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你了解知识产权的范畴吗? >

你了解知识产权的范畴吗?

36氪企服点评小编
2021-04-21 18:55
232次阅读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你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但是,并非自己所有的发明都能得到知识产权保护,获得保护的价值只有在其所属范围内才能确定。许多人对知识产权的范畴很好奇,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你了解知识产权的范畴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知识产权的范畴,一起来看看吧。

你了解知识产权的范畴吗?你了解知识产权的范畴吗?

   知识产权是不断扩张的开放体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仅使知识产权传统权利类型的内涵不断丰富,而且使知识产权的外延不断拓展。根据trips协定、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等国际公约和我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国内立法。

一、知识产权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著作权

2、专利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3、商标权,即商标注册人或权利继受人在法定期限内对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4、商业秘密权,即民事主体对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5、植物新品种权,即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享有的专有权。

7、商号权,即商事主体对商号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知识产权的种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划分标准,国际法和国内法是划分的根据。

二、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也称"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

   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一词是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

   2020年5月27日,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0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 。

   根据国内法的分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章第3节第94~97条界定,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或版权)(第94条)、专利权(第95条)、商标专用权(第96条)、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第97条)。由于发现本身不能在工农业生产中直接应用,即不具有财产性质,许多国家不把它作为版权与有关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类别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分为工业产权和著作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禁止不正当竞争权。工业产权(industryproperty)作为一种动产,有企业形态的产权涵义。但又是一种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具有知识形态的含义。工业(industry)应作广义的理解,它本身就包括农业、工业、采掘业、商业等所有的产业部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称为知识产权三大支柱。地理标志、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产权有待国内法加以保护。

广义的知识产权分类也就是根据国际法的分类,主要是根据wipo《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根据《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规定,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如下8类:

a.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

b.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

c.关于人们在一切领域中发明的权利。

d.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

e.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

f.关于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和标记权利。

g.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h.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里一切其他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主要范围是什么?可以先看一下申请知识产权的范围,还可以了解一下知识产权申请的步骤等,避免在申请时出错。面对知识产权的范围或者是遇到知识产权纠纷要处理它,在无法解决时应主动向律师求助。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知识产权的范畴是什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免责声明]

文章标题: 你了解知识产权的范畴吗?

文章内容为网站编辑整理发布,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沟通。发送邮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