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转载时间:2022.02.01(原文发布时间:2019.06.10)
16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66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 北辰,36氪经授权发布。

小高只是千千万万个渴望自我提升的人之一。

她最近参加了一个早起打卡群,每天早晨6点半起。

起是起来了,可是白天哈欠连连,精神不振,效率奇低,整天只想着回家补觉……

“早起毁一天”的情况,就这么真实地发生在她身上。

这怎么和成功学说的不大一样????

我们每天被灌输,成功人士都是勤奋、自律、专注的,每天早起、苦学英语、关闭通知专注工作的。

然而,成功哪儿有那么容易?所谓的职场高效tips,有太多伪命题。

它们有的毫无根据,有的不切实际,有的则需要辩证看待,直接照搬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戳破那些最常见的职场“高效”伪命题。

如果你还沉迷于这些tips,那我得奉劝你一句: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伪命题一:早起能够提高效率

许多大佬们的成功经验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要成功,就早起!”

富豪李嘉诚每天5:59分起床看报纸、打高尔夫。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早上5点半就起床冥想、慢跑。

苹果CEO库克甚至每天早上3点45分就起床健身、看邮件……

但是,早睡早起并不适合所有人。

人的睡眠类型分两种:“百灵鸟型”“夜猫子型”

前者早上容易兴奋,天生就可以早起精神好;而后者晚上容易兴奋,所以倾向于晚睡晚起。

我就是后者,公司10点上班,我通常晚上12点入睡,早上8点起床,在下午工作效率最高。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上述那些大牛们并不是因为早起才成功,而是生物钟决定了他们适合这种节奏。

每个人的“黄金工作时间”和精力分配都是不同的。

所以,还是找准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伪命题二:“黄金时间”不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工作上

很多文章建议,想要高效工作,就得关掉手机,保持专注!

然而在职场中,追求这种“绝对的专注”十分不切实际。

粗暴地关掉、忽略通知或者不回复消息,不仅意味着失去了跟进项目的机会,更是对团队不负责任的表现。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赫赫,工作十分认真,但总是隔一个多小时才回复消息,理由是“刚刚在忙,才看到”。

一次,主管在美国出差,临时通知她产品文案需要修改后发给客户,要得很急,然而这厢她却一直没有回音。

隔着12个小时时差熬着夜的主管大为光火,群里艾特、打电话无果之后让同事帮忙确认一下,才发现她在忙别的事情,根本就没看到消息。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工作中,有些“干扰”看似烦人,实际却很必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在保持专注的同时随时follow工作进度呢?

有两点建议。

首先,在工作前,可以花三分钟时间整理一下一天的重要时间点,定时提醒。

其次,工作中可以采用“40-10-10法则”,将黄金工作时间按小时切分开来。40分钟用来全神贯注地完成手头最重要的工作,然后休息10分钟,剩下的10分钟用来回复之前遗漏的信息。

这样既可以让你高效率完成重要工作,又能及时和团队保持沟通。

伪命题三:用电子技术分享信息会提高效率

显然,有时微信这类工具并非最高效的沟通方式。

  • 明明5分钟就可以说清楚的事儿,在微信里你一言我一语反复翻看文字,结果花了半个小时才解决;

  • 明明在讨论活动策划,结果说着说着就跑偏到了中午吃啥;

  • 更有人,为了节约时间发出来数十条长达50秒的语音……

职场中,准确和效率永远是传递信息的首要目标。微信的即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严谨程度却是短板。

  • 在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头脑风暴的时候,找个会议室一起讨论会比在微信上消息轰炸效率高的多。

  • 做展示时,再花哨的电子表格也不如将纸质版分发到听众手中效果来得好。

  • 有时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儿,却总有人不厌其烦地写一封长长的站内信……

所以,下一次当你需要和他人进行沟通时,先别急着用“电子版”搞定一切。

花1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用什么手段、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伪命题四:多任务处理可以提高效率

很多成功学都建议职场人士进行多任务处理,成为效率奇高的千手观音。

但是大多时候,多任务处理的结果只能是——啥也想干,但是啥也干不成。

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厄尔·米勒(Earl Miller)说,每一个小小的转变都会导致认知成本。

这会破坏生产力,导致错误,阻碍创造性思维。
通俗来说,我们的脑汁有限,得省着点用!

而另一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工作中断后,重新集中注意力平均需要23分15秒!

这不仅浪费了时间,长此以往也使得自己的专注力下降。

米勒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多任务处理。

但是活多怎么办?

除了上面的提到的“40-10-10法则”之外,还可以利用著名的“艾森豪威尔矩阵”,将任务分类,可以有效避免多任务处理带来的混乱。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图片来源:https://know.baidu.com/question/53cfe5d3164237f93fcdc47e7985ed1fa598293

立刻亲自处理马上截单的合同,下午再约时间和领导汇报,会议室需要立刻订,所以拜托组里的实习生预约。其他不紧急的事情抽时间再做。

千万不要事事亲力亲为,不仅自己效率下降,还会拖累团队的进度。伪命题五:高效率人士应该承担更多工作

对高效率人士来说,“能者多劳”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在畅销书《高效的秘密》中,作者查尔斯·都希格在研究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后发现:

高效并不意味着超额工作或者拼命工作,也绝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甚至牺牲个人生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为“效率高”而被动接受更多的任务,往往会造成超负荷工作,将自己拖入工作缠身的泥潭中。

王同学是团队里的效率达人,大家把手上三个案子都丢给了他。

小王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像一个超负荷运转的马达,终于在某个阴沉的下午爆发,要求涨薪,要求休假。

“我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好好吃顿饭了”,他满肚子委屈。

高效不是过度压榨,要学会在适当的时机说“不”,对工作和生活做出合理的取舍,避免那些本不属于你却“强加”给你的工作。

睡个好觉,读一本好书,留出一点陪伴家人的时间……

这些“喘息”的瞬间,才能让你明天继续动力满满。

写在最后

读了再多成功学,依然没有成功,大概是很多职场人的困惑。

我们鼓励大家汲取成功案例里的养分,却也建议带着脑子辩证思考。

成长就像是一条山路,或许路标能帮到你,但道路千万条,你的路,终究要你自己摸索着前行。

共勉。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成功学的逻辑是,先拉低一小部分人成功的概率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