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商业智能(BI) >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转载时间:2021.09.14(原文发布时间:2018.02.25)
18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2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icbank),36氪经授权转载。

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2017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原因在于三大终端市场:PC,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表现要优于2016年。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2017年,推动半导体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动力也在不断增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正在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动力。

具体来说,诸如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这些市场正处于上升时期,对于存储解决方案有着无与伦比的需求,而人工智能则对高性能处理器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存储器市场

2017年,存储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个半导体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存储市场增长了80.5%,而半导体市场仅仅增长了35%。同时,由于移动和服务器设备对于DRAM的需求超出了供应量,因此2017年内存价格出现了显著增加。

DRAM

2017年,作为DRAM市场的三大玩家,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受益最多。根据统计机构DRAMeXchange的数据显示,2017年DRAM市场的整体营收增长了16.2%,在2017年第三季度达到了创纪录的192亿美元。

其中,三星的DRAM业务收入增长了15.2%,达到了88亿迈远。SK海力士的DRAM业务收入增长了22.5,达到了55亿美元,美光的收入增长了21%,达到了40亿美元。

分析机构IC Insights表示,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这三大该公司在DRAM市场占据了超过95%的市场份额,也使得这些该公司在2017年半导体公司收入排行榜中位居前五位。

Gartner的首席分析师Mika Kitagawa预计,DRAM的缺货情况将会持续到2018年年底,这意味着三星在2017年和2018年都将成为收入超过英特尔的半导体的公司。

NAND

DRAMeXchange的数据显示,NAND市场的收入增长了14.3%,在2017年第三季度达到了创纪录的150亿美元。

虽然NAND的价格保持稳定,但是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NAND和SSD的需求表现强劲,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第三季度,三星,东芝和SK海力士环比分别增长了19.5%,18.1%和15.4%。

IHS负责NAND市场研究的总监Walter Coon表示,NAND市场将会在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这一段市场出现疲软和季节性的需求降低,但是3D NAND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

随着市场逐渐实现供需平衡,内存价格的上涨将不会成为常态,尤其是在供应商不断增加产能的情况下。

因为,供应商想要赚取长期利润,就必须要符合市场规律。

随着物联网市场的不断发展,内存的需求还将会出现成长。预计,内存价格在2018年将会出现适度的修正,但是并不会大幅度下滑。

美光和三星在2018年还会继续看高DRAM价格吗?

DRAM和NAND的最大区别在于,DRAM在需求是非弹性的,这也就意味着,需求并不会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即便是在DRAM价格高涨的现在,也很难限制其需求。

优势是PC和移动设备必须要使用一定数量的DRAM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使得DRAM成为了电子设备中的必需品。

因此,PC中DRAM产品的短缺和移动设备中DRAM使用量的增加,也是从2016年6月以来,DRAM持续上涨的原因之一。也进而推动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这三家公司的收入进入前五之列。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智能手机中越来越多的图形密集型应用的出现,以及数据中心等越来越多的采用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人们对内存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AMD推出的显卡和某些智能手机中采用的内存已经赶上了中端电脑,这些趋势都表明,2018年,市场对于DRAM的需求并不会衰退。

DRAMeXchange预计,2018年,全球DRAM的供应量将会增长19.6%,

而缺货情况也将会相伴相生。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DRAM供应商一直以来都遵循一种规则: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投资技术,而不是用于产能扩张。

虽然现在这些厂商都在建设新的DRAM制造工厂,但是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在2019年之前上线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这三家厂商在2018年也会保持很高的营收。

特别是,目前三星主要关注的是诸如10nm DRAM,DDR4X等高价值的产品。

2018年NAND市场会怎样?

之前我们提到,DRAM的市场需求是非弹性的,但是NAND的需求是弹性的。那么自然而然的,随着NAND价格的上涨,市场需求将会降低。

更何况,2017年NAND市场的供应短缺,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转移。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除了三星,SK海力士这些厂商之外,NAND市场的参与者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英特尔,西数和东芝都有参与到这一市场。因此也使得这一市场比DRAM市场竞争更加惨烈。

根据来自DRAMeXchange的数据显示,去年,三星,SK海力士和东芝在这一市场都出现了环比15%左右的增长。

NAND市场2018年展望

对于2018年的NAND市场,分析师的预测并不完全相同。

一些人认为,2018年,NAND市场将会走向平衡,一些人则认为,2018年这一市场将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出现这种担忧的原因在于,很多供应商都在大规模生产64层或者72层NAND的方式来扩大产能。

