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专访美的IoT副总裁兼CTO向江旭:必须把连接解决好,后面的一切才有可能 >

专访美的IoT副总裁兼CTO向江旭:必须把连接解决好,后面的一切才有可能

转载时间:2022.02.18(原文发布时间:2021.05.21)
4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46次

36氪:从你的角度来看,未来5-10年你觉得智能家居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整个市场用户体验端可能是什么样的?商业竞争端可能是怎样的?这里面美的可能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向总:看未来可能先要看到历史,我是做电脑互联网背景的,看看过去十几年电脑行业发生了什么事。PC互联网,最开始的时候,当时比尔盖茨创建微软的时候曾经说“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当时别人觉得这是梦想,要么不可能,要么不必要,不可能是太贵,不必要是家里不需要电脑,但是后来已经成为了现实。十几年前,移动互联网起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手机也从一个通讯工具变成一个移动电脑,最近几年,自动驾驶、新能源车也让车从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一台超级电脑,而且自动驾驶能力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电脑,它可以随时反映,帮人做出开车的动作。

这是一个PC、手机、车,再看到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这个行业也蛮久了。我觉得未来IoT的发展在智能家居行业里面的应用可能会像手机、移动互联网达到那么普及的程度,平均来说一个人每天待在家里的时间,从下午6、7点到早上6、7点,12小时,还不算周末,一半的时间在家里。最近自动驾驶车很火爆,但平均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所以在家里的场景跟人接触的时间其实是很长的,而且家里的电器也好,家里各种设备也好也特别多,如果我们能做到全屋智能,跟用户的交互交流其实非常频繁,家里就不太需要用到手机,至少用得少。人跟全屋的交互就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各种各样的电器,灯光、窗帘、安防设施,通过不同的设备来跟人交互,而不是必须通过手机或者一台PC电脑。而且这个交互是非常自然的,语音也好,视觉的交互,甚至美的还在做电子鼻,能够发掘人的触觉、味觉和嗅觉,除了视觉和听觉最普遍挖掘的两种感觉之外,还有其他三种感官都在挖掘,在家里五感全部调动起来,都把它智能化,跟人交互,通过各种不一样的终端跟人交互。这才是我畅想的全屋智能,甚至于无感智能,感觉不到我是在跟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在对话,我在家里坐着,我说句话,做个手势,甚至不需要我说什么做什么,通过学习,知道这个时间点我可能需要什么,比如晚上吃完了我想喝杯清茶,早上起来必须要有一杯咖啡,都不需要我说,不需要我做,不需要我跟任何东西交互,它都会传达一杯茶一杯咖啡给我。这是我觉得未来5-10年真正能做到全屋的、无感的、不需要刻意学什么交互的手段,自然而然的环境。这是对于消费者来说,C端的用户能感觉的。

对行业来说可能也会像移动互联网这样,是有一两款统一的底层的操作系统,iOS或者安卓,上面有非常多的应用,据统计,手机移动互联网的APP大概有四五百万款,我在想未来5-10年就会有我叫做物联网原生的应用,这个应用是类似于手机APP,APP是跑在手机上的,但这个物联网原生应用是跑在冰箱、洗衣机、空调或者智能门锁,一个一个的智能家电终端设备上。它跟云端也互联互通,所以它会跑在终端设备上,跑在云端,它又有终端设备感知的能力,又有云端大脑的数据分析和AI的能力,它跟用户的交互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视觉,也可以是电子鼻,嗅觉、味觉和触觉。物联网原生应用会很多,会不会有四五百万款不知道,但一定会比现在多很多。这个层面也许会衍生出物联网原生的抖音、京东、淘宝、天猫电商的应用。这是从行业来说,行业也会更多互联互通,因为统一的操作系统,统一的应用开发平台,就不会有现在的所谓套系家电也好,都是一家的,我也不认为家里都是美的的电器,一定是一个异构的,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环境,它们之间可以互联互通,无缝的联网跟互动互通。

36氪:向总不仅描绘了很好的应用场景,也描绘了未来非常有吸引力的商业场景,这是一个大型的仿生系统,它遍布家庭各种传感器,加上一个智慧的大脑,最后遍布于各个角落的手和脚,自动来帮你完成操控。

向总:对,就像有人说手机是你的器官一样,在家里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触觉、感觉,都是你的器官,家里也有一个中控大脑。

36氪:美的未来在这个格局里面,你觉得美的的价值在哪里?美的提供了传感器+控制型的终端,做了连接,做了跨平台的交互都是解决了海量的互联问题,同时也做了云管家这样的智慧大脑,不知道在你的规划里面,美的在这样的商业格局里面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位置?

