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头头是道曹国熊: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

头头是道曹国熊: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转载时间:2022.04.24(原文发布时间:2018.12.22)
9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2次

知识付费已经进入下半场?内容消费将如何发展?近日,在由头头是道基金主办的“一路向阳——头头是道文化&消费高峰论坛”上,头头是道合伙人曹国熊、喜马拉雅FM总编辑殷启明、小鹅通CEO鲍春健、十点读书CEO林少等人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头头是道合伙人曹国熊 | 押注新匠人新消费

头头是道曹国熊: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2018年我们完成了头头是道二期的募集,不仅得到了各位同仁的信任,也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检验,包括管理的整体规范化、投资的业绩、团队的能力,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认可。

2018年我们选择新匠人新消费作为下一个早期押注的赛道,或许起浪时间还没有完全到,但是投资或许就是投蓬勃发展起来的机会。下一个5年,我们期待会有很多优秀公司快速展露。

新匠人有四个特点:具有人格化品牌、符合消费升级、能大规模生产、年销量在500万以上。其实我们投内容,是看背后内容关联的人群,新匠人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内容。

我觉得内容赛道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可能有人会觉得存在天花板、市场等问题,但本质不是赛道的问题,是人的问题。真正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一层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事实上出生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但成长过程中,每个公司由于自身团队基因不同,学习能力不同,选择的不同,往后就成了差异度很大的公司。

所以我们谈论“一路向阳”:就是指从被遮住的地方钻出去,创始人一定不能给自己设限,这不仅是在内容创业产业,在所有领域都一样。

另外,内容投资绝对不是为内容而投内容,而是为内容所触达的特定人群。内容要有很高的用户黏合力和购买转化力,就会成为消费升级非常核心的一环。

创业和投资本质上都要对行业和产业有深刻的理解,关键点有三个:行业判断、用户思维和数字计算基于对行业的判断,框定出目标人群;找到痛点,击穿打透;通过一系列数字,拉新效率、付费转化率、复购率、用户生命周期等,来决定能做多大盘子。

喜马拉雅FM总编辑殷启明 | 从知识付费到内容付费

头头是道曹国熊: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今年刚刚结束的“123”知识狂欢节,我们业绩差不多是4.35亿。从2016年12月份到今年我们连续做了三年,第一年一天时间是5000万,第二年三天时间1.96亿,今年做到4.35亿从这些数字当中我们肯定得到了振奋,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逐步养成了,而且用户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今年大家认为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还是进入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我觉得这个命题本身是伪命题。我们现在思考更多的是,我们还能提供声音内容付费更多的可能吗?对用户来说,他可以获得更多的一些内容产品吗?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在思考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通过这次整个“123”或者对知识付费现状的复盘,我们归纳了三点,一个是一点欣慰,第二个是一点惊喜,第三个是一点探索。

从“123”这样一个尝试来看,知识造节的这样一个事情,至少从现在来看是做成了。我们从去年提出的这样一个口号,叫做“双11剁手,“123”补脑”。 这个是蹭双11的热度,但是提出的是反差的文化和价值,是一种价值的逆袭,这种逆袭确实成为了很强的文化标签。加上这两年我们的玩法越来越成熟,包括今年的大咖免费、会员买一送一等一系列的,获得了很大的用户认同度。所以从欣慰就是,知识付费或文化消费在音频知识付费平台有相当的认同度。

惊喜是,今年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现在整个知识付费的群体当中,不同年龄阶段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我们自己编了类似像顺口溜:“90后最爱有声书,00后却在认真学习,70后都在回味历史,80后还在修炼情商”。 

另外让我们更感到比较惊喜的,是整个今年的“123”当中,90后的付费用户的群体占比翻了6.3倍;新增的主播数当中,90后的整个主播群体也获得了非常大的增长。对我们这样的一个平台来说,消费用户的群体在发生变化,内容生产的群体也在发生变化。

