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税务筹划 > 光际资本:1年捕获13个独角兽,光大控股和IDG资本诞下的这支PE凭什么这么快? >

光际资本:1年捕获13个独角兽,光大控股和IDG资本诞下的这支PE凭什么这么快?

转载时间:2021.09.13(原文发布时间:2017.11.02)
22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21次

光际资本管理合伙人艾渝先生最近的时间快不够用了。

一天里除了大大小小的会议,他还要匀出时间去看“中国有嘻哈”和几档热门网剧——这不完全是个人爱好,而更是被他视为“对新鲜事物保持敏感”的方式之一。

为了使团队也能保持这种“敏感”,他甚至有个颇具仪式感的倡议:团建时,唱过的歌一律不能再点。

上述的事例或许有些玩笑意味,但艾渝希望向团队传递的精神是确定的:“时刻保持活力,快速拥抱变化。”艾渝在接受36氪专访时说,这也正是光际资本应该达成的面貌:守正出奇。

2016年6月,这支由光大控股和IDG资本合作的产业并购基金正式成立,最初就将投资重点聚焦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泛娱乐和教育、消费升级和高端制造四个领域。这些隶属于“新经济”的范畴,是专长于房地产、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的光大控股此前甚少涉及的领域。而在IDG资本看来,这是他们研判后认定的近一年来的“投资风口”。

过去16个月里,光际资本以迅雷之势投入了以爱奇艺、Wish、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达令、蔚来汽车和商汤科技为代表的13个明星项目,投资总额超160亿元——其出手项目之多、下手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近日,36氪专访了光际资本的具体操盘人艾渝和翟萍。艾渝同时担任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负责近500亿资金的日常投资和管理;而翟萍则为IDG资本合伙人。36氪和他们聊了聊光际资本的创办,团队磨合以及投资策略。

以下为对话。

1+1>2

36氪:为什么会想到合力来做一支新基金?

艾渝:光大控股之前主要做房地产、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单从投资业务上来讲,我们是相对传统的PE思维,这两年在“新经济”的领域有一些错过。两三年前,我们就开始思考未来十年的机会在哪里。

在此之前,光大控股和IDG资本在很多项目上已经有了合作,彼此有过长时间的磨合。

去年,我们有一次和IDG资本碰面,一开始是说要么再合作一些大项目,但后来一合计,那还不如联合做一个基金品牌,做一些有影响力的大事。光际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36氪:双方的合作,相信是、会共有一个“借力打力”的预期,光大控股和IDG资本能给予彼此什么?

艾渝:光大控股的募资、投研、风控能力与IDG资本资本的项目筛选能力形成互补,达到1+1>2的效果。

具体来说,IDG资本在创投、尤其是TMT领域的资历和经验相当丰富,尤其擅长早期、对新经济领域有着很好的理解;而光大控股长于资金和后期管理,加上有央企背景,光控的母公司光大集团、光控旗下上市公司也都为光际资本提供资源支持。

翟萍:优势互补,行业判断,市场人脉,金融方案——这几点是我给光际资本定义的几点独特优势。

IDG资本自身其实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VC机构了,如今我们在同时深度布局各个阶段的投资,包括早期、成长期、并购,并开始围绕富有潜力的产业搭建投资和经营管理平台。

36氪:最初的设想里,光际资本会有哪些有别于其他基金的特点?

艾渝:资金的规模要足够大。我们不会投太早期的项目,主要关注点在一些有一定成熟度的项目上,我们要保证有充分的资金进入,并能在项目的投资中占主导地位。

光际资本是一个新型PE。投资标的全部聚焦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泛娱乐和教育、消费升级和高端制造四个领域,这都属于新经济的范畴,和光控以往的投资领域不同。

更重要的是,光际在捕获项目时拥有了双重竞争力:光控集团和IDG资本的资源都能用到,能为被投企业提供强大的海外资源、产业资源等,这也是我们有优势的地方。

冲突与互补

36氪:光际资本的团队有多大,怎么看项目?

艾渝:投资团队是隶属于各自的,但“中后台”是共用的,这个团队大概有二十人。

光际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包括光大控股CEO陈爽、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等7人,投资执行委员会有4个人,基本都是一家一半。所有的案子都要上会讨论,一方主推,一方防守,双方互为风控的状态。所以一个项目在光际通过了,表明已经经过了双重审核。

翟萍:光际本身的定位非常明确,有金融和科技、泛娱乐、消费升级、高科技等特定的几个投资方向。在符合这些投向的业务范畴内大家都是一起看的,两个团队会用不同的经验和视角来审视项目,再根据项目特点和阶段判断是否符合基金的投资要求,从而决定具体投资方案,比如是光际资本单独投还是与其他产业协同基金一起投。

36氪:两个团队的基因不同,有冲突吗?

艾渝:必然会有,我更习惯称之为“组织记忆”,或者是“惯性思维偏差”。IDG资本习惯于早期投资,但光大控股更擅长于看一些偏后期的项目,我们的矛盾点往往在此。但合作一定阶段以后,对彼此的风格更熟悉,默契感也是逐步加强的。

翟萍:像IDG资本这样同事磨合了十几二十年的团队,在投资决策讨论上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专业的、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投资机构出现投资意见不一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与团队的磨合时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和光大控股团队的投资决策讨论是充分且高度市场化的。

36氪:默契感的加强体现在哪里?

艾渝:差不多合作半年之后,默契感基本就非常强烈了。

比如黑眼豆豆主唱设计的耳机品牌I.am+,这个项目我们一致看好,当时想把品牌在亚太地区的运营统一给光际来控制,这很考验谈判的技巧。这场谈判中,我们和IDG资本一前一后地配合。最终,这个项目不仅谈成了,而且是超越我们和IDG资本预期的结果。

“光际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36氪:过去一年投了多少项目?

艾渝:13个,总共160亿人民币的投资。包括银联商务、爱奇艺、Wish、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达令、蔚来汽车和商汤科技等,应该说都是独角兽。不难发现,其中泛娱乐、新消费和高科技是光际投资中的重中之重。

36氪:怎么会想到去投上海电影学院?

艾渝:泛娱乐板块里,我们还投了爱奇艺,光大控股的其他基金投了一下科技(秒拍母公司)以及几部电影,我们认为电影学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上游平台。一个重要的现实是,中国真正缺的并不是演员,而是娱乐工业流水线上的各类人才,比如打光师、美工、2D转3D人才等,这也是我们对上海电影学院的未来规划。

全国以电影学院命名的院校只有两家,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是唯一能投得进去的,我们现在已经是控股股东了。投资后,我们和学院一起做了很多事,比如和纽约电影学院联合办学,还和UCLA搞了一个大师班等。

36氪:这么快的速度,动力何在?

艾渝:这也正是光大控股和IDG资本互为助力的结果,各自的势能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了。我们依托光大控股自己的平台,就已经有大量的案源,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我们做投资决策还是会很谨慎,比如对于共享概念的一些项目,我们至今没有考虑出手。

翟萍:IDG资本看投资领域更加前瞻,看项目角度更加灵活,光大控股配合集团的投资策略,确定的投资领域更加专注。总体来讲是借助双方团队的高敏感性,对市场上的优质投资机会进行及时捕捉和挖掘,更精准,覆盖率上优势更加明显。

36氪:16个月160亿的项目,这么快的手速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艾渝:光际资本的投资速度正在刹车。最开始是创业心态,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了,所以这几个月的投资速度已经在慢下来,我们希望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资产管理、行业研究、投后服务上去。


36氪企服点评

税务筹划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税务筹划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