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调研问卷 > 智能监测+人工分析,泰控心仪在可穿戴心电监测领域首家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

智能监测+人工分析,泰控心仪在可穿戴心电监测领域首家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转载时间:2021.05.27(原文发布时间:2015.11.27)
44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448次

36氪在报道心书心电仪的时候提到,泰控心仪也是一款有类似功能的监测心电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过,在这一大批同类产品中,泰控心仪是首家获得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家用可穿戴式单道心电记录仪。(为方便理解,以下均称“泰控心电仪”)

采访之前,36氪提前体验到了其硬件和APP:

泰控心电仪的硬件是一款由两电极相连的产品,有玫红、浅蓝和淡绿三种颜色。36氪本次体验的是玫红色。心电仪的配件包括两个电极贴以及用于充电的充电底座、USB线和插头。

Image title

(泰控心电仪硬件产品图)

将心电仪和电极贴扣上,然后撕开电极贴有粘性的一面,贴在左胸大肌上方(左锁骨右端至乳头连线)呈45°左右的位置,打开心电仪的开关,绿灯亮起来,硬件设备就处于工作状态了。这时再打开手机蓝牙,点开手机安装好的“心仪APP”,就可以搜索并关联硬件了。

在心仪APP上,可以选择30秒的快速自测,或者手动测量。测量完会陆续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心电数据以及医师分析。不过,从36氪体验来看,这些参数结果比较简单,包括平均心率、室性/室上性早搏次数以及心律是怎样的,是否出现明显心律失常。

心仪APP上还有一个医师答疑的功能:用户提问-填写调查问卷-提交问卷-医生根据问题、调查问卷以及心电图来回复用户提问。

Image title

(心仪APP安卓版体验截图)

泰控心仪董事长吴伟介绍,泰控心仪与其他同类竞品的核心竞争优势便在于,除了云端数据分析,3秒内生成心脏检测报告,平台还有专业医生对本次测量结果进行人工分析,形成医师分析。虽然目前还不能形成一对一的直接医患沟通,但后期会加入和完善这个功能。他透露,公司在北京地区已经签了33家公立医院和270多名心血管领域的医师。其中,24家都是三甲医院,副高(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师在90%左右。

目前,在泰控心仪后台为用户进行数据分析的医生有20位,实行24小时三班倒的机制。当设备监测到的用户数据呈现心律异常,将对用户的身体产生威胁的时候,医生会立即打电话通知用户,提醒及时就医。吴伟预计,当后台接受的用户数据达到100万份量级以上的时候,会使用机器算法分析。这个算法现在也在研究和开发当中。

泰控心仪于2015年10月22号预热上市,主要通过京东和淘宝旗舰店以及微信商城销售,线下渠道也在谈合作当中。目前已销售出1300多台泰控心仪的硬件,心仪APP的注册用户有1600多人,后台收到的心电图分析数据有15000多份。

另外,吴伟介绍,医疗器械在研发之后和上市之前需要经过这样一些流程:3个月的企业标准审核、3~6月的器械检验、2~3个月的临床试验、数百项的体系考核(目前已经达350多项)以及产品注册证申领。泰控心仪于2014年5月立项,经过一年多的研发,于2015年5月成为全国首款获得CFDA认证的可穿戴式单道心电图机。

能在同类产品中最先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吴伟认为主要在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公司具备创新企业的条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前不久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二,泰控心仪和电极贴在申请注册证之前都获得了国家专利。泰控心仪是团队的研发成果,而电极贴则是他个人的研发成果。不过这个专利证书还需在2~3年才能正式发放。

“现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功能各异,其中不乏好的、中等的、以及吹嘘的。但我认为,它们一定要符合未来的发展潮流。一是,好用、便捷。二是,数据一定要有用。好用说的是模式问题,而数据有用就是科研攻关的问题了。”吴伟说,目前泰控心仪对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能达到91.67%,而12导的holter都没有超过62%。

之所以在心律失常检测率高达91.67%的基础上,泰控心仪还加入了人工分析的环节,吴伟表示,电子设备出数据很容易,但能不能准确才是关键。“健康数据事关人命,所以我们一直追求的是精益求精。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严谨性,还是对用户负责。说不准还能救人性命呢。”

据悉,泰控心仪隶属的北京东方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2751万元,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注于医疗进家庭服务领域,并集研发、生产(主要是OEM代工生产)、销售、服务平台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公司附近拥有一个600平米的工厂,有12名工人。公司总员工数100多。吴伟还透露,公司在2015年8月完成了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36氪企服点评

调研问卷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调研问卷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