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遇西安”(ID:xaic2018),作者:刘军伟。
发明专利最能体现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也能反映相关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日前,西安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公布信息显示,西安市专利授权总量达175200件,比“十二五”末增长119%;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6件、中国专利奖26项。
其中,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7.625件,是全国的3倍,专利质押融资额达38亿元,占全省的88%。
而其所分布的领域,均在西安正在构建的“6561”现代产业体系之列。
《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及专用设备制造、卫星应用等为重点,推动高附加值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以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培育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以软件、工业设计、旅游和文化等为重点,形成地域特色明显、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版权密集型产业。
不断壮大的专利市场,不仅得益于西安丰富的科教资源,更得益于良好的培养扶持环境,让专利发明成为助力产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城市新,对应的必然是产业新,而产业新,核心要素就是技术的不断革新,专利就是其中一个体现标准。
以国内筑路机械产品技术为例,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ZT600养护专用摊铺机5项新型技术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
即:“公路养护机械用沥青喷洒控制阀”“公路养护机械用伸缩式沥青喷洒装置”“路面摊铺机液压延伸熨平板”“路面养护专用摊铺机”“新型摊铺机螺旋分料装置”,5项创新技术,一举让该公司在国内筑路机械产品技术上拥有领先优势。
公司实力强不强,专利数量是一个硬指标。
类似的公司,在西安不乏其数,而且,多数公司已经成为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
如2015年7月成立的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电动汽车非车载交直流充电设备、能源管理系列产品,大量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和智能电网领域,充电市场份额已超过40%。
之所以市场份额大,在于该公司在一些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已申请专利500项,其中软件著作权23项,国际专利24项,发明专利269项。并且,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不仅如此,新基建的发展,催生了AI技术应用开发,西安在相关领域也表现抢眼。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批系统研究AI技术趋势的报告——《技术趋势2019:人工智能》显示,中国和美国在AI应用和基础研究上的专利申请处于领导地位,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十分亮眼,在深度学习专利的申请中,西电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城市产业的不断更新,创新动力愈加突出,西安在相关领域的专利数量不断攀升,为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西安厚培知识产权沃土,激发创新发展动力。
以管理来看,近年来,西安市在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中,整合组建市知识产权局,实现了对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综合管理。
2020年4月,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外开展专利预审服务。
不久前,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批准,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受理细分领域更改扩充至40个IPC分类号和15个洛迦诺分类号。
受理领域变更扩充后,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预审服务将覆盖西安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几乎全部支柱企业、科研机构和具有研发能力的中小型民企,这将为西安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保障。
西安在2017年制定了《西安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西安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如明确将使知识产权成为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强大推动力,励企业、高校院所研发人员,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
再如,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的个人、企业,分别给予每项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在保护方面,西安建成了西北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50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并在全国率先运行“西安市知识产权信用服务系统”和“西安知信通”,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一线通、一键查”。
“十三五”期间,共查处商标、专利侵权假冒案件3162件,有力维护了市场经营环境。
当前的西安,正在打造“6561”现代产业体系,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的革新、创新,从领先全国的专利数量,不难看出,西安从专利的开发、保护等各个环节,正在不断优化升级,未来,必然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