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 >

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

36氪企服点评小编
2021-09-30 17:07
887次阅读

       在警方工作中,往往仅限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对舆情的作用、影响力缺乏足够的重视,片面地认为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打击犯罪,因而,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反应迟钝,缺乏引导,贻误了舆论应对的最好时机,导致涉警舆情快速扩散,给下一步处理工作带来被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介绍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

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

传播速度快

       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6月,网民人数已达7.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4.3%,84.3%的人认为因特网是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除了即时消息、网站论坛、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据统计,我国使用移动电话上网的网民人数达到7.24亿,96.3%的网民使用移动电话,有69%的网民关注微博,25.6%的网民使用微博,网民可以使用手机微博。互联网使得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发布者。"在"人人有话筒,人人都是评论员"的舆论场中,涉及警信息一经发出,经转载转发,便迅速扩散,广为传播。

消极影响很大

       目前,网民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执法行为高度关注、高度敏感,一旦发现涉警负面信息,往往以偏概全,对警察群体产生不信任。加上有些不良媒体为了迎合网民的猎奇心理,在事实调查清楚之前就抢先发布不实信息,负面舆论先入为主地占据了公众的视野,负面新闻长期被假消息、谣传所淹没,久而久之导致公众对公安机关认识发生偏差,最终都是形成舆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舆论谴责。

社会反应很强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队伍常常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很容易成为舆论舆论关注的焦点,“涉警必炒”已经在网络上形成常态。多数舆论风暴的“导火索”都是与公安机关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治安执法、刑事司法等具体职务行为有关。社会舆论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执勤不规范、不作为、徇私枉法、执法不公、执法执勤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警察个人违法犯罪等;“警察”、“警车”及其他一些具有显著“标志因子”,意外死亡,刑讯逼供,警察打人,作为“保护伞”的警察,警察与警察、民众冲突等“涉警关键词”很容易成为网站和网民追逐的热点,引起社会强烈反应。

热点炒作火热

       原本就容易成为新闻报道和炒作热点的涉警信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机器,发泄情绪,进行恶炒热炒,就会形成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民冲突。

       对于警察和民警的负面报道,消极意见、消极态度、抵触情绪等仍然占较大比例。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抓住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把涉警舆情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分析研判,把握好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以上就是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免责声明]

文章标题: 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

文章内容为网站编辑整理发布,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沟通。发送邮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