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如果Magic是下一代Google,国内最早的这批玩家谁会胜出? >

如果Magic是下一代Google,国内最早的这批玩家谁会胜出?

转载时间:2022.09.27(原文发布时间:2015.07.01)
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次

凡是看过电影《Her》的人,估计都想拥有一位强大的人工智能助理“萨曼莎”,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让她来帮忙进行高效打理,包括邮件查收、日程管理提醒、歌曲推荐、订餐、挑选购买礼物,甚至她还可以和你交流讨论出主意进行心理疏导,以及,谈恋爱。

这应该就是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具象化表现之一,当然,钢铁侠中的AI管家“贾维斯”也是一种。

这就是为什么初创项目Magic可以在今年3月的YC DEMO DAY中一窜而红并在两天后就拿到红杉领投的1200万美元A轮融资的原因,它的背后是AI(人工智能)无穷的想象空间,以及下一个可以比拟“Google”的“个性化服务”平台级入口。

Magic在硅谷大火了以后,国内创业圈中“Magic”玩家也从最开始的寥寥无几一下涌入了多个竞争者。虽然各家模式在中国本土会稍有调整和变化,但终极目标还是希望成为最懂用户的“私人助理”,帮助用户极大优化便利生活中各个方面。

神猪:万能的人工客服

“神猪”创建于去年7月,是Magic出现之前就在国内探索“Magic”模式的早期试水者。神猪app 界面和Magic很相似,类似短信的聊天界面,支持文字和语音,只要把你的需求告诉客服,它就可以帮你完成。神猪提供的服务既可以是标准化的,比如叫快递、预约干洗、订餐位、点外卖、预定车票机票、预约挂号、购买演出票等,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比如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类咨询建议。

Image title

神猪的服务现在全部由“人工客服”提供,服务免费,覆盖全国,实现7×24小时在线。内测一个月有一万多用户,真实成交几千单,客单价平均在30多元。每位客服现在每天完成50-70单。创始人叶晨曦介绍说,较长一段时间内神猪都不考虑用系统和算法而是依靠人工客服,年底客服团队会到1000多人。如果是8000万的活跃用户,按目前来算需要150万的客服团队。未来会考虑系统与人工相结合,通过智能、一键服务和反向提醒,可以将效率提升60%以上,让客服可以每天处理200单。

叶晨曦说,神猪不会在微信的公众号上提供服务,在平台上做平台不现实,虽然短期内可以很快发展起来,但一旦做大了就很容易被掐死。

美位网:高端人群的私人管家服务

美位网是36氪今年4月报道的一家初创公司,2012年开始策划,2013年上线,在国内属于非常早期探索“Magic”模式的公司。

美位定位中高端消费群体,提供从策划到执行的一站式个性化服务,比如策划晚宴,组织游艇派对,筹办私人飞机试驾体验等。此外,美位的服务还涉及高端餐厅预定、高端酒店会所预定、夜店预定、礼品赠送、蛋糕鲜花红酒预定、活动策划、乐队演出、外烩服务、租车服务、游艇以及私人飞机租赁服务等。

美位提供的服务绝大多数都是非标准化的,依靠自身的人力运营,重线下执行,目前只在上海地区开展。美位的现有注册用户数大概10万多,月活在一两万,平均客单价在500多。从4月到现在美位的用户重复使用率增长了5%,用户需求以餐厅预定和活动策划居多,现已实现自我造血,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如意如意:要在未来完全实现AI服务

“如意如意”目前是36氪氪空间第四期孵化项目,团队3月底开始筹划,产品于5月5号正式在微信上线(公众号“如意如意”)。

和Magic有所不同的是,“如意如意”从一开始上线时就向用户明确了服务领域:信息咨询+标准化消费类服务,包括订咖啡、订外卖、订车票、订鲜花蛋糕、订酒店、买零食水果等,推出了28分钟闪购药品和一小时快送服务。“如意如意”上线一个多月关注用户数将近2000,共接到近300单(平台上微信支付),最高客单价300多元。服务覆盖全国,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