DRAMeXchange预计2018年,NAND的产能将会增长43%,而市场需求仅增长38%,显然,这会造成供过于求,进而可能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价格下跌。

目前,在市场上甚至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在2018年第一季度,美光的NAND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3%,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不过这一确实对于三星的影响就会小很多,因为三星在3D NAND方面拥有很大的技术优势,不过依然不排除在未来面临来自美光的竞争压力。

美光,2017年的盈利里程碑

像三星一样,2017年,美光的营收也因为内存市场的影响创下了新高。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具体来看,连续六个季度以来,美光的财务报告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2017年11月结束的美光2018财年第一财季的报告中显示,美光的营收增长了11%,达到68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63亿美元。

驱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是DRAM市场需求的强劲,英伟达显卡的销量稳定增长,以及数据中心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美光在数据中心所使用的SSD产品方面也贡献了创纪录的财务表现。

进入2018年之后,很多分析师都在预测未来内存市场的走向。

很多人认为,随着供应商供货的增多,消费者的需求被满足,这一增长势头将会放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之前所说,由于2018年新建的产能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来攀升,内存价格在短期内还是会保持在高位。

更何况,任何市场的衰退都不会出现断崖式的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在2018年,人工智能和更多物联网产品的出现,将会进一步扩大内存的消费级市场。比如,我们已经看到英伟达的显卡,特斯拉的汽车都多内存提出了很大的需求。

分析师认为,这些都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光营收的增长,以汽车市场来说,车用内存是一种专用的内存,其价格也会更高。

随着汽车,数据中心等细分市场的发展,分析师相信美光将会在这些市场持续增长。

2018年的美光又将如何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DRAM市场是一个非弹性需求的市场,2018年,DRAM市场依然会保持增长。而美光作为这一市场中走在前列的投资者,也在推进下一代新技术。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2018财年第一季度,美光的1X DRAM已经实现了比较成熟的量产,预计将会在2018年年底超过上一代的20nm。

不过由于新技术的投入,美光表示,今年美光在DRAM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会低于市场的平均值。

另一方面,在2018年的CES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DDR5技术的一些端倪,虽然这一产品在2020年之前都很难实现商用,但是相对于其上一代产品来说,将会消耗更低的功率。

在NAND产品方面,美光预计将会在2018财年的下半年推出第二代64层3D NAND产品,并在2018年下半年实现第三代3D NAND产品的试生产。虽然美光并没有透露其第三代3D NAND产品的细节,但是要知道,三星的第三代3D NAND产品是72层的。

美光认为,其NAND产品的增长速度将会比市场平均的增长速度高出50%。

从以上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到,美光一直在DRAM和NAND两个产品方面进行持续的投入和产品更新。

英伟达与半导体行业趋势

在2017年一月份举行的产业峰会上,曾有观点表示,物联网,自动驾驶,5G,AR/VR和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将会在2025年带来大概300亿美元的市场。

除了5G之外,英伟达很早就关注以上其他几点技术趋势。事实上,其生产的GPU目前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而英伟达还在研究GPU在物联网尤其是工业物联网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Jon Peddie Research公司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详细的分析了GPU在不同终端平台的应用情况。从上图中我们能够看到,移动设备和电脑依然是GPU最大的应用市场。

目前,英伟达,AMD和英特尔是三家最主要的GPU供应商。其中,英特尔出货量占到整体市场的68%到70%,但是其提供的GPU主要都是集成在PC使用的处理器上的。

而英伟达提供的GPU则是独立的GPU,占到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独立的GPU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图形性能,而英特尔的GPU只能进行相对简单的图形处理。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英伟达将其独立GPU广泛应用到除了PC市场之外的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物联网和工业等多个细分市场。

有很多分析师认为,现在的英伟达正处在第四次技术转移的风口浪尖,有很多发展的可能,甚至将其比喻为十年前的苹果。

在过去的2017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电子竞技这些领域助推英伟达的营收节节攀升。这些增长点在2018年都将会继续,同时,自动驾驶这一新的增长点也可能会爆发。

