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pp开发 >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下):强劲玩家已登场,私人助理服务到底该怎么做? >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下):强劲玩家已登场,私人助理服务到底该怎么做?

转载时间:2021.10.22(原文发布时间:2015.09.14)
23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35次

上篇合集主要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内“私人助理服务”创业的主要实现路径和线下服务落地方式,并呈现了现在处于成长期的6家全品类服务产品发展情况(助理来也、大白、9588、跑的快、神猪和度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进行阅读。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上):强劲玩家已登场,私人助理服务到底该怎么做?

Magic所引领的私人助理模式虽然“前景光明”,有一统天下所有服务的王者霸气,但“征伐”的过程却并不会如想象中那样美好:AI技术还不足够成熟,从需求提出到服务执行的整体机器自动化还没法实现,人工客服的每日服务有效单量有上限,用户增长过快如何保证服务质量,五花八门的长尾需求如何较好解决又不会太耗费人工成本,线下服务提供如何进行有效把控,除了补贴外怎样增强用户粘性和使用频次,如何抓住高净值客户群体,除了长尾付费、会员费、商户返佣外是否还存在别的可行的盈利模式,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做Magic类创业时需要面对和探索的。

因此,在下篇合集中,将会密集呈现目前处于探索期、转型期和垂直细分领域(人群)的“私人助理服务”创业公司,以向大家展示这一领域创业者更多样化的探索和思考,并在结尾会对这一领域做分析探讨,继续建议您耐心读完本篇文章。

二、探索期

  • Get:长尾非标的“连接”  

创始人任鑫曾是今夜酒店特价联合创始人,2014年初被京东收购后,任鑫与团队一起进入京东。而今年7月,任鑫离开京东,开始做“私人助理服务”领域尝试,Get 应运而生,并获得了660万美元的A轮投资。

Get于8月6日在微信公众号上上线(微信名:Get一下),目前后台客服有三十多人,每天订单量控制在1000单左右,高频标品化订单占据7成,线下对接第三方服务商。但有意思的是,Get团队强调长尾非标类服务,尤其是希望用户能提出各种各样奇怪的需求和困难的问题。

可以说,Get一上来就将目标放在了最难啃的骨头上。有关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36氪此前已有介绍。任鑫的想法是,希望Get能够最真实感知用户,消除生活中长尾需求的心理焦虑,并在未来去中心化的市场中做一个赋能者,让更多不同的小组织和个体都对接到市场,有效“连接”本地化需求和供给。

现在团队的重点放在服务设计上,也在探索灵活的组织形态。对于团队无法满足的需求会求助专家(天使)外援团,每个品类会有1-2位专家提供解决方案。有关非标服务的定价问题,现在免费,之后会根据具体情况由专家定价或动态报价,再往后会靠市场解决。关于盈利,任鑫的想法也很特别:做好了不赚钱的准备,也不会对服务抽佣,盈利肯定会有,而且应该是现在还想不到的一种方式。

任鑫说,Get 现在像是一个还没有长成的小鬼,希望用户能以“养成”的心态喂养和训练它。团队目前强调探索,在上海也有一个独立的小团队在试探,此外还会鼓励扶持各种人在二线城市做Magic模式的尝试,一起做这个领域的摸索。

  • 亲秘:企业行政的“助理服务”

亲秘也是一家在Magic领域探索的公司,今年6月开启项目,7月底将方向转向企业服务领域,为公司行政人员、秘书提供“助理服务”。由于目前团队还处于试探阶段,并没有对服务进行推广和补贴,平台上的注册企业用户大约几百家。创始人陈斓杰曾有多年的投行和投资经验,团队已经获得金沙江、真格和阿尔法公社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相比于C端,企业的“助理服务”需求相对比较集中,比如采购、差旅、信息咨询、订餐、办事、团建等,不太会像C端用户那样出现众多长尾各类诉求。然而,企业市场也不一定好做。陈斓杰说,面向C端的第三方O2O服务尤其是线下执行方面已经足够成熟了,但对于企业端市场而言,O2O并不发达,线下供应商需要一家家谈,有些服务还需要团队自己出方案做标准化流程,甚至是线下派员工上门服务。

陈斓杰也坦言说,目前团队还处于各种探索阶段,并没有确定具体的路径。他认为对创业公司而言,Magic模式能否成功,在路径上的选择很关键。

  • 小达:高净值人群+全品类探索

“小达”是一家位于上海提供全品类生活助理服务的初创公司,微信公众号(“小达助理”)于7月下旬上线,app在8月17日推出,现共有用户1万多人,日均订单量近百单。后台由人工客服提供服务,线下执行全部对接第三方平台。