向总:从美的IoT的角度来说,首先设备层,我们的设备更多的是家用电器多一点,大家电更多一些。设备层的互联互通,能联上网,然后设备本身的智能化,这个设备你可以用语音跟它交互,它也许有摄像头,也许有屏,也许没有,但设备层本身要很智能。然后设备互联互通,联网之后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这个时候平台上就可以跑我刚才说的很多应用。再往上走是应用层,有云管家这种云端大脑和云端的服务。这是我们自己打造的一系列的产品,一个矩阵。

除此之外,设备层也好,平台层也好,应用层也好,都会开放跟生态圈合作。就像安卓,我们基于每个层面,设备层我们希望跟别人互联互通,就像我们发布的一键智联,我们希望跟其他的厂商,通过非常简单、方便、容易的一键智联的方式,跟其他的不管是电器友商还是小的终端设备,窗帘我们不做的东西也可以互联。另外平台层形成一个网络之后,我们就会有更多的设备联动,我们可以跟其他的设备做联动。应用也可以开放生态圈,比如第三方的内容服务,像天气预报,我们不做的,包括外部的空气质量的服务内容,我们都可以迎进来作为家居环境的比如调温度、调空气湿度作为它的参考。所以每一层都有和生态圈合作伙伴来合作。智慧生活可以更美的,这是我们的slogan,我们更多希望专注在家电行业深耕几十年的历史,让家电更加智能化,家电的网络智能化,家电的应用智能化,这是我们比较专注的,在智能家居的子领域我们还是专注于家电本身单品的智能化,网络的智能化,家电应用的智能化,同时开放生态圈。

36氪:如果能做到,对用户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以你的目标来说,当前美的要实现不管是用户使用的愿景还是商业的愿景来看,今天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有没有整个行业甚至美的都要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向总:家电本身或者设备本身的智能化是有技术壁垒要突破的,我一直把家电用一个电脑从业者的世界观来看,就是一个会洗衣服,会做饭,会冷藏食物,会调节温度的电脑,这是我的观点。所以除了会做以上的功能之外,它本身有CPU,有存储,有处理能力,可以跑应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谓的家电OS操作系统还在雏形中,而且有不同的以前的老的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但如何嵌入家电里头,还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行业标准,类似于安卓这样的家电OS是技术上的壁垒。上面跑的应用和生态圈还很不成熟,本身OS都没有统一,就不像当时Windows所有应用可以跑在Windows上面,很多应用都可以安卓上。应用生态圈也不丰富,因为底层操作系统没有统一,各个玩家、各个从业者、各个厂商之间的互联互通根本没有解决,大家还在各自玩自己的。从技术上、行业上格局的壁垒都有待突破,但是你看到发生在PC上的事,发生在手机上的事情我个人认为一定会发生在家电,参照历史就可以看到未来,一定会往这方面发展,而且人们也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36氪:PC从最早的系统到Windows,中间也花了很长时间,最后微软走出去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厮杀。要实现这个系统我理解需要有大量硬件的标准作为基础,然后才能做操作系统层面的事情,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向总:是的。

36氪:硬件层面涉及到标准、涉及到协议,还涉及到芯片层面的东西。

向总:是的,这个生态圈从硬件的、软件的,到应用层面,当初微软最红火的时候,我们Windows+Intel,再加上思科,三驾马车如日中天。手机行业也类似,也跑出来很多很好的手机厂商,苹果、还有一众基于安卓的手机厂商,应用生态也非常丰富。家电也一样,希望能够在尘埃落定之后跑出一批行业巨头,不能是一个巨头,这样的话就会很乱,几个流行的操作系统,大家都基于上面开发,有几个最好的厂商,我觉得美的应该会是其中之一。

36氪:以美的的基础和技术储备是非常有希望成为其中的重要玩家。

现在的家电里面芯片还不够强大,相当于说大脑,如果大脑变得强大,成为成本变得很高,包括大脑之间的互相通信复杂度和成本都会提升,不知道美的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技术储备?

