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协作文档 > 我在 2014-2018 年的 37 个产品思考片段 >

我在 2014-2018 年的 37 个产品思考片段

转载时间:2021.05.21(原文发布时间:2019.12.23)
43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431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ID:liufeinotes),作者刘言飞语,36氪经授权发布。

我在 2014-2018 年的 37 个产品思考片段

我从 13 年开始做产品,14 年底开始在网络上写东西,一写就是五年了。

我回顾了一下截止去年底的所有文字,感慨万千。它们记录了我的产品思维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简略到复杂的全历程。

有时看到早期许多文字,既有趣又俏皮,顿时觉得已经老了,深深怀念当初放飞自我的自己。

我把感触比较多的、可能对你有启发的这 37 条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到你。

1

点子只是灵机一动的故事,就跟知乎上的百万鸡汤一样,没有细节只有情节,投资人不会相信只有点子的创始人、市场也不会承认做不好的点子。

还有一个真相是:你能想到的点子,100% 已经被别人想到了。绝对被别人想到了,无一例外。

2

热情和勤奋很重要,加班很重要,累得瘦了 50 斤很重要,带领大家喊口号打鸡血很重要。但是都只是基本的条件。

还需要什么呢?对商业逻辑的敏感,对业务能力的把控,对社交关系的掌握,对团队管理的熟悉。在某个专职的岗位上也许具备5 种能力就能玩得飞起,但创业却要会 50 种。

3

“只从用户思维出发”是很典型的对产品经理的误读。这来源于许多招聘网站提到的,能够从用户角度看问题,以及能够随时切换小白用户的视角。而它们的完整解读应该是这样的:

不是只从一个用户(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是要从所有用户(至少大部分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随时切换为用户,就意味着要能随时切换回产品设计者,这才是产品经理,否则不就只是用户嘛。

4

有的人概念里,好像产品经理就应该焚香沐浴,然后坐在空荡的院落冥想,过了一段时间忽然就可以顿悟了用户的痛点或者产品的迷思。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像宗教仪式里那种祈求自己的灵魂与大自然或产生某些联系的行为,正好与产品经理思维在两个极端。产品经理偏偏应该是最不该相信直觉而是相信事实的,是最不应该深入自己的灵魂而是探索社会和大众的。

5

四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培养产品思维。

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本质。

像婴儿一样保持好奇心。

像运动员一样去锻炼修行。

像小白一样虚心求教。

6

有一定追求的产品经理往往不会总逞口舌之快,说自己的理想和远大志向。还有一些产品经理则认为产品的工作无非就是按部就班实现功能、完成任务,并没有对产品的未来寄予多少期待。相比于「改变世界」或者「就是赚份工资」,我觉得介于两者之间的「把事情做成、让用户更满意、为社会创造价值」会是更好的心态。

7

产品经理如果看到一些很炫的 APP,尤其一些很炫又相对比较成功的APP,会误认为它们的成功完全归功于用户体验。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包含交互、视觉在内的用户体验,在用户需求尚未满足前,都是废物。满足用户需求是 1,而用户体验是可以在 1 后面添加的 0。

8

产品经理的任何工作都是讲目的的,文档是为了跟开发协作和留作记录,那就保证在你们项目里协作和记录都可以良好运转就行了。

或者再举个夸张点的例子,做用研访谈时,没必要完全按照之前的大纲来。如果发现每个访谈对象纠结的点都在提问范围外,那就扔掉大纲,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甚至发现问题已经确定搞清楚,剩下的访谈也都可以不做了。

产品经理尤其不要沉浸在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工作充实感上,觉得「我忙了一天了」。充实感应该来自于真正产生的收效上,「我今天确定了几个需求,输出了几份文档,解决了几个问题」。

9

自从做 O2O 行业之后,历经美甲师、外卖配送员和网约车司机三个群体,我已不止十次八次深切体会到“原来他们会这么想!”的感受。你不像他们一样生活、一样理解世界,即使有再强的同理心也没用(除非你有先知或者窥探人心的能力),无非还是要理解别人理解世界的方式,那这就不是靠想象力了,靠的就是真真切切的感知用户。

10

曾经有做 B 端产品的同学问我,说他冥思苦想了一个星期,都分析不出甲方到底想要什么产品,问我该怎么提高 B 端的需求分析能力。我说这压根不是能力的问题啊,你明明立马就可以联系到甲方跟他们聊一聊,为什么要自己在这瞎想呢?哪有产品经理能用格物致知格竹子的方法就洞悉世间万物啊?