CEO宗竞介绍,现在“小达”还处于试验阶段,研究用户需求与客服(人工与技术)承载能力的平衡,包括引导和测试用户需求哪些来自补贴哪些来自服务本身,用户在平台的信任成本和付费意愿价格,人均每月长尾奇葩诉求点和次数、长尾平均人力耗费成本等。

目前“小达”第一阶段锁定高净值人群,探索付费会员制和在逐个城市扩展,以标品服务为主,强调服务本地化差异化,人工筛选推荐本地供应商,不主推长尾诉求,但尽力帮助用户解决,提供超出的服务体验。宗竞说,现在不关心下单量,补贴的意义不大,如何平衡好真实诉求是核心问题。下一步可能会针对普通用户开放非标服务,不排除用专家和众包方式实现,但长尾服务不见得接单抢单的人就能解决得好。机器技术在现阶段还没有介入,正在测试需求引导、需求识别与分配、品类划分的技术自动化程度。

“对这块市场而言,当前阶段各自为战,先做好自己的领域。BAT进入说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如何获客、维系客户、形成高复购和一对一服务还都需要探索,未来要看服务模式的设计方式,最终拼的是多维度服务。”宗竞说。

现在在全品类生活服务领域探索的初创公司还有“悠悠小秘”、“好的好的”与“家事儿”,由于当前都处于模式摸索和产品发展阶段,团队不愿进行更多曝光。

Image title

三、改变调整期

  • 应应:美妆领域助理服务

应应”是36氪此前曾报道过的一家公司,当时希望以技术(机器陪聊)+人工客服(以后发展为众包)方式为用户提供全品类生活助理服务,但在8月之后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创始人吴恒魁认为,Magic 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品类的繁多细碎与人工客服服务质量的矛盾,若需求品类不受控制,自己的客服在服务质量上较难保证,也没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之前设定的用户使用场景是“懒、忙、着急、不懂”,但高频O2O服务已经被主流玩家覆盖,助理服务对用户而言并不具有强使用需求。因此,“应应”放弃了O2O办事服务提供,而是选择从长决策链条问题切入,帮助用户精准解决问题,做专业品类认知解答和提供消费决策辅助。

目前,“应应”已将品类只收缩到“美妆”类,解决用户在这一领域的各类咨询和需求。服务对接兼职美妆达人(平台也有少量全职美妆师),如有消费诉求会导入京东、淘宝、天猫等第三方平台,但之后平台会逐步与化妆品供应商合作,消费闭环会直接在平台实现,通过机器技术优化整个流程。

现在平台上的兼职美妆达人有200多位,保证用户在提出问题后15分钟得到解决。模式转型后,现每日有150左右提问数。吴恒魁说,“应应”在美妆领域做成熟后,以后还会围绕家庭生活消费场景扩展到健身、造型、家居等其他领域中。

  • 哆啦:技术连接第三方平台

“哆啦”在之前合集的介绍中曾是希望以连接线下各类自由职业者,为用户提供各种生活助理服务。自由职业者可以是O2O 服务者、高端职业者和专业领域资深人士等。

在8月,“哆啦”的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服务落地方面不再对接第三方个人,而是和大多数助理服务创业公司一样,选择与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目前在“哆啦”微信公众号上,既有菜单引导,也提供交互式对话服务。在对话框中输入明确需求后,系统会自动推荐相关第三方服务链接(跳转至H5页面),比如外卖对接“饿了么”,订咖啡对接“连咖啡”,叫车对接“滴滴出行”,家政对接“阿姨帮”等。这一点倒是和“度秘”有点相似,只是“哆啦”只选择一家做推荐。

创始人童虎希望“哆啦”能够更多用技术辅助方式给用户提供功能“全能”的服务或解决方案。如果在模式上另辟蹊径,风险会很大,而聚焦生活类长尾O2O服务用户也更容易接受。目前这个市场还偏早期,各家差不多都处于同一起跑点,市场需要大家一起教育用户。