向总:我们在设计芯片、定制芯片并没有生产的芯片,但我们很多芯片包括芯片模组、WIFI、蓝牙模组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定制的,尽量压缩成本,可以承担的成本。

另外一方面,从芯片来说也会跟其他人合作,参与标准化组织、合作,包括刚才我说的模组是一个通讯芯片,还有语音的,我们也有定制语音芯片,因为我觉得语音是非常自然的交互方式。至于带屏的终端设备我们也有所谓的智能屏自己的举措和规划,不管屏幕的大小,是嵌入在什么设备上,或者是作为中控屏,或者是移动的屏,我们都有这方面的规划,我们已经有的很多电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屏,未来从系统上会更加统一,界面上可以多样化,但系统背后以及数据会更加统一,我们在做进一步的布局。

说到成本问题,我们另外一个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改变传统制造业卖产品的模式和思维方式,不是说产品做完之后卖出去了,这一单买卖就完了,而是说这个产品出去了,我们卖给客户了,我们知道客户是谁,他怎么用,用得好不好,最后是不是要维修保养,耗材更换,这些事情我们都希望持续地,电商叫做复购,或者后续服务变成一个长期持久的用户关系。把这种思维用在这儿思考的话我们的成本就不是说我必须计算这个成本,一次性卖产品的成本。如果加上后续服务和未来的商业机会的话我们的成本就不应该只是这个单品卖出去的那一瞬间我们占比是多大成本,而是未来长期的商业机会算成本,这个成本就会比较大,比如芯片会加上去,很多能力加进去,比如带屏的能力会加进去,这样就能更好地黏住用户。所以我们从商业模式、思维方式以及绩效考核的方面也在做改革,希望我们成本核算的时候不是完全基于单品一次性的交易计算成本,确实要把每台电器变成一台电脑成本是不低的,但你把它想象成一个电脑之后会有其他的能力。

36氪:而且这是很好的导流工具,当它变化智能化之后,用户的IoTV变长了,UP值也有可能提高,前面销售的成本可能会分担。

向总:对,硬件成本就会很低,可以忽略不计了,把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成本意识贯彻到传统制造业中。

36氪:比如冰箱如果非常智能,知道你的喜好,我可以帮你下单,按月订购,按桌订购食材,还可以做电商,有很多商业的想象。

向总:在家庭环境里面,你有很大的机会去拿到这个注意力,吸引住眼球的,一半的时间在家里,多好的机会,如果你做得很智能化,各种传感器,各种设备都很智能化,张开耳朵,张开眼睛去千方百计抓住你的眼球,这个商机是很大的。

36氪:第一步还是硬件的标准化,尽可能标准化的底层比如芯片模块和通讯模块,包括还有协议,这也美的很务实的原因,美的选了连接这个看起来很不性感的点去做,智能家居的产品痛点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复购率,为什么美的今年会选择重点做连接这件事作为核心产出?

向总: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么多美好的畅想,最基本的就是要连接,没有网什么也干不成,物联网没有连起来,其他的一切都无从可谈。移动互联网手机为什么现在变成你身体的一个器官?就是因为各种通讯的服务越来越好,3G、4G、5G,未来不管多少G,使得你不管在哪里都有信号,都能连接,而且你掏出手机本身就是连接了,不需要配网,也不用一键去联,它已经是永远在线,这样才使得上面开发了那么丰富的内容、服务和应用,得到生长空间,才能抓住用户的眼球,抓住用户的时间。同样的事情我希望在家里也一样,第一次配网叫一键互联,以后就像手机一样不用联了,连接器是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必须把连接器解决好,后面一切才有可能,所以这是我们的初衷,因为这是一大痛点,所以我们先把连接解决了。

