼努埃尔·迪亚斯 著

苏蕾 译

推荐阅读:

谨慎跳槽期,做人才开源不如做人才激活 | 超级观点

员工的“碎片化”工作,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 超级观点

36氪招募特约观察员,发光的观点值得被看到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每周只需要工作20个小时的世界是怎样的?| 超级观点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文档编辑工具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文档编辑工具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