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H5制作 > 36氪首发 | 让每家医院都能用上外科手术机器人,「华志微创」获5000万元首轮融资 >

36氪首发 | 让每家医院都能用上外科手术机器人,「华志微创」获5000万元首轮融资

转载时间:2021.11.13(原文发布时间:2018.01.31)
13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37次

36氪首发 | 让每家医院都能用上外科手术机器人,「华志微创」获5000万元首轮融资

36氪获悉,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华志微创近期已经完成5000万元的首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天士力资本领投,华兴Alpha任此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手术机器人被称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早已是大名鼎鼎,据统计全球每年有400万台手术能够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国内有清华大学、海军总医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联合开发的机器人系统CRAS、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天津大学研发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S”等一批先行者。

华志微创也是国内最早从事神经手术外科机器人研发的企业,其手术机器人研发最初来源于清华大学、海军总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国家“863”项目,后专门成立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现已具备自主研发、生产及产业化销售能力。团队方面,创始人王荣军在神经外科、心内科的高端器械领域拥有17年的技术经验,团队核心成员均具有十几年医学影像及医疗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开发、医疗器械企业管理及销售经验。

据介绍,华志微创的首款神经外科导航定位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CFDA认证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神经外科导航定位手术机器人“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是华志微创公司旗下的核心产品,它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代表着国内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主流发展趋势。

一般而言,脑部手术主要有开颅手术和立体定向手术。立体定向手术又分为框架立体定向术和无框架立体定向术两种。开颅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多,致残率、致死率居高不下。框架类立体定向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手术前需要在患者头部打四个孔,以固定金属框架,框架安装完全依靠医生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通常一个框架一天最多只能做2~3台此类手术。而无框架立体定向术只需在患者头部打2~3毫米的小孔即可完成手术,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解决传统框架类手术无法适用于儿童、老人、昏迷者及颅骨结构特殊者(如已开颅过的患者)的问题,拥有更广的适应症及手术适用人群。而且借助机器人的辅助,大幅提升了医生的手术效率,以及医院的病床周转率。

目前华志微创的神经外科导航定位手术机器人已经在近百家医院使用,并完成了上万例上市后的临床验证,证明了其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据介绍,2017年9月,华志微创成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学术部审批授权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技术培训基地”。依托协会权威专业的平台,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开展针对数十万名神经外科医生的各项专业技术培训,将无框架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推广引进至全国3000余家三级医院,14000余家二级医院及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

华志微创创始人王荣军表示,华志微创将以地市级医院为主要市场目标,将二三线城市作为主打市场,将医疗技术共享和下沉到下级医疗机构中。公司根据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医联体、急救机构等不同需求,开发相应的神外手术机器人产品,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除了神经外科外,未来公司还计划将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心脏科、胸外科、肝胆外科、泌尿科、牙科等领域。


36氪企服点评

H5制作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H5制作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