36氪:之所以很多厂商这个点做不好,不是说它是完全不能实现的,而是这里面有非常大量非常琐碎和细节的工作,首先要做产品的设计,理念要发生改变,还要做大量的适配工作,美的做了350款手机95%路由器的适配。这个工作中间会不会遇到困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向总:因为有很长的测试,互操作性的测试非常多,要经常跟生态合作伙伴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很多手机厂商合作,因为这个是互补的,比如跟华为手机、OPPO手机合作,如果通过他们的手机直接跟我们的一键智联配网之后,对用户也是好的体验,手机延伸变成一个全屋智能的遥控器,对于手机的销量也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们不做手机,所以我们以开放的态度跟很多手机厂商、入口设备来对接。我们秉承开放、多入口的心态来做全屋智能、做智能家居,因为我们自己不做手机,手机是重要入口,我们也做音箱,但我们也会和其他的智能音箱厂商合作,还有其他的渠道,我们都是开放心态的,大家处于双赢的局面,互相取长补短会比较好。一个是技术层面,要测试350款手机,95%路由器;从商业模式来说,大家共享共赢,互通有无。

36氪:要跟华为、OPPO手机系统打通一方面需要品牌足够强,对方愿意跟我们合作,第二个是在技术上双方也要做联合的研发,在联合研发方面美的做了什么工作?怎么才能让手机一键支持美的的设备配网?

向总:我们双方的工程师都有互相驻场,华为有很多工程师驻在美的,美的也经常去华为,所以这方面联合攻关一起来做。基于鸿蒙的操作系统,我们搭载鸿蒙系统的电器设备有按百万计,非常深层次的合作。跟手机厂商合作的时候,一般的手机如果不定制的话手工要输入WIFI密码,如果说这个WIFI密码本身手机都有,不需要手工输入,定制之后它就遵循我们的协议,收到我们的广播之后,用加密的方式,把WIFI密码传到设备端,设备端就可以一键跟云端互联。通讯协议是我们做了一些创新,安全做了很多的保障,联合一起攻关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包括商业模式的互利互惠,使这个事情成为可能。希望做一个样板,跟其他的手机厂商也可以这样合作。

36氪:美的的宣传里面把鸿蒙作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来对待,从你的角度来看,跟华为鸿蒙合作,对美的和鸿蒙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向总:先说对华为,华为把鸿蒙定义为物联网操作系统,他们希望越多的设备搭载华为越好,美的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果全方位拥抱鸿蒙,他们是非常乐意的,他们愿意为我们做深度的定制,甚至于开放的程度是空前的,对他们绝对是有商业利益的。这是从他们的角度,他们希望他们的富设备,富设备指的是有一定的存储和CPU能力的,可以跑一个比较完整的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大家电明显就是这些设备。而且还有一个特点是永远插电的,就像一台电脑一样,它的价格也比较高,它也可以搭载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所以他天然地希望从美的这边获得支持。

美的毕竟不是一个电脑厂商,毕竟不是微软和谷歌,它天生的基因,搞个操作系统也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跟行业最好的,专注底层技术的厂商一起合作,分工合作。

36氪:鸿蒙是发展很好的操作系统,此外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协议和标准,美的也会做支持吗?比如像阿里也有操作系统,百度也会有相关的产品,小米也有相关的协议。

向总:小米之前合作过,跟阿里OS,跟百度也有不错的合作,百度的优势是在于AI能力,跟用户交互方面他有很多技术的积累,而且有内容和服务生态圈,百度的音箱上有很多内容很多服务,语音的技术,包括语量的积累,包括基于百度的搜索。我们的战略就是多场景、多入口、多应用,各种场景,客厅、厨房、卫浴、阳台、卧室等等各种各样的场景上面我们采用各种各样的入口,不管是音箱、手机,甚至于电视,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入口。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设备本身就是入口,这是我们要大力发掘大力打造的。上面再开发出来无数个非常丰富的物联网原生应用。这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多入口,只要用户是谁,我们知道,用户的交互我们有数据。

36氪:联网是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第一步,联网之后要做大量智能的工作,你刚刚也讲美的在一些场景里面也在做智能大场景,在智能化的场景里面美的大概做了哪些工作,以及接下来会有哪些规划?

