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给的信息透明,真的是业主想要的吗?
物业费收缴率持续下降,困扰整个物业行业。
认为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1.从研究视角看,长居的业主/租户对服务体验的敏感度显著提升。受换房条件限制,业主及租户对现居项目的公区服务、报事维修等体验更为挑剔,对服务缺陷的容忍度持续降低。
2.二手房交易下滑背景下,购房者与租户的缴费意愿双双走低。核心症结在于物业服务能力与住户预期存在差距,这种“质价错配”直接导致物业费拖缴、拒缴行为频发。
3.物业服务存在瑕疵时,易陷入“整改不被认可”或“无方向整改”的僵局。长期收益无法保障,部分物业企业会将弃盘纳入战略考量,以规避持续亏损风险。
对此,多数物业企业只能选择弃盘,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聚焦更具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

结合案例分析,物业企业弃盘主要分三类情况:
一、当前服务受广大业主认可。当业主提出更高的服务品质要求,却在企业因人力、物料等成本的上涨,而提出物业费提价时,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在服务口碑与成本利润之间权衡后,企业最终无奈到期退场。
二、当前服务业主基本认可。但随着项目老化,房体维护、设施维修更换等各项服务成本逐步上升,公共收益的使用难以与部分业主达成共识,叠加收缴率下滑的现状,企业只能撤盘。
三、当前服务认可度低的业主占比高,形成“收缴率下跌—服务力弱化”的恶性循环。业主集体拒缴压力下,物业企业最终被“赶”出项目。

从本质看,物业企业弃盘的背后,是业主以“不缴费”为主要方式,表达对物业服务质量或价格的不满。
而有的物企已经开始通过公开收支明细(如工资成本、设备维护费用),透明公共收益凭证及分配比例等动作,意图获得业主的理解:
“看,我(物业)的各项账目那么清楚,我没有猫腻,你们(业主)该认可我的服务了吧?该交费了吧?”
有用吗?有用。但用处不大。
物业诉苦,人工和物料各种成本都在往上涨,收益和支出的账单都很清楚,怎么业主还是不满意?
业主却问:电梯总是修、灯泡天天换,叫你们上门处理个事还拖拖拉拉,干也干不好,这物业费给你你愿意交?
业主关心的不只是数字,而是交的钱能不能换来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绿意盎然的绿化植被、和蔼敬业的社区保安,以及在合同范围内应享有的一切服务。
换言说,物业信息公开能一定程度上取得业主信任,但不代表能让业主对物业服务(流程、效率、质量、环境......)满意。
我们要知道,业主花钱买的是舒心,是服务体验。
前不久三大外卖平台打得如火如荼,起初靠着低价补贴呼声强烈的某东外卖后续却水花寥寥,大街上看不到几个红色服装的骑手,原因为何?
有机构总结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某东外卖在配送速度、订单密度和履约效率上仍与传统强手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某东外卖的预计送达时间比某团多6分钟,且单位履约成本更高。
对于不愿缴费的业主,也等同于不愿消费的客户。我们(物业)需要提供履约范围内最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信息公开反而是保障业主服务体验的最后一环。
同为单价2.2元/平,做到99分与79分的物业,选择谁毋庸置疑。而为了99分的服务,花费略高于市价(79分服务)的价格,大部分业主也乐意之至。而99分的服务,该从每一个服务细节抓起。
1.清晰服务点位
需明确物业服务点位的数量、位置与服务对象,以绿植管理为例,需完善品种、数量、维护人员、生命周期等关键信息。唯有掌握这些细节,管理层才能精准掌握项目物料损耗程度,快速定位损耗原因(如养护不当、管理疏漏),及时整治以避免绿植大面积坏死或丢失,通过精细化点位管理,实现服务效率的精准提升。

2.服务效率优化
在明确公区、私域等各类点位信息后,业主发起投诉或报事报修时,物业可依托清晰的点位标注快速定位问题源头。同时,结合该点位历史服务频次、过往维修时长、每次服务的人员配置及耗材使用数据,物业能精准评估员工服务效率,进而针对性调整资源分配与服务流程,实现效率优化。
比如小区单元门损坏无法刷卡进出,通过物业平台报修时,系统依托点位地图自动定位门的具体位置,直接派遣历史维修员上门,还根据门禁信息(品牌型号等)提前备好相关硬件设备以供替换。业主能在手机看进度,最终2小时修好。

根据数据分析和业主反馈,物业服务的不足之处持续优化;业主也对物业的日常更了解,对物业服务多一点耐心和理解。

当业主真切感受到舒心服务,且有扎实的服务证据与公开信息作为支撑,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心,或许能让业主的缴费意愿大幅提升,真正实现服务价值与付费意愿的正向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