可以说,2017年的英伟达是不可战胜的,而2018年也有着很多竞争。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在过去的三年,英伟达的营收增长了一倍多,从2015年的47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财年的97亿美元。这一增长也是的英伟达进入了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的行列。

此外,英伟达强大的增长动力还来自于数据中心,英伟达在这一市场,在过去的六个季度中也出现了三位数的增长,此外,英伟达还见证了电子竞技的日益普及。电子竞技领域需要更好的独立显卡来提供更高的性能,这一趋势也是的英伟达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更具细分化的产品。

英伟达最新推出的 Volta GPU架构,受到了客户的强烈反应,这一产品也促进了GPU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收入,2018年,英伟达在这一市场的营收达到了20%。

2018年,英伟达将会继续保持增长,但是由于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增长速度会方面。

目前来看,英伟达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英特尔,该公司正在与AMD寻求合作,以图进入独立GPU市场。

此外,英特尔的处理器还被谷歌应用到自动驾驶汽车当中。

不过,对于英伟达来说,值得高兴的是,在2018年,我们将会看到搭载英伟达产品的汽车登台亮相,而英伟达还将推出自己的汽车平台,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2018年,PC市场将如何影响半导体公司

从上文中,我们能够看到,无论是美光还是英伟达,PC市场在其营收中依然占据着不小的比重。英特尔和AMD在这两大市场也都占据着不小的份额。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个人电脑市场来说,2017年是个不错的一年,在这一年,PC市场销量的下滑速度终于放缓了。尽管传统的台式机市场依然下滑,但是笔记本电脑和游戏电脑的销量增长很快。虽然来自Gartner 和IDC对电脑市场的预测不尽相同,但是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对于2017年,Gartner预计全球PC的出货量相比上一年将会下降3.2%,达到4亿2500万台。而IDC给出的数据则是下降2.7%,达到4亿2300万台。

IDC表示,尽管内存缺货,但是传统电脑市场的表现已经超过了预期。而2018年的情况将会更好。

Gartner预计2018年,PC市场的出货量将会增长0.8%,达到4亿2600万台,而IDC则认为PC市场还会继续下滑,同比下降4%,达到4亿600万台。

AMD 2018年能否维持增长

提到GPU,我们就不得不提到AMD。

作为英特尔在CPU领域,英伟达在GPU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AMD在过去两年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整理AMD 2016年第一季度到最新的财季可以发现,其实AMD从2016年的第二季度开始已经是业绩持续增长,营业额更是一路高歌。而在利润方面,虽然2016年公司巨亏1.09亿美元,但是到了2017年公司开始转亏为盈。

就产品而言,AMD近两年频繁发布各种新产品,消费端,不仅有AMD锐龙3系、5系、7系,同时还涵盖高端Threadripper处理器,牢牢地把握着各个不同消费群的需求。而显卡方面,推出了“Vega”,专注于AI、游戏设计和可视化等新领域。在服务器市场,发布EPYC,回归数据中心市场;还推出了锐龙移动版处理器。

AMD预计其2017财年收入增长22.5% ~ 52亿美元,而分析师预计这家芯片制造商2017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3%。不过,分析师预计,这一增长势头将在2018财年放缓至12.5%。

2017年12月,AMD与英特尔合作,为后者的游戏移动PC平台提供独立GPU。这种合作关系可能会增加英特尔在PC处理器市场上的收入。通过将其GPU与英特尔的处理器相结合,AMD可以很容易地提高GPU的市场份额,并与NVIDIA竞争。

在2018年,AMD也计划推出很多新的产品,那么AMD真的能够在2018年与英特尔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吗?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2017年对于AMD来说,是非常繁忙的一年。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科技盛会CES上,AMD推出了多款重量级产品,而且宣布大幅降价计划。高端Ryzen 7 1800X降价幅度达到40%。大幅降价叠加英特尔处理器出现漏洞事件,综合提升了公司Ryzen及Threadripper芯片与英特尔同类芯片的竞争力,有利于未来抢夺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样是在CES上,AMD的CEO苏姿丰博士提到,Ryzen产品提供了可媲美英特尔酷睿i5-8400处理器和英伟达GT 1030显卡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它的价格要便宜120美元。这将是那些希望省钱但又不愿意牺牲计算能力的消费者的福音。