向总:联网是第一步,解决用户的痛点,联完之后就是要设备的联动,举个例子,回家模式就是空调打开,窗帘关上,灯光调暗,这是设备联动的一套。我们也会有自己的规则引擎,就是把每一台设备的能力,我们每台设备都有一个物模型,就是把每一台设备的能力,它的设置用一个比较通用标准的方式描述一下。物模型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描述的方式让家里所有的电器都互相知道之后,设备联动就不一样了,容易实现,智能门锁知道我进门了,就会触发窗帘关上、灯光调暗、音乐响起来等等东西,都是因为门锁感觉到我回家了,它就有规则,他回来了,然后一系列的动作就联动了,后面有一些规则引擎的。设备联动是可以用户定制的,不是我们设计好,用户可以设计一个场景,我回家是什么样子,我开派对是什么样子,晚上睡觉是什么样子,空调调到多少度,风速要无感的风,但是保持温度恒定,湿度多少,这都是用户可以配置的,而且非常容易地配置,是简单的配置方式。

除此之外刚才说到云管家,用户的设置,用户的习惯,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模式,云管家学习这个模式之后,可以记住这个模式,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例如你每天洗澡的时间是9点10点,它记录后就会提前进行预热。我们大胆畅想一下,如果云管家把你的行为爱好全记下来,你的参数、你的画像记下来之后,如果你要搬家了,或者到另外一个城市,假如都是用美的设备,或者我们都是互联互通的设备,把同样的模式设置在另一个房间一模一样,复制一份,你喜欢什么温度,喜欢什么湿度,什么灯光的亮度,它就把你的用户画像在另外一个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房间重新复制一份,这都是可能。

36氪:美的现在有多少设备搭载了云管家?接下来还有哪些设备会搭载云管家服务?

向总:云管家是在云端的,只要不同的设备收集到用户的数据,他的行为,空调的温度设定、用洗衣机的频率或者程序的情况,包括热水器的使用习惯,只要这个数据传到云端,为什么它叫云管家?因为是在云端,首先第一步联网的能力,收集数据的能力,传输数据的能力,他就有云管家的能力了。

36氪:刚刚讲的技术是一个基础,另外一端是要实现愿景,还要一部分要做好生态,在生态部分美的有什么样的战略和规划?目前美的的生态合作伙伴也非常多,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接下来美的有什么重点拓展的生态伙伴吗?

向总:我们有几种类型的生态合作伙伴,一个是设备的合作伙伴,比如做灯的,做门锁的,加入我们的生态圈,跟我们互补的产品,当然我们也欢迎友商加入,这是设备级别的。另外一种是控制入口设备,小度音箱、华为手机、OPPO手机,还有天猫精灵也是。另外一类是应用、服务和内容的,愿意或者已经在互联网上开发应用的人,第三方,所谓的独立的软件开发商,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任何一个平台一个技术要得到普及,最终是取决于你的应用生态丰不丰富,PC时代基于Windows的开发商也一大堆,开发很多应用,手机时代也是一样,安卓的或者iOS生态,应用商店,生态的应用足够丰富。物联网也一样,智能家居也一样,希望能够吸引或者催生一批在物联网上开发应用的人他们能够成功,IoT或者智能家居才会起来,就专门开发类似于云管家这样的应用的第三方开发者或公司,开发天气的、空气的,开发湿度的,开发最优化的洗衣服的顺序等等,这些东西是生态一个重要的发力对象,但目前这些人还不多,纯粹给物联网开发应用和内容服务的开发者很少。

36氪:这几类都是对生态非常好的补充。各家都在做生态,从你的角度来说,美的的优势在哪里?