回归到音频内容消费的底层驱动力,这也是今天的题目,为什么叫从知识付费到内容消费。因为我们自身觉得,知识付费和内容消费整体的驱动力是完全不同的。

知识付费的整个驱动力,正如同大家一直说的,是一种焦虑感,或者都是希望明天比今天的自己过得更好,能让自己能够每天充实在各种各样的知识海洋当中,能够抓住所有的碎片时间获取更多营养。

音频在整个内容消费里面,就在于我提的四个字:精神伴随其实很多用户不是为知识而存在的,而是希望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他能获得情绪的释放、精神的满足,或者说是一种与相关关系链的一种长期的链接。基于这样的一种精神伴随的驱动力, 我们从知识付费到内容付费就有了可行性。

在今年的“123”当中,我们对产品进行了一些探索,核心为了破两个题,是现在知识付费这个领域当中,两个一直没有破的题:一个是马太效应,喜马拉雅现在付费内容的SKU大概有138万,对于大部分内容付费产品来说,变现的能力是相对有限的,永远是头部的那些内容占据了最大的流量和变现效应;一个是类别定势,以往我们建构的知识付费框架中,我们所理解的领域无非是包括像教培领域、人文领域,一些具有很强知识属性的类别。但是内容付费的框架和边界,应该远远不止这样一些内容。

我们要解决两个破壁的问题,第一个破的是娱乐消费市场和音频内容的耦合点。就以往我们一直会觉得,音频很难去做娱乐,或者说娱乐的概念还是仅限于相声和段子,但是再往深了做,音频有没有可能去比肩整个视频领域的大剧大电影呢?或者基于音频的大剧和大综艺? 

另外破的一个壁,我们叫PUGC生态和粉丝经纪的耦合点。现在喜马拉雅也会碰到这样一个生态的问题,当你有比较强的知识付费基因之后,没有人再愿意在你平台上耐心的去沉淀下来做一个长期的免费节目。这个对于平台的生态来说,其实他是有危机的。另外一方面,其实对这些急于入局做知识付费的内容合作伙伴来说,他的入局短期内是很难收到特别好的效应。

对于喜马拉雅来说,我们所理解的内容付费的三驾马车,经过逐步的探索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其实要做的就是新出版、新教育和新广播

小鹅通CEO鲍春健 | 工具赋能知识

头头是道曹国熊: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过去一年,我们数据都有4-5倍的数据增长。大家说知识付费的泡沫,其实在小鹅通这儿并没有发生,而且发展得非常好。

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大家对知识付费的理解发生偏差,媒体还停留在早期在线出版物对知识付费的评价,但到今天为止知识付费已经跟媒体、出版、教育深度融合,它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视频或者是音频节目。

2018年,我们看到了哪些现象? 

一,不是风停了,是内容的供给方变多了。刚开始只是自媒体做这件事情,我现在分不清楚谁在做这件事情,我现在能看到的是他是否合法、合规,至于他做什么生意,我无法顾及。从前100畅销品来看,前期都是大V流量变现,现在各行各业加入,可以明显看到Top100商品占的比重快速下降,也就是说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已经很下沉了。

二,不是课不好卖了,是消费者对服务的诉求提升了。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纯粹的内容课占大客单价的90%以上,但是到了2018年,我们发现具备互动型的课程占到1/3。什么是互动型的课程?纯粹的课程是音频、视频、PGC课程,互动型的课程是课前测试、课中直播、课中打卡、课后的考试,学习分教学和练习,后面练习的东西增多了,带来的效应是什么?明显感受到有社群属性的复购率比前者高,同时我们看到C端的活跃度有30%的提升,这是我们看到的趋势。

三, 不是知识付费不行了,而是逐渐在贴近教育与学习的本质。我们的在线教育客户占比,从去年的14.3%提升到40%多,现在已超过50%。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营收比重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知识付费刚刚开始的时候自媒体营收比重只有千分之一,它是什么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自媒体上有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所以它卖东西很便捷,收益非常大。