在执行层面,“如意如意”团队希望未来所有的订单服务都能够用机器自动完成,真正实现AI的方式。因此,他们专门建立了智能问答系统(类似微软小冰),并给每个用户建立profile从而让机器实现个性化推荐。目前刚开始做时人工客服的工作更多一些,但团队希望在以后机器能逐步覆盖与用户90%以上的聊天,机器无法回答的问题再转给人工客服解决,然后对此问题进行标注再反馈给机器进行完善。

Image title

创始人齐坡说,机器学习和词库积累需要过程,他们会一个个模块进行深度打磨,让机器从和用户聊天到通过API对接O2O下单完全实现自动化,让服务更高效,不需要人工干预。团队打算在初期阶段先不扩品类,侧重引导和优化标准化服务需求,比如实现订咖啡的完全自动化。而对于机器问答无法搞定的,或者目前市面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服务(比如打车),“如意如意”这边暂时先不提供。

应应:技术智能+众包客服

“应应”团队的前身是做“引力波”,一款通过数据挖掘进行个性化推荐的职业社交应用。“引力波”项目于今年5月中下旬被停止后,团队转身开始投入“应应”的开发,花了十几天时间进行准备,于6月16号正式在微信上线(公众号“应应”)。

目前,在“应应”上的交流大多数由“陪聊机器人”完成,涉及需求下单、完成服务流程、部分非标准化服务咨询以及服务筛选会转接到人工客服。创始人吴恒魁介绍说,现在“应应”依赖机器人处理闲聊问题,然后用技术将对话内容进行智能识别,将真实需求抽出后交给后台系统处理,对于非标信息进行人工客服的介入。

未来“应应”希望搭建起一个含有技术基因的开放式平台,与别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合作和数据打通,并在以后通过“众包客服”的方式,把用户个性化需求分派给专业领域的兼职客服来完成。也就是说,在未来用户的任何一个具体需求都可以及时匹配到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或人那里,“应应”只负责“连接”。

Image title

上线两周时间,“应应”的关注用户数达到了6800多人,平台上微信支付的客单数达到了近380单,机器和人工客服处理占比为3:7。

魔镜在线:垂直化购物类的Magic

针对“剁手党”经常头疼的选择困难症,“魔镜在线”团队提供了类似Magic的解决方案:你只要在app或公众号“魔镜在线”上告诉客服你想买什么,比如衣服、鞋、包包、墨镜等,以及一些大致要求(比如价格颜色),客服就会为你进行推荐。你也可以直接发送货品图片,客服会快速帮你寻找同款。

“魔镜在线”团队今年5月正式开始项目运作,5月底推出微信公众号,6月19日上线app,现有用户4000多人。目前“魔镜在线”只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商品推荐,类似导购,用户确定款式后会直接给链接,随后可跳转到天猫、淘宝、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上进行购买,“魔镜在线”本身不提供支付。

现阶段“魔镜在线”主要依靠人工客服提供推荐服务,并通过建立商品内容库和用户数据库,方便客服快速查找相关商品信息,以及根据用户偏好进行高效精准的个性化推荐。联合创始人王许川介绍,“魔镜在线”第二版预计在7月底上线,新版将加入“品牌订阅”和“海淘”功能。关于“海淘”,团队会以海外官网和电商自营商品为主,向用户提供“一键购买”,支付可以在“魔镜在线”内完成,线下物流渠道完全由团队搞定。

当然,以后全部依赖自己的人工客服并不现实。王许川说,“魔镜在线” 以后会朝着Operator的方式延伸,接入更多的商家和第三方客服,并增加更多生活消费类需求服务。

Image title

除了以上五种不同“血型”的Magic公司,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微信公众号“助理来也”、“小飞人”、“神机秘”(seamii)以及app“悠悠小秘”等好些“私人助理式”服务工具。在中国,无论Magic“落地”的表现形式如何,可能都需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考量:

  • 人工 VS. 机器

Magic大火是因为有AI的想象空间,但目前AI技术还远未达到“萨曼莎”或者“贾维斯”的程度。微软小冰或苹果Siri在进行问答时的确很有趣,但真正走到“生活助理”这一步还有差距。