  •    小蜜蜂

值得一提的是,36氪此前报道的“小蜜蜂”其中主要业务也涉及“连接”线下的人与人,依靠众包兼职人员提供取送物品、外卖购物、就医排队、家电维修、异地办事等服务。服务通过考核的激励机制进行把控,实行末尾和投诉淘汰制。现在“小蜜蜂”的模式与之前相比并没有改变,拥有5位后台客服,平台入驻的兼职人员超过2000人,日单量在200以上。

  • 如意如意:放弃助理服务

在国内Magic模式创业领域中,“如意如意”是我知道的第三家彻底放弃的公司。在被问及原因时,创始人齐坡说,这个方向很好,但不一定适合一些团队去做。

他认为,“私人助理服务”领域创业需要比较大的资源和比较大的流量,在C端也要非常擅长运营。而走技术这条路,前期需要有很深的技术、架构和数据库积累,不是小的创业团队能够实现。另外,这个方向在未来很有前景,巨头一定不会放过。如果纯依靠技术手段去做,近三年还没法完全实现服务自动化,但未来等技术成熟后,机器人助理服务肯定是一家独大的。因此在经过深入考虑后,团队于今年7月初决定放弃,转型开始做为app开发企业提供内容类、视频类的技术SaaS服务。

Image title

四、细分领域(人群)服务

  • 会客助理:商务人士助理服务

“会客助理”的切入点和美国私人助理App“Charlie”很像,帮助用户在商务会客前提供即将会面者的个人介绍,让用户提前了解对方背景,有助于商务接洽与合作。

“会客助理”已在微信公众号上内测一个多月,为500多名内测用户提供2000多次会客准备服务。用户使用需要预约申请,后台客服接到需求后,会快速在网上信息源中做查找匹配,然后机器生成固定模板的档案,由人工做最后审核。“会客助理”的所有信息都来自网上公开的二手信息,平均完成一单的资料准备大约在10分钟左右,机器处理和人工服务的占比各一半。

在9月2日,会客助理上线了内测2.0版,增加了会客提醒、日程安排、会客笔记整理等功能。创始人张月介绍,用户会在内测的基础上一步步放开,测试阶段效率还会有进一步提升。以后“会客助理”会引入邀请制,并通过VIP付费服务将服务梯度拉开。通过机器解决的服务进行免费,需要人工深度整合的服务进行收费。

  • 美位:继续服务中高端人群

美位”是36氪一直报道关注的一家为中高端人群提供私人助理服务的公司。公司位于上海,现有用户超过12万,月盈利几十万。

在服务品类方面,“美位”在原有酒店餐厅预定、活动策划、高级私人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现在还提供私人教练、保镖、家政和出行订车服务。线下服务执行方面,“美位”已经开始从“重”转“轻”,员工会与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进行合作协调,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保证。

创始人蒋逸雯介绍,“美位”会专门针对有门槛的服务进行渠道铺设,在客服筛选方面强调专业领域知识、经验和渠道,给中高端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APP会在10月上线新版本,到时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 魔镜在线:购物推荐指南

魔镜在线”曾在第一篇合集中报道过,是一家垂直购物领域的Magic模式创业公司,为用户提供全网范围全类目购物推荐指南。目前用户数在10万多,每天的咨询量达800左右。

创始人徐炜介绍,App 2.0版本将于近几日推出,在新版上增加了“一键购买”功能,让用户直接在“魔镜在线”平台上完成商品交易闭环,由后台客服在第三方平台上下单购买并负责整个售前售后流程。此外,在2.0版本上还针对用户个人喜好进行购物资讯的信息推送。现在后台有30多位客服,都是购买专家,对品牌类目商品推荐能力较强,也是“魔镜在线”的核心竞争力。以后会逐步邀请外部兼职购买达人入驻,在一些细分类目里逐渐采用众包方式。

  • V助理:付费会员制

v助理”之前36氪也有介绍,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助理服务的同时,用“投资理财服务”吸引更多高净值客户使用

目前V助理在线下已对接多个第三方合作商,并正在跟多个理财平台进行技术对接。用户可以通过V助理购买理财产品,平台也会根据用户的资金曲线和要求进行理财订制,满足客户各类理财需求。据创始人海峡介绍,以后用户还可以通过V助理委托购买全球少见的理财产品,目前团队正在这方面积极开展沟通合作。

  • 一号私秘

采用邀请制在上海做中高端人群私人助理服务的“一号私秘”我们也有报道,但据了解,最近“一号私秘”已发生较大变动:公司已经与某家细分领域非常有竞争力的O2O 公司进行合并,双方业务也在做各种整合对接,希望实现弯道超车。年底前会进行公开发布和很大的市场动作。