但是教育的人在线下或者是在PC端,他们在移动端没有用户,甚至他们不知道怎么样面对这群用户。所以说他在线下的课,可能几万元一门课,但是到线上69元都卖不掉,就出现这样的很奇特的现象。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教育的人、各行各业的人慢慢适应了互联网,所以他们的营收在迅速增加,现在已接近20%。

 四,不是消费力不行了,而是流量和品类在下沉式发展。近两年互联网移动用户在下沉,也就是说新增的流量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知识付费行业也是一样的,从过去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注册客户增速在放缓,三四五线城市增速在迅猛增加。可以看到每一个店平均收入的变化,一线店铺收入在缓慢增长,但是三四五线城市店铺平均收入在快速增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

十点读书CEO林少 | 文化大消费时代来临

头头是道曹国熊: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八年前我们赶上了移动互联网,赶上了新媒体,包括微博和微信,也赶上了内容电商、内容付费、短视频,今年进入到新零售。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过去八年的动力,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风口或者红利。今年其实在想的话题是,好像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快过去了,微信已经把十多亿人装进来了,接下来还有哪些时代动力?

到目前为止,十点自己做了十个产品。很多人可能知道我们有十点读书,但是这两年我们默默做了9个产品,从十点读书到十点课堂、十点书店,我们试图用10个产品覆盖中国大多数女性或者说对文艺生活有需求的女性,这是我们在产品方面的布局。

通过三年的努力,到今年我们终于把广告收入降到30%了。我们现在最大的收入是什么?作为一家新媒体公司,我们现在最大的收入是十点课堂。十点课堂的产品我们布局了三年,到目前十点课堂积累了160万付费用户,现在收入已超过3亿。当然这个可能不算多,这个市场如吴晓波老师所说的,有可能三年后这个市场会超过电影行业。

我今年国庆去日本走访四家茑屋书店。茑屋书店创始人是日本人,1983年开始创办茑屋书店开始到现在25年,茑屋书店在日本开了1500家,日本会员超过7000万。什么概念?整个日本超过一半的人是茑屋书店的会员。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书店。我们对比言几又,现在开了大几十家。西西弗书店是整个中国最多的,一百多家。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但是书店一个品牌最多也只开到一百多家,说明整个中国在未来书店行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很大的可能性。我认为,新零售是整个中国对线下实体店改造的全新机会

如果说我们把过去的传统书店、搜索式的书店,把它叫百度,我们去书店是买书,买完这本书就离开,这跟搜索的逻辑一样。新零售的新型书店逻辑是什么?它可能就像一点资讯、今日头条,是信息流式的。

怎样打造一家信息流式的书店?这是我们自己对书店的思考,能不能把整个书店场景化,在图书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的区域,不断增加咖啡、增加亲子、增加读书会、增加好物、增加书房,我们用信息流的方式让用户在书店里面逛起来,让用户在书店里面停留更多的时间。当他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消费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我们试图打造的一家书店,叫做新零售的书店。

这里只是聊两个小行业:内容付费和书店行业。想说什么?我们一直寻找时代的动力,未来几年还会有哪些时代的动力?我们团队经过几个月的思考,认为文化大消费可能是未来几年时代的新动力有几个理由:

第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已搭建完备,微信把十几亿人装到了网上,阿里把电商基础设施建好,头条、一点资讯把信息流建好,包括小鹅通已经把内容付费的SaaS平台建好;

第二,在没有微信之前,中国人的阅读量是很低的,读书的数量很少,但这几年因为微信、头条、抖音,其实整个中国的阅读量大大提升了。其实大家已经开始阅读了,而且阅读的需求是会升级的,当阅读需求升级之后,就要有更丰富的文化类产品来满足需求;

第三,经济在这几年高速发展,物质消费也被极大满足。当人们的物质消费被满足之后,其实会慢慢追寻一些精神层面、内容层面的消费;

第四,付费习惯已经逐渐养成,刚才提到,内容付费从这几年的全新市场到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所以我们自己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几年,文化消费的趋势会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头头是道曹国熊:优秀的创业者,不会被看得到的天花板所限制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