向总:我们自己的品类是最齐的,大家电、小家电、白电很齐全,而且出货量很大,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基数。这样的基数对于吸引刚才我说的几类人都有好处,设备厂商,因为这么大的安装量,但是我们不做窗帘,美的的主打产品还不是灯光、安防,这些设备就愿意进入到美的的生态圈。入口设备也是一样,为什小度、华为愿意跟我们合作作为入口设备,因为我们的基数在那儿。如果是未来我们希更多的跟应用开发者,也是基于海量的存量和增量用户、设备数,也加入我们的生态圈,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心态很开放,包括友商,包括任何的人愿意进来,我们愿意参与,也欢迎进入我们。这点非常重要,除了基数、存量和增量设备数,我们自己开放合作的心态,包括我们设计的一键智联协议也是对外开放的,希望行业都能一起来参与,我们的战略也是我们的优势。

36氪:作为用户会觉得美的有非常丰富的线下网点,非常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向总:这也是我们的优势,线上线下的渠道,几万家线下门店,线上的渠道,而且线上还会跟主流的线上平台合作,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都有合作。

36氪:你刚刚讲美的IoT的愿景,美的IoT也是美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单位,从你的角度来看,美的IoT对于美的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向总:美的IoT本身就是肩负着美的智能化的使命,智能化就是所有美的生产的设备、电器都要智能化,所以设备本身的能力,芯片模组、协议、操作系统,到底规范标准是怎样的,不同类型的设备该跑什么样的系统,跑什么样的应用,带屏还是不带屏,多大尺寸的屏,这些都是我们一起来定义和规划的。我们希望连成一个IoT的智能家居的物联网,然后在这上面做应用,这个应用除了美的IoT自己做,也鼓励事业部,我们来开发插件页,开发更多的基于那台设备或者那个事业部领域的,比如厨房的,食谱美食这方面的应用,家用空调,他们对空气质量、空气温度环境的应用,会有空气云管家,厨房的云管家和卧室的云管家,各种各样的云管家。都是事业部基于我们IoT的平台,开发出来针对他那个特殊场景的应用,所以我们起到智能化的推手、平台搭建者、赋能者的角色,同时也开发自己的应用,但这个应用也是作为一个样板,希望大家都能够来做,所以赋能者、平台搭建者以及生态圈打造者的角色,对外对内都是一样。

36氪:所以美的不仅赋能内部,还能赋能外部,是行业非常有力的推动者。今年美的IoT会给自己定什么样的目标?哪些事件是今年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向总:跟鸿蒙是蛮重要的合作。希望在IoT平台上面能够有更多丰富的应用,让我们的入口也更加多样化,希望不管从哪儿来,只要跟美的的设备,美的的电器控制它,或者跟它做交互,我们都是欢迎对接,欢迎引入,要打造关键性的、有代表性的入口,这是一个,底层操作系统类似于鸿蒙,这是一个,还有应用生态圈,这是几大方面的。

还是一句话,希望打造一个基于多场景、多入口、多应用的开放生态圈,我们希望做这方面的引领者,引领有技术层面的,有商业模式方面的,也有内部创新改革层面的挑战和要做的工作。但是我们觉得美的有这个实力,也有强烈的意愿变成IoT时代的领导者,因为看到了过去的PC时代、手机时代已经成功地验证过了,我们有这个能力,有强烈意愿成为IoT时代领军的企业,通过技术的积累、开放的心态、合作共赢的生态平台搭建,希望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36氪:美的有很好的用户产品基础,用户品牌的基础,现在有很多的技术储备,还有很好的规划,很有机会实现这样的愿景。36氪平台上有大量的开发者,这些人都是希望寻找新的机会,而物联网就是一个新的技术平台,未来大家理想召唤下,也许不需要手机,大量的传感器+云端的操作系统就可以解决很多用户的需求。

向总:这是一个大的平台,物联网的平台,这个生态起来之后,开发者活得很好,下面底层的硬件提供商、芯片提供商、操作系统提供商就会活得更好。

36氪:只要有需求,只要有机会,在中国就一定不缺供给。

向总:物联网原生应用这个词也是我自己造的。

36氪:未来大量的产品一定是在物联网终端上可以实现,另外一部分是要有云端的操作系统。

向总:还是云管端,管道、云端都有,但是要跑在设备上。

36氪:美的在里面优势非常明显,在家里白电和黑电也是不可多得的入口,美的天然就有这方面的优势。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