11

很多经典案例或者优秀产品设计总结,都会把“另辟蹊径”、“卓尔不群”、“意料之外”来作为形容,然而实际上这些优异的产品设计都是基于用户已有的需求。跟我一起念:用、户、已、有、的、需、求!

12

从问题到产品的逻辑链条应该是完整的,且清晰和合理的。

市场->用户->问题->需求->功能->产品

13

我们不能在做产品和运营策略时把钱看得看重,把用户视作唯利是图的群体。用钱来解决各种问题,永远都是最偷懒的方法。用户当然能被钱吸引来,但用户不会只在乎钱。产品逻辑的合理、产品交互的顺畅、产品界面的美观,以及运营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公平性,才是真正让用户留在平台上的产品价值。

作为互联网人,这个懒都不能偷。

14

用户的需求是动态的,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不断迁移的。消费市场、需求市场从来都不是红海蓝海泾渭分明。还有很多时候,用户需求甚至用户习惯都是跟随着产品在改变的。

以静态的视角去看待用户和需求,就会陷入自己挖的坑。

15

用户在使用你产品的时候,希望听到的是“让我来帮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你看看我们这啥都有,你试试这个呗,你试试那个呗,我们特别便宜...哎,你别走啊!帅哥!你不要残忍拒绝!去打个五星吧!”

16

这世界上,你说什么是创业,什么就是创业。

但剥去这个华丽外衣,具体怎么做生意,还是得怎么做生意。

这才是正道。

17

每次在“在行”上跟产品新人说完主要的几条建议之后,我都会强行加一条“千万千万记得,不管什么都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以防扯皮”。

乔布斯说过,关于因为无法溯源导致的撕逼和扯皮,被称为产品经理的七大噩梦之一(假的)。

18

互联网的需求更替是频繁的,一方面是大环境随时在发生变化,去年你还在刷微博,今年已经是朋友圈了。另一方面,需求获取的渠道也是多样的,产品经理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判断,未必都是之前没想清楚。

当然,如果需求都是老板从什么《易经》中得到感悟、从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里得到启示,让你手忙脚乱给他改来改去,那也没意思了。

19

有的技术团队和产品团队都坐在同一间办公室了,居然都经常缺乏沟通。技术团队不知道当前做的功能是给谁做的、是提供什么功能、满足用户什么价值的。

这些不是很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深入学习,只需要通过产品经理做些了解,就能少挖一些坑,也就不会轻易返工。

20

之前在锤子的时候,做安卓系统,我们会对原生提供的一些可复用的模块很熟悉,这样我们会设计出成本更低的方案;在做上门美甲以及现在的众包物流时,我们会跟开发的同事一起设计订单逻辑和数据结构,因为这些既跟具体实现的方法有关系,也跟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效率有关系。

这些可以算作技术,却并不是日常生活里理解的“用 C 语言写一个排序”那样的技术。比较让人头疼的是,很多人问出产品经理是不是需要懂技术的问题,脑海里想的是下个星期要不要报个 Java 学习班或者买本《7 天学会安卓开发》,这是很荒谬的。

21

一旦有了问题,要表现出“我们马上改”和“下次不会犯”的态度,这才能让工程师更信任。硬说“人都会犯错啊,你不是也会出 bug 嘛!还不高兴我们也出点问题嘛!”既不能挽回颜面,也不能挽回工程师的认可。

22

还存在着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某些工程师确实性格或者职业操守比较一般,会以各种借口做挡箭牌,习惯性跟产品经理撕逼,故意推延实现需求甚至刻意删减需求。这种是我认为的唯一能接受撕和吵架的场景。不过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反馈给他的上级,让上级来判断孰对孰错,同样不要指望撕逼能带来质的提升。

23

懂技术并不是就要能自己成为架构师、自己成为工程师,又可以规划技术架构又能实现产品功能。懂技术是要明白技术实现的逻辑。

24

在一个组织内生存,最重要的事情是体现你的价值,组织才会重用你。产品经理的价值当然最重要是在决策、出方案,但一个方案,用户不认可,价值是0;一个方案,没有落地,同样是0;一个方案,出了严重的产品逻辑问题,也还是0。

25

我团队有个同学入职一个月找我聊,哭得梨花带雨,说她在之前公司里,做的都是从0到1的“大项目”,能深度决策影响这个产品,现在做的事情太小了。

我问,这个产品最后上线了吗?她说是实验项目,做了半年还没上线。我说那你反思回想一下,虽然你做项目时感受很好、自己是负责了不少东西、有指点江山的意思,可作为新项目产品都没上线、都没接触过用户,你会有什么成长吗?