Image title

五、总结

在这两篇上下合集中,一共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做Magic模式创业共18家公司的发展近况。估计各位也看累了,因此在总结中我不再做详细赘述,直接上“干货”。

“私人助理服务”的终极形态一定会成为用户所有服务需求的统一入口,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此富有前景的领域,市场足够大,潜力也足够大,未来一定会成就至少一家堪比Google的全品类巨型服务公司。但前景光明,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现在巨头BAT中百度已入局,据说阿里、腾讯已在筹备,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至多还有一年或是半年的探索成长,之后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逐步升级,并会出现较强玩家之间的较量。

目前市面上所有做全品类的初创公司,都必须要经受以下5个方面的考验:

1、线上客服接单处理的效率问题;

2、线下各方资源的整合、对接、调动和把控能力;

3、团队本身的素质、技术水平和人工投入成本;

4、是否有强力资本扶持;

5、模式是否具有可延展性。

只有把上述5个问题做最快速优化解决,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更具备实力,不至于早早败下阵来。现在各方都在各自探索,市场教育程度也还未成熟,所以这也为各家创业公司留有一定的窗口试探和成长期,但这个时间不会太持久。

在全品类当中,高频标品需求可以让用户有高使用频率与粘性,技术的自动化实现有助于提升客服接单处理效率。但是大家应该都明白,高频标品服务的利润空间太小,大多数用户的忠诚度需要靠烧钱补贴优惠来维系,这样的用户是否值得服务?另一方面,长尾非标服务可以成为盈利的来源,客户也很可能会是高净值群体,只是长尾服务太耗费时间精力,服务人数毕竟有限,太强调长尾很有可能会拖垮自己,那么,如何找到平衡点?如何能够“省力”地精准找到那批“高净值群体”?

另外,当市面上众多平台都宣称可以提供生活助理服务并对接线下第三方平台时,各家创业公司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品牌并提升用户粘性?烧钱补贴不一定是好方式,或许更应该探索找到绑定用户忠诚度的“Magic Moment”。这个“Magic Moment”不是具体的某项服务,而是“助理”帮助用户很好地解决了某个诉求,提供了某项超预期的价值,在这个点之后,用户就会转化为“死忠粉”。因此,各家创业公司,需要依据各自的优势特长,在差异化中做好“Magic Moment”,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毕竟,这样的全品类生活助理产品,用户只需要一个,一旦在某个产品上有很好的被服务体验,不太会跳转到别的平台。而一旦需求没有被服务好或者体验糟糕,用户肯定会彻底流失掉。当然,也如上文所说,创业公司在用户“Magic Moment”上到底需要投入多大心力,也是需要衡量的。在这里,客户的以往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可以作为一定参考,但并不具有完全决定意义。

因此,全品类领域的创业看似简单,但并不适合所有团队都能来做。对于还想进入这一领域的创业者,请慎重思考:要选择什么模式切入?你的团队是否擅长这样的模式?凭什么你会比别人做的更好?

未来全品类强劲玩家一定会具备以下特质:成长速度够快,高净值高粘性用户积累够快,团队探索、学习、反应、执行能力够快,技术够好,资源资本撬动能力够强,线下本地化服务管控够强。

在垂直领域或细分人群做“私人助理”服务尝试的公司,体量发展一定不会成为“独角兽”,却也不太会过早面临惨烈的竞争和洗牌。但做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 模式是否有差异化,是否能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 背后形态是否会有更大的可延展性?

第一个问题决定了创业公司在同类领域竞争中是否具有较强优势,市场能否被更大体量的公司甚至巨头在业务拓展时吞掉。

第二个问题决定了该创业公司的发展程度,具有可延展性意味着还可以拓展更大的领域或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否则就会被一直困于该垂直领域,发展程度有限。

总而言之,“私人助理服务”创业很有意思,拥有高收益的前景,也充满了高风险的过程。这个领域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家或几家维持较长期的垄断,但这样的垄断地位一定是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实现。这块蛋糕不一定会成为巨头的晚餐,创业公司还是拥有较大的机会,就看谁能够更“聪明”地笑到最后。


如果你对 Magic 模式感兴趣,或者你也是中国 Magic 模式的践行者,欢迎与我交流,邮箱 renjiaojie@36kr.com。

36氪企服点评

App开发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App开发软件

限时免费的App开发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