在现阶段,毫无疑问人工客服相比于机器在用户需求定位、方案筛选、即时反应方面更好更高效,但一旦用户数量庞大后,几十万的人工客服大军肯定不现实,无论是企业成本还是管理方面都会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客服专业水平也会决定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众包客服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在服务反馈的即时性和服务质量方面较难把控。相比而言,标准化消费类商品和服务使用机器智能手段越往后发展会越高效,尤其伴随着AI技术的成熟,在以后这种模式的发展会呈现指数型增长曲线,但曲线中的上升“拐点”在哪里,有赖于技术有多智能。

另外,有关非标准化服务提供,机器目前还无法完成。要真正实现“私人助理”管家式服务的概念,AI技术需要足以达到“人”的高度。因此现阶段这块服务有赖于人工手段去实现,需要注重线下执行才能带给用户较好的体验。而一旦“重线下”,也就意味着体量、服务提供和发展速度不会那么快,这又是一个trade off。

  • 资源之争

Magic模式其实很简单,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创业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做。前期基本都是在拼发展速度、拼用户数、拼营销能力,还有服务的高效程度。当大多数此类产品越来越趋同服务时,用户体验就是竞争核心,一旦出现服务不好的情况,用户就会迅速转到别的平台上。标准化服务相比于非标服务而言,很难建立用户忠诚度。

那么,中国的Magic团队如何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资源是关键。

这里的资源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既可以是资本,可以是技术,也可以是专业人才支持或者巨头支持,还有各种服务类对接资源等等。如果Magic领域也出现了类似打车市场的“烧钱大战”,至少拥有这些强资源的团队不会在这场战役中迅速被灭掉。

神猪CEO叶晨曦的一个描述我很赞同,他说以后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作战”,肯定是“打群架”的方式,是一堆联盟和另一堆联盟之间的PK。因此,只有拥有了丰厚资源,才能更加优化产品,才能带给用户更多的“利益”和更好的体验。

  • 盈利问题

目前好像除了“美位”以外,绝大多数的Magic玩家都没有太考虑“赚钱”的事情,都希望把用户基数做大。现阶段主要依靠投资进行输血,短期内还不具备自造血能力。

有关未来的盈利方向,画面还是很美好的:除了导流返利、服务返佣、专业化服务付费外,基于庞大的用户数据库,“Magic”模式团队可以比淘宝京东更精确掌握用户的个人信息、日常消费情况、消费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精确广告营销(此时的广告已成为有效信息推送),可以进行个人消费信贷,可以随时了解社会消费大趋势以进行更“聪明”的投资布局等等。总之,有了用户大数据,就有了很多种变现的方式和可能。

然而,首先你需要活到可以看到美好画面的那一天。中国的“Magic”发展还处于偏早期,巨头还在观望,资本或许看好大方向,但具体到哪一家会胜出还并不明朗。没有自造血能力,外部的投资无法给创业团队带来长久的“无忧”。因此,项目“盈利问题”是需要好好考虑的一环。美国的Magic在最开始推出服务时都会对每笔交易加收服务费,而在中国,当大家都心安理得地用惯了各种免费服务时,对用户征收服务费无异于将用户拱手送给竞争对手(美位网是个例外,定位高端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收费具有合理性和可实践性)。

除了依赖“以后”,中国的Magic团队可能还要探索当下如何实现可保障团队向前发展的“稳定”现金来源,当然,能够不断拉来投资的牛B团队可忽略此条。

啰啰嗦嗦一大堆,核心还是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无论以后哪一种中国的Magic模式胜出,至少目前来看,2015年注定是中国各路Magic玩家拼搏厮杀的元年。而对于最终受益群体——广大用户而言,中国平民化的“私人助理”时代才刚刚开启,好戏还在后面。

如果你对Magic模式感兴趣,或者你也是中国Magic模式的践行者,欢迎与我交流,邮箱renjiaojie@36kr.com。另外,欢迎关注36氪技术新硬件主题微信公号Sensor,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搜索realsensor即可到达。

最后,欢迎点击36氪 NEXT 「中国版 magic」产品集 ,查看 magic 模式在国内的更多产品。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如果Magic是下一代Google,国内最早的这批玩家谁会胜出?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