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I人工智能 >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转载时间:2022.02.22(原文发布时间:2020.06.24)
11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18次

6月23日,中英两国的政商文化精英相约中国(南京)智谷会客厅,中国人工智能峰会暨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对话重磅开启。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中国人工智能峰会暨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对话

本次活动由2020南京创新周组委会主办,中国(南京)智谷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英国工商业联合会、英中贸易协会、南京高新区(高淳高新区)、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协办。活动以“智领变革,点亮未来之光”为主题,主要由中英合作专题仪式、中英对话圆桌论坛两大板块构成,采用“云上+线下”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完成科技创新领域中英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式跨越。同时,36氪未来直播室进行了全程实时直播,最高观看热度达124.2万人同时在线,充分反映了行业内对此的高度关注。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致辞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作中国(南京)智谷推介

云签约——中英(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正式启动

在中英合作专题仪式上,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和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沈吉鸿一起触屏,与线上的英国工业联合会亚太区主席刚毅(Guy Dru Drury)、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郑红、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赵汤(Tom Simpson)共同为工信部中英(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触屏启动。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中英(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启动仪式

此次中英(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启动仪式备受各界关注,作为“生根出访”的重要成果,上半年已经有Open AI Lab南京研发中心、英国LGC集团南京实验室等多个项目企业、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英(南京)合作产业园的落地也将更加无缝对接并服务落地两地优质项目。

随后,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与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副校长斯坦顿·纽曼(Stanton Newman)在线上就正式合作进行触屏云签约,双方约定了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在人才引进、金融支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进一步落实事宜。

英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世界名列前茅,本次签约的伦敦大学城市学院成果转化中心将在先进技术,如医疗器械、工业装备、智能智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海洋工程等诸多领域与国内机构、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共赢互利。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南京经开区与伦敦大学城市学院云签约

线下大咖近距离——中英对话圆桌论坛

在大咖齐聚的压轴环节——中英对话圆桌论坛,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鹏武、华为人工智能首席系统架构师方帆、BSI公司中国区总裁张明、Micro Focus中国区渠道总经理陈彤,共同围绕着“中英数字经济创新合作的机遇和挑战”主题做了讨论交流,全球的顶尖AI智慧在智谷会客厅碰撞、交融。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中英对话圆桌论坛

中英合作背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与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大臣格雷格·克拉克(Greg Clarke)在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明确表示,双方共同推动产业战略对接,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积极寻找利益契合点,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打造更多“黄金成果”。

为落实两国领导人和产业主管部门达成的共识,推动两国现代产业战略对接和务实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英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两国现代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发展。

谈到此次与南京经开区的合作,英中贸易协会南京首席代表姜睿在采访中表示:“英中贸易协会和南京经开区渊源已久,一直以来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有借此次峰会深化合作的意愿。中英(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便是我们在国内的第三个国家级产业园,根据南京本地的发展方向,我们给园区的定位是创新科技,力求打造一个对接中英企业合作的高效平台。未来,我们也希望为园区以及南京引入更多的英国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通讯员:新港宣)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百万人次在线关注——南京经开区中英现代产业合作迈入新里程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AI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AI人工智能软件

限时免费的AI人工智能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