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云计算 > 在产业迎来机遇之前,请多给5G一点时间 >

在产业迎来机遇之前,请多给5G一点时间

转载时间:2022.02.18(原文发布时间:2019.04.16)
12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5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虎科技”(ID:tianhukeji),作者:尚志,36氪经授权转发。

当下全世界最火的话题大概就是5G了,随着5G在各个产业中逐渐落地,5G场景下“秒级下载高清电影、无客户端远程云游戏”等颇具科幻色彩的应用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

在产业迎来机遇之前,请多给5G一点时间

5G

从各个5G落地案例来看,一个事实是:5G真正带来改变的或许是产业而不是普通用户。

为产业服务的5G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当下4G网络已经足够支撑普通用户的使用:我国在2017年4G广覆盖阶段就已经基本结束,4G基站达到328万个,4G用户渗透率达70%,用户总数达10亿人。

4G改变生活,目前4G不管是覆盖范围还是应用场景都已经足够支撑普通用户使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5G的诞生并不是为了2C端应用,而是为了同时满足2B端和2C端。也就是说:4G以及之前的技术是为了连接人,5G是为了解决连接物。

如果你关注过5G,应该都知道它的三个特性:高速率(10Gbps起)、低时延(毫秒级)、广连接(10^6-10^7Km²)。

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业界认为5G会为诸如无人驾驶、物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5G会改变产业,但改变绝不会立马发生,不如给5G多一点时间。

5G商用面临的坎儿

根据2G、3G、4G的发展情况来看,5G网络进行大规模兴建会在运营商正式拿到运营牌照颁发后进行。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今年我国将进行5G商业推广,在一些地区将会发放5G临时牌照,进行5G预商用。力争2019年达到5G试点的预商用,确保2020年启动5G全国正式商用。因此虎哥认为,“正式牌照”有相当大的几率会在2020年初发放,而围绕这个时间点之后才会大规模兴建5G网络建设。

以成都市在今年2月发布的《成都市5G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其中提到:到2022年,建设5G基站4万个以上,实现重点城镇以上5G网络全覆盖。

按照规划纲要意味着到了2022年,成都重点区域的产业化应用才能体验到5G。而在此之前,5G更多以示范应用存在。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IEEE Fellow、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谦认为:“5G仅仅是开始走向万物互联,5G没办法做到万物互联,要做到真正的万物互联可能需要6G或者7G。”

因为万物怎么连接,这是全世界都没办法解决的问题——5G面向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场景的标准将推迟到R17阶段去研究,而R17阶段究竟在何时到来则无人得知。所以行业内普遍认为,5G的规模化应用将会在2022年左右到来。

请给产业链多一点时间

即便如此运营商、创业者已经在5G产业化方面开始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中运营商推动5G网络建设时会优先对容易回本的产业更加青睐。国内各个城市开展5G试点,本质上其实是为了寻找早期更容易实现变现的5G商用场景,而不是简单提升普通用户的网速。

以5G频谱分布来看,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分别获得的3.5GHz左右的各100MHz频谱资源,这些频段已得到全球主要运营商和最广泛的产业链的支持,我国的5G技术试验所使用频率也是为3.4G和3.5G相关频段,具备成熟的产业链,被业界视为5G的黄金频段。

这意味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可以最大限度降低5G建设难度、降低设备成本外,还拥有众多成熟的终端支持,获得了与中国移动在5G初期竞争的优势。

相比另两家,中国移动在2.6GHz频段上获得160MHz带宽资源(其中60M来自于现有4G频段的重耕),在4.9GHz频段上获得了100M资源分配。未来5G建设中,中国移动担负着较大重任。

对于产业来说5G只是“一条高速路”,路修好了,在正式商用前还需要大量试验。一来要看有没有车在这条新路上开,二来要看这条新路适不适合运输货物。这里所谓的“车”或是“货物”,即指各行各业的需求。

李少谦认为,能否“+5G”与行业成熟度密切相关,需要行业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引入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才能实现行业更新换代升级。

物联网

在没有5G之前,行业内外所讲的“物联网”基本是“狭义物联网”,往往是指“行业级物联网”(比如远程抄表、车联网等),5G物联网场景其实是“广义物联网”概念,除了“行业级物联网”,还有“消费级物联网”(比如个人或家庭场景应用下的穿戴智能终端、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

当下NB-IoT的芯片产能以及4G网络都无法承载NB-IoT技术在物联网上关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对毫秒级反应速度的需求。因此更多的物联网应用都局限在智慧农业等对于时延、数据量要求很低的场景。

但是随着5G时代的降临,NB-IoT设备也可以通过升级协议来直接接入5G网络,和LoRa相比,NB-IoT技术下的物联网芯片设备,是真正组成全球物联网体系。可以想象,通过运营商的接入,物联网会在更多场景下进行应用,届时NB-IoT的市场才会得到充分爆发。

远程医疗

以远程医疗领域来看,5G结合4K、VR、手术仪器人也将为医疗行业带来变革。以院前急救为例,4分钟是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院前急救“黄金时间”,超过8分钟疾病就会给心脏、大脑带来不可逆的损害。而达到毫秒级速度的5G技术,无疑是一大助力。

在今年3月份,广东省人民医院与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完成全国首例AI+5G手术,成功为心脏病患者“补心”:虽然两地距离将近400公里,但5G网络下时延低于30微秒,在远程指导下手术画面基本同步无延迟。

5G网络的提速以及稳定性,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手术的风险。通过5G来连接所有专业设备,中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随着5G的覆盖,数据传入云中心等,可真正实现同质化诊疗,解决现有医疗资源不均衡状况。

无人驾驶

而倘若实现L5级别的无人驾驶,更离不开5G的支持。车联网(V2X)是实现真正无人驾驶的前提,而无人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对于通信的时延要求十分高,需要对道路信息、其他车辆、高精度地图等等做数据传输。目前包括百度、丰田、宝马等在内的众多车企均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技术。

宝马正在开发匹配5G网络的系统,利用网络切分技术可提供部分网络设施,用户访问单个切片组成的虚拟网络,保证传输速率、减小延迟。这项技术预计在2020年就可应用到旗下的量产车中。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5G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万亿元,比4G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增长高出近50%。

5G的确会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变化总不是一夜之间就会到来。按照三大运营商规划:2019年进入预商用阶段,2020年规模商用,可以预期的是改变正在发生,但在此之前还需要给5G更多的时间。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在产业迎来机遇之前,请多给5G一点时间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云计算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云计算软件

限时免费的云计算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