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新苏州制造”是怎样炼成的? >

“新苏州制造”是怎样炼成的?

转载时间:2021.09.30(原文发布时间:2020.12.02)
8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8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华日报财经,原文标题《长江以南百公里,这里才是中国最具战略眼光的新制造之城》,记者 吴澄然,36氪经授权发布。

即便苏州不是省会城市,不是一线城市,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甚至还没有机场(规划中),但都无法掩盖其“最强地级市”的醒目标签。

承接魔都工业溢出30年后,去年这座江南古城的GDP排位已直冲全国第六。而今年上半年苏州的工业产值更是高达15467亿元,赶超上海,并登顶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这份成绩单公布后不久,中国科学院与苏州携手建立的“姑苏实验室”重磅揭幕,将在高端新材料领域集中发力;与此同时,苏州召开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指出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并鲜明地提出,未来要成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市”。

这次大会,也将苏州近期一系列繁纷复杂的重要布局,定义为“新苏州制造”。

“世界工厂”的转型

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大市,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步伐,苏州在71年间建成了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工业体系。目前,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拥有35个工业大类、166个工业中类、486个工业小类,已经形成了以电子、化工、钢铁、电气机械、装备制造、纺织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同时,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不断深入,苏州凭借要素禀赋和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以2015年数据为例:外企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480亿美元,占苏州加工贸易总额96.3%,且外企加工贸易占比为69.7%,一般贸易占比25.1%。从任何角度来说,正是制造业,撑起了这座城市的经济荣耀。

但过往几年,“世界工厂”似乎成为了一个充满争议性的称谓。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难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大部分产品仍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这极易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苏州的困境。

2009年,耐克将位于太仓的鞋类生产业务,转移至其位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工厂。此后的许多年内,三星的代工厂普光电子、诺基亚苏州工厂、全球最大硬盘制造商希捷等诸多外资企业撤离,连带当地代工厂大量倒闭。

效率至上、规模优先的代工厂们虽然曾为苏州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长期从事OEM业务,代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一旦订单减少,抗风险能力也将大大下降。

而即便有着“创新中心”之称、一直在被苏州对标学习的深圳,也在为大量制造企业的“出走”担心。据当地媒体报道,近年来,在深圳高层的头脑里,始终绷着一根弦:香港为什么被新加坡超过?制造业的空心化是很大的原因。

早在2017年,深圳市政协一份长达43万的字的报告表明,深圳制造业在外迁。其中特别提到一个新现象是,外迁的制造业中大多数是先进制造业,透露出产业空心化的隐忧。

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在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于是,便是即便发达如美国者,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也在高举高打地推进国家“再工业化”战略。

人生有年轮,城市有节奏。尊重发展阶段,对于城市产业战略来说至关重要。

高端装备制造的走向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进军曾指出,苏州的发展已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尤其要树立一个差异化、小众化和个性化的工业思维。

“新苏州制造”的重点,即在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良性融合发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

这也为苏州制造带去了双重考验:一方面是新概念、新科技层出不穷,新课题、新产品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已经涉足的领域向内渗透不足,大量短板甚至空白尚待填补,一些关键材料、元器件和设备常常在与老牌工业强国的博弈中被掐住七寸。

去年12月,苏州市政府召开全市智能制造推进大会,谋划推动苏州市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着力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自主可控四字的分量,在装备制造领域率先体现。在今年4月发布的《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具体目标的第一项,就是实现关键技术装备的进一步突破。与此同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被列入苏州市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

日前,国内易拉罐设备生产龙头,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6.06亿元,同比增加6.15%;总资产22.65亿元,同比增加19.35%。两项主要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2014年以来,公司以精密制造技术为依托,凭借在易拉罐(盖)高速生产线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客户优势,研发并实现销售易拉罐生产设备。据公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公司在国内易拉盖设备市占率超过70%,欧洲市占率在10%左右,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此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

此外,斯莱克在业务领域全面开花,打通全价值全流程产业链,布局易拉盖高速生产设备及系统改造、易拉罐高速生产设备及系统改造、智能检测设备、数码印罐迷你线、易拉罐/盖高速生产设备零备件、光伏发电。并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正猛之时,向电池壳业务等其他业务延伸。

斯莱克的生长,是苏州装备制造业从幕后走到台前,掌握自主可控技术的同时,驱动国产装备入局全球高端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下一步,“新苏州制造”则希望通过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基于新兴科技、业态的服务,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

这是一个新的趋势,叩开的将是一个新的纪元。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

苏州是如何理解生产性服务业的?

《扬子晚报》曾发表解读文章称,苏州鼓励制造业企业把具有行业前景和雄厚基础的服务类业务分离出来,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文章特别提及,耐克近年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只生产最关键的气垫系统,产值年递增率高达20%。

今年4月,《关于优化提升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发布,重点在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商务服务等九大领域提升优化。

在填补技术空白与短板之后,斯莱克正试图通过改进生产经营方式,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进一步融合。

C2M是公司近年来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这一基于新型工业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打通了消费者和工厂的链接通道,改善了效率和渠道等关键商业价值。

2019年底,斯莱克自主研发第一条迷你数码印罐自动生产线,正式交付至全球最大的易拉罐生产商——美国波尔公司。该产线的运行速度为每分钟50-200罐,且印罐技术图片分辨率可达600DPI(DPI值越高,表明打印精度越高),兼具图像质量高、环境污染小、可连续生产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

通过C2M模式,公司已完成向“乔家大院”“江南味稻”等公司提供小批量、定制化的数码印罐产品。后续还将通过线上直播、微信商城等引流及转化渠道,进一步拓展一罐一印的数码印罐业务。

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苏州市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出,要实现在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功能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进行合作,谋共同发展。

一种直接的做法是,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和价值链条,让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先进制造业提供服务。

前不久,斯莱克与阿里系蚂蚁区块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在苏州姑苏区设立“苏州蚁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双方将基于蚂蚁区块链提供的全产业链及合作所需的SaaS服务,深化在“区块链+保真链+一罐一码、一罐一图”、“区块链+实体区块链标签”等领域合作,为C2M模式下的产品防伪溯源打造安全防护生态与优质解决方案。 

这也正是苏州城市辐射力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突破“天花板”的一例直观展现。

结语

事实上,漫步在苏州工业的“森林”里,这样的“巨人”与“精灵”还有许多。吴江冒出了了不起的恒力与亨通;工业园区的信达生物自主开发出了首个国产“抗癌神药”;昆山的维信诺主导制定了的全球首个OLED柔性显示国际标准……无论是顺应客户需求还是市场趋势,无论是增强集聚能力还是带动幅度,他们都正以埋头奋斗的姿态,低调而智慧地生长,努力在各自的行业里领军发光。

早先在一篇关于苏州的深度观察稿里,新华社曾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来形容静水深流的苏州经济,并且写下如此断言——“苏州一些企业正处在迸发的前夜,马上就可以和世界最先进的并跑。”

对于以斯莱克为代表的苏州装备制造业来说,这句话似乎已经得到了验证。而累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温度和营养,2021年的第一束阳光,也即将照进“新苏州制造”的广阔森林。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新苏州制造”是怎样炼成的?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