要求低的事情,再大也不会有成长;要求高的事情,再琐碎也能有进步。

26

都说产品是产品经理的孩子,要悉心呵护。只是有的产品经理会过于溺爱,不愿否定自己过去的需求,在别人质疑时也常常是保护的姿态。

要证明一个需求“有用”实在太简单了,提高10个pp有用,提高0.1个pp也是有用,但要证明是不是要一直把这个需求养大、是不是有更重要的需求值得尝试,这其实是难题,也是考验产品经理对真正用户价值的理解。

27

有的产品经理并不在意用户,他们在意的是功能的酷炫、项目的完成、商业的成功,也不会考虑用户的感受,想象用户所处的环境,不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做出的产品就总会缺点什么,无法直击别人的痛点。

28

有的产品经理会苦闷明明很努力却不受人待见。反思往往会发现,在做的事情都是苦力活,并不存在竞争力。能做许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才能凸显价值。

29

别和无趣的人共事。

别给用户用你自己不用的产品。

别为你觉得价值观有问题的公司卖命。

30

实践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太重要了,我之前多次提到,如果只去翻驾驶手册,是永远学不会开车的。产品经理的价值在于基于复杂的因素做出好的决策,不在于会写竞品报告、会画原型图、会写文档、会看数据、会用某个软件。综合的判断都是看手感的,做一个真实决策的时候,不会有一本教科书、一篇文章、一个培训课程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

31

要在固定的时间周期多去看看自己成长有没有变化。跟三个月前的、半年前的、一年前的自己比,是有成长吗?或者用更简便的方法,跟三个月前的、半年前的、一年前的自己比,看当时自己的决策都做得对吗?有傻逼的地方吗?按理说,傻逼得越多越证明你的成长。甚至就可以说你三个月的成长指数=三个月的傻逼指数。

32

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对最好的选择。注意我说的是相对摆在自己桌面上的所有选择,里面相对最好的。有时候我们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了,就只能先保证目前一直在进步,而不要再顾此失彼了。要是真的找不到什么靠谱的产品岗位,利用过往的优势做别的事情也未尝不可,总之,不要太在意沉没成本。

33

在协作中遇到什么没人做的坑,先不要着急去填,想一想这种坑谁来填会更得当、未来怎样填坑会更合理,然后想办法跟别人一起处理。如果你先自己去弄了,那以后这些活就都会是你的,看似让自己的工作更充实,还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填坑精神,可是最后结果也就是做了很多不该做的、浪费了应该做更有意义的工作的时间。

34

产品所要呈现和提供的内容,应该是面向用户的,不是臆想的小白。那怎么做其实就很简单了:我们要了解我们的用户。

说明以上的道理,简单的公式可以是:用户的认知差=新产品的认知需要-用户已有的认知。我们要研究的更重要的是后者,就是现在的用户认知我们的产品,已经到什么层面了。

35

许多产品经理沉迷于理论场景的推演,沉迷于某些方法论,而不愿意接触用户并让用户提供一些输入,不在实践中看看用户是否能理解而是一味猜测,这有些本末倒置了。

36

有人觉得自己骨骼惊奇、双腿健硕,走路够快,但也许没有判断能力,他的路压根就走错方向了;或者别人是骑摩托开汽车去的,他发现人家压根都没想过走路。创业时,“努力只能决定你的下限”这是最近青山资本的张野说的,我深表认同。

37

过去我非常认同产品经理的职责是“持续做正确的事情”,现在反思应该改成“持续做最正确的事情”。在许多时候找出正确的事情并不难,做好也不难,难的是这件事究竟是不是最正确的?是当前最需要的吗?有没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排优先级需要耗费的能量,比做方案本身要高得多。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我在 2014-2018 年的 37 个产品思考片段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协作文档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协作文档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