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姐姐”看过来,新时代必备的五大“超能力”

星言
+ 关注
2021-08-24 18:49
2286次阅读

产品设计师,一个在大众眼中极具艺术性创造性的职位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增长焦虑的主要受害者。

在《增长黑客》风靡全球后,互联网对于用户增长的焦虑与日俱增。它对每个岗位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研发领袖角色用户增长对产品经理来说必然是首要任务。

其次是运营,在“一切皆运营”的时代产品运营对用户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产品设计在其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比如一款新产品上线前,产品经理、程序猿和测试肯是最忙的。那UI设计师在其中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而在团队职能之外产品设计师应该为用户增长买单吗?答案是肯定的。

增长设计师——你不认识的新物种

社交平台崛起的当下,任何to C端的产品都离不开社交平台,这就意味着对于视觉设计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暴增的企业需求之下,原先设计的门槛在降低,但实际操作的难度却在变高,对于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的要求也在变高。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化率用户体验息息相关产品的“颜值”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则影响着留存率和转化率。

在过去,一说起设计师基本大家都认为是平面设计。但在如今,设计师岗位已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

设计师岗位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传统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珠宝设计、游戏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品牌设计、电商设计等。

产品设计:UI用户界面UE/UX(用户体验)ID/IXD交互设计UID(用户界面设计)UED 用户体验设),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可以说,设计师现在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是重要“火力输出者”。但在增长的角度看,UI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设计UEUser Experience 用户体验设计与用户增长的关系最直接,也最紧密。

产品世界,技术和趋势都日新月异。要想实现增长的目标新时代的设计师们——特别是互联网设计师——必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打磨以下五大能力

图注:设计师保持核心竞争力所要具备的能力模型(来源于《2019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

设计师保持核心竞争力所要具备的能力模型(来源于《2019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

一、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

一个产品最终的呈现效果有赖于成员间的有效沟通这就需要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进行支撑。UI/UX将在一项完整的项目周期体验以下流程:

 设计“小姐姐”看过来,新时代必备的五大“超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对产品经理/程序猿的产品设计师的“数字化”的成果,产品设计其实没有一个量化指标,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比如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美的?如何交互才便捷?Button设置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虽然团队中所有人都认同“用户体验”增长导向”这两个标准,但对于标准的解读,却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

设计师大部分都习惯了多线程工作,不论是真实项目沟通还是虚拟项目组我开过的每一场会,发起的每一次的沟通开始前一定会设立一个目标。比如,今天开会要套理论搭建色板、版面设计、组件筛选三项内容,会议不能在三个目标之间来回反复必须解决一个,再进入下一个。”

同时,一个得心应手的团队协作工具对提高团队效率也至关重要。口头沟通的信息总是有损失和误解。以前,一份经过各方“签字画押”的固定文档,是设计师的法宝。但现在有了saas类设计协作工具,大大提升了沟通协作的效率。

产品设计的核心用户只有了解用户眼中所见所想,了解用户体大大小小的感受,是一个UI/ID/UE的基本功。

由于自身工作性质的限制,设计其实没有很多渠道能直接面对目标用户很多设计其实所只是根据内部几个人的体验作为依据。他们是不是用户?其实严格上不能算。

比如在交互设计的效果,需要在实际用户场景中进行验证,才能真正感受到交互流程到底够不够“丝滑”。比如现象级游戏王者荣耀的设计师就曾表示,游戏成功离不开设计师用户心理的深度共情感受。

对局中立即反馈的音效、伤害量、击杀对手后的全地图播报,胜利后奖励,购买皮肤后带来的优越感,这些不确定的爽点和确定的爽点合在一起,使得用户的产生了确定的依赖感。 

培养共情能力,不仅依靠实际的调研,还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工具。比如在前期脑暴的环节,设计师可以邀请同事、用户和相关人员共同在线协作。

而工具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实时协作性上,还体现在工具自带的模型素材和方法轮上。比如Process On模板市场,从场景和类型提供非常丰富的模板,用流程化的思维来规范头脑风暴的“边框”。

设计“小姐姐”看过来,新时代必备的五大“超能力”

如果产品经理说的是“火星语”,那设计师说的就是水星语。当两种语言碰撞后,要么翻车,要么翻译。

对于UI/UX来说,将产品语言、用户语言转化为设计语言五彩斑斓的黑、“字再大一点”“字多一点”、“logo大一点让图标动起来”......这些让设计小姐姐泪崩的瞬间,其实都是缺乏翻译和转化的结果。

最崩溃的,还要数“我觉得这个不好看,但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不好看

这种时候,就需要设计师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这个神仙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拆解成设计能够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一个典型的场景中UI和产品就设计方案好不容易达成共识,下一步研发迅速反馈这个设计效果现有排期内实现不了。这个时候,除了“彼此伤害”之外,设计师还需要先想一下:到底是因为排期还是技术原因无法实现?这个需求是不是一定要在第一版实现后去需要什么支持才能实现?

因此,理解和翻译并转化成设计的能力是一个设计师——尤其是一个资深设计师的能力护城河。当你能用专业设计知识翻译、或者说引导需求,将大大降低“崩溃的频次。

从增长的维度考核,UI/UX考核的标准应该是数据指标——特别是用户行为的数据指标。

比如一名网页设计者常常需要在网页不同部位设置二级跳转链接,比如边栏头部轮播图,正文专区、嵌入板块等等。在不同的页面位置,读者跳转的数字有很大的不同。到底哪些位置能提升跳转率?这个时候,数据分析的思维就非常重要。

交互设计师数据分析的依赖更重,每一个细节的调整,每一个版本的迭代,都要以用户数据作为依据。比如滑条的设计,是隐藏还是直接显示?对于新手来说应该怎么做对于老用户来说是不是没必要?客服对话框怎样才能不引起用户反感?用户需要操作几次才能达成需求?是否需要二次确认弹窗?

所有设计的问题,从用户中来,也要到用户中去。如果用户数据没有成为产品设计的验证环节,那么“增长设计师”就无从谈起。

最后的能力也是所有能力的根基,那就是以开放的心态不断保持学习。

现在很多UI.UX都是从平面或者是电商转型而来。他们大多数都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习相关课程,掌握新的能力。

而在实际工作中,越是了解产品,了解技术,了解运营测试的相关知识,设计师的工作就越流程。而在专业范围内,不同的设计风格,最新的流行趋势,最新的设计软件,产品设计研发协作工具的新功能新玩法······这些内容都需要设计不断去学习,去更新,才能在“增长”和“美丽”之间,做到最佳平衡。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设计“小姐姐”看过来,新时代必备的五大“超能力”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星言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