AMD在一个双寡头市场中运作,其目标不是通过推出最先进的技术来超越竞争对手,而是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便宜的选择,并帮助其赢得市场份额。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在2017,AMD的代工伙伴宣布了12纳米的技术节点。所以,AMD可能会提升其Ryzen系列从12纳米节点到7纳米。

目前AMD已经提供了12nm升级版的Ryzen台式机处理器样品,这是在去年发布的,当时采用的是14nm制程工艺。该芯片将从4月开始投入生产,采用Globalfoundries在去年公布的升级制程工艺。与此同时,Ryzen 2设计也已经完成,但是AMD并没有给出内部或者出货日期的细节。

AMD的首款7nm GPU将是其Vega设计的一个版本,瞄准了机器学习。AMD在GPU方面将追赶竞争对手Nvidia,后者在2017年推出Volta之后主导着这个新兴的领域,Volta也成为其带有专门针对机器学习硬件的首款芯片。

为什么2017年对于英特尔很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看英特尔。

虽然,2017年,三星凭借存储超越英特尔坐上了第一的宝座,但是英特尔并没有坐以待毙。

它正在努力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抓住其他几个市场:物联网,5G,AR/VR和人工智能。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在收购了Altera之后,由于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方面的强劲增长,英特尔2017年的营收相对于2016年来说,预计将增长4.4%。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世界走向智能化和物联网,英特尔在它认为互惠互利的领域,正在与它的竞争对手进行合作。

除了之前提到的与AMD进行的合作之外,英特尔还宣布了几项汽车方面和5G方面的技术合作。

英特尔目前正在从以PC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进行转型。2016和2017,英特尔的公司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8在公司的战略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变化。

华尔街分析师预计英特尔2018财年营收同比增长3%,达到638亿美元。然而,这种增长估计是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并且会随着不断变化的增长趋势而有所变化。

英特尔目前提供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苹果的iPhone手机提供调制解调器。该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CDMA调制解调器,并预计在2018年为iPhone提供CDMA调制解调器。

英特尔也在5G竞争中与高通竞争。两家公司都在2017推出了他们的5G调制解调器。

此外,英特尔正在与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合作进行自动驾驶项目的开发,该公司一直致力于自动加徽,也拥有最先进的AI(人工智能)技术。

英特尔在2018会有怎样的发展

除了新的市场,英特尔还可以在PC市场上继续增长。

2018可以看到期待已久的10纳米节点的推出,这将使英特尔成为领先的技术提供商。

英特尔在CES 2017上演示了10纳米Cannon Lake桌面处理器的性能,但没有透露关于10纳米节点的信息。事实上,英特尔在2017年底借推出了14纳米的第八代Coffee Lake处理器。

现在,英特尔已经改变了其产品路线图,将节点的过渡变得更长。

按照英特尔最初的计划,在完成向新节点的转换时不再在老节点上生产产品。然而,2018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两个节点共存。

2018年底,英特尔可能会推出10纳米的第九代Cannon Lake或Ice Lake CPU,它们将与14纳米Coffee Lake CPU共存。

如果英特尔进一步推迟其10纳米的推出,将会失去其技术优势。

英特尔的人工智能创新

在全球PC出货量连年下滑的大背景之下,作为PC行业的领军者,英特尔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致力推动传统PC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积极开拓、多方合作,逐步确定了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精准医疗、5G等发力方向。

这些新的业务范围里,英特尔最有可能凭借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实现芯片业务能力提升。

聚焦自动驾驶领域,2017 年 3 月 13 日,英特尔宣布以 15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以色列公司 Mobileye。在自动驾驶这种更细分的、基于核心技术的汽车市场,Mobileye的算法和数据就很有可能成为垄断市场的巨擎。有数据表示,Mobileye 的技术几乎渗透进了主流汽车厂,特斯拉、BMW、通用、沃尔沃以及福特等汽车厂商都使用了 Mobileye 的产品。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英特尔在2017年8月份斥资3.5亿美元收购深度学习企业Nervana Systems,这一举动被视为英特尔人工智能战略的催化剂。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性能瓶颈突破以及技术大众化,英特尔建立了包括谷歌等巨头公司在内的联盟,同时与全球机构合作提供开发者培训课程,从而构建涉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培训、应用优化等生态。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芯片巨头的2018充满不确定性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商业智能(BI)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商业